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貴 清
(清華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北京 100084)
黨的二十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關鍵時刻召開的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系統論述了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擘畫了2035年中國社會發展總體目標和未來五年主要目標任務,明確提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堅持的重大原則和戰略要求,豐富和發展了中國式現代化理論,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基本遵循。
新中國成立后,黨逐步提出實現“四個現代化”的戰略目標和戰略安排。改革開放以來,黨在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同時,提出分“三步走”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目標任務,較為系統地提出中國式現代化理論。進入21世紀,在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基礎上,黨提出到建黨100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新中國成立100年時,基本實現現代化,把我國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對中國式現代化做出的深刻論述,豐富和發展了中國式現代化的科學內涵,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做出戰略部署。
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一般性特征,更有符合自身國情的中國特色。2020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指出,人口規模巨大、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走和平發展道路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強調“中國式現代化既切合中國實際,體現了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也體現了人類社會發展規律”(1)《十九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1年,第825頁。。2021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這五個特色是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必須堅持的方向,要在“方針政策、戰略戰術、政策舉措、工作部署中得到體現”(2)習近平:《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1年,第474頁。。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從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高度,全面系統闡釋了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
中國式現代化是建立在人口規模巨大的基礎上的現代化。人是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也是生產關系的主體。中國共產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立場,將人口規模巨大這一基本國情作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基礎和條件。中國有著14億多人口,從整體上邁入現代社會,其規模將超過目前發達國家人口的總和,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艱巨復雜任務,其實現路徑、發展動力和建設方式也必定帶有中國的特點。中國如期實現現代化建設的目標,將徹底改變西方國家主導的世界現代化版圖,是人類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巨大進步;將打破資本主義現代化定于一尊的格局,創造社會主義性質的現代化新道路。
中國式現代化是追求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實現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同西方以資本為中心、兩極分化、社會撕裂的現代化發展悖論明顯不同,中國式現代化以“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現代化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3)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第22頁。。改革開放以來,黨緊扣國家富強、民族復興和人民幸福的歷史任務,堅持做到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全體人民共享。進入“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新階段,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繼續推動經濟發展的同時,妥善解決地區差距、城鄉差距、收入分配差距等問題,著力促進社會公平正義,防止兩極分化,更好推動共同富裕的穩步實現。
中國式現代化是追求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社會主義現代化不僅要求有高度的物質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拔镔|富足、精神富有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根本要求。物質貧困不是社會主義,精神貧乏也不是社會主義?!?4)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第22—23頁。中國式現代化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現代化建設各個方面協調發展,促進整個社會全面發展。
中國式現代化是追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自然界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人類對自然不能無節制地索取。西方發達國家一般都經歷了“先污染后治理”的現代化道路。在新時代,黨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堅定不移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形成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黨的二十大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治理的理念,將生產端和治理端相結合,一手抓綠色發展、一手抓污染防治與生態系統保護,綜合施策、系統治理,推動生態文明建設進入新發展階段。
中國式現代化是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新中國成立以來,黨領導人民獨立自主地走完了西方發達國家幾百年的現代化歷程,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在追趕世界現代化的過程中,中國始終緊跟世界現代化發展潮流,積極吸收人類一切優秀文明成果。中國不走通過戰爭、殖民、掠奪等方式實現現代化的老路。中國著眼于人類文明進步,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旗幟,積極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努力為人類和平與發展做出貢獻。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是: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高質量發展,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5)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第23—24頁。這一論斷高度概括了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主體、道路、內容、成效、意義等,回答了中國式現代化堅持干什么、怎么干和干成什么等重大問題。
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確定了中國式現代化的領導力量和必由之路,回答了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堅持什么”的理論之問。堅持黨的領導和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具有內在統一性。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6)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第70頁。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最高政治領導力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大廈需要四梁八柱來支撐,黨是貫穿其中的主體架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巨輪乘風破浪、行穩致遠,黨自始至終是領航力量。堅持黨的領導是做好黨和國家各項工作的根本保證,是黨和國家事業不斷發展的“定海神針”。中國式現代化,從根本上來說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只有始終不渝堅持黨的領導,才能保證中國式現代化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前進。
實現高質量發展,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這回答了中國式現代化“怎么干”的實踐之問。中國式現代化是“五位一體”全面發展全面進步的現代化,具有新時代新征程的新內涵。實現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是提升政治文明,健全人民當家做主體系的根本要求;豐富人民精神世界是建設精神文明、提升社會文明程度、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的現實需要;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增強基本公共服務的均衡性,增強全體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的需要;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提升生態文明水平,始終堅持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相統一的文明發展道路的實踐要求。
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價值目標和世界意義,深刻回答了“中國式現代化”要“干成什么”的世界之問。“中國共產黨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黨,也是為人類謀進步、為世界謀大同的黨。”(7)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第21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式現代化是不同國家和民族平等交流、合作共贏的現代化。中國堅持國家不分大小、強弱、貧富一律平等的原則,提倡“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文化共存超越文明優越”(8)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第63頁。,致力于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式現代化開辟了人類文明新形態的新境界,不僅給世界帶來和平與發展的紅利,為解決人類共同面臨的重大問題貢獻了系統的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而且以現代化的中國方案豐富了人類走向現代化的發展道路,為廣大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拓展了實踐路徑。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同世界局勢動蕩不安、不確定性和復雜性并存。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全球新興市場國家的代表,中國的發展對于推動世界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新中國成立70多年特別是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不僅創造了經濟快速發展的奇跡,也創造了社會長期穩定的奇跡,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和深遠的世界意義。
中國式現代化為人類實現現代化提供了新的選擇。每一個國家都有屬于自身的特點,“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現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現代化標準”(9)《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4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年,第123頁。。近代以來,西方國家開啟了三次科技革命進程,是探索人類現代化事業的先行者。但西方文明不等于世界文明,西方化不等于現代化,現代化也不等于資本主義現代化,不存在走向現代化的唯一途徑。中國式現代化深刻證明,走向現代化的道路是多樣的,世界上不存在現成的、唯一的現代化模板,各個國家走向現代化還應從自身實際出發,不斷探索符合自身實際發展需要的適應現代化發展潮流的新道路。
中國式現代化實現了對西方現代化范式的超越。西式現代化曾經創造了現代化文明成果,但西式現代化走的是一條依靠對外擴張、暴力掠奪的道路,在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中造成了嚴重的生態問題。這條道路帶來嚴重的兩極分化、物質膨脹、階級對立等弊病。中國式現代化摒棄了西方國家通過血腥戰爭、殖民掠奪等方式走向現代化的老路,開創了一條走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現代化新路,實現了對西方現代化范式的超越。中國共產黨關于中國式現代化的新理念、新經驗,為認識西方資本主義發展弊端、克服西方資本主義發展頑疾提供了新視角和新經驗。
中國式現代化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推動構建更加公平公正的全球治理體系。工業革命以來,世界形成了以少數發達國家為主導的全球治理格局和秩序。少數發達國家在全球事務中推行霸權主義、強權政治,對他國頤指氣使甚至漠視他國主權,實行長臂管轄。近年來,逆全球化思維和冷戰思維不斷抬頭,多個地區熱沖突演變升級,全球治理形勢愈加復雜。中國提出了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主張在國際爭端和沖突中以對話、協商的態度應對分歧和沖突,堅持“對話而不對抗、拆墻而不筑墻、融合而不脫鉤、包容而不排他”(10)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建會70周年大會暨全球貿易投資促進峰會上的致辭》,《人民日報》2022年5月19日。。中國積極投身全球治理體系改革與建設,參與世界貿易組織、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等多邊機制,創建上海合作組織、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等,推動世界經濟政治秩序朝著公平正義方向變革。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后對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接續部署?!皬亩鸲鹉甑蕉鹑迥昊緦崿F社會主義現代化;從二○三五年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11)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第24頁。黨的二十大進一步明確了到2035年中國現代化建設的整體目標,重點謀劃了未來五年的主要目標和任務,為順利推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勾畫了路線圖、時間表和突破口。
從黨的十九大到二十大的五年,是“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期。2017年10月,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分兩步走在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12)《十九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9年,第14頁。的兩個階段戰略部署,提出要分“兩步走”穩步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2021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重申中國未來發展的路線圖和時間表——“這就是,到2035年,用3個五年規劃期,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然后,再用3個五年規劃期,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13)《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4卷,第164頁。,勾畫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歷史進程和未來走向。
2021年,中國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階段。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宣告,中國“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14)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2頁。,在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為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朝著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奠定了堅實基礎”(15)《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4卷,第163頁。。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發展階段,中國站在了一個新的歷史方位和歷史起點。黨的二十大是在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階段、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凝心聚力的重要歷史節點召開的盛會,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指明了發展方向。
“分兩步走”,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安排是一個承上啟下、前后遞進的歷史進程。其中,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必經階段和題中之義。因此,規劃好、實施好、完成好這一階段的任務目標十分關鍵。
就時間安排而言,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比鄧小平提出的“三步走”戰略中“第三步”的實現時間提前了15年,這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標志性事件。改革開放初期,中國共產黨提出“三步走”戰略,到21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現代化,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進入新時代以來,我們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取得了全方位、開創性的成就,發生了深層次、根本性的變革?;谶@種判斷,黨把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確定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一個階段,彰顯了黨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在認識上不斷深入、在戰略上不斷成熟、在實踐上不斷豐富”(16)《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4卷,第153頁。的過程。
就任務目標而言,2035年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圖景更加清晰。黨的十九大整體描繪了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美好藍圖。報告中多次使用“基本實現”“基本建成”“基本形成”等字樣,如“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基本建成”“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本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基本實現”“現代社會治理格局基本形成”“美麗中國目標基本實現”等,勾畫出2035年基本實現現代化的遠景目標。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對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遠景目標進行了更為具體、更為系統、更為全面的規劃部署,在強調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現代化的同時,增加“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全面加強,基本實現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17)《十九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第789—790頁。等內容,這些新目標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的內涵。
黨的二十大立足于新發展階段的新發展要求,從經濟發展、政治發展、綜合國力、科技發展、文化發展、生態文明建設、國家安全、國防和軍隊現代化等8個方面明確了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總體目標,包括要建成現代化經濟體系、基本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全過程人民民主制度更加健全、國家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穩步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實現美麗中國目標、全面加強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等。這些中長期發展目標的實現將逐步推動中國式現代化的美好愿景變為現實圖景。
黨的二十大在規劃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總體目標的同時,又重點部署了未來5年的主要目標任務。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未來五年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局起步的關鍵時期。”(18)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第25頁。高質量完成未來五年的目標任務,才能打造通向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堅實臺階。
“十四五”時期是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關鍵五年,也是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關鍵時期。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之后,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19)《十九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第777頁。,要處理好“繼承和創新的關系,做好‘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有機銜接”(20)《十九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第780頁。。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按照黨的十九大的戰略安排,錨定2035年遠景目標,重點從經濟發展取得新成效、改革開放邁出新步伐、社會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國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等六個方面(21)參見:《十九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第792—793頁。對“十四五”時期的主要任務做出部署。黨的二十大重點部署了未來五年的任務目標,主要包含在經濟高質量發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全過程人民民主、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全球治理中的國際地位和貢獻等方面(22)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第25頁。。如期高質量完成未來五年的目標任務,對于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進而順利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是一項偉大而艱巨的事業,前途光明,任重道遠。”(23)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第26頁。所謂“偉大”“前途光明”,是指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是一項惠及民眾、澤被世界的偉大事業。經過幾十年的探索和實踐,中國已經找到實現這一任務的中國式現代化新路。所謂“艱巨”“任重道遠”,是指這項任務、這條道路前所未有,征程充滿挑戰。當前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國內面臨不少深層次矛盾、多發性問題,不確定和難預料的未知因素增多,各種“灰犀?!薄昂谔禊Z”事件隨時可能發生。立足新時代黨的歷史使命和新征程中的機遇挑戰,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準備經受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的重大危險及考驗,必須牢牢把握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堅持深化改革開放、堅持發揚斗爭精神等五項重大原則。這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指明了政治保證、發展道路、價值歸宿、根本動力和實踐路徑。
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是立足新時代新方位、遵循社會發展規律、把握歷史主動的必然選擇。“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在黨。”(24)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第63頁。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就要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作用,使黨始終成為經歷各種風險考驗的最可靠的主心骨,確保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正確方向。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最重要的是深刻理解“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堅決擁護“兩個確立”。擁有堅強的領導核心、科學的理論指導是成熟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的顯著標志,是黨創造百年輝煌、創造人間奇跡的成功密碼?!皟蓚€確立”是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根本保證。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關系黨和國家前途命運,我們的全部事業都建立在這個基礎之上,都根植于這個最本質特征和最大優勢?!?25)《論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9年,第222頁。只有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才能充分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更好地實現中國式現代化。
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條道路有兩個核心要素:一是社會主義,二是中國特色。前者規定了發展的性質和方向,后者明確了發展的途徑和特點。鄧小平指出:“我們搞的現代化,是中國式的現代化。我們建設的社會主義,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26)《鄧小平文選》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9頁。只有始終堅持“社會主義”和“中國特色”相統一,才能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真諦。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一是堅持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這條路線明確了黨的奮斗目標、基本途徑和根本保證、領導力量和依靠力量以及實現這一目標的基本方針,是黨和國家的生命線、人民的幸福線。二是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重要原則?!叭祟悮v史上沒有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可以通過依賴外部力量、照搬外國模式、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趨實現強大和振興。那樣做的結果,不是必然遭遇失敗,就是必然成為他人的附庸?!?27)《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67頁。中國式現代化同樣必須堅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自己處理,把主導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三是堅持道路自信和戰略定力,抵制各種錯誤思潮的影響。歷史條件的多樣性,決定了不同民族和國家實現現代化不會有一套就靈的統一模板。黨在不斷實踐、接力探索現代化的過程中深刻認識到,封閉僵化無法在中國實現現代化,改旗易幟會把中國現代化引上邪路。中國式現代化是黨領導人民立足中國實際、總結歷史經驗、經過反復探索走出的一條新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
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是馬克思主義群眾史觀的創造性運用和發展,鮮明體現著黨的初心使命、性質宗旨和理想信念。堅持人民至上,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這是我們黨從小到大、由弱到強,始終立于不敗之地的根本所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只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會有正確的發展觀、現代化觀?!?28)《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4卷,第171頁。以人民為中心不是一個抽象玄奧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上,而要落實到黨的領導方法和工作方法上,體現在經濟社會發展各個環節。一是要走好新時代群眾路線。牢記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實現中國式現代化要堅持“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遵循“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基本工作方法。二是要牢記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作為黨的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充分調動最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凝聚起中華民族復興的集體智慧和磅礴力量。三是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黨的二十大報告把“增進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質”(29)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第46頁。作為一個專題,提出要緊緊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通過完善分配制度、實現就業優先戰略、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等經濟社會發展政策,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舉措,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的問題,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增強基本公共服務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實推進共同富裕。唯有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才能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目的和價值追求。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30)《十九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第729頁。改革開放從根本上破除了束縛社會生產力發展的體制和機制障礙,激發了社會發展內在動力和活力,并使中國發展有了更加寬廣的世界場域。當前,中國已經擁有了開啟新征程的雄厚物質基礎和戰略平臺,但前進的道路上仍然面臨著來自各方面的難題和困難、風險和挑戰。今后,我們仍然要用好改革開放這個法寶,并在中國式現代化的實踐中繼續深化改革開放。為此,一是堅持全面深化改革,不斷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不斷創新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實現“變”“立”結合,為中國式現代化創造制度條件,充分彰顯制度優勢并把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二是堅定不移地擴大對外開放,積極參與全球治理和發展,提高對外開放的水平和能力,并在對外開放中維護國家安全。對外開放是一把“雙刃劍”,在對外開放的過程中也要注意防范經濟、政治、文化等領域出現的各種風險挑戰,實現國家總體安全。三是大力弘揚改革開放精神,積極營造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社會氛圍。改革開放精神是黨在改革開放實踐、探索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這一特定的歷史時期中所形成的開拓創新、勇于擔當、開放包容、兼容并蓄的精神品格,是黨戰勝各種困難、不斷取得勝利的寶貴精神財富。
黨誕生于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的近代中國,同國內外敵人、同各種困難和挑戰做斗爭貫穿于黨的百年歷程。斗爭精神是黨領導人民不斷取得勝利的強大思想武器,也是現代化建設必須堅持的制勝法寶。一是要正確理解斗爭精神的核心要義,把握好斗爭的目標和方向。斗爭精神是黨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的內在品格,是革命戰斗精神、改革創新精神和新時代擔當奮斗精神的綜合體現,凝聚著黨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發揚斗爭精神的核心要義是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共產黨人的斗爭是有方向、有立場、有原則的,大方向就是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不動搖?!?31)《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3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第226頁。二是要正確理解新時代偉大斗爭的具體表現,進行適應“新的歷史特點”的斗爭形式。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談到了新時代偉大斗爭具體內容,這包括與一切削弱、歪曲、否定黨的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言行做斗爭,與一切損害人民利益、脫離群眾的行為做斗爭,與一切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頑瘴痼疾做斗爭,與一切腐敗行為做斗爭,等等。斗爭的形勢是復雜的,內容是多樣的,時間是長期的。因此,要適應新的歷史特點和斗爭的具體實際,既要敢于斗爭、敢于勝利,也要善于斗爭、善于勝利。三是在斗爭中進一步鍛煉黨、鍛煉人民。要在復雜的斗爭中增強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志氣、骨氣、底氣,全力戰勝前進道路上各種困難和挑戰,為迎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可能出現的更為嚴峻的斗爭形勢和更為艱巨的斗爭任務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