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立志 王婷婷 趙 芳
傳統的審計報告是標準化簡單式報告,是“肯定”或者“否定”的模式,除了具體審計意見以外,報告的其他內容都是通過格式化的形式呈現出來,幾乎不反映被審計單位或者項目所具有的特定信息。因此,對于財務報表的使用者來說提供有價值的信息和溝通是十分有限的,對于緩解企業與報表使用者之間信息不對稱問題是無益的,傳統的審計報告已然不能夠滿足審計報告使用者的需求了。為了緩解上述問題,提高審計報告的可使用性,英國財務報告理事會(FRC)、國際審計與鑒證準則理事會(IAASB)和美國公眾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PCAOB)已經分別陸續于2013年、2015年 和2017年發布或者修訂了相關審計準則,要求注冊會計師在審計報告中溝通重大錯報風險或關鍵審計事項。我國上市公司的審計報告形式與國際上傳統的審計報告模式相差無幾,為了順應國際化的趨勢,更加適應報告使用者的需求,我國財政部要求2018年正式實施在審計報告中增加關鍵審計事項段。
資金是企業發展和壯大的動力,而企業融資的主要手段是以銀行借貸為代表的債務融資和股權融資。但是對于中國的企業來說,由于證券市場結構與經濟發展速度不匹配,導致債務融資的比例遠大于股權融資,債券融資已經成為了企業融資的中堅力量。另外,在政策背景的影響下,社會各級階層都高度關注“降成本”,上市公司的債務融資成本也就成了近年來業內學者普遍關注的方向。在現有的研究領域,學者對于債務融資成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公司治理結構、特征以及外部環境上,對于關鍵審計事項與債務融資成本關系這方面的研究還十分稀少。關鍵審計事項的出現和發展時間比較短,與企業債務融資成本有什么樣的聯系、如何產生影響,目前尚沒有明確的結論。
財務報表的信息是債權人了解該企業財務狀況、盈利狀況以及營運狀況的重要來源。財務信息質量對債權人的判斷有著較大的影響,而財務信息質量的主要體現之一是會計的穩健性。會計穩健性是評價財務報表質量的一個重要指標,可以衡量企業對于“好消息”“壞消息”的反應程度。由此能夠直接反應企業對于盈余的管理,債權人可以此了解企業財務狀況。會計穩健性作為財務信息的重要依據,是否在關鍵審計事項和債務融資成本之間存在重要的作用呢?
本文選取了2016—2019年,在深交所和上交所上市的A股民營企業為樣本,實證檢驗了關鍵審計事項對于債務融資成本的影響,并且在此基礎上討論會計穩健性所起到的作用。與已有的研究相比較,本文引入了中間變量“會計穩健性”,這豐富了關鍵審計事項和企業債務融資成本的研究文獻,為企業進行供給側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也為其優化公司治理提供了有益的啟示。
企業進行債務融資的目的是獲得資金以謀取更好的發展,而債權人則是為了獲得利息,通過資金投入為自己帶來收益。為了確保這一目的的實現,債權人需要盡可能地了解企業的財務狀況、運營狀況以及未來的發展能力等。但是,站在企業的角度想要實現利益最大化,企業必將會減少對“壞消息”的披露,債權人將無法獲得全面可靠的信息,這就增加了債權人的風險。為了盡可能地減少這些風險,債權人則需要花費大量的代理成本來減少信息不對稱,由此又必將會要求更高的收益,這就會增加企業的融資成本。
由此可見,企業的融資成本與信息質量有著巨大的聯系,當企業提供的信息越透明、客觀,越有利于提高債權人對企業的認識,從而緩解信息不對稱的矛盾,降低債權人投資風險。當信息不對稱的矛盾得到改善,這意味債權人就不需要花費大量的資金去緩解這一矛盾,自然就會降低利息,從而使企業的債務融資成本降低。
部分學者實證研究發現:披露關鍵審計事項獲得企業更多的個性化信息,從而能夠提高審計報告的質量。因此通過分析可知,關鍵審計事項的披露可以提高審計報告的質量,降低風險,減少代理成本,從而降低企業債務融資成本。本文提出假設H0:
H0:在控制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關鍵審計事項與債務融資成本呈負相關。
但新審計準則規定,關鍵審計事項重點關注的是企業容易發生重大錯報風險的領域,這就意味著,關鍵審計事項的披露本身就向外界傳遞了企業存在風險的狀況。在現有學者研究的基礎上,韓麗榮等(2020)通過實證研究發現,關鍵審計事項披露可以向債權人反映企業的經營或者財務等其他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風險。換句話說,就是關鍵審計事項披露的越多,可能意味著企業存在的財務或經營風險越大。按照風險與收益相配比的原則,債權人將會要求更高的利息,以便于彌補可能存在的高風險,這勢必導致企業的債務融資成本提高。由此提出假設H1:
H1:在控制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關鍵審計事項與債務融資成本正相關。
會計穩健性是指企業在處理負面消息時應當及時準確,而處理有利消息時要保持一定的謹慎性。從會計穩健性的定義可以發現,會計穩健性程度越高,企業對于利潤可以操控的空間就越小,企業財務報表的真實性越高。從前文的分析以及已有文獻的研究可以發現,自審計報告改革之后,增加審計關鍵事項,可以提高財務信息的透明度,強調了審計師的責任。這也就意味著注冊會計師審計過程中將會花費更多的心力,企業操控利潤的行為將會減少,也就說會計關鍵審計事項增加會提升會計穩健性。而債務融資成本的高低也于會計信息質量有莫大的關系,由此提出假設H2:
H2:會計穩健性在關鍵審計事項與債務融資成本之間發揮著中介效用。
本文將我國2016—2019年深滬兩市的A股民營上市公司作為研究樣本進行實證分析。數據主要來源于中國研究數據服務平臺(CNRDS)數據庫、銳思數據庫(RESSET)和國泰安數據庫(CSMAR),獲得數據被進行手工整理。
為了保證數據的可信度和完整度,本文對數據進行了處理:第一,由于金融行業的特殊性質,本研究將金融行業剔除,共計341個樣本;第二,剔除年末ST或者PT的上市公司,共計307個樣本;第三,匹配股權性質是民營的企業,因為相比較國有或者國有控股企業而言,銀行更加愿意將資金投入到國有或者國有控股,共計3668個樣本;第四,剔除債權融資成本費用是負的以及關鍵審計事項的數量是0的樣本,共計829個;第五,剔除缺失值。最終得到研究樣本數量為2839個。excel2010和stata15.1是本文數據處理所用到的軟件,同時利用winsor2對變量進行上下各1%分位的縮尾處理。
1、被解釋變量是債務融資成本(DEBT)。在已有的文獻中,衡量債務融資成本的方法已經比較豐富和成熟。本文主要采用李廣子(2009)的凈財務費用法。由于每個上市公司因為銀行規模、發展情況等不相同,不能用簡單的絕對數進行衡量,在此基礎上,通過用凈財務費用占帶息債務(包括:短期借款,長期借款等等)的比率來衡量債務融資成本(DEBT),比率越高說明融資成本越大。根據信號傳遞理論,上市公司的關鍵審計事項影響的是下一期的債務融資成本,因此在本研究中對債務融資成本做滯后一期處理。
2、解釋變量是關鍵審計事項(KAM)。手工整理披露關鍵審計事項的數量作為關鍵審計事項的衡量。
3、中間變量是會計穩健性(C_score)。會計穩健性C-score已經在會計研究領域得到廣泛的使用,本文也采用C-score衡量會計穩健性,數值越大說明企業會計穩健性越強,反之則越弱。
4、控制變量。為了減少其他變量對企業債務融資成本的影響。本文選取企業規模(SIZE)、凈資產收益率(ROA)和資產負債率(LEV)作為控制變量。具體的內容表述見表1:

表1 變量定義
本文研究的是關鍵審計事項、會計穩健性和債務融資成本之間的關系,因此提出以下的回歸模型來檢驗前文假設。
模型1,檢驗關鍵審計事項對債務融資成本的影響:

模型2,檢驗會計穩健性對債務融資成本的影響:

模型3,檢驗關鍵審計事項與會計穩健性對債務融資成本的影響:

從表2可以看出2016年—2019年我國A股民營上市公司一些主要變量的變化。債務融資成本(DEBT)的平均值是8.31%,浮動范圍在0到24.52之間,即不同民營公司承擔的融資壓力是具有比較大的差別的。另外,關鍵審計事項的數量(KAM)的平均值在2,浮動范圍在1到4之間,剔除沒有披露的,可以看出公司和公司之間的披露事項還是存在比較大的差異的。與此同時,會計穩健性(C_Score)的平均值是11.48%,浮動范圍在-1.52到2.41之間,從平均值和中位數可知整體的會計穩健性是比較高的,但是通過橫向比較,公司間差異還是存在的。

表2 描述性統計結果
表3反映的是文中各個變量之間的相關性分析結果,DEBT與KAM呈顯著負相關。這表明,披露的關鍵審計事項的數量越多,則債務融資成本就少。同樣的,DEBT與C_Score在5%的水平上呈顯著負相關,也說明了企業的會計愈加穩健,債務融資成本愈低。另外,其他變量與DEBT也呈負相關關系,但是他們之間的系數都小于0.8,沒有太大的影響。
1、關鍵審計事項與債務融資成本回歸分析。由表4列2可知,關鍵審計事項與債務融資成本的回歸系數是負的(-0.0278),并且p值在10%的水平上顯著,驗證了假設H0,否定了假設H1,關鍵審計事項對于債務融資成本有著負向的影響,即對于民營上市公司而言,披露的關鍵審計事項的數量越多,則公司的債務融資成本越低。
2、會計穩健性與債務融資成本回歸分析。由表4列3可知,在控制相同因素的影響下,穩健性對于DEBT的影響是顯著負相關,系數是-0.0556(5%),即公司的會計穩健性越高,則企業的債務融資成本越低。
3、關鍵審計事項和會計穩健性對債務融資成本的影響。從表5中可以發現,關鍵審計事項、會計穩健性與債務融資成本的回歸系數都是負的,且在分別在10%和5%的水平上顯著。表明關鍵審計事項披露的數量越多,會計越穩健,債務融資成本越低。關鍵審計事項披露越多,就會給企業管理者帶來無形的壓力,迫使他們傾向于采用更加穩健的財務政策,注重提高財報的質量,債權人所花費的代理成本就會降低。當代理成本降低,債權人要求的利息收益也將會降低,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就代表著企業債務融資成本的降低。
檢驗中介效應最常用的方法是因果步驟法。首先,在表4的列2,可以發現回歸系數c=-0.0278,在10%的水平上顯著。其 次,在 表3中a=0.008,在10%水平上顯著。最后,在表4的列4可以發現,回歸系數b=-0.0550,c'=0.0274,分別在5%和10%的水平上顯著。同時c' 表4 回歸性分析的結果 本文討論了關鍵審計事項、會計穩健性和債務融資成本三者之間的關系,研究發現關鍵審計事項披露的數量增多和會計穩健性的提升都能顯著降低債務融資成本。進一步研究發現,會計穩健性在關鍵審計事項和債務融資成本之間發揮著部分中介效用。 本文的研究結論豐富了關鍵審計事項和債務融資成本的理論研究。同時,根據上述實證研究可以得到一定的啟示: 首先,關鍵審計事項與債務融資成本呈負相關關系,由此可以給企業和政府監管者提供一定的參考建議:一方面,政府監管者需不斷完善披露關鍵審計事項的體制機制;另一方面,企業應盡量選擇聘用名氣和規模比較大、審計程序嚴謹的會計事務所進行審計。通過這兩方面的措施以完善關鍵審計事項的披露,從而實現民營企業債務融資成本的降低。 其次,會計穩健性反映了一個企業財報質量,越穩健則質量越高,從實證結果會計穩健性和DEBT的負相關關系來看,企業管理者要想達到降低融資成本的目的,則應減少對盈余的操控,提升財報的穩健性,從而提高財報的質量。 最后,對于會計穩健性發揮的中介效用來說,關鍵審計事項要經受住內外部的監督和審查,防止流于形式,流于表面,切實發揮關鍵審計事項對于會計信息質量的保障作用。要深化企業對于關鍵審計事項的認知,加強對于管理層的約束和監督,減少委托代理的矛盾。而對于外部審計來說,既要擴大關鍵審計事項的范圍,也要不斷地加大對于關鍵審計事項的深度。簡而言之,發揮好關鍵審計事項的治理作用,提高會計信息質量披露,發揮內外部治理機制的效用,最終實現保持債務融資成本合理的目標。 本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披露關鍵審計事項是一項新的措施,可獲得實證研究的數據比較的有限,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關鍵審計事項將會發生變化,文中變量之間的關系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和完善。
五、研究結論和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