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對資本特性和行為規律的認識*
——基于經濟思想史的考察

2022-02-16 14:13:15周建波陳洲揚
廣東社會科學 2022年6期
關鍵詞:經濟

周建波 陳洲揚

引言

2020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首次提出要“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隨后召開的202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其明確為2021年8項重點任務之一。2021年11月,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把“強化市場監管和反壟斷規制,防止資本無序擴張”寫入《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接著召開的2021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又指出:要正確認識和把握資本的特性和行為規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一個偉大創造,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必然會有各種形態的資本,要發揮資本作為生產要素的積極作用,同時有效控制其消極作用。要為資本設置“紅綠燈”,依法加強對資本的有效監管,防止資本野蠻生長。

如何正確認識資本的特性和行為規律,不僅是一個重大的理論問題,更是一個重大的現實問題。隨著中國經濟發展,我們對資本的認識逐漸豐富和完善。在計劃經濟時代,國內主流經濟學界堅持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對資本和資本主義持批判態度,在話語上不使用資本。改革開放后,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以及所有制結構的多元化,學術界在理論認識上逐漸吸收西方主流經濟學的觀點,把資本看作一種生產要素,開始擁抱和接受它表現、適應生產力的一面。但“資本主義生產的真正限制是資本自身”,①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278頁。資本在流動過程中因逐利而產生的自發性、無序性,同樣使其存在束縛、阻礙生產力發展的一面。隨著我國經濟實踐的發展和當前經濟形勢的新變化,資本束縛、阻礙生產力發展的一面逐漸凸顯,其逐利本性和市場失靈導致經濟結構失衡、市場競爭受阻、金融風險累積等諸多問題開始顯現,嚴重阻礙產業良性發展、國家戰略規劃實施和共同富裕目標實現。中央適時提出要“防止資本無序擴張”,其目的不是為了遏制資本發展,而是為了促進資本有序更好發展,發揮資本作為生產要素的積極作用,同時有效遏制和控制其消極作用。

基于經濟思想史的角度考察資本的特性和行為規律,有助于深化對這一問題的認識。本文以中國經濟思想史為切入點,對中國古代思想家對資本的認識進行簡要梳理,探究中國古人如何辯證看待資本的利弊和運行規律,又如何通過國家宏觀調控和市場手段把握資本的特性和行為規律,以期能對今天的經濟實踐提供啟示。

一、對資本正反兩面的認識

外國經濟思想史,包括馬克思主義經濟思想史、西方主流經濟思想史等與中國經濟思想史所關注的重點并不一樣。馬克思主義的資本理論將資本定義為帶來剩余價值的價值,它本質上是一種特定的生產方式和生產關系,在形態上表現為貨幣資本、生產資本、商品資本。如馬克思指出:“單純從資本的物質方面來理解資本,把資本看成生產工具,完全拋開使生產工具變為資本的經濟形式,這就使經濟學家們陷入種種困難之中。”②《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594頁。他在《資本論》中也對韋克菲爾德的發現“資本不是一種物,而是一種以物為中介的人和人之間的社會關系”③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877—878頁。表示肯定。西方主流經濟學從古典經濟學到當代,則主要把資本看作一種生產要素。具體來說,重商主義者是在貨幣的含義上理解資本,將流通領域視作財富的源泉;古典經濟學家亞當·斯密將資本的含義擴大到生產性資料、物質資料等“物”的含義上,在《國富論》中將資本按用途劃分為四種,“第一,用以獲取社會上每年所須使用所須消費的原生產物;第二,用以制造原生產物,使適于眼前的使用和消費;第三,用以運輸原生產物或制造品,從有余的地方運往缺乏的地方;第四,用以分散一定部分的原生產物或制造品,使成為較小的部分,適于需要者的臨時需要”④[英]亞當·斯密:《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上卷,北京:商務印書館,1983年,第329—330頁。;邊際主義者龐巴維克將資本定義為“用來獲得財貨的手段的產品”⑤[奧]龐巴維克:《資本實證論》,北京:商務印書館,1983年,第73頁。。我們今天理解資本的概念和特性,必須基于生產要素和生產關系兩種視角,才能辯證、全面地看待資本的利弊。

中國古代思想家則更多的是從實證角度論述資本問題,基于實際運行的視角論證資本的運行及其優缺點,偏重于對資本問題來龍去脈的了解,如具體分析資本運動帶來的優點和缺點、如何防范資本運動的缺點等。

首先,資本的特性在于能夠生出利息,即能夠帶來新的價值。中國古代思想家常用“本”來描述“資本”,用“息”來描述資本帶來的新價值,認為“本能生息”,這一含義與西方經濟思想史對資本的定義存在相同之處。資本的積累能夠帶來財富的增殖。“富”是中國傳統經濟思想的要旨之一,先秦時期產生了豐富的“富國”“富民”思想,戰國末期的荀況將富國之學大大發展,形成了系統的財富理論,表明古人同樣認識到資本對財富積累的重要性。荀況認為富國的基本途徑是“強本節用”,“強本”指增加生產,主要是增加農業的生產;“節用”指的是消費要低于收入,為再生產提供資金來源。如果國家減輕賦稅,使民眾“衣食百用出入相掩,必時臧馀”,①《荀子·富國》,北京:中華書局,2011年,第141頁。則生產者便可將更多剩余轉化為再生產的資本積累,帶來生產條件的改善和生產的增長。

其次,資本流動的自發、無序性會產生負作用,它一方面會因為從低效率的地方流向高效率的地方而造成產業、區域發展的失衡問題,另一方面也會因為流動得太快而導致失業人口過多,出現流民問題。因此,從古代開始,中國的思想家就試圖控制資本的負作用:例如古代所強調的“重農抑商”政策,就是因為看到了資本從農業流入到工商業所帶來的負作用,并試圖用行政手段阻止資本過多流向工商業,實現產業均衡,防止貧富分化。具體地,古代思想家認為私人工商資本帶來的危害包括:一是農工商之間的產業矛盾。農工商各部門中,農業勞動最艱苦而獲利較少,商業勞動強度低而獲利容易,這種不平衡會使農業經營者棄農從商,“民棄本逐末,耕者不能半。貧民雖賜之田,猶賤賣以賈,窮則起為盜賊。何者?末利深而惑于錢也。”②《漢書》卷72《王貢兩龔鮑傳》,北京:中華書局,1999年,第2305頁。私人工商資本一旦發達,就會和農業爭奪勞動力,“工商眾則國貧”,③《荀子·富國》,第156頁。從而危及國本。二是大商賈在有了一定的經濟實力后,開始以錢財來籠絡官吏、影響政權,甚至直接參與政治,由此造成政治腐敗。如武帝時“吏道益雜,不選,而多賈人矣”,④《史記》卷30《平準書》,北京:中華書局,2010年,第2379頁。晁錯對此評價道:“(商賈)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過吏勢,以利相傾,千里游遨,冠蓋相望,乘堅策肥,履絲曳縞?!雹蓐隋e:《論貴粟疏》,吳楚材、吳調侯選:《古文觀止》上冊,北京:中華書局,2011年,第398頁。三是商人生活日漸奢靡,造成了財富分配與使用的不平衡、不合理,激化社會矛盾。如《史記·平準書》中談到“富商大賈或蹛財役貧,轉轂百數,廢居居邑,封君皆低首仰給。冶鑄煮鹽,財或累萬金,而不佐國家之急,黎民重困”。⑥《史記》卷30《平準書》,第2371頁。總結來說,中國經濟思想對資本的認識,一方面承認資本能夠帶來新的價值;另一方面也強調要抑制資本的負作用,抑制資本的無序擴張。

二、以國有資本糾正私人資本之偏——以桑弘羊和劉晏為例

如前所述,資本的本質是追逐利潤,追逐價值的增殖,并在運動中完成追逐,所以資本運行的特征是流動,而資本流動的規律是從低效率的地方流向高效率的地方,比如從一個國家的農村地區流向城市地區、從經濟落后地區流向發達地區等。基于這種流動規律,在全球化過程當中自然就會出現有人獲益有人受損的現象,那些在全球化過程中利益受損的國家或地區則會發起反全球化運動;至于在一國國內,則會因為城鄉差距、貧富分化、產業結構不均衡、金融風險累積而產生諸多社會問題,甚至引發騷亂、動亂。因此,資本要實現長久追逐利潤的目標,一定需要多方面均衡的實現,包括收入的均衡、產業的均衡、地區的均衡等。均衡的實現需要宏觀經濟調控發揮作用。

從中國歷史上看,政府通過宏觀調控①宏觀調控乃現代經濟術語,中國古代沒有這樣的提法,但像范蠡的平糶法、李悝的平糴法、桑弘羊的平準法和耿壽昌的常平倉制度中,都包含有豐富的穩定糧價、實現農工商產業均衡、收入均衡的思想,與現代宏觀調控思想異曲同工。的形式實現均衡的思想歷史悠久,從先秦秦漢時期的“管桑之術”,到唐代劉晏改革、宋代的王安石變法,都強調通過宏觀調控和國有資本進入經濟領域來消除私人資本流動產生的副作用。本文重點以西漢桑弘羊和唐代劉晏為例,談談國家是如何實行宏觀調控的。

(一)管桑之術

“管桑之術”,亦稱輕重論,其要旨是國家通過進入工商業領域與私人資本展開競爭,依靠國家資本的規模效益將私人資本無序擴張的弱點大幅度降低,由此實現產業、收入和區域經濟發展的均衡。對此,范蠡的平糶法、李悝的平糴法,尤其《管子》輕重諸篇中有深刻的探討,形成了一套國家參與經濟活動的理論政策體系,并在漢武帝時期得到桑弘羊的大規模運用和成功實踐。

《管子》中的輕重之術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國家要牢牢地控制住貨幣和糧食,因為這兩者是國民經濟中最重要的部分,控制了貨幣和糧食,也就能支配整個國民經濟,“人君操谷幣金衡而天下可定也”②《管子·山至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第440頁。;二是國有資本要盡可能控制住各種生產要素和商品,尤其是對于百姓生產和生活重要的要素和產品,小農社會自給自足,鹽鐵等必需品需要通過市場交換獲得,通過“官山海”可以削弱商人資本,既能獲得高利潤,也能借此支配社會生產和人民生活;三是利用國有資本維護市場秩序,既引導私人資本進入、退出某一行業,也發揮國有資本的作用消除私人資本無序擴張的消極影響。

漢武帝時期的輕重論者桑弘羊將這一理論運用于實踐。漢初實行“無為而治”,私人資本迅速發展,到了武帝時期,基于“有為”和鞏固封建統治的需要,進行了一系列改革。這一時期,晁錯、賈誼等思想家尖銳地指出了私人資本無序擴張的危害:大量資本和勞動力進入工商業,對小農經濟造成巨大破壞;商人利用各種手段欺詐盤剝農民;私人資本積累大量財富,就會造成貧富分化和土地兼并,不利于封建統治?;诖耍}鐵官營、均輸平準等經濟措施出臺,國家開始宏觀調控,采用國家直接從事工商業與私人工商業者展開競爭的方式,解決私人資本無序擴張問題,使經濟恢復均衡。

桑弘羊大規模國有工商業的實踐確實取得了“民不益賦而天下用饒”③《史記》卷30《平準書》,第2418頁。的效果,對支持漢武帝長期征戰匈奴,實現天下大一統做出了積極的貢獻。然而隨著國有資本正作用的充分發揮,其副作用也逐漸暴露,這一方面與國有資本所具有的遠超私人資本的更大規模的壟斷性有關,另一方面也與國家權力的強制性特征聯系在一起,由此決定了權力一旦大幅度地介入經濟生活,往往引發經濟生活的扭曲,甚至在某些方面造成比私人資本更大的副作用,這說明對國有資本的副作用同樣必須有清醒的認識。

對于國有資本的副作用,經歷了桑弘羊大規模國有工商業實踐的司馬遷有深刻的認識:一是國營產品質次價高,服務態度不好,強買強賣?!翱嗖槐憧h官作鹽鐵,鐵器苦惡,賈貴,或強令民賣買之。”①《史記》卷30《平準書》,第2410頁。這由此提出了國有資本的質量控制和價格管制問題。二是抑制民間資本的積極性。“于是商賈中家以上大氐破,民偷甘食好衣,不事畜臧之業,而縣官以鹽鐵緡錢之故,用少饒矣?!雹凇稘h書》卷24《食貨志》,第979頁。

國有資本壟斷工商業和流通領域的弊端在漢昭帝六年的鹽鐵會議上進一步地受到賢良、文學的揭露和批評,他們指出:官營鐵器生產使用奴隸和罪犯,他們缺乏生產積極性;生產以長官的計劃指令為目的,而非社會需要;銷售環節不考慮消費者的需要,獲取不便;強迫百姓出徭役完成生產任務,在商品積壓時又強迫農民購買。因為封建政權本身的性質和經濟特征同工商業經營的商品原則在本質上是相反的,③趙靖:《中國經濟思想通史》第1卷,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1年,第641頁。因此中國古代經濟史上用國家資本代替私人資本的嘗試都存在這些通病。

從邏輯上講,既然國有資本和民間資本各有正、副作用,那么在國有資本和私人資本之間便應該是相生相克的關系,一方面相互彌補,相互促進;另一方面,相互約束,相互制約,這意味著兩者之間必須有一個大致的邊界。按照當前的話來講,國有企業主要集中在關系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和國計民生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重點基礎設施以及前瞻性戰略性產業,民營企業則主要分布在一般競爭性領域。當然這個邊界反映的是動態的均衡,這樣才能促進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

唐代劉晏的國有經濟改革就是按著這一思路進行的,因而取得了很好的績效。

(二)劉晏的國有經濟改革

唐朝政治家劉晏在治理國家中繼承了“管桑之術”并有所發展,即在利用國有資本從事工商業經營的同時,積極引入私人資本,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國有經濟的副作用。劉晏的主要經濟措施包括改革漕運制度、官營鹽業、備荒救災、平準等。以榷鹽(食鹽專賣)為例,安史之亂前唐朝只是實行鹽鐵征稅,并未實行榷鹽,唐肅宗乾元元年(758年)采用桑弘羊以來的官收官銷辦法實行榷鹽,但也產生鹽價高企、效率低下、貪污腐敗嚴重等國有經濟的弊端——管理成本高。劉晏對傳統的榷鹽制度進行了大幅度的改革,改官收官銷為官收商銷,并在邊遠缺鹽地區設置常平鹽。改官收官銷為官收商銷,在所有制改革上具有重要意義,類似于當下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國有資本保持控股地位,支持非國有資本參股,利用市場機制發揮國有資本和非公資本結合的作用。劉晏的具體做法是:鹽仍然由鹽民生產,生產后一律由國有資本統購,再轉賣給商人,商人買到鹽后可以自主經營。這種做法既克服了國有資本經營工商業的弊端,也維持了鹽價的穩定。商人得到了利潤,官府也提高了財政收入。劉晏管理江淮鹽區工作前,這里的收入不過每年40萬緡,到他主持財經工作管理的后期,這里的收入達到了600萬緡,約占全國財政收入的二分之一。①趙靖主編:《中國經濟管理思想史教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3年,第249頁。

鑒于邊遠地區離鹽產區遙遠,商人往往因運費過高而不愿前往,即使愿意前往也因競爭者少而抬高鹽價謀取巨額利潤,劉晏借鑒漢代常平倉的做法,在邊地設置常平鹽制度,由官府運送至邊地儲存,在鹽價高企、供應困難的情況下以平價出售。這樣既保證了邊遠地區食鹽的平價供應,又增加了國家財政收入,使得“官收厚利而人不知貴”②《新唐書》卷54《食貨四》,北京:中華書局,1975年,第1378頁。。

同時,劉晏在官方組織的經濟活動中注重實行激勵原則,提高勞動者工作積極性。封建官府組織的經濟活動,歷來是靠征調民工,從事無償勞動,這是一種建立在人身依附和超經濟強制下的封建徭役,勞動者毫無積極性可言。③趙靖主編:《中國經濟管理思想史教程》,第254頁。劉晏一反傳統常規,給予勞動者優厚待遇。人們對他這種做法有異議,認為代價過高,他卻說:“不然,論大計者固不可惜小費,凡事必為永久之慮?!雹堋顿Y治通鑒》卷226《唐紀四十二》,北京:中華書局,2013年,第6095頁。

對于同國有資本合作的私商,劉晏則注重讓利并充分發揮其流動性強、促進競爭的優勢。除前面所提的食鹽運銷以商代官外,劉晏還將國家經營的常平倉與商人運銷結合起來。由于常平倉多設置于城市,農民進城買糧成本高,且費農時,偏遠地區的農民更是如此,劉晏在城市中實行用糧食同商人交換其他農副產品的辦法,在價格上給予商人較豐厚的利益,鼓勵商人去農村收貨糶糧。這一措施使得常平糧通過商人的流動性“散入村閭”,不但解決了農民買糧困難的問題,還方便了農民銷售其他農副產品,刺激農村經濟的發展。

劉晏這種在發展國有經濟中重視引入私人資本、重視使用物質激勵,改官產官銷為官產商銷、官商共利的做法,有助于提高國有經濟的效率,取得了巨大成功,由此也引出了在通過發展國有經濟抑制民營經濟弱點的同時,如何引入民營資本提高國有經濟效率的問題。唐以后的各王朝,繼承了劉晏的這一將私人資本引入到國有經濟中的做法,像宋代的入中法、明初的開中法、中期的開中折色皆是如此。為了解決邊塞偏遠、軍糧供應不足的問題,政府改變原來的純官方組織、勞民傷財的做法,以讓渡茶、鹽分銷權作為交換,招徠商人輸粟入邊倉,用經濟手段,通過市場交換解決軍需的供應和運輸問題。在新的茶、鹽體制中,國家成為掌握豐富鹽、茶的批發大商,商人則通過入中方式取得專賣經營權,在滿足國家需要的同時,自己也賺的盆滿缽盈。

晚清李鴻章創辦的官督商辦企業、當代政府和社會資本在公共基礎設施領域合作的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項目,均是這一思想的運用。

三、對資本正、副作用認識的不斷深入

對一個國家來說,要長期的發展,就一定要充分發揮好資本流動的正面作用,盡量降低資本的流動帶來的負作用,為此就要加強對資本運動規律和資本作用問題的研究,通過認識能力的提高來帶動宏觀調控能力的增強,做到疏導而不是硬堵,正確的干預而不是簡單粗暴的“一刀切”,從而引導私人資本向社會需要的地方流動,實現社會的長治久安。而在如何認識資本行為規律和資本作用問題上,東西方經濟思想均呈現出不斷深入的特征。

西方經濟思想史中,亞當·斯密強調資本自由流動所產生的積極作用,因而主張自由貿易,要求國家最小程度的干預,扮演“守夜人”的角色;而到了馬克思,他看到了資本流動的負作用,包括私人生產的有組織性和整個社會生產的無組織性之間的矛盾、以及資本家不斷擴大生產規模和廣大勞動者貧窮之間的矛盾。為此馬克思特別強調國家的宏觀管理,首先極為重視分配,強調通過國家政權的力量促進社會財富從資產者向無產者的流動,降低基尼系數,刺激消費需求;其次,進一步從分配領域伸展到生產領域,以生產資料公有制和計劃經濟實現有效供給,從而徹底解決頻頻爆發的產品賣不出去的經濟危機。馬克思之后西方經濟思想的發展,包括凱恩斯在內也大致從這個角度出發要求加強國家宏觀調控,應對資本流動的負作用:一方面,強調刺激需求,另一方面強調降低供給量,以此實現總需求和總供給的均衡。所不同者,前者更激進,后者更緩和。

如果說亞當·斯密更多地強調資本流動的優點,要求自由貿易;凱恩斯更多地強調資本流動的弱點,要求加強國家調控,那么熊彼特則較為客觀地評價資本的作用,認為資本的運動有一個上升、繁榮、衰退、危機的周期,循環往復,而危機則更被熊彼特稱為創造性破壞,是新的上升、繁榮周期的開始。在熊彼特看來,當經濟循環到谷底的同時,也是某些企業家不得不退出市場或是另一些企業家必須要“創新”以求生存的時候。當多余的競爭者退出或是有一些成功的“創新”產生,便會使經濟提升、生產效率提高,當某一產業又重新有利可圖的時候,它又會吸引新的競爭者投入,然后又是一次利潤遞減的過程,回到之前的狀態……所以說每一次的蕭條都包括著一次技術革新的可能,或者說,技術革新的結果便是可預期的下一次蕭條。顯然,這里沒有了馬克思那種對資本強烈批判的態度,而頗有《道德經》中道法自然、順勢而為的意味,由此提出了如何認識資本正、副作用,如何順應資本運動規律,更好地開展宏觀調控的問題。

中國的經濟思想同樣也有這樣一個變化過程。兩漢時期本土的各文化派別(以儒家為首),更多地強調資本流動的弱點,而對資本流動帶來效率提高的優點則所談不多,因而更多地強調通過重農抑商、黜奢崇儉等途徑解決資本流動的副作用,其經濟管理思想具有重生產、輕流通的特點。但是,第一,重農抑商解決的是產業均衡問題,隨著農業的穩定發展,社會剩余的逐漸增多,商品經濟一定會發展起來,從而由產品的流動走向包括土地、勞動力、資金在內的生產要素的流動,這是生產力發展的必然規律。而兩漢四百多年的安定進一步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商品經濟的發展。這意味著,越是實行重農抑商,農業的發展就越充分,就越是要求商業的發展。西漢末年無法解決的兩大頑疾——土地兼并和奴婢問題,就是社會生產力發展、商品經濟進步所帶來的包括土地、勞動力等生產要素流動的反映。第二,黜奢崇儉解決的是消費問題。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必定提出追求生活質量和精神生活的要求。而兩漢四百多年的安定所推動下的社會生產力和商品經濟的不斷發展,進一步推動人們追求更高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在這種情況下,強力推行黜奢崇儉,一定會帶來全社會虛偽風氣的形成。第三,自漢武帝之后,重血緣、主張有差別的愛的儒家文化成為中華文化的主流,它在微觀上強調家庭、宗族內部的互助與流通,在宏觀上強調政府的管理與調控以實現全社會范圍內財富的流通和互助。①周建波:《中國道路的歷史基因》,《學術月刊》2020年第3期。參見侯家駒:《中國經濟史》(上),北京:新星出版社,第134—144頁但隨著個體家庭經濟的優勝劣汰的競爭,必定會出現規模化的莊園組織;而隨著大量失去土地的農民脫離國家的戶籍進入豪強地主的莊園,國家因缺乏足夠人口提供的稅收支持(當時的稅收主要是人頭稅)而無力安內攘外。在家庭、宗族難以做到社會互助,而國家又無力通過轉移支付的方式促進社會財富橫向流通的情況下,兩漢出現數量龐大的流民,進而被流民暴動推翻政權就不難理解了。

如果說本土文化更強調資本流動的弱點,主張通過抑惡發揮資本流動的優點,那么外來的佛教則更強調流動的優點,主張通過揚善抑制資本流動的弱點。佛教主張超血緣的博愛,其思想的核心是業報輪回、積德行善的宗教觀念。①王文書、王學博:《法律、倫理與民間借貸》,河北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2018年,第155頁;業露華:《中國佛教倫理思想》,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0年,第77—112頁。它鼓勵流動,將流動,尤其財物的流動分為非正常流動和正常流動兩種,前者屬于無償賑濟的再分配所代表的非正常流通范疇,適應于兵荒馬亂、民眾生活困苦的歲月,能夠解決流民問題,實現社會安定,而這恰恰是兩漢四百年無法解決的問題,反映了中華本土文化的困境;后者屬于市場交易所代表的正常流通(有償)范疇,適應于社會正常發展的歲月,能夠提高生產效率,解決社會生產力發展推動下的商品經濟不斷發展問題。至于如何讓富人的財富流動給窮人,佛教依據的是業報輪回的因果觀念。②參見周建波:《佛教寺院金融與中國金融業的發展》,《世界宗教研究》2018年第2期;周建波、孫圣民、張博、周建濤:《佛教信仰、商業信用與制度變遷——中古時期思源金融興衰分析》,《經濟研究》2018年第6期。顯然,外來的佛教以超越性的教理、高度個體化的因果理論以及面向全社會范圍的慈善觀進入中國社會的流通領域,推動人們自發進行橫向的財物非正常流通,各類慈善行為愈發普遍而自愿,極大緩和了因資本流動的自發、無序而帶來的分配失衡和社會矛盾。③參見全漢昇:《中古佛教寺院的慈善事業》,《食貨》1936年1月第3卷第4期;劉淑芬:《慈悲清凈:佛教與中古社會生活》,上海:商務印書館,2017年。較之本土文化,佛教顯然更能化解資本流動的副作用,從而駕馭與更高生產力發展水平相適應的更高程度的流通,促進了工商業、金融業、慈善業的發展,實現并鞏固了民族大融合,推動了盛唐的出現。

佛教所以能發揮上述的作用,是與其來自商品經濟發達的印度,具有重流通的顯著特點分不開的。謝和耐指出,佛教的“宗旨不在于積累財產,而在于分配和流通;不在于增加利潤,而在于花銷開支?!雹埽鄯ǎ葜x和耐:《中國5—10世紀的寺院經濟》,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第220頁。這意味著,佛教對中國經濟思想最核心的影響在于流通。佛教對流通活動的重視匡正了中國傳統經濟思想重生產而輕流通(以重農抑商為代表)的偏頗,從倫理、觀念、模式、制度等多個層面為后世中國補充了社會流通功能,使得經濟在政府的宏觀調控之外,又加進了超血緣與非政府的自我調節的內容,由此提高了古代社會整體應對流通的能力,疏解了漢代以來因資本流動的自發、無序而出現的產業失衡與貧富分化問題,為宋元明清商品經濟的大發展奠定了關鍵性的倫理基礎。它通過意識形態(業報輪回、積德行善的宗教觀念)與市場機制相結合的方式解決了宏觀調控無法解決的問題,這為利用好資本的正作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兩漢思想界更多地看到了資本流動的副作用,以致在政策主張上采取抑惡,即以重農抑商來遏制資本流動的副作用,結果無法解決社會生產力發展帶來的商品經濟大發展問題。外來的佛教更多地看到了資本流動的正作用,主張揚善,通過無償賑濟的流通和有償交易的流通相結合的方式,成功解決了本土文化束手無策的、因社會生產力發展帶來的商品經濟發展問題,極大地推動了社會的進步。而人們對資本流動作用和流動規律的認識不斷加深,也為更好地開展宏觀調控奠定了基礎。

四、宏觀調控與市場機制的再思考

中國經濟實踐和古代思想家們都告訴我們,國有經濟和民營經濟之間在某個特定的時期應該有一個存量的均衡,即大致的比例。如果國有資本的比重過高,不但管理成本高,也會壓抑民間資本的生機。而如果民營資本的比重過高,國有資本的比重不夠,則無力對資本流動的自發、無序進行及時、有力的宏觀調控,以至出現資本的野蠻生長,從而不利于社會經濟的長期可持續發展。

而鑒于宏觀調控有其局限性,既有容易張揚權力的意志,違背市場經濟規律的一面,也有能力不及的另一面,所以國家也應當服從市場經濟下生產力發展的規律,順應“貴上極則反賤,賤下極則反貴”①《史記》卷129《貨殖列傳》,第7566頁。的價格波動規律,做到“人棄我取,人取我與”②《史記》卷129《貨殖列傳》,第7575頁?!暗婪ㄗ匀弧?,這就提出了國家如何干預經濟的問題——要求正確地干預。

司馬遷在干預的方法論上做了詳細闡述,指出,“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誨之,其次整齊之,最下者與之爭。”③《史記》卷129《貨殖列傳》,第7555頁。趙靖先生稱之為善因論。這是說,最優的政策是順應民間經濟的自然發展,利用資本的正作用促進國民經濟發展。至于“利道”“教誨”“整齊”則是政府通過合理讓渡利益、教育和行政政策消除私人資本自發的無序性和擴張的副作用。隨著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尤其商品經濟的進一步發展,農工商產業之間、區域之間、貧富之間的矛盾突出,需要國家宏觀調控的介入以抑制資本流動帶來的副作用。具體來說,國家希望人們從事某種經濟活動,可以用稅收減免、政府補貼等政策激勵引導民間資本進入,或者對人們進行教育和指導告訴他們應該怎么做,或者用國家行政力量限制、取締某些經濟活動。當上述方法用盡了,仍然發揮不了預期作用時,只能采取最后的迫不得已的辦法——“與之爭”,即國家親自從事工商業,以國有資本的規模力量與私人工商業者競爭,解決私人資本的無序擴張帶來的價格波動、貧富分化等問題,恢復經濟的均衡。

司馬遷宏觀調控思想的五大政策主張中,第一項屬于資本流動無害于社會,無須國家介入的范疇;第二、三、四項屬于資本流動過程中產生了問題,需要國家通過讓渡利益、教育和行政法規等引導的范疇,第五項屬于資本流動過程中產生了嚴重的問題需要國家直接介入經濟過程,使經濟重新恢復均衡的范疇。司馬遷的上述說法,表面上看頗有道理,層層遞進,但可操作性差。原因就在于司馬遷對私人資本的副作用看得太輕了,對國有資本的副作用看得太重了,由此才會看淡國家直接從事經濟活動與私人資本競爭、穩定經濟均衡的規范角色,從而得出“最下與之爭”的結論,而不是從一開始就重視發展國有經濟。

“一旦有適當的利潤,資本就膽大起來?!雹荞R克思:《資本論》第1卷,第871頁腳注。這意味著經濟發展過程中要充分重視私人資本的副作用,即使在發展的初期,政府也必須要積極準備起來應對私人資本的副作用,為此不能不發展國有經濟,使之具有“克”私人資本之短的力量。換言之,國家在經濟發展初期,除提供教育、衛生、國防、科技、交通、通訊、水利等公共品為經濟發展創造條件外,也要為穩定價格、實現產業、收入和區域發展等均衡而積極準備。國有資本的作用不僅包括提供公共品,還要克私人資本之短,穩定經濟秩序,為社會生產力的可持續發展創造條件。因此,發展國有經濟之事不能放在“利道”“教誨”“整齊”等政策不起作用時才去做,在經濟發展的初期就要大力準備。

政府有效宏觀調控的前提是國家有輕重之勢、有能力做到“利道”“教誨”“整齊”甚至“與之爭”??紤]到國有資本、民營資本各自的優點和弱點,輕重論和善因論的結合對平衡國有資本和民間資本具有重要借鑒意義。用今天的話說就是:一是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深化國資國企改革以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發揮國有經濟的戰略支撐、“壓艙石”作用;二是激發民營經濟活力,通過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破除制約民營企業發展的各種壁壘、完善促進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發展的法律環境和政策體系來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

綜上,社會對待資本態度的正確落腳點應是有效發揮和結合國有資本與民間資本的優勢,消除各自的副作用,實現取長補短、優勢互補;有機結合宏觀調控和市場機制,尊重市場規律,用宏觀調控彌補“市場失靈”;更好結合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五、小結

一個組織、一個國家要長期發展,就一定要協調好資本的流動,一定要解決好資本流動帶來負作用。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協調好資本的流動,就是要發揮資本流動的積極作用,同時要竭力消除它的負作用。對于如何消除資本流動的負作用,本文認為,一要看思想界認識能力的進步,即認識資本行為規律和資本正反兩方面作用的水平的進步,這決定了能否揚長避短,引導資本流動到社會所需要的領域和區域中去。中古的佛教發揮的就是這樣的作用。二是看國家的宏觀調控能力的強弱。國家宏觀調控能力的強弱一方面體現在國有經濟力量的大小,這反映了國家宏觀管理的硬實力,因此我們需要壯大國有經濟;另一方面也體現在國有經濟的管理水平、領導水平。這是大規模組織管理成本高的體現,反映了國家宏觀管理的軟實力。如果國家宏觀管理的硬實力提高了,而軟實力沒有提高,同樣會對國民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造成不利的影響。

同時,我們不能光看到資本的弱點,我們也要看到資本的無奈。投資并不必然意味著利潤。看準了市場機會的投資會成功,看不準的則肯定失敗。而一時的成功,并不意味著永遠的成功。所以現實中投資成功的情形并不多,反而失敗的很多。基于此,我們既看到資本的成功,也看到它的失敗;既看到它的副作用,也看到它的正作用;這樣在進行產業結構轉化、“騰籠換鳥”時,就不能簡單的、粗暴的“一刀切”,而是用溫情的態度對待資本:給其提出前進的方向,限期幫助它改進,這樣就會推動更多的資本進步,也會吸引更多的資本進入,最終推動區域經濟發展和民生進步。

猜你喜歡
經濟
“林下經濟”助農增收
今日農業(2022年14期)2022-09-15 01:44:56
增加就業, 這些“經濟”要關注
民生周刊(2020年13期)2020-07-04 02:49:22
搞活一座城,搞好“夜經濟”
商周刊(2019年18期)2019-10-12 08:51:16
夜經濟 十人談 激蕩另一種美
商周刊(2019年18期)2019-10-12 08:51:10
經濟下行不等同于經濟停滯
中國外匯(2019年23期)2019-05-25 07:06:20
民營經濟大有可為
華人時刊(2018年23期)2018-03-21 06:26:00
分享經濟是個啥
西部大開發(2017年7期)2017-06-26 03:14:00
分享經濟能給民營經濟帶來什么好處?
擁抱新經濟
大社會(2016年6期)2016-05-04 03:42:05
“懷舊經濟”未來會否變懷舊?
金色年華(2016年13期)2016-02-28 01:43:33
主站蜘蛛池模板: 97精品国产高清久久久久蜜芽| 国产美女无遮挡免费视频网站| 久久精品欧美一区二区| 久久久久青草线综合超碰| 又黄又湿又爽的视频| 日韩中文无码av超清| 成人毛片在线播放| 欧美日韩va| 国产午夜看片| 日本免费福利视频| 国产剧情国内精品原创| 找国产毛片看| 高清国产在线| 亚洲激情区| 欧美精品伊人久久| 福利片91| 伊人激情久久综合中文字幕| 亚洲丝袜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亚洲日韩AⅤ在线观看| 日韩美女福利视频| 日本尹人综合香蕉在线观看| 亚洲色大成网站www国产|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尤物| 亚洲青涩在线| 日韩人妻无码制服丝袜视频| 四虎AV麻豆| 国产91线观看| 欧美性天天| 国产精品第一区| 国产超碰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91小视频| 91九色视频网| 91亚瑟视频| 伊人久久精品无码麻豆精品| 亚洲丝袜中文字幕| 亚洲最新网址| 欧美亚洲国产视频| 国产美女免费网站| 欧美亚洲另类在线观看| 欧美亚洲香蕉| 萌白酱国产一区二区| 97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 午夜精品国产自在| 国国产a国产片免费麻豆| 色综合五月婷婷| 精品人妻系列无码专区久久|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2| 免费国产高清视频| 一级看片免费视频| 女人18毛片一级毛片在线 | 亚洲高清免费在线观看| 婷婷激情亚洲| 五月婷婷精品| 激情无码视频在线看| 亚洲乱强伦| 成人另类稀缺在线观看| 99国产精品免费观看视频| 无码福利视频| 国产自视频| 亚洲精品午夜天堂网页| 久青草免费在线视频| 国产激情第一页| 国产区成人精品视频| 91麻豆国产视频| 2021最新国产精品网站| 欧美a在线| 日韩福利视频导航| 欧美日韩第三页| 一级黄色欧美| 1769国产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成人在线不卡| 国产亚洲欧美另类一区二区| 精品少妇人妻av无码久久| 日韩欧美中文字幕在线韩免费| 亚洲欧美一级一级a| 国产精品午夜福利麻豆| 亚洲精品无码高潮喷水A| 亚洲人妖在线| 88av在线| 一本大道香蕉久中文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免费视频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