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錦軍

有句俗話說,考考考,老師的法寶,分分分,學生的命根,讀出來朗朗上口又幽默風趣,也反映著當今社會唯分數(shù)論的現(xiàn)狀。
我自小有個夢想,成為一名老師。因這總對老師有著特殊的感情,佩服并崇拜著。
初一的時候成績不太好,像是每天的日子里,到處彌漫著與分數(shù)有關(guān)的氣息,沉重又壓抑。那時候的班主任,我至今難忘。她時常找我談心,告訴我說我可能做不到有些人那樣好,但我要做到我能做到的最好,我一直記著。那時候我成績不太好,她卻從未因此輕視。后來高中有次心情不好打電話給她,她安慰著,鼓勵著,說這世上成功的人很多,她只想看到我的成長。聽完后我豁然開朗,一瞬間。要成長,我記下了。
這樣一位老師,她不是圣人,不像孔子一樣弟子三千名滿天下,不像哲學家一樣深諳教育之道,出口成章。可她確實在我心中樹立了一個人民教師的美好形象。
孔子有個教育理念叫做“因材施教”,意思說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有差別的教學,使每個學生都能揚長避短,獲得最佳發(fā)展。有的人天生擅長寫作,他大可在寫作上發(fā)展,通過文字抒發(fā)情懷,寫出一篇篇精彩絕倫的文章,供世人流傳。就像莫言,可能他的數(shù)學成績一般,我們卻記住了他的名字;有的人天生肢體發(fā)達擅長體育運動,他大可盡情在賽場上揮灑,捧著金牌笑嘻嘻的,就像張國偉,他卻讓世界為他的成功見證。
韓愈在《師說》中寫道:“聞道有先后,術(shù)業(yè)有專攻,如是而已。”告訴我們?nèi)伺c人之間沒有高低優(yōu)劣之分,不過是知道道理有先有后,技能學業(yè)各有研究,如此而已。這雖是一個體現(xiàn)虛心求教的句子,卻也告訴我們專攻術(shù)業(yè),同樣有所作為,值得人學習。在當今浮躁橫行、學術(shù)研究廣而不深的社會,專攻顯得尤為重要也更容易出人才。
彩虹架于天空中色彩紛呈,是因為它每一條軌跡都閃著別樣的光。大千世界的美麗也正因為它的多姿多彩。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而我們要做的就是獨一成長,無二成材,不去比較,只做自己的最好。
(指導老師:劉 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