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嘉賓

張德勇:經濟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財政學會理事。研究領域主要集中在財稅理論與政策。

林江:中山大學嶺南學院經濟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山大學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副主任;教育部高等學校財政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國務院臺辦海峽兩岸關系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中國財政學會理事,廣東省財政學會副會長,廣東省農村財政研究會副會長,廣州市財政專家咨詢委員會專家委員,廣州市政府決策咨詢專家。

葉青: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財稅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湖北省統計局副局長,中國民主促進會湖北省委員會原副主任委員,湖北省九屆人大常務委員會委員,第十、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第十一、十二屆湖北省政協常務委員會委員。

李華:山東大學財政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財政稅收理論與政策研究。
主持人
阮 靜:《財政監督》雜志編輯
背景材料:
2021年12月8日至10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會議總結2021年經濟工作,分析當前經濟形勢,部署2022年經濟工作。
2021年是黨和國家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我們隆重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開啟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新征程,沉著應對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構建新發展格局邁出新步伐,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實現了“十四五”良好開局。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也必須看到我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世紀疫情沖擊下,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和不確定。
會議強調,做好2022年經濟工作,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推動高質量發展,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繼續做好“六穩”、“六保”工作,持續改善民生,著力穩定宏觀經濟大盤,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保持社會大局穩定,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會議要求,2022年經濟工作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各地區各部門要擔負起穩定宏觀經濟的責任,各方面要積極推出有利于經濟穩定的政策,政策發力適當靠前。會議明確了2022年政策框架和重要舉措,提出七大政策組合。一是宏觀政策要穩健有效。二是微觀政策要持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三是結構政策要著力暢通國民經濟循環。四是科技政策要扎實落地。五是改革開放政策要激活發展動力。六是區域政策要增強發展的平衡性協調性。七是社會政策要兜住兜牢民生底線。
會議認為,進入新發展階段,我國發展內外環境發生深刻變化,面臨許多新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需要正確認識和把握,并對五大重點問題予以部署。一是要正確認識和把握實現共同富裕的戰略目標和實踐途徑。二是要正確認識和把握資本的特性和行為規律。三是要正確認識和把握初級產品供給保障。四是要正確認識和把握防范化解重大風險。五是要正確認識和把握碳達峰碳中和。會議還對其他重要事項作出部署。
歲末年初,又到經濟工作回顧與展望之時。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擘畫2022年宏觀經濟,為新一年發展把脈航向。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穩”成為當前中國經濟政策的重點。如何理解“穩”?新一年經濟工作穩什么、又該如何穩?本期監督沙龍欄目聚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圍繞新一年會議精神和部署就相關問題展開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