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艷杰(上海工商職業技術學院 上海 201806)

書 名:職業英語教學研究
主 編:劉曉晶,姜麗,老青
出版單位: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8年06月
定 價:49.00元
ISBN:9787561952498
當前,社會對高校英語的教學模式、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提出了新要求。時下,我國對外貿易達到前所未有的廣度和深度,英語國際化和普及化的規模也越來越大,高校英語教學面臨著從學術研究型向實踐應用型的轉化。在這一背景下,特別需要探討如何將“雙創”理念融入到高校英語教學過程當中,從而將創新創業與英語教學有機結合,把二者作為一個有機整體協同發展,全面推動大學生綜合素質和基本能力的提升,為國家塑造出高素質創新創業人才。
《職業英語教學研究》一書,闡述了高校英語教學的發展歷程,對高校英語教學做出清晰的功能定位,并就“雙創”背景下高校英語教學的實踐案例進行分析研討,指出實施高校英語教學模式創新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從教育現代化和教育有效性的價值理念出發,為推進高校英語教學模式創新提供了現實途徑。
在英語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下,在經濟社會轉型升級和高校人才培養改革的形勢下,將創新教育與高校英語教育有機融合,對于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業精神,使學生能夠積極適應社會要求和國家發展大局具有重要作用。我國高等教育始終注重培養英語專業學生的創新能力,注重考查學生運用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確定“雙創”教育與英語教育有機融合的必要性是切實提高高校英語教學質量、增強英語教學有效性的前提和基礎。
第一,符合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時代需要。就業問題是影響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的關鍵因素,如何解決青年就業問題,是所有國家共同關注的熱點話題。以創新創業帶動就業,成為解決就業問題、降低青年失業率、促進經濟發展所貢獻的理念。對此,《職業英語教學研究》認為,高校應當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深化英語教學改革,創新英語教學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和教學載體,以專業培養為需求提升創新能力,以能力發展為重點增強創業本領,緊密結合社會發展需求,基于知識經濟大爆炸的時代特征,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加入創新創業的時代元素,從而更好地發揮英語在全球化背景下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作用。因此,高校應積極重視將創新創業理念融入到英語教學當中,既能提升英語教學的時代感和有效性,也可以為創新創業教育提供良好載體。
第二,符合新時代高校人才培養目標。作為人才培養的重地,高校承擔著為國家和社會輸送各行業優秀人才的重任,而培育技能型、應用型、創新型的人才是新時代高校人才培養的重要目標,亟待高校提升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高校需要對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予以創新優化,精準對接經濟社會發展對新時代的人才需求,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效率。《職業英語教學研究》認為,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提高綜合文化素養,以適應我國經濟發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因此,高校教師在英語教學當中不僅要傳授基礎英語知識,還應加強英語應用實踐能力的培養,在教學當中,教師應充分考量國家、社會、學校三者對于人才的培養需求,結合自身語言工作的實際情況,選取恰當的教學案例和教學內容,更新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使學生在學習英語的同時,能夠在潛移默化中接受創新創業教育。
第三,符合創新創業順利開展的客觀要求。《職業英語教學研究》認為,英語作為全球通用語言,已成為各行各業開展國際交流必不可少的語言工具,因此,各行各業必須具備英語人才。創新創業教育作為新時代高校培育應用型與復合型人才的關鍵環節,構成了教育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英語教學作為高校基礎課程,彰顯了其在高校教育體系內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是實現高質量的創新創業教育、培育優秀的英語人才的內在要求。然而在長期的英語教學當中,學生只注重應試英語的能力培養,而忽視了英語的本質,即英語是交流語言,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明顯弱于閱讀與寫作能力,難以與外國人進行充分的國際交流,不利于創新創業教育走向國際化,與國際教育接軌。可見,學生具備較好的英語能力是創新創業教育順利進行的客觀要求,高校應該更新現有的英語教學模式,提升學生的英語綜合素質,尤其是口語表達能力,從而為創新創業教育提供優秀的人才資源。
若想提升高校英語教學的有效性,不僅要明確“雙創”教育與英語教育融合的必要性,還應關注“雙創”背景下高校英語教學的有效性,如此,才能更有針對性地創新高校英語教學模式。總的來說,高校英語教學存在以下不足:教學理念陳舊落后;課程設置與“雙創”教育未能充分結合;教育師資力量稍顯薄弱。
第一,全面優化英語課程。高校英語教學大多安排在大一、大二年級,《職業英語教學研究》指出,英語課程可進行階梯式安排。針對大一學生,高校可以在英語教學當中融入創新創業知識,并且可以單獨增加創新創業英文課程的比例,引入創新創業經典案例進行講解,使學生對于創新創業知識有大致了解,吸收創新創業最新理念,萌生對創新創業的興趣。針對大二學生,則可以進行實踐教學,將課程分成不同主題分配給學生,使學生運用英語進行項目實訓開展創新創業項目,最終使學生以書面形式提交英文項目申報書,引導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感受創新創業的魅力,從而達到英語教育與“雙創”教育相融合的目的。此外,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職業情景劇和職業崗位模擬等活動,學生根據自身經驗與認知,全程以英文方式自行策劃和編排,以此提高學生“雙創”能力與英語應用操作能力。
第二,積極營造英語“雙創”氛圍。《職業英語教學研究》指出,高校應根據自身條件積極為學生營造濃厚的創新創業氛圍,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創新創業活動。例如,高校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參加各類創新創業大賽,盡可能地為學生搭建創新創業實踐教育基地,使學生可以零距離地體驗“雙創”活動,以賽促“學”、以賽促“教”、以賽促“創”。同時,為了提升學生的綜合實力,高校還可以在活動當中引入英語元素,從電子商務、旅游文化、視頻動漫等具有國際化和社會熱點特征的角度,舉辦英語廣告設計、英語視頻短片、英語項目設計等比賽,從而將英語知識與創新創業巧妙嫁接,提升英語的實踐應用范圍,實現產學研深度融合。在項目比賽準備過程中,高校可以請校外人員舉辦商務英語談判、電子平臺銷售、跨境電商交易等相關知識講座,從而豐富英語教學內容,鼓勵學生基于創新創業角度深化理解英語知識,較好地激發出學生的創新創業潛力。
第三,打造高水平師資隊伍。《職業英語教學研究》指出,教師作為高校英語教學的主體力量,打造一支既具備扎實的英語教學理論,又具有豐富工作經驗的高校師資隊伍,促進創新創業教育與英語教學的充分融合。高校教師應增強自身的學習意識,更新自身的教學理念,主動學習創新創業相關知識。學校可定期對教師展開創新創業培訓,引導教師參與創新創業沙龍活動,聘請社會上創業經驗豐富的企業管理人才到學校向高校教師傳授社會經驗。此外,學校還可以將高校教師“送出去”,將教師送到合作企業,尤其是外企中進行觀摩、實習鍛煉,使高校教師能夠深入企業一線,親身體驗企業的運行管理流程,學習企業的生產運營模式,與企業相關人員進行交流訪談,拓寬自身的知識視野,滿足高校英語教學的改革需要,全面推動創新創業教育與英語教學的有機融合。
第四,完善動態反饋機制。《職業英語教學研究》指出,教學效果反饋機制是教學過程的最后一公里,只有完善教學反饋機制,才能較好地保證教學質量。在教學結束之后,教師通過對信息反饋的掌握,可以及時、準確地掌握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并給予相應的調整和解決。同時,高校還應動員學生參與到整個動態反饋機制的統計和分析之中,使學生能夠對高校英語教學的有效性評價結果有清晰了解,這樣可以有效防止英語教學片面化,推動英語教學全面發展。總之,完善動態反饋機制是對傳統教學模式不足之處進行校正,高校教師應對此項工作予以充分重視,以保證高校英語教學工作高質量進行,最終促進學生的進步和發展。
綜上所述,創新高校英語教學模式是時代發展和高等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學生在進行英語學習的同時可以提升自身的創新創業能力。該書重點分析了高校英語教學模式創新的價值意蘊,為高校英語教學模式指明了創新路徑,使高校教師能夠切實領會創新創業對高校英語教學的深遠影響和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