李鳳桂 余麗紅 王慧琪 涂春燕
(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區婦幼保健院 九江 332100)
壓力性尿失禁(SUI)是女性產后盆底功能障礙癥狀之一,正常情況下無漏尿,但在咳嗽、打噴嚏或劇烈運動時腹壓增加而出現漏尿,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分娩時產道支撐結構遭受破壞,使骨盆肌肉受損所致[1~2]。相關資料顯示,產后SUI 發生率高達29%~64%,已成為產婦常見癥狀之一,對女性身心健康、生活和工作造成極大的影響[3]。產科多年臨床護理中觀察到Kegel 訓練、核心肌群訓練、腹式呼吸訓練等對肌力、平衡、穩定性進行訓練,對于盆底肌功能障礙的改善具有一定的作用,但應用效果有限[4~5]。電刺激生物反饋療法通過施加不同頻率和脈寬電流對盆底神經和肌肉進行刺激。本研究探討產后SUI 患者應用電刺激生物反饋治療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將2019 年8 月至2021 年12 月醫院收治的88 例SUI 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44 例。對照組年齡 22~38 歲,平均年齡(29.79±3.05)歲;體質量指數(BMI)19~29 kg/m2,平均 BMI(23.78±1.57)kg/m2;孕周 37~42 周,平均孕周(39.12±0.52)周;產次 1~3次,平均產次(1.25±0.40)次。觀察組年齡 23~40 歲,平均年齡(29.84±2.97)歲;BMI 19~30 kg/m2,平均BMI(23.84±1.62)kg/m2;孕周 38~41 周,平均(39.18±0.49)周;產次 1~3 次,平均(1.23±0.38)次。納入標準:年齡20~40 歲;均為足月、單胎、自然分娩,且有會陰撕裂傷;在咳嗽、打噴嚏或劇烈運動時出現漏尿現象;依從性好,可配合各項護理;患者知情并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重要臟器功能障礙者;有盆腔手術史者;合并惡性腫瘤者;分娩過程中出現器質性損傷所致尿失禁者;合并各種泌尿系統疾病者。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倫理審批號:2019YLF~3414)。
1.2 干預方法 對照組予以早期康復訓練。(1)腹式呼吸訓練:取患者仰臥位,囑患者緩慢吸氣,吸氣末屏住呼吸2 s 后呼氣,此時康復師可施加壓力于腹部,使阻力加大。呼氣與吸氣時間約為1:2,10 min/次,2 次 /d,6 d/周。(2)Kegel 訓練:包括Ⅰ、Ⅱ類肌肉訓練。Ⅰ類肌肉訓練:取患者側臥位,要求患者使用最大力對會陰部、肛門部及陰道肌肉進行收縮,收縮 5~10 s,放松 5~10 s,10 min/ 次;Ⅱ類肌肉訓練:使用最大力收縮陰部、肛門部及陰道肌肉后立刻放松,重復上述步驟3~5 次后放松10 s,10 min/次。上述兩種訓練 3~4 次 /d,6 d/周。(3)核心肌群訓練:患者仰臥位下屈膝屈髖,雙手放在身體兩側,腳間距比肩寬略大,向上頂起臀部,使膝蓋、臀部及背部支撐點于一條直線上,保持5 s 后緩慢落下。15 min/次,1 次/d,6 d/周。觀察組加用電刺激生物反饋療法干預。采用MyoTrac 系列生物反饋盆底電刺激治療儀進行干預,根據患者耐受選擇適當電刺激強度、頻率、脈寬等參數,30 min/次,3 次/周。兩組均連續干預8 周。
1.3 觀察指標 (1)盆底肌肌力:依據盆底肌電生理學評估Ⅰ、Ⅱ類肌,按照盆底肌收縮持續0~5 s 分別定義為0~5 級,于干預前、干預 8 周后評估。(2)盆底肌張力:測定患者陰道收縮壓(VSP)、陰道靜息壓(VRP)和陰道收縮持續時間;采用法國PHENIX 盆底肌肉康復儀陰道壓力氣囊測定。(3)尿失禁程度:采用國際尿失禁咨詢問卷(ICIQ-SF)評估,包含漏尿影響、漏尿量、漏尿頻率3 個方面,總分21 分,評分與尿失禁嚴重程度呈正相關,于干預前、干預8 周后評估。(4)記錄干預前、干預8 周后72 h 漏尿次數。(5)盆底肌疲勞度:測定Ⅰ、Ⅱ類肌纖維的疲勞度,采用MyoTrac 系列生物反饋盆底電刺激治療儀測定,以每秒下降的百分比表示,于干預前、干預8 周后評估。(6) 生活質量:采用生活質量問卷調查表(I-QOL)評估,包含自我困擾、社會行為障礙等22個問題,每個問題采用5 級評分法(1~5 分),評分越高,生活質量越好,于干預前、干預8 周后評估。(7)滿意度:采用醫院自制滿意度調查表,其Cronbach” s α 系數為 0.85,重測效度為 0.87,滿分 100 分,按照總分≥80 分、60~79 分、<59 分為滿意、基本滿意和不滿意。總滿意度為滿意度、基本滿意度之和。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盆底肌肌力比較 干預后觀察組Ⅰ、Ⅱ類肌肌力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盆底肌肌力比較[例(%)]
2.2 兩組盆底肌張力比較 干預前兩組盆底肌張力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干預后觀察組VSP、VRP 高于對照組,陰道收縮持續時間長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盆底肌張力比較()

表2 兩組盆底肌張力比較()
注:與同組干預前比較,*P<0.05。
陰道收縮持續時間(s)干預前 干預后對照組觀察組組別 n VSP(cm H2O)干預前 干預后VRP(cm H2O)干預前 干預后44 44 t P 22.36±3.58 22.71±3.60 0.457 0.649 32.17±5.20*37.64±5.46*4.812 0.000 23.45±1.81 22.89±1.90 1.416 0.161 29.54±5.17*35.63±6.41*4.905 0.000 2.84±0.54 2.86±0.60 0.164 0.870 4.03±0.71*5.62±0.84*9.589 0.000
2.3 兩組尿失禁程度、72 h 漏尿次數和盆底肌疲勞度比較 干預后兩組ICIQ-SF 評分、72 h 漏尿次數及Ⅰ、Ⅱ類肌疲勞度均低于干預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 3。
表3 兩組干預前后尿失禁程度、72 h 漏尿次數和盆底肌疲勞度比較()

表3 兩組干預前后尿失禁程度、72 h 漏尿次數和盆底肌疲勞度比較()
注:與同組干預前比較,*P<0.05。
Ⅱ類肌干預前 干預后對照組觀察組組別 n ICIQ-SF 評分(分)干預前 干預后72 h 漏尿次數(次)干預前 干預后Ⅰ類肌干預前 干預后44 44 t P 9.72±2.01 9.81±1.89 0.216 0.829 5.32±1.28*4.41±1.10*3.577 0.001 7.92±1.39 8.03±1.42 0.367 0.714 4.71±1.16*3.15±0.75*7.491 0.000 8.62±1.61 8.48±1.57 0.413 0.681 5.84±0.46*3.19±0.74*20.174 0.000 8.01±1.26 8.07±1.34 0.216 0.829 6.20±0.78*3.19±0.53*21.172 0.000
2.4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干預后觀察組I-QOL 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干預前后I-QOL 評分比較(分,)

表4 兩組干預前后I-QOL 評分比較(分,)
組別 n 干預前 干預后 t P對照組觀察組44 44 3.923 11.666 0.000 0.000 t P 57.46±9.75 56.97±9.68 0.237 0.814 65.06±8.37 80.24±9.02 8.183 0.000
2.5 兩組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5。

表5 兩組滿意度比較[例(%)]
女性盆底肌由多層肌肉和筋膜組成,正常生理狀況下,可將膀胱、子宮等維持在正常位置,在性生活、女性二便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女性在長達10 個月妊娠過程中,伴隨著胎兒的生長,子宮體積增大,對盆底肌肉組織產生慢性牽拉,加上妊娠期間孕婦內體激素水平撥動會減少結締組織中膠原蛋白含量,降低盆底肌肉組織支撐力[6~7]。此外,孕婦在分娩過程中,由于反復屏氣會過度牽拉局部肌肉組織,甚至造成撕裂傷,導致盆底肌受損,從而引起不自主漏尿[8]。
一般認為,產后6 個月是SUI 康復治療的關鍵時期,此階段對于修復盆底損傷、減輕盆底功能障礙具有重要的意義[9~10]。本研究中采用早期康復訓練,包括核心肌群訓練、腹式呼吸訓練、Kegel 訓練。其中核心肌群訓練通過盆底肌群進行力量訓練,可增強盆底肌功能,改善尿失禁[11~12];腹式呼吸訓練通過膈肌運動而影響盆底肌和腹橫肌等收縮運動,最終達到改善盆底肌功能的目的;Kegel 訓練通過引導患者正確收縮盆底肌,可將盆底肌的神經肌肉激活,從而增強盆底肌的收縮強度[13~14]。但上述康復訓練手段恢復緩慢,會降低患者依從性而影響康復效果。本研究在常規康復訓練基礎上加入電刺激生物反饋療法,結果顯示,觀察組Ⅰ、Ⅱ類肌肌力優于對照組,ICIQ-SF 評分、72 h 漏尿次數及Ⅰ、Ⅱ類肌疲勞度低于對照組,I-QOL 評分及 VSP、VRP 高于對照組,陰道收縮持續時間長于對照組,總滿意度高于對照組,表明產后SUI 患者康復中應用電刺激生物反饋療法可獲得良好的效果,利于恢復盆底肌肌力、肌張力,減少漏尿次數,改善盆底肌疲勞度,滿意度較高,利于改善患者預后。高潔等[15]研究顯示,加用生物反饋電刺激干預可改善盆底功能及尿流動力學,與本研究結果具有一致性。電刺激生物反饋療法通過輕微電流反復刺激盆底肌神經和肌肉,將患者不能直接感知的生物信號轉化成能通過五官直接感覺的信號,幫助患者建立相應的反應,引起尿道周圍橫紋肌和盆底肌群的收縮力,興奮神經肌肉,激活神經元,下調膀胱收縮及逼尿肌的代謝水平,從而增加盆底肌肌力,恢復受損軟組織張力,提高尿道關閉壓,改盆底肌肌力,改善SUI 癥狀[16~17]。此外,該療法能夠合理地糾正、調整患者盆底肌肌肉收縮活動,刺激經陰部神經的傳入纖維,抑制逼尿肌興奮性,再經盆底神經至逼尿肌,抑制逼尿肌收縮,松弛膀胱,提高膀胱的順應性,加強儲尿能力,改善盆底肌功能,減少漏尿次數,且操作簡單,安全、無創,患者依從性好[18~20]。
綜上所述,產后SUI 患者康復中應用電刺激生物反饋療法具有良好的效果,利于恢復盆底肌肌力,改善尿失禁癥狀及改善盆底肌肌疲勞度,提高生活質量和滿意度,是一種較為理想的干預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