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甜甜 (宿遷學院管理學院 江蘇 宿遷 223800)

書 名: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作 者:韓冰,李軒航
出版單位:哈爾濱工程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1年06月
定 價:35.00元
ISBN:9787566130549
近年來,隨著國家對高等教育改革的要求逐步提高,高校教育內外環境發生了重大改變,尤其是以學生思想教育為主的思政工作地位得到了提高。高校為落實國家改革要求和適應市場發展需求不斷深化改革,加大思政教育資源的投入,改善思政教育環境,努力提升學生思想道德品質。當今社會是網絡時代,大學生習慣在網絡中獲取信息、汲取知識。因此,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要重視和網絡技術相結合,開創新的教學模式,不斷優化思政教育手段,強化思政教育效果。由哈爾濱工程大學出版社出版的《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一書,全面分析新時代網絡技術對高校思政教育的影響,可為當前高校網絡思政教育模式創新探索提供重要參考。
該書共包括八個章節。第一章分析高校思政教育現狀,梳理網絡思政教育發展歷程及趨勢。第二章論述網絡技術對教育的影響,介紹網絡與思政教育融合發展現狀。第三章從機遇和挑戰兩個方面出發,分析當前高校網絡思政教育面臨的現狀。第四章分析高校網絡思政理論課課程模式及其發展,論述教師角色的轉化。第五章分析介紹大數據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應用現狀和優化策略。第六章分析網絡思維和高校思政教育的關系,論述網絡思維對思政教育創新的影響。第七章主要分析新技術與高校思政理論課程的構建。第八章闡述新時代高校思政理論課混合式教學模式改革面臨的機遇、挑戰、原則和優化路徑,并引入應用的實踐案例。
現階段,網絡技術持續創新,這就為高校思政教育模式創新提供了新途徑。加之當代大學生深受網絡影響,使得高校開展網絡思政教育能夠吸引學生參與,獲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采用網絡形式進行。
第一,創新網絡思政教育理念。網絡以其傳播快速、內容豐富的特點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對教育理念產生了重要影響。因此,為實現網絡思政教育模式創新,必須創新教育理念。一方面,具備開放理念。網絡具有開放性、綜合性,高校在思政教育工作中要能夠汲取網絡智慧,能夠走出思政教育閉環,與多種學科相結合,引導學生積極探討網絡事件,勇于發表意見,從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另一方面,具備交互理念。網絡重視交互體驗,高校開展網絡思政教育要以此為依據,改變線下教師單一授課的弊端,鼓勵學生表達看法,使教師了解學生想法,從而有針對地強化學生道德品質塑造。
第二,豐富網絡思政教育內容。長期以來,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主要內容是思政課程的理論知識講解,教學內容偏向理論傳輸,學生往往被動接受,教學開展的目標基本難以實現。因此,網絡思政教育要避免出現這些問題,豐富教育內容。一方面,網絡資源非常豐富,思政教育者在選用網絡資源時要注重教育內容的多元化,打破思政教育內容理論性較強的桎梏,開發適合大學生思維特點和思維習慣的網絡思政內容,以理論內容和實踐案例相結合的方式開展思政教育。另一方面,網絡資源兼具豐富性與復雜性,因此,高校在開展網絡思政教育時要嚴格審查教育內容,引導大學生抵制不良思想的侵蝕。
第三,強化網絡思政教師隊伍建設。在開放的網絡環境下,高校擁有一支強有力的教師隊伍對于新時代應對新的網絡思政教育環境至關重要。一方面,高校要建立教師培訓制度,著重培訓思政教師的網絡資源運用能力與網絡思政資源開發建設能力等,建設一支符合網絡時代的思政教育隊伍。同時還要重視教師職業道德素養的培訓和師德師風建設考核工作,教師唯有具備高尚的職業操守才能嚴控網絡思政教育風向。另一方面,思政教師也要與時俱進,增強自身開展網絡思政教育的能力,利用多種途徑提高自身網絡技術和網絡資源的運用能力,強化網絡思政教育成效。
第四,完善網絡思政教育評價體系。衡量思政教育成果需要一個相對完善的思政教育評價體系,開展網絡思政教育必須基于原先評價體系進行完善。網絡思政教育評價體系要改變傳統評價體系標準單一的問題,結合學生在網絡教學過程中的表現情況以及所表現出的價值取向等方面內容進行綜合評價,同時也可以通過網絡測評軟件測評一段時間內學生的思想情況,并根據測評內容完善下一階段的教學計劃,最終達到提升學生思想素質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