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立新
讀稻盛和夫《母親的教誨改變我的一生》一書,心里頗有觸動。
作者是個傳奇人物,被譽為日本“經營四圣”之一。這位享譽世界的企業家,27歲創辦京瓷、52歲創辦日本第二大通訊公司KDDI、78歲出山拯救日航,且三家公司均躋身世界500強,創造了前無古人的商界傳奇。
他的人生可謂炫美精彩,輝煌流光;然奪目光華下,成功的源密碼,卻是一種樸實的信仰。他的母親言傳身教,將“做好人、存善念”的理念植入他的靈魂,培養了稻盛和夫一顆直面生活的強大心靈。
“在成長過程中,對孩子影響最大的毫無疑問就是我們的父母”。他回憶自己成長路上父母待己、待人、待事、待物的種種,贊美了平凡生活中父母深沉的大愛和為人處世的智慧。
愛,是一種溫暖的力量。稻盛的母親紀美把愛毫無保留地給了孩子們,以至于稻勝一說起“溫柔”這個詞,想到的便是母親。然,母愛是有級別的,愛孩子,是老母雞都會做的事;而母愛的智慧,卻需要為人母者認真修習。
稻勝的母親,奉行的是“心”的教育。
小時候的稻盛是個害羞、膽小、愛哭的小孩,很喜歡黏著母親。一覺醒來看不到媽媽就大哭,一哭就可以哭上三個小時,在街頭巷尾非常出名。只要街坊鄰居一聽到稻盛的哭聲,就會說“那個哭三小時的和夫又開始了”。然,母親對愛哭的稻盛不會特別溺愛,或因此而討厭他,而是包容。孩子愛哭,就放任他哭,“行不言之教,處無為之事”,她以一顆沉穩、理智的心,審時度勢,給予孩子無言教育,讓他的小心靈,擁有個性張揚的空間,也長一點承受挫折的能力。
孩子在外受欺負,往往挑戰父母神經的痛點。狹隘的家長,一觸即跳,越俎代庖,常常做一些出格的舉動。而當小和夫回家哭哭啼啼說有人打他,母親卻遞給他一把笤帚讓他去“打回去!”一次次鼓勵,其實便是在孩子心里植下敢于向生活挑戰的種子。是啊,孩子的人生路,父母替代不了;唯一能給的,是培養孩子一顆強大的心。稻勝自強自立的起始教育,也許便是母親遞上的那把笤帚。
做父母,是一生的功業和修行。稻勝的父母,都只有小學文化,教育孩子不是靠知識學問,就是靠一顆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及人,將心比心,這本是我們民族優秀的靈魂,卻被一位日本母親實踐著。這個瘦弱的女人,拼命努力,以一顆堅強的心迸發的巨大能量,幫稻勝父親承擔著家里11口人的生活重擔。她表現出的勤奮、樂觀、有勇氣、有正義感,對于孩子們都是春雨潤物的影響。
父母用心,以心教心,以心喚心,去溫潤孩子天真的心。書中說“孩子是看著父母的背影長大的”,背影會消失在歲月深處,但心靈的光芒,卻會長久發散神奇的力量。
一顆心的最強大之處,莫過于“慎獨”。稻勝母親教育孩子:“一個人獨處的時候,最危險。你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干,以為別人都不知道。要知道,天地神佛無時無刻不在看著你。所以人前人后都要正直,在單人獨處時,在煩惱困頓時,在準備行動時,都要反復對自己說,天在看你!”
知敬畏,存善念,敬天愛人,把自己本性中的真善美,發揮到極致。做人應做該做的好事,不做人不該做的壞事。如此簡樸,如此徹底,這就是稻勝哲學。這種哲學,成了他日后走向人生輝煌的源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