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文婷 (青島酒店管理職業技術學院 山東 青島 266000)
自我國加入WTO以后,各產業對外貿易發展日益深化,海產品國際貿易在獲得全新發展機遇的同時,也面臨著全球化市場帶來的挑戰。隨著數字經濟與電子商務的不斷發展,跨境電商已成為推動海產品對外貿易高效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在新時期下,隨著國家對海洋資源開發的不斷加深,我國現代化漁業發展進程不斷加快,市場化程度和生產化水平不斷提高,漁業貿易取得了良好的發展成效。我國漁業資源豐富,海產品種類繁多,其中海參作為世界八大珍品之一,不僅是營養豐富的食品,也是名貴的藥材,因此備受消費者追捧。隨著RCEP區域自貿協議的簽訂以及電子商務的不斷發展,青島市靈山島海參產品對外貿易在區域經濟一體化、跨境電商興起、消費升級等形式的推動下迎來了良好的發展契機。但在靈山島海參產品對外貿易過程中也存在出口配套環節不健全、物流體系建設不完善和相關跨境電商企業發展緩慢等問題。因此,在跨境電商背景下通過分析靈山島海參對外貿易的相關問題,提出相對應的發展策略,以期推動靈山島海參產品對外貿易的全新發展。
現階段,基于學術界對于跨境電商的定義,可將跨境電商模式分為:B2B、B2C、C2C三種類型,B2B是企業對企業的跨境電子商務模式,B2C是企業對消費者個人的跨境電子商務模式,C2C是個人對個人的跨境電子商務模式,這三類均是基于國內電子商務模式延伸而來。
2000年跨境電商開始起步,隨著首個大型電商企業率先開放了個人賣家權限,以及國際電商平臺的進入,電商銷售逐漸由C端個人賣家模式轉變為B端企業賣家模式,2016年后不再支持個人賣家和個體工商戶入駐。從跨境電商平臺發展趨勢來看,由于B端企業賣家更加穩定,營業資質更加完善,抗風險能力較強,因此以B端企業賣家發展的思路基本確定,中小型企業已成為跨境電商發展的主流。
從國家對于跨境電商的支持政策來看,自2019年開始,國家對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內小型企業采取免收企業所得稅等稅收優惠政策;2021年以后,在全國建立適用跨境電商B2B直接出口、跨境電商出口海外倉監管模式,以便于進出口退換貨管理,并要求持續擴大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試點范圍,培育多元化、智能化的跨境電商企業。國家通過鼓勵中小微企業進行跨境電商活動,提升中小微企業生存和發展空間,并以此為基礎來提升我國跨境電商的發展實力。
跨境電子商務引領了傳統國際貿易形式的變革,打破了傳統國際貿易模式下批發商、分銷商對貿易渠道的壟斷,使得生產廠商可以直面零售商或消費者,擴大了產品貿易營銷渠道,減少了產品營銷環節,降低了運營成本,提高了產品利潤率,實現了生產者與消費者的雙贏。現階段,受國內外綜合因素的影響,我國傳統出口貿易優勢正逐漸減弱,產品出口壓力不斷上升。在此背景下,以跨境電商助推產品對外貿易,將有助于提升產品競爭力并擴大出口貿易規模,因此跨境電商對靈山島海參對外貿易具有積極的引導作用。
跨境電商具有簡化海參產品對外貿易流程的功能。在傳統貿易模式下,海參這類海產品對外貿易流程一般要經過國內出口商、物流公司運輸、國外經銷商、分銷商等諸多環節,經歷長時間的運輸,還需要雙方海關進行檢驗、檢疫,由于營銷渠道被國外經銷商控制,往往會存在對出口商進行“壓價”對消費者進行“抬價”的現象,對靈山島海參產品信譽造成不良影響。若采取跨境電子商務模式,靈山島海參產品出口貿易流程將會被重塑,國內企業甚至農戶可以直接與國外消費者對接,縮短了流通程序,整個流通環節呈現結構化、信息化、透明化。跨境電商具有降低海參產品貿易物流成本的功能。海產品對于保存時間和物流速度有著嚴苛的要求,因此為了提高物流效率,必須采用冷鏈物流的方式,而使用冷鏈物流必然會使得物流成本增加。各跨境電商平臺一方面要積極發揮自身優勢,為海參產品出口提供市場信息,另一方面與各物流公司合作,不斷優化產品跨境貿易服務,轉變物流方式,實現跨境物流組織方式的專業化和配送模式的最優化,降低海參產品對外貿易成本。
現階段靈山島海參產品跨境電商企業數量相對較少,企業規模較小,跨境電商企業發展存在經營方式單一、融資困難、缺乏龍頭跨境電商企業的帶領等問題,靈山島各跨境電商企業采取分散經營的發展模式,跨境電商模式與出口路徑相對單一,因此導致靈山島海參產品跨境電商產業整體發展較為緩慢。復雜的國際環境導致現階段海產品國際市場風險較大,傳統跨境電商經營模式已無法滿足當下的發展環境,且在營銷過程中靈山島海參產品加工相對粗糙,國際競爭力較低,難以將海外用戶的個性化需求融入到產品的加工銷售過程,且現代信息技術手段使用能力有限,無法借助現代技術手段準確掌握客戶需求,繼而無法對企業產品發展方向進行科學決策。
隨著我國跨境電商的不斷發展,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建設不足的弊端逐漸顯現出來,使得海參產品出口在源頭上存在損耗現象,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海產品物流成本相對較高。從跨境電商數據來看,國外消費更愿意從電商平臺上購買服裝、數碼產品和體育產品等,海產品、農產品這類商品由于冷鏈物流體系建設不完善,在購買過程中易存在產品腐爛變質等問題,使得國外消費者更愿意從線下實體店購買。其次,產品鏈建設不完善,海參等海產品無法建立原產地檢測體系,產品質量難以得到保證,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海參等海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不足。最后,海參等海產品借助跨境電商出口在法律法規、信用評價、產品服務等環節存在明顯不足,缺少相應的監管機制,使得產品在跨境電商競爭活動中處于弱勢。
靈山島海參跨境電商企業多采取小包運輸,運輸成本較高,無法適配現階段跨境電商的運輸需求,且存在冷鏈物流運輸距離較遠,所需時間較長的特點。現階段跨境電商冷鏈物流體系建設不完善,存在包裹丟失或破損、產品變質等問題。多數跨境電商企業采取建設海外倉的物流方式,但對于中小型跨境電商企業來說,海外倉建設成本較高、貨物儲備風險系數較高,普通中小型跨境電商企業難以維持運行成本。靈山島海參產品跨境電商企業缺乏對出口地區消費者飲食和生活習慣了解,難以有針對性地提供本土化的服務,無法較大限度地提高海參產品跨境電商的國際競爭力。
靈山島跨境電商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充足的人才資源,然而現階段靈山島跨境電商人才資源短缺,跨境電商人才儲備無法跟上跨境電商的擴張規模。靈山島海參經營主體以個體商戶和中小企業為主,由于缺乏專業的技能培訓,這部分從業者對于跨境電商的了解程度不高、跨境電商知識學習能力不足、從業素質有待進一步提高。靈山島海參產品跨境電商在人才培養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沒有形成相應的人才引進培訓體系,培訓內容偏重理論化,缺乏實踐應用,這些問題嚴重制約了靈山島海參產品跨境電商對外貿易的高質量發展。
靈山島海參產品在國內市場中擁有一定的知名度,但在國際大市場環境下,品牌知名度較低。靈山島海參產品跨境電商多以中小企業為主,品牌建設受企業規模、資金等因素制約,使得靈山島海參產品在國際市場中的知名度難以實現快速提升。靈山島海參產品在品牌建設中存在諸多問題,首先盡管靈山島得天獨厚的海洋資源,使其在海產品發展上具有一定優勢,但缺乏對海參產品的深加工,海參產品附加值偏低,在國際市場競爭中處于劣勢。其次,跨境電商企業并未對市場進行有效調研,沒有針對海外地區生活習慣,制定產品宣傳和品牌推廣策略。
首先,靈山島海參跨境電商企業應立足于海參產品生產與出口的實際情況,構建完整的產業鏈,各企業之間應形成良性的競爭合作關系,發揮產業集群效應。地方有關部門應提供優惠政策扶持企業發展,積極引進外資,培育龍頭企業,建立海參產品跨境電商示范基地。積極支持海參產品專業跨境電商平臺的發展,鼓勵現有跨境電商平臺擴大出口及服務范圍,積極引導搭建系統化、專業化、資源集中化的海產品跨境電商平臺,為海參產品出口提供專業的跨境電商服務。
物流是靈山島海參對外貿易中至關重要的環節之一,也是促進跨境電商發展的重要部分。靈山島各海參出口企業應整合資源,構建現代物流發展體系,加強地區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完善交易雙方儲備倉和海外倉建設,提升物流環節核心技術,制定物流發展規劃,不斷提升物流效率,降低交易風險。積極與第三方物流公司合作,形成長期合作機制,建立跨境市場信息服務與物流配送服務相整合的發展模式,形成協同合作良性互動的發展新格局。
靈山島海參產品對外貿易中的人才儲備不可或缺,各跨境電商企業應加大跨境電商復合型人才的引進力度,健全跨境電商人才培養體系。地方有關部門應發揮好橋梁紐帶的作用,一方面要宣傳海參產品對外貿易的優越性和發展前景,另一方面要建立專業培訓班,對跨境電商從業者進行技能培訓,建立“政、校、企”三方合作模式,即采取政府提供政策和資金支持、學校提供人才培養環境、企業提供實踐平臺的人才培養方式,以此來激發跨境電商從業者學習和培訓的積極性。
海參產品跨境電商的高質量發展,需要擁有全產業鏈的基礎能力,一方面要繼續打造相對穩定的海參產品供應鏈,通過海參品種改良、漁業管理等手段,穩定海參產品輸出能力;另一方面應建立更加高效、便利的監管體系,建立海參產品出口免檢體系、質量監督體系等。完善跨境電商相關的政策法規,加強政策針對性、銜接性、變動性,以便更好地服務靈山島海參產品跨境電商的發展。另外,應加強靈山島海參品牌建設,跨境電商企業應充分利用出口地區新媒體平臺,宣傳推廣海參產品,塑造品牌文化,提升品牌市場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