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志成
(遼寧省農業發展服務中心省種業發展中心,遼寧 沈陽 110034)
玉米是遼寧省第1大作物,優質玉米品種是實現玉米產業優質高效的重要基礎,也是產前技術的核心,種質基礎是選育玉米新品種的根基,正確分析與評價遼寧省品種種質基礎,為創新和突破現有的育種水平提供依據[1]。本文研究玉米品種SSR分子聚類分析,以期使分子標記輔助育種得到實際應用。因此,利用SSR分子技術對玉米品種種質進行聚類分析,對雜種優勢群的劃分、種質創新及新品種的選育等具有指導意義[2]。
玉米品種的分子鑒定技術經過十多年的系統研究和鑒定實踐,從RAPD標記技術,到目前基于SSR標記技術日趨成熟。SSR標記技術相比RFLP、RAPD和AFLP等標記,具有多態性高、共顯性遺傳和操作簡單等優點[3],應用在禾谷類、豆類、薯類和蔬菜類等作物的遺傳圖譜構建、品種鑒定、基因定位和分子輔助育種等領域。國內外學者以玉米品種為實驗材料,通過20~70個SSR引物進行擴增,檢測到上百個等位基因變異位點,表明具有豐富的多態性信息,可以進行種質資源鑒定、雜種優勢群劃分、QTL定位和分子輔助育種等研究[4]。
本研究利用SSR分子技術對目前遼寧省主要推廣的20個玉米品種進行分子鑒定,為更好地利用遼寧省優質玉米品種種質,以及分子標記輔助育種提供遺傳信息奠定基礎。
供試材料為20種不同玉米品種,由遼寧省種子管理局提供。品種名稱見表1。

表1 供試玉米品種名稱
采用CTAB法提取玉米種子DNA[5]。
根據國內外有關文獻,考慮引物多態性,并評價其在均勻地分布在染色體上,篩選20對SSR核心引物[5],見表2,由大連TaKaRa生物工程公司合成。
PCR反應終濃度組成為1×PCR Buffer,Mg2+2.5mmol·L-1,dNTPs 0.15mmol·L-1,雙向向引物0.25μmol·L-1,Taq DNA聚合酶1.0U,DNA模板2μL,總體積達到20μL。
反應程序:94℃時預變性5min,94℃時變性40s,60℃時退火35s,72℃時延伸45s,循環擴增35次,72℃時延伸5min,4℃時保存待測。

表2 20對SSR核心引物
PCR擴增產物在94℃變性5min后,用4.5%變性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分離。預電泳恒功率為90W,時間為20min;電泳分離恒功率為80W,時間為40min。用10%冰醋酸,固定時間為5min,用0.2%AgNO3溶液,染色時間為5min;雙蒸水漂洗凝膠2次,每次時間10s;用1.5% NaOH、0.4%甲醛配制顯影液,顯影;10%冰醋酸對凝膠定影。
將不同玉米品種在同一引物擴增的所有DNA譜帶統一排序,按照擴增片段從小到大順序,在相同遷移位置有譜帶的記錄“1”,沒有譜帶的記錄“0”,缺失記錄“9”,聚類分析0-1數據系統,距離系數為Nei,Lix系數,Cs=1-2a/(2a+b+c)按UPGMA方法進行聚類。所有的數據處理均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3和Microsoft Word 2013,對玉米品種SSR分子鑒定結果進行聚類分析采用DPS 7.05。
如圖1所示,PCR產物在電泳分離顯影后,DNA擴增條帶清晰可辨,具有良多態性,可以將結果記錄統計。將引物擴增的所有DNA譜帶統一排序,按照擴增片段從小到大順序,有譜帶的記錄“1”,沒有譜帶的記錄“0”,缺失記錄“9”,形成統計表用于聚類分析。
SSR分子技術分析中選取20對引物,在供試材料中共檢測到118譜帶,即118等位基因變異,選取清晰可辨的多態性片段83條用于數據統計。

圖1 不同SSR引物擴增玉米的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圖譜
本研究20對SSR核心引物中,電泳譜帶清晰且穩定,平均分布在每一條染色體上,滿足玉米品種SSR分析。共檢測出83個等位基因。從圖2可知,各品種間遺傳距離系數為0.13~0.79,選取0.57為閾值,20個品種依據閥值可以劃分為4個類群,其中品種“乾坤1101”、“金剛98”、“鄭單958”、“連科8號”、“遼禾308”、“丹玉336號”、“乾坤528”等7個供試樣品劃為第Ⅰ類群;品種“東單60”劃為第Ⅱ類群;品種“錦成九”、“鐵南2號”、“鐵研818”、“郁青1號”、“遼單452”、“致泰6號”、“千松101號”、“佳昌689”、“鐵旭1843”、“郁青123號”等10個供試樣品劃為第Ⅲ類群;品種“元鈺66”、“富友1號”等2個供試樣品劃為第Ⅳ類群。

圖2 玉米品種SSR鑒定聚類樹狀圖
通過雜種優勢模式的分析,可知旅黃改系統的品種全部劃分在第Ⅰ類群中,群內品種之間的遺傳距離為0.14~0.66;“東單60”單獨成1個群,為旅大紅骨系統,同第Ⅰ類群親緣關系較近;第Ⅲ類群的群內品種絕大部分是瑞德系統改良的品種,品種之間的遺傳距離為0.18~0.64;品種“元鈺66”、“富友1號”等2個供試樣品獨立成群,與其它品種親緣關系較遠。結果表明,遼寧主栽玉米品種中,旅黃改系統的應用有明顯增加的幅度,同時,瑞德系統改良的品種也有上升趨勢,說明遼寧玉米品種種質具有一定的遺傳多樣性。
遼寧省位于東北平原,其地貌類型復雜多樣。東南部以山地丘陵沿海為主,中北部以平原內陸為主,由于地勢和環境等因素,當地延續下來品種經過長期的實踐選擇,具有一定的品種種質多樣性。同時,本研究選取的品種數量有一定的局限性,若增加供試品種數量,聚類分析劃分的類群會更細致些。
本文選取20對SSR引物進行研究,對其結果聚類分析,通過品種間的血緣關系遠近,劃分不同的類群。對試驗進一步增加所選SSR引物,也可增加類群數量,但劃分類群過細,也不利用類群內挑選適當遺傳距離的目標株系。通過下一步與配合力測定及評價相結合,拓寬遼寧省的玉米遺傳基礎提供物質基礎和理論參考,為更好地利用遼寧省優質玉米品種種質,以及分子標記輔助育種提供遺傳信息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