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敏
“突出以化肥農藥用量較高的區域、作物、農戶為重點,推進化肥農藥減量增效。2021年以來,已完成土壤樣品采樣3083個,配方肥施用面積2448.1萬畝。在長壽等11個區縣,以果樹、蔬菜、茶葉、糧油等產業為重點,開展有機肥推廣示范;在11個區縣開展綠色防控與統防統治補貼試點。”
“2021年以來,已在14個區縣啟動秸稈綜合利用試點示范,探索不同區域、不同秸稈綜合利用技術模式,在4個區縣啟動秸稈綜合利用重點區縣建設,著力推動秸稈全域全量化利用試點。”
在2021年年末,市人大常委會對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工作評議意見辦理情況進行跟蹤監督,市農業農村委匯報了評議意見辦理情況。
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是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內容,事關農村生態文明建設、糧食生產安全和農業綠色發展。
從2021年3月市人大常委會啟動評議市政府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工作起,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副主任、秘書長分別率隊,各專工委積極參與,對全市37個涉農區縣(自治縣)開展了全覆蓋式調研指導。
作為2021年市人大監督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市各級人大在調研上下足繡花功夫,在評議中促進問題整改,形成了共同推動農業生態文明建設的強大合力。
在多方征求意見建議的基礎上,市人大常委會作出評議意見,要求要把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放到生態系統中謀劃,把關鍵源區作為核心,集中優勢力量投入到對整體水土環境質量影響最重的流域區域、產業和生產主體。
市政府高度重視評議意見辦理工作,市農業農村委將市人大常委會作出的評議意見細化為6個方面16條具體意見、52條具體辦理措施,逐項分解落實到10個市級部門,并印發《落實市人大常委會對市政府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工作評議意見的工作方案》,逐項明確辦理時效和工作目標,清單化推動辦理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如在抓產業布局上,進一步優化產業空間布局,加強畜牧、水產養殖“三區”管理,引導養殖業以地定養、適度規模發展。加快推進產業集群建設,組織編制成渝現代高效特色農業帶建設規劃并報農業農村部審批。成功創建檸檬、榮昌豬、榨菜、三峽柑橘4個特色產業集群,全市優勢特色農業產業布局更趨合理。
【點評】? ? 市人大常委會通過上下聯動的方式,對政府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工作開展評議,是對政府該項工作的一次把脈問診,指出了當前工作存在的不足,也提出了建設性意見和建議,具有較強的指導性和可操作性。目前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工作仍任重道遠。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是一項長期系統的工程,改變農民傳統生產習慣仍然需要做很多工作。希望政府進一步完善政策、細化措施,以釘釘子精神推進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扎實推動農業綠色發展。? ?——市人大農委委員、重慶市農業學校副校長 劉永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