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斌
清代“帝師元老”朱軾曾用戒尺嚴厲教訓了不完成作業的弟子弘歷,正巧被路過的雍正看見并心疼地說:“教也為王,不教也為王?!钡燧Y卻嚴肅地回答:“教則為堯舜,不教則為桀紂?!睘槭裁粗燧Y的一句話能讓一代帝王妥協?并使后來登基為乾隆皇帝的弘歷一生都感念呢?那是因為朱軾的“嚴教”,而不是為了自保而順其自然。
盡管今天教育的目的并不再是“成王成龍”,但“嚴家出好兒,嚴師出高徒”已成為教兒育人的金科玉律。如今,“虎爸虎媽”對孩子教育奉行的嚴苛教育方式更是被不少人所推崇和仿效。
當然,上述所言之“嚴教”更傾向于現行教育中的“懲戒”,大有體罰的意味。但現在一談“體罰”,師者噤若寒蟬,談“罰”色變,退而求無過,甘愿成佛系。現在,《中小學教師實施教育懲戒規則》(以下簡稱《規則》)已經出爐施行,學校、教師如何實施有效的教育懲戒呢?筆者且作如下探討。
一、有了《規則》為抓手,教育懲罰再不受某些個案所左右
在《規則》出臺之前,確實曾經發生了一些教師受傷害的案例,如2018年,湖南某小學何教師對遲到的學生罰站立,其中一個學生向其家長謊報被教師“打了耳光”,而學生家長在沒有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及證實孩子的話的真實性情況下就把何教師從學校帶到了派出所。觸犯原因是罰學生站立。又如,2020年1月,海南徐老師因沒收學生的手機而被學生持刀刺傷而亡,觸犯原因是暫扣學生違紀物品。值得關注的是,這些受傷害的教師往往有著對工作高度負責任的態度,或是對學生愛之深、責之切的情感,但由于不經意間采取了一些懲戒的方式,卻受到了傷害和打擊。
這些新聞事件的報道或多或少寒了教師的心。即使面對的是一些無心向學、目無紀律的學生,教師又能做些什么呢?內心也只有干著急,或者變得縮手縮腳,生怕一不小心碰觸學生權益的“底線”,輕則受批評,重則丟了飯碗。長此以往,最終受害的是我們的學生。讓人欣慰的是,現如今《中小學教師實施教育懲戒規則》已經開始實施,相信日后必將成為教師嚴格管理的抓手。
二、深度解讀《規則》,鼓足信心與干勁
1.學校管理層應當先學習研討熟悉《規則》內容,后結合實際融入校規之中,并要向教師、學生、家長等不同的對象進行具體的、必要的解讀。
2.學校應指導教師理清《規則》與過去“體罰”的內涵。在《規則》中明確規定學生觸犯哪一條將受到哪一類的懲罰,如,第六條(一般懲戒)、第七條(較重懲戒)、第八條(嚴重懲戒)等,要求視情節輕重采取不同的懲戒,同時還要根據學生的性別、年齡、個性特點、身心特征、認知水平、一貫表現、過錯性質、悔過態度等選擇適當的懲戒措施,實現最有效的教育效果。
另外,教師不再受以前的“體罰”概念混淆《規則》的視聽,如,前面案例一起因是站立,案例二起因是沒收違反紀律物品。因為這些以往是不允許的懲戒方式,但現在《規則》已明確允許:不超過一節課堂的教室內站立或者面壁反省;暫扣學生用以違反紀律、擾亂秩序或者違規攜帶的物品。還有較重懲戒、嚴重懲戒等條例確實給教師提供了管理的抓手,對學生確實很有震懾力。這是以往相關教育法規未曾提及的。
3.學校要鼓勵教師依法放手管理,給以教師嚴教的勇氣和信心。《規則》中的第三條、第四條、第十四條內容強調,教育懲戒是教師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必要手段和法定職權;教育行政部門、學校應當支持教師正當行使教育懲戒權;教師在正當實施教育懲戒時,因意外或者學生本人因素導致學生身心造成損害的,學校不得據此給予教師處分或者其他不利處理。學校可以此促使教師依法按章放手教育,大膽管理,不必患得患失,畏首畏尾,再無后顧之憂。
三、讓《規則》成為學生頭上一道“緊箍咒”
“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钡珜W生缺乏嚴格管理也難成氣候。試想,如果“師傅”沒有緊箍咒,孫悟空一輩子都是個潑猴,又何以修成正果?現在,《規則》的出臺就是學給學生的一道“緊箍咒”。但“咒語”還要教師借助班會、班干部會等反復分解規則內容,大力渲染其嚴肅性、必要性、緊迫性,使學生認識到《規則》是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約束,是學校劃定遵規守紀的一條“紅線”,是教師懲罰違規學生的“尚方寶劍”,也是拯救熊學生的“靈丹妙藥”,令學生有敬畏之心,心有戚戚,促使和鞭策學生走正道。
四、亟待家長糾正家庭教育理念
很長時間來,一些家長認為“好孩子都是夸出來的”,只要教師鼓勵就行,不用批評,更不能懲罰。如果一旦學生違紀違規,非但沒有懲戒,反而盲目夸獎“干得好”“做得對”,家長們就認為這是好的教育。恰恰相反,這是對學生違紀違規的縱容。因此,需要糾正家長模糊偏頗的教育理念,必須適時調整以往那種“放任式”的教育手段。
現在,學?;蚪處熀苡斜匾柚兑巹t》對家長“打預防針”,以避免由此產生新的矛盾?!兑巹t》中規定:“家長應當履行對子女的教育職責,尊重教師的教育權利,配合教師對違規違紀、行為失范學生進行管束教育。”要求家長協同教師教育好學生,如果對教育管理有異議的,可以向教師或學校合理表達訴求,而不是對教師進行人身威脅、攻擊、傷害,否則,將追究家長的法律責任。
五、寧為嚴師,不成“佛系”
如果因為以往那些不利教育的個案負面影響而對學生進行不嚴格的教育,任憑其自然發展,或爛罐爛摔,那是師之惰了。但實施教育懲戒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懲戒合規而透明。所有的校規校紀都應當以事先公布的規則為依據。而對明知故犯的學生實施懲罰時,教師必須弄清楚事實的來龍去脈,不要制造“冤假錯案”,或一棍子打死一船人。必須實事求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對癥下藥,并及時向家長反映情況。如果符合嚴重懲戒的學生,則需進行紀律處分的,學校領導應與班主任、家長一起對學生進行協同教育,并按照一定的程序進行懲罰,以體現教育懲罰的嚴肅性、嚴謹性、規范性。一般為:在學生承認自己行為的錯誤并書面檢討、改正、簽名后,家長、班主任也應在學生的檢討上簽名確認,然后由學校領導對處分情況進行表決并對外公布處分結果,必須做到公開、公正、嚴肅、透明,以達到懲戒的目的。
2.懲戒教育要言行一致。學校頒布的校規校紀就是學生不可逾越的紅線,令學生不可再越雷池半步。但一旦哪一個學生越過紅線時,學校必須依照相關規定進行處罰,而不可僅僅停留在“嚇唬嚇唬而已”,或只唱高調卻沒有落到實處。如果一次不處理,學生就會亦步亦趨。那么,所有的校規班規就失去了應有的法規效力。所以,無論是學校還是教師必須說到做到,嚴格教育管理。
3.懲前毖后,治病救人。在學生被實施教育懲戒后,并不是表示該生從此一定順利蛻變成一個遵規守紀的學生,往往因受周圍環境和個人內心變化的影響,可能還會反彈,甚至變本加厲。所以,教師應當關注學生被懲戒后的變化,注重與學生溝通,通過教師的關心或其他同學的對接幫扶,使學生逐漸走出被懲罰的心理陰影,做到懲戒與教育效果的高度統一,達到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教育目的。
在以人為本的教育實踐中,立德樹人始終是我們教育的根本任務,教育懲罰只是其中必要的訓導手段,也是嚴師關愛學生的另一種表達方式。當然,這需要教師把握好懲罰的尺度。
[本文系湛財科教【2021】87號2021年湛江市發展教育專項資金“教則為堯舜,不教則為桀紂”(項目編號:2050999)湛江市“三名”工作室研究成果]
責任編輯? 溫鐵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