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春芳 梁欣宇
摘 要:近年來,山西省不斷把鄉村旅游作為鄉村經濟的支柱性產業,在整合農村資源、促進農業發展、提升農民幸福感、保護傳統文化等方面有巨大貢獻,同時資源整合不科學、產業發展不協調、生態破壞嚴重、公共基礎設施不完善等問題也逐漸顯現。文章以山西省孝義市為例,總結該市鄉村旅游資源現狀,分析該市發展鄉村旅游存在的問題,運用全域旅游的發展理念從資源整合、產業融合、生態保護、公共服務等方面提出對策建議,希望能促進孝義市特色鄉村旅游的發展。
關鍵詞:全域旅游;鄉村旅游;鄉村振興戰略
中圖分類號:F592.7;F327 文獻標識碼:A
基金項目:重慶市社科規劃項目“地方國有資本監管機制的協同創新研究”(2018YBGL073);重慶科技學院教授基金項目“國企高管超額薪酬的激勵與約束機制研究”(CK2016B05);重慶科技學院研究生創新計劃項目(YKJCX2020905)。
隨著我國經濟不斷發展,旅游業逐漸成為支柱性產業,而鄉村旅游作為市縣域一級經濟增長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優化當地產業結構、保護鄉土文化、保持生態環境、縮短城鄉差距、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等方面作出突出貢獻[1,2]。山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近日發布《關于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的實施建議》,文中提出“根據區域內資源稟賦、文化風貌、民俗民風等鄉村特色發展特色鄉村旅游”,同時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廳與各市文化和旅游局在全省市設計推出22條鄉村旅游路線和黃河旅游公路,推動省內全域鄉村旅游發展[3]。
山西省孝義市擁有悠久的文化歷史、優越的生態環境、夯實的農業基礎和因煤而興的經濟底蘊,依托這些優勢資源孝義市可以大力推動鄉村旅游和休閑農業的發展,促進一、二、三產業的深度融合,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提高農民生活水平,打造富有孝義特色的鄉村旅游目的地,將鄉村旅游發展為全市旅游經濟新的增長點,同時為山西省其他地區發展鄉村旅游提供實踐經驗,推動全省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4]。
全域旅游是對區域內旅游資源、相關產業、生態環境、公共服務等進行優化提升,實現旅游業帶動區域經濟協調高質量發展[5]。文章運用這一新的發展理念結合時代要求解決孝義市鄉村旅游發展過程中出現的諸多現實問題,針對具體問題提出5項發展策略,希望能為該市實現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提供理論基礎,為山西省其他類似縣市發展全域鄉村旅游提供借鑒經驗。
(一)區位概況
孝義市位于山西省中部以西,是進入晉中和呂梁市的必經城市,距離山西省太原市約120 km。孝柳鐵路以孝義市為始發站點,一路向西,貫穿黃河流經區域;高速公路和汾線從境內穿過,連接大運高速、青銀高速,高速交通線發達;孝汾大道、孝介大道、汾介公路、孝石公路和340省道等路線與周邊縣市連接,交通十分便利。
(二)旅游資源分布
孝義市生物資源豐富,油松、國槐、側柏等植物80余種,李子、柿子、棗子、核桃等農副產品多達30余種,都可作為當地特色旅游商品出售;孝義碗碗腔、皮影戲、木偶、面塑、鄉土婚俗、古建筑等人文資源同樣具有極大的吸引力,使孝義市鄉村旅游具有濃厚的文化底蘊。孝義市自發展鄉村旅游和休閑農業以來已經成立7個省級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點,建成2萬hm2特色農業園區供游客進行采摘、休閑、觀光活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以下4個村鎮。
1.高陽鎮仁義村
紅色旅游作為仁義村的特色鄉村旅游項目得到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該村以紅色文化街道、紅色文化廣場、紅色主題教育館等開展愛黨愛國主題教育活動,每月黨員活動日都會吸引外地黨員干部來此重溫入黨誓詞、回憶中國共產黨的艱苦發展歷程、堅定不忘初心跟黨走的歷史使命。作為孝義市具有代表性的鄉村旅游路線,仁義村紅色旅游年接待游客量在10萬人左右,旅游總收入達50萬元,解決當地100余村民的就業問題。同時,仁義村形成千余畝規模化蘆筍種植基地,產品遠銷海外,該產業帶動200余本村及周邊村鎮居民在當地就業,年銷售收入達670萬元。
2.賈家莊村
賈家莊村以國家級文物三皇廟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賈莊婚俗為依托,將古院落、古驛道、當地傳統婚俗、孝義皮影、碗碗腔、面塑、剪紙、農耕文化等鄉村文化旅游資源整合形成“一中心、八展館、一文化節、一公司”的鄉村文旅融合新模式。賈家莊村已經連續15年舉辦“三皇文化節”,開發文旅產品200余種,使當地村民年均收入增加20余萬元。
3.南曹村
南曹村憑借其優質水資源和傳統手工技藝形成了當地特有的豆腐產業和休閑體驗游。2017年,南曹村豆腐傳統手工制作技藝被山西省政府認定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當地豆腐觀光體驗園被認定為省級鄉村旅游示范點。豆腐產業為全村300余戶村民提供了經濟來源,當地生產的豆制品銷往全國各省市。省內游客前往參觀體驗豆腐制作工藝和傳統農耕文化,周末日均接待游客300~400人,年均接待量達3萬余人。豆腐產業和休閑農業旅游所產生的經濟效益已經成為當地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
4.曹溪河生態旅游區
孝義市政府運用曹溪河流域豐富的自然生態資源結合農業休閑觀光體驗,打造了一條集休閑度假、觀光旅游、運動養生于一體的鄉村旅游路線,吸引了大量孝義及周邊縣市的游客前往。曹溪河生態旅游區有曹溪河歡樂城、麗錦山莊、朝陽溝農場、朝陽溝驛站、龍灣生態園等5個省級鄉村旅游示范點,包含河底、宜興、真興、師河底、必獨、道相、小南莊等7個村莊,景區于2013年被評為省級休閑旅游度假區,游客可以在景區內騎行散步、滑草滑雪、垂釣燒烤、參觀農具展等。該景區年接待游客量達32萬人左右,年收入總量達600萬元,成為孝義市發展鄉村旅游產業的帶頭區域。
(三)鄉村旅游發展情況
在資源整合方面,孝義市堅持“易融則融、能融盡融”的發展原則,以當地特色鄉土文明、傳統農耕文化為載體,結合休閑體驗游形式,推動農旅融合發展,切實保證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
在產業融合方面,孝義市鄉村旅游走出了一條以觀光休閑、文化體驗為主要形式、以“特”為發展原則的“三位一體”農業旅游發展路線,在改善農村地區生產、生活、生態環境的同時進一步加快一、二、三產業的融合。
在生態保護方面,孝義市政府堅持可持續發展原則,在開發旅游資源時加強對自然風貌和傳統文化的保護,在發展鄉村旅游的同時大力推動“美麗鄉村”建設,致力于打造宜居、宜游、宜養的生態農村新環境。
在公共服務方面,孝義市政府引進投資改善農村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提升旅游服務人員的服務意識,但由于從業人員多為當地村民,整體素質偏低,導致旅游服務水平仍需進一步提高。
(一)優勢資源利用率低,整體規劃不協調
孝義市政府雖然注意到了開發鄉村旅游資源的重要性,但是對旅游資源所蘊含文化內涵的挖掘尚不深入,各鄉村旅游示范點之間幾乎沒有聯系,優勢旅游資源無法帶動劣勢旅游資源,導致孝義市鄉村旅游發展差異化嚴重。同時,對孝義市優勢旅游資源的利用率不高,在代表性景區的開發規劃中沒有形成整體全域發展體系,實施路徑不清晰,各部門協調性差,這些問題都不利于農旅產業的進一步發展。在農文旅融合方面,孝義市鄉村旅游還停留在表面化、概念性階段,文化與旅游處于分離狀態,制度不夠健全,實施路徑不清晰,各部門協調性較差,這些問題都不利于農文旅產業的進一步融合。
(二)旅游產業結構不合理,營銷策略不科學
孝義市現有旅游產品存在同質化嚴重、部分產品質量不達標、創新性不足、優質產品供不應求等問題。這些問題大大削弱了景區對游客的吸引力,減少了產業轉型發展動力,不利于形成健康長效的農旅產業鏈。同時,旅游企業沒有深入挖掘孝義市具有的文化價值,導致其產品的文化附加值較低,在市場中的競爭力較弱,經濟效益不高。在營銷策略方面,孝義市沒有找到適合農村地區發展的方向,營銷手段落后,產品結構單一,缺乏鮮明的當地文化特色,在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的融合方面需進一步加強。
(三)生態保護意識薄弱,鄉村環境治理需加強
孝義市曹溪河生態旅游區作為重點森林保護區,孝義市政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對原有自然資源進行搶救性保護,加強植被覆蓋率,使當地生態環境有了明顯的改善。但是生態保護工作任重而道遠,其他鄉村旅游景點的生態保護意識仍然較低,鄉村環境治理工作需要進一步制度化、規范化和常態化。
(四)基礎配套設施不完善,旅游體驗度有待提高
景區的基礎設施建設是景區形象和內涵的外在體現,是發展景區自身優勢所必需的因素之一,也是提高景區服務質量的關鍵之一。目前,孝義市鄉村旅游景點的餐飲住宿設施比較完善,但是廁所、停車場和步行道等基礎設施尚不成熟,對設施的更新和檢查不及時,景區接待能力也有待加強。同時,政府部門和旅游企業對景區旅游服務體系的監管不重視,從業人員的專業能力和素養較低且沒有相對應的有效解決途徑,在今后的發展中應進一步改善。
(五)安全監管不到位,投訴受理不及時
孝義市各鄉村旅游景區對游客的人身保護和意外事故的處理能力較弱,在今后發展完善景區安全管理規章制度中要得到重視。此外,政府部門在受理游客投訴方面也沒有指定專門的地點和專業人員,游客意見得不到及時反饋,對提高孝義市鄉村旅游服務水平和產品優化造成不良影響。
(一)整合鄉村旅游資源,創新文化旅游產品
推動孝義市全域農旅產業轉型發展,要制定適合當地旅游發展的政策機制,促使孝義政府對旅游產業進行新的規劃,協調好旅游發展過程中各利益主體間的利益關系,同時優化孝義市農文旅融合發展制度,科學制定適宜當地發展的政策,凸顯當地鄉土文化旅游資源優勢,挖掘其更深、更有意義的文化內涵,整合文化旅游資源,加強對資源的綜合使用,在創新的基礎上打造高質量的文旅產品,塑造富有當地特色的旅游品牌形象。結合游客真正的需求,在提升游覽體驗的同時將文化內涵融入吃、住、行、游、購、娛等各個環節,為游客提供人性化的服務。
(二)促進旅游產業轉型發展,構建全域旅游營銷新模式
要加強孝義市旅游行業與其他產業的融合發展,促進各產業之間的科學可持續發展,形成旅游產業轉型新模式。孝義市在現有旅游資源的基礎上推進“旅游+”的發展,深入挖掘其中蘊含的旅游經濟效益,延長產業鏈,構建全域旅游新機制。在整合旅游資源的基礎上加大對旅游產品的推廣力度,加強與新興媒體的合作,擴大整個孝義的影響力。通過在各大門戶網站投放廣告、運用新興自媒體手段以及線上旅游App等方式擴大旅游消費主體,擴寬市場。同時,與周邊景區形成聯合效應,制定特有的旅游路線,形成全域旅游發展趨勢。
(三)堅持生態優先原則,推進鄉村旅游高質量發展
鄉村旅游的發展除了旅游資源的開發利用,還應有良好的生態環境。孝義市政府在規劃鄉村旅游發展路徑時應該堅持生態優先原則,遵循綠色可持續發展理念,確保鄉村生態功能完整。孝義市在發展全域鄉村旅游時應整合當地鄉土文化特色、非遺文化傳承等,將其與文旅產品融合,因地制宜,推動文旅高質量發展。
(四)完善景區基礎配套設施,營造良好的游覽環境
孝義市在今后的發展中要大力推進旅游公共服務的改革,加大旅游公共服務體系的構建力度,在構建旅游交通方面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完善景區基礎服務設施,將文化元素融入其中,推動文化與基礎設施一體化發展。同時,政府部門應積極招聘互聯網相關的專業人才,建立智慧化的旅游數據大平臺,推動全域旅游更加高效、科學發展。在景區管理運營方面,政府部門要大力整治景區亂象,建設專門的投訴通道,最大限度保證游客可以享受到良好的游覽環境。
(五)加大安全監管力度,增設投訴受理渠道
要完善現有安全規章制度,加大安全監管力度,落實安全監管工作,細化安全責任劃分,同時對景區從業人員進行安全行為培訓,在發生險情時可以第一時間到位并妥善處理。政府相關部門也要起到外部監督和內部監管的作用,對游客的意見和投訴應該有專人專渠道進行及時處理,在溝通過程中簡化流程,及時為游客解決問題,提升孝義市鄉村旅游整體服務水平。
[1] 王少斐.山西全域旅游強勁發力[N].山西日報,2018-10-09(2).
[2] 田忠禹.基于游客感知的平原縣鄉村旅游發展策略研究[D].蘭州:西北師范大學,2021:60.
[3] 羅海英.山西省全域旅游國家示范區建設路徑研究:以黃河板塊為例[J].濟寧學院學報,2019(2):54-58.
[4] 李甜.全產業鏈模式推動鄉村全域旅游發展路徑[J].農業經濟,2018(12):49-50.
[5] 李宏偉,景文婷,張春茂.全力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N].山西日報,2018-1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