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傳文
(無錫市消防救援支隊,江蘇 無錫 214000)
消防指揮體系作為消防救援的核心所在,其建設質量往往關系著消防救援工作的成敗。在當前大數據、云平臺、物聯網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消防救援工作應主動適應當前新形勢、新任務的災害救援需求,在現有救援指揮體系的基礎上,借助5G、大數據等新科技、新技術打造一套更加科學、高效、敏捷的指揮調度體系,補足隊伍在救援接處警、到場處置、戰斗展開等方面的短板不足,進而實現消防應急救援整體水平的跨越式提升,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首先,接警調度員是一個極度依賴工作經驗的關鍵崗位,當前隊伍接警員主要以無實戰經驗的消防員或外聘消防文員擔任,受限于人員流動性大、工作延續性差,在崗培訓機制不健全等主客觀因素,接警員大都存在對轄區情況不熟悉、溝通能力薄弱、工作參與度不高等問題,在力量調派上,時常出現車輛類別調派不全、執勤車輛調派或多或少的現象。另外,對于處置重大警情任務時,既要與報警人電話回訪、又要向出警中隊傳達災害信息、還要向各級領導匯報,常常是手忙腳亂,再加上改革轉隸以來,消防救援隊伍雖大力推進專業化訓練,但由于近年來防疫、安保等業務工作繁多,制約了指揮技能培養工作的開展,接處警人員專業技能仍然跟不上形勢任務需要。
進入“全災種、大應急”時代,面對的火災對象和災害事故多種多樣,災情發生后,其表現形式多變,災害類型、災情程度、人員情況及環境因素等隨時可能變化,各種不確定性僅通過現有文字語音,已不能準確地描述災害現場的實際情況,僅通過報警人對事故情況的簡單描述,不僅不能得到有效的信息,而且會誤導現場參與災情處置的指戰員;現有基層消防隊站雖配備了4G單兵作戰傳輸系統,但普遍缺少對重點單位既有建筑、重點部位、道路水源等的事前偵查,參戰力量無法第一時間獲取重要信息;雖配備無人機,但多數救援場地為禁飛區,所以構建“大數據”、建好“三維圖”的可視化指揮系統成為作戰指揮過程的剛需。
現有消防調度指揮系統大都在建立開發時相對獨立,軟硬件設備運行未融合地方數字化物聯網建設體系同步實施,消防內部信息一直處于封閉或半封閉狀態,對外信息共享還是靠傳統電話、傳真以及基礎互聯網,缺乏信息共享機制和橫向到邊的信息共享系統,造成信息資源條塊分隔,各應急通信網獨立運行,未實現互聯互通,災害救援指揮難以“一呼百應”,信息化支撐作用不強。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地理信息系統、遙感等多種技術,不能有效地融入滅火救援指揮體系中,實現動態采集、計算、分析消防相關數據,為災情處置提供迅速、快捷、準確的信息要素。同時,還不能夠實時監控與現場應急救援力量的有機結合,實時調閱部位圖像和滅火救援預案,啟用滅火救援指揮體系管理模式,開展智慧防控、作戰、運營,實現火災防控的自動化管理、滅火救援的智能化管理、系統運營的精細化管理,提升火災預防和消防救援應急處置能力,降低火災損失,從而達到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目的。
當前,各類重大危險源不斷增多,各類災害事故處置任務不斷增加,呈現出全領域、全時空、全災種的任務特點,消防救援隊伍面對的災害事故從規模和處置難度上與以往相比都有很大幅度的提升,對隊伍的戰斗力提出了全新考驗和更高要求。以無錫為例,高層地下建筑、城市綜合體、軌道交通等人員密集場所、石油化工企業和易燃易爆單位日益增多,各類新技術、新能源、新材料廣泛應用,傳統與非傳統消防安全風險交織碰撞,救援風險持續攀升,救援形勢異常嚴峻,各種災害事故發生的頻率迅速加大,處置難度不斷增加。面對嚴峻的消防救援形勢,消防救援隊伍只有補齊短板,規范應急響應、順暢指揮程序,建立起現代化智慧指揮體系,提高現場指揮和救援效率,方能最大程度預防和減少重特大事件的發生。
一方面,要結合現代化救援體系發展需要,重點對作戰指揮、救援技術、規范調度等救援內容進行專業培訓,注重頂層設計,建立與地方高等院校合作,發現遴選人才、涵養儲備,強化人才培養激勵,鼓勵指戰員、文員獲得更多應急救援資質認證證書,建立起人員實習、輪崗、輪訓制度,進一步優化隊伍人才配備結構,切實打造出能夠支撐“全災種、大應急”的消防指揮體系人才培育機制。另一方面,要實現可視化系統與消防接處警業務的深度契合,開發智能報警標簽、智能語音轉寫、接警提示智能推送等技術,解決傳統接處警對地址描述不清、災情表達不準等問題,同時輔助接警員對報警電話進行有效預判,減少人工干預情況,完成自動化接警,精準有效提升接警效率和受理的輔助支持。
一是可依托物聯網示范城市這一大腦,運用北斗定位系統,將百度、高德等全高清地圖軟件接入消防可視化指揮系統,生成最優調派方案一鍵調派,啟動一路護航功能,保障消防車輛快速到達現場。融入公安治安探頭、交巡警道路監控、重點單位內部監控,便于現場指揮部、參戰單位、專家等運用可視系統滾動會商研判,實現火情災情信息全景全融合可視會商、協作指揮調度,為滅火救援調度、組織、指揮、決策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二是可融入消防重點單位城市聯網檢測系統,打通平臺間數據庫,將火災報警系統中探測器報警數量、連續報警順序等提供給指揮中心可視化指揮系統,在發生火災的情況下,指揮中心可根據報警點位變化第一時間掌握火災發生具體地點和火災蔓延情況,迅速合理安排力量進行救援干預,為后續消防救援攻堅滅火得以順利開展創造良好條件。三是要運用好現有無人機技術,通過日常“六熟悉”、“防消聯勤”等工作,完成對建筑物進行三維數字模型構建,設置好建筑重點部位、消防通道、消防水源等可視化信息;建立好預案資料庫,發生火災后指揮中心人員可通過大屏幕獲取建筑基本情況,實時掌握各項數據,通過現場無人機巡飛、多類型視頻源回傳等功能,用可視化手段提升指揮中心指揮判斷能力,為滅火救援提供更有力的信息支持,發揮消防科技手段的倍增效能。
要主動對接科技公司開發微信報警小程序或手機App,當災情發生時,報警人可將手機號、報警時間、火災具體位置、火災發生情況等多方面內容通過文字、圖片、視頻等方式及時上傳,指揮中心對收到的各種信息進行有效比對、利用,為救援調度的精準性創造先決條件。就消防指戰員而言,也可利用該軟件對災情的圖片、視頻、人員被困情況等信息進行及時上傳,事后救援評價、火災調查等方面工作也提供了充足的數據支撐。
由此可見,在信息技術的時代背景下,消防救援應急指揮體系的可視化建設,作為現代化發展的重點。應急指揮體系的可視化建設,不僅能夠提升指揮決策的時效性,同時也能夠保障消防救援工作的效率與質量。同樣,在可視化的建設過程中,需要強化人員的綜合素質,通過加強培訓與專業發展,整合現有資源、構建可視化平臺,以此保障應急指揮體系可視化建設科學合理,為社會的穩定發展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