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茴 陳 虹 黃 靜
四川大學華西醫(yī)院門診采血中心,四川成都 610041
采血室是門診患者診療過程中的重要場所之一,而采血室護士護理質量是保障患者正常治療的前提,若護士出現采血錯誤事件,則可能會引發(fā)醫(yī)療糾紛[1]。由于采血室護士每天接觸患者較多,且不明確患者是否存在感染性疾病,心理壓力相對較大,在工作期間可能會出現不耐煩、消極等負面情緒,從而可能會影響護理行為,增加采血錯誤事件或與患者溝通不良風險[2-3]。目前,關于門診抽血室護理安全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已有一定研究,證實護士護理行為、抽血時間集中等可能是影響門診抽血室護理安全的重要因素,但門診采血室護士護理行為的影響因素尚未明確[4]。鑒于此,本研究旨在調查分析門診采血室護士護理行為的影響因素。
采用隨機抽樣法抽取四川大學華西醫(yī)院2018 年4 月至2019 年9 月在職的100 名門診采血護士,全部護士均知情本研究。100 名護士中男5 名,女95 名;年齡23~52 歲,平均(37.52±2.66)歲;專科12 名,本科88 名。
納入標準:門診采血室在職護士(包括在編或聘用制);有護士執(zhí)業(yè)資格證書且注冊;工作時長≥6 個月;接受并配合調查。排除標準:調查期間不在崗(如休產假、外出學習等);即將轉崗或離職;實習護士;既往有職業(yè)暴露史。
1.3.1 護理行為評估 參照張艷霞等[5]研究,自制護士護理行為量表評估采血室護士護理行為,評估前隨機抽取21 名護士進行量表信效度檢驗,量表內部一致性采用Cronbach’s α 系數檢驗,Cronbach’s α=0.871,結構效度采用因子分析,檢驗結構效度KMO 值為0.809,量表有良好的信效度;量表包括“采血前與患者溝通情況(不溝通記1 分、簡單講解記2 分、詳細講解采血過程及注意事項記3 分)”“專業(yè)知識掌握情況(采血知識與注意事項掌握部分記1 分、基本掌握記2 分、完全掌握記3 分)”“自我安全意識(不采取自我保護措施記1 分、他人提示才做保護措施記2 分、主動采取保護措施記3 分)”“提醒患者安全意識(不提醒患者注意安全記1 分、偶爾提醒患者注意安全記2 分、積極主動提醒患者注意安全記3 分)”“針刺發(fā)生情況(>3 次記1 分,1~3 次記2 分、從未發(fā)生記3 分)”5 個項目,各個項目均采用1~3 級評分法,量表總分15 分,得分越高提示采血室護士護理行為越好。
1.3.2 基線資料收集 設計基線資料填寫表,詢問并記錄護士相關基線資料,內容包括性別(男、女),年齡(<30 歲、≥30 歲),受教育程度(專科、本科),職稱(護士、護師),工作年限(≥5 年、<5 年),婚姻狀況(未婚、已婚、喪偶、離婚),社會支持情況[采用領悟社會支持量表(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SSRS)[6]評估護士社會支持情況,量表共有12 個項目,各個項目均采用7 級評分法,量表總分84 分,得分越高提示社會支持越好;SSRS 得分>50 分表示社會支持良好,得分≤50 分表示社會支持低下],應對方式[采用簡易應對方式問卷(simplified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SCSQ)[7]評估護士應對方式情況,量表主要分為積極應對(12 個項目,0~36 分)、消極應對(8 個項目,0~24)2 個方面,共有20 個項目,各個項目均采用4 級評分法,消極/積極因子得分越高,提示患者消極/積極應對方式傾向越高]。
1.3.3 量表質量控制 本研究自制護士護理行為量表由護士長根據采血室護士日常工作情況評估;SSRS量表、SCSQ 問卷由采血室護士自主評估,量表需在30 min 內填寫完畢,填寫結束由調查人員統一回收,若量表中所有項目均為同一答案、或均為規(guī)律答案(如1、2、3、1、2、3 等)等則定義為無效問卷,不納入調查;量表全部填寫完整,且均為有效問卷方納入調查。
采用SPSS 23.0 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或方差分析。計數資料以例數或百分比表示。采用多元線性回歸分析檢驗門診采血室護士護理行為的影響因素;量表內部一致性采用Cronbach’s α系數檢驗(信度系數>0.9,表示量表信度很好;信度系數為0.8~0.9,表示量表信度可接受;信度系數為0.7~<0.8,表示量表部分項目需修訂;信度系數<0.7,表示量表部分項目需拋棄),結構效度采用因子分析檢驗。以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100 名門診采血室護士護理行為一般,自制護理行為量表評分為(10.02±1.31)分。
不同工作年限、社會支持、應對方式門診采血室護士護理行為量表評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不同資料特征門診采血室護士護理行為情況比較(分,)
將門診采血室護士護理行為(自制護理行為量表評分)作為因變量,將“2.2”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的變量作為自變量并賦值(表2)。經多元線性回歸分析得到方程:Y=13.842-1.732X1-2.014X2-0.819X3,其中回歸模型F=28.540,R2=0.687,調整后R2=0.455。結果顯示,工作年限≥5 年、社會支持低下、消極應對是門診采血室護士護理行為一般的影響因素(P <0.05)。見表3。

表2 自變量說明與賦值

表3 門診采血室護士護理行為的影響因素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血液檢查是臨床判斷各類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而采集合格成品血液對保障血液質量尤為關鍵[8]。門診采血室是醫(yī)院采集血標本的主要場所,而門診采血室護士長期承擔單一、枯燥的采血工作,可能會出現消極對待工作情況,導致護理行為一般[9-10]。據報道,護士護理行為與工作質量息息相關[11]。而門診采血室護士護理行為一般不僅會影響患者滿意度,還可能會影響血標本質量,影響臨床診斷。
本研究結果顯示,100 名門診采血室護士自制護理行為量表評分為(10.02±1.31)分,提示門診采血室護士護理行為一般,臨床應高度重視。初步比較不同資料特征門診采血室護士自制護理行為量表評分后,經多元線性回歸分析檢驗。結果顯示,工作年限≥5 年、社會支持低下、消極應對可能是門診采血室護士護理行為一般的影響因素。與剛入職或工作年限較低的門診采血室護士比較,工作年限≥5 年的護士長期面對工作模式簡單、單調且重復的采血工作容易產生精神疲勞感受,從而可能會影響護理行為[12-13]。同時,工作年限較長的門診采血室護士工作經驗豐富,承擔的采血工作可能多于工作年限低的護士,進而可能會出現不平衡心理,影響護理行為[14-15]。對此建議,醫(yī)院可定期舉辦交流講座,便于護士交流工作經驗,提升工作年限長的護士成就感,并制訂工作獎勵制度,提高護士積極性,從而改善護理行為。
社會支持是指個體接受外界不同途徑、不同程度的支持表現,報道指出,良好的社會支持有助于提高個體對社會適應性,調節(jié)自我身心狀態(tài)[16-17]。臨床工作人員由于工作時間較長、自主支配時間較少,可能無法與家人或朋友長時間相處,從而會缺少家庭或朋友支持,導致社會支持低下[18]。而社會支持低下的門診采血室護士無法與他人分享工作中的煩惱或自我想法,煩躁情緒長期積攢進而可能會影響日常生活與工作,導致護理行為一般[19]。對此建議,臨床可合理安排工作時間,確保每個門診采血室護士均有休息時間,或舉辦團建活動,從而提高門診采血室護士的社會支持度,改善護理行為。應對方式是指個體在面對應激事件時自我認知及選擇處理方式的過程,研究指出,積極應對利于個體采取正確處理方式,積極面對不良事件[20]。門診采血室護士在日常工作面對患者的不理解及較大的工作壓力,可能會導致護士對工作產生倦怠想法,從而采取消極應對方式面對工作,影響護理行為[21]。相關研究顯示,護士應對方式與工作壓力有關,且應對方式對工作績效有間接影響,消極應對會降低工作績效,影響工作質量[22-25]。此外,彭蓓等[26]研究指出,急診科護士應對方式與心理健康密切相關,消極應對可能對護士心理健康產生一定負面情況。對此建議,臨床應定期和門診采血室護士進行溝通交流,觀察其是否存在負面情緒,對于存在負面情緒的護士應詢問其負面情緒來源,并引導護士積極應對,從而改善護理行為。據報道,臨床護士心理彈性與應對方式有關,考慮臨床可從門診采血室護士心理彈性著手,以促使護士積極應對工作,從而更好地提升護理行為[27-30]。
綜上所述,門診采血室護士護理行為一般可能與護士工作年限≥5 年、社會支持低下、消極應對有關,臨床可據此提出針對性管理方案,可能對提高門診采血室護士護理行為有積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