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欣
(江蘇省南京工程高等職業學校,江蘇 南京 210000)
近年來我國電商貿易金額連創新高,電商行業開始深入國際市場中,跨境電商交易金額從2016年的6.4萬億元增長到2020年的13萬億元,4年翻了近一倍。跨境電商企業的數量越來越多,所需要的跨境電商人才數量也在不斷增加。由于跨境電商的特殊性,跨境電商人才需要掌握基本的電子商務知識和國際貿易的知識,除此之外,還需要懂得營銷和談判的技巧以及基本的計算機知識。但是目前跨境電商人才培養過程中還存在著一定的不足,出現了學生就業難,企業招聘難的兩難局面。
傳統學校教學模式忽略了市場對人才的要求,采用脫離市場的純理論教學模式,導致大多數學生只會紙上談兵,缺少實踐經驗。近些年大量學校開始響應國家的號召,積極開展實踐教學,但是由于方法缺乏合理性,導致實踐教學的效果不佳。通過學校和企業的深度合作,可以使學校在企業的幫助下建立一個符合市場要求的實訓平臺,針對性的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1]。一方面,實訓平臺的專業導師可以由企業的優秀業務人員擔任,在接近實際工作的模擬環境中培養學生的跨境電商技能,幫助他們掌握電商行業的最新動態。另一方面,除了在學校內部建立實訓平臺之外,合作企業也可以作為學校學生的實訓平臺,學校教師帶領部分學生深入企業內部,學習企業的運營策略。對于有意向到企業發展的學生,企業還可以指派專人指導學生進行實踐操作,對學生進行崗前培訓,提升學生的業務能力。有效的校企合作是深化學校教學模式改革的重要途徑,也是符合時代發展特點的一個重要教學模式。
如今跨境電商行業出現了兩個問題,一個是人才就業難的問題,另一個則是企業招聘難的問題。人才的培養應該跟隨市場環境的變化和需求進行調整,但是很多學校故步自封,導致學生的專業能力不符合企業的需求。而企業也缺乏一定的耐心,對學生進行崗前培訓,更喜歡接納那些擁有一定業務經驗的“電商老人”。而校企合作教學模式則是打破這一死循環的重要措施,真正的校企合作能夠幫助企業根據自身對人才的需求參與到學校人才培養過程中,學校也能夠深入市場,調查市場的電商行業動態情況,尋找符合要求的合作企業。合理開展校企合作能夠發揮出企業和學校的優勢,緩解學生就業難和企業招聘難的問題。
企業能夠通過校企合作培養自身所需要的人才,促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帶來更多的長遠利益。但是實際上很多企業并不認可校企合作教學模式,對校企合作的理念不夠深入,在整個校企合作過程中態度消極,完全處于被動地位。很多企業將校企合作看作是公益性的贊助或者是功利性的投資,僅將校企合作當成是一種提升企業知名度的方法,沒有具體長遠的規劃和打算,導致校企合作處于一種可有可無的狀態。
另外,學校對校企合作教學理念同樣存在著一定的問題,雖然學校的校企合作態度非常積極,但是對學科建設以及教學改革等人才培養質量的問題重視程度不足。同時,受到長時間傳統理論教學的影響,導致學校在校企合作的過程中不愿意進行教學模式的深化改革,比如課程設置、教學計劃調整,等等,雖然態度積極但是真正落實的卻并不到位。
良好的校企合作需要系統性的規劃和建設,與企業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使企業的運營發展和學校的辦學理念能夠有機結合,進一步實現優勢互補。深入的校企合作能夠幫助學校提升辦學品質,達成教學目標,同時也能夠幫助企業借助學校這一優質的教育平臺培養自身需要的高質量跨境電商人才。但是目前校企合作的力度還不夠深入,合作形式單一,合作內容不夠豐富[2]。很多企業只是象征性的派遣幾名業務人員進入學校開展實踐教學,而部分學校的合作方式也僅僅停留在引導師生進入企業進行實訓。學校和企業雙方的合作力度不夠,無法進行有效的良好互動,合作效果大大降低。
首先,學校和企業應該明確校企合作的真正概念,進一步加強校企合作的力度。學校應該更加積極去深入市場,尋找符合校企合作要求的跨境電商企業,擴大校企合作的范圍。企業則需要積極提供專業的業務實踐資源,強化專業合作,積極為學生提供合適的實踐崗位,豐富學生的實踐經驗,發揮企業優勢。其次,學校和企業應該進一步落實校企合作的相關措施,提升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廣度。無論是學生還是教師,都應該深入企業,適應企業的工作流程和要求,融入企業,積極學習。學校可以采用專業置換的模式來培養更多應用型跨境電商人才,將部分校內課程轉換為企業的培訓、實習等,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業務能力,深入進行校企合作。
企業的指導人員雖然擁有豐富的業務經驗,但是缺少優秀的教學方法,而學校的大部分教師則是缺少豐富的業務經驗。因此,學校應該積極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通過校企合作培養在校電商專業教師的實踐能力,打造出理論實踐能力兼備的雙師型教師人才。由于部分教師缺少企業實踐經驗,因此在教學任務完成的前提下,教師可以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進入企業積累實踐經驗。除此之外,學校應該積極完善相關制度,針對那些主動去企業實踐學習的教師,可以采用特殊補貼或者是評聘優先考慮等措施,激勵教師進入企業實踐學習,利用優秀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培養高質量的應用型跨境電商人才。
學校應該積極開展創新創業競賽,通過競賽培養學生的業務技能,企業也能夠通過競賽來尋找和吸收優秀的跨境電商人才。企業可以與學校合作,聯名開展創新創業競賽,一方面,企業能夠根據競賽尋找合適的人才;另一方面,企業能依靠競賽進一步提升自己在行業內的知名度,從而幫助企業吸收更多的人才壯大自己的實力[3]。學校可以利用創新創業競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業意識,遵循“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這一理念,提升學生的綜合實力。除此之外,通過競賽還能夠進一步強化學生的業務能力,讓學生能夠將課堂上學到的理論知識應用于實際中,提升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幫助學生更好地實現就業。
綜上所述,隨著產教結合教學理念的逐漸深入,校企合作成為學校目前主流的教學模式之一。高校可以通過校企合作培養更多符合市場要求的高質量人才,企業也可以通過校企合作吸收人才,加強自己的綜合實力。通過校企合作還能夠幫助學生提升自身業務水平和實踐能力,讓學生在進入社會之前具備一定的能力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