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輝 李虹媛 張建明▲
1.安徽省阜陽市婦女兒童醫院兒二科,安徽阜陽 236000;2.安徽省阜陽市婦女兒童醫院兒童保健科,安徽阜陽 236000
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由EB 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所引起的一種急性的單核-巨噬細胞系統增生性疾病,繼而出現扁桃體肥大、咽喉腫痛、化膿,常被誤以為細菌感染而口服抗菌素治療無效[1-2]。更昔洛韋是廣譜性抗病毒藥物,對病毒DNA 多聚酶具有選擇性的抑制作用,從而阻礙病毒DNA 合成[3-4]。重組人干擾素α1b 是常用的抗病毒藥物之一,可與細胞表面受體結合,誘導細胞產生多種抗病毒蛋白[5-6]。匹多莫德屬于一種人工合成的免疫調節劑,具有較強的生物活性,對機體免疫功能有調節作用[7-8]。本研究旨在探討匹多莫德聯合重組人干擾素α1b 及更昔洛韋治療EBV 相關性IM 的效果。
選擇2018 年1 月至2021 年3 月安徽省阜陽市婦女兒童醫院(以下簡稱“我院”)兒科接診的80 例EBV 相關性IM 患兒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符合IM 的臨床診斷標準[9];②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伴有病毒性腦炎、肺炎、肝炎等疾病;②白血病;③伴有哮喘、呼吸道感染等疾病;④伴有胃腸功能紊亂現象。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0 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本研究已通過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實施。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兩組患兒入院后均采取保護肝臟、心臟,退熱等常規治療措施。對照組給予干擾素α1b 及更昔洛韋治療,其中干擾素α1b(北京三元基因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批號:20201028,規格:30 μg/支)肌內注射治療,1 μg/kg,1 次/d;注射用更昔洛韋(湖北科益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規格:0.25 g)靜脈輸液治療,10 mg/(kg·d),2 次/d。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聯合匹多莫德(北京朗依制藥有限公司,規格:0.4 g)口服治療,0.4 g/次,2 次/d。兩組患兒的療程為10 d。
①記錄兩組咽痛消失和退熱時間、扁桃體和淋巴結腫大的緩解時間的情況。②T 淋巴細胞亞群:分別于治療前后,采集空腹靜脈血共12 ml,采用流式細胞儀(美國BD 公司,型號:FACS Calibur)檢測外周血CD4+、CD8+、CD4+/CD8+水平。③炎癥指標:治療前后提取一份待檢血清,采用流式細胞儀測定血清腫瘤壞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C 反應蛋白(C-reaction protein,CRP)、白細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④心肌酶: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羅氏診斷產品(上海)有限公司,型號:cobas c501]對血清中的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MB,CK-MB)、乳酸脫氫酶(lactic dehydrogenase,LDH)、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的水平變化;記錄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采用SPSS 18.0 軟件進行數據分析,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或百分率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咽痛消失時間、退熱時間、扁桃體和淋巴結肥大緩解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癥狀改善情況比較(d,)

表2 兩組臨床癥狀改善情況比較(d,)
治療前,兩組T 淋巴細胞亞群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治療后,兩組CD4+、CD8+、CD4+/CD8+高于治療前,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T 淋巴細胞亞群比較()

表3 兩組治療前后T 淋巴細胞亞群比較()
注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 <0.05
治療前,兩組炎癥指標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治療后,兩組TNF-α、CRP、IL-6 水平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4。
表4 兩組治療前后炎癥指標水平比較()

表4 兩組治療前后炎癥指標水平比較()
注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 <0.05。TNF-α:腫瘤壞死因子-α;CRP:C 反應蛋白;IL-6:白細胞介素-6
治療前,兩組心肌酶指標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治療后,兩組CK、CK-MB、LDH、AST 水平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5。
表5 兩組治療前后心肌酶指標水平比較(U/L,)

表5 兩組治療前后心肌酶指標水平比較(U/L,)
注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 <0.05。CK:肌酸激酶;CK-MB:肌酸激酶同工酶;LDH:乳酸脫氫酶;AST: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
治療期間,兩組患兒均未發生明顯的不良反應。
IM 主要病因是通過EBV 感染,EBV 是一種可能導致惡性腫瘤的人類皰疹病毒,主要感染部位是人體的口咽部上皮細胞,繼而感染淋巴細胞,導致淋巴細胞亞群絮亂,對炎癥因子的調節作用減弱[10-11]。由于兒童免疫系統尚未發育成熟,IgG、IgA 表達水平較低,容易遭受到細菌、病毒的感染[12]。
更昔洛韋能夠有效抑制巨細胞病毒的復制,從而起到抗病毒的功能。更昔洛韋有可能導致患者粒細胞、血小板的減少,因此在使用更昔洛韋期間應注意監測血常規[13-14]。重組人干擾素α1b 對病毒核酸的復制和轉錄過程具有較好的抑制作用,同時還包含免疫調節的作用[15-16]。匹多莫德是一種免疫調節劑,適用于免疫功能低下而導致的感染,對于細菌感染、病毒感染、真菌感染和非典型病原體、支原體和衣原體感染都有很好的作用和療效[17-18]。且對于帶狀皰疹、呼吸道感染疾病等,匹多莫德都有免疫調節、消炎、退熱的作用[19-20]。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臨床癥狀改善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T 淋巴細胞亞群明顯高于對照組,通過分析是由于以下3 個方面原因:①匹多莫德作為一種免疫促進劑,對機體的非特異性免疫反應、特異性反應均有調節作用。②匹多莫德對巨噬細胞、中性粒細胞的吞噬活性有促進作用,有助于提高其趨化性。③匹多莫德可對有絲分裂原引起的淋巴細胞增殖起到誘導效果,促使免疫功能低下時CD4+、CD8+的水平得到升高,從而改善免疫功能,因此聯合匹多莫德治療的患兒T 淋巴細胞亞群的改善程度更明顯[21-22]。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炎癥因子、心肌酶指標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通過分析是由于匹多莫德可加強中性粒細胞、巨噬細胞的趨化作用,緩解炎癥反應[23],且在積極修復機體免疫功能后,可提高抗病能力、從而緩解患兒心肌損傷程度,有助于病情恢復[24-25]。
綜上所述,匹多莫德聯合重組人干擾素α1b 及更昔洛韋能有效改善EBV 相關性IM 患兒的臨床癥狀,通過提高T 淋巴細胞亞群的水平,從而降低炎癥和心肌酶的水平表達,值得在臨床中進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