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霞
心理解析
初三,學習緊張、節奏加快、睡眠不足、壓力山大。
青春痘,恣意凸顯、油膩丑陋、無所顧忌、揮之不去。
初三年級的學生經常會與青春痘不期而遇,這時候,內心的焦慮、糾結、無助、恐懼在心底不停發酵,難以言表;身體的蓬勃發育,情緒的波瀾起伏,讓一些不能言說的渴望,合并欲言又止的困惑,糾纏復雜,無處安放。昭夕同學的經歷就是這樣一個苦惱掙扎、壓抑轉移的過程,終于在畢業之后得以宣泄釋放,放過自己,微笑接納,也終于在殘忍而又溫柔的時間長河中實現了成長過程中的自我救贖。
長有青春痘,昭夕從不在意到開始回避,本想和昭夕打招呼的后桌男生在看到她的臉時,張口結舌,似乎要說什么,最后又咽了下去。她的自卑開始無限膨脹,密不透風,卻恨它還不夠厚還不夠密,想像鴕鳥一樣把臉埋在沙子里。這些行為表現的背后實際上是對異性觀點和評價的在意。青春期的性意識隨著身體的發育開始萌動,對自己的外貌和形象更加關注,對異性好感的渴慕也開始增強。昭夕不知如何應對,滿臉青春痘的昭夕主動回避、逃避,甚至自我封閉。
當昭夕努力轉移注意力,更努力地心無旁騖地學習時,班花班草的評選又在她本不平靜的心湖激起了波瀾。明明很在意,卻只能假裝不關心;明明很渴望,卻裝作不參與。這種矛盾的心理在青春期非常普遍。昭夕也一樣。青春痘引發的強烈的自卑撞擊著同樣強烈的自尊,本應擁有又極度渴望卻被無故剝奪的不甘心、矛盾和無力感終于讓她難以承受,大哭宣泄。于是她放棄自我的個性,融入群體,淹沒于平凡。這何嘗不是極度渴望個性得以彰顯的反向形成?這種種的精神壓力,抑郁焦慮等情緒變化又不斷激活青春痘的生長蔓延。
父母的關注和藥物的介入削弱了青春痘的能量,緩解了昭夕內心的壓力,讓她有能力在矛盾、焦慮中相對出色地實現學習、生活的各項功能。直到考試結束,那個陽光燦爛、明亮耀眼的上午,她整個人卸下了什么東西,在長期的壓抑后變得輕盈。
她卸下的是什么呢?是細密而疼痛的隱秘心思,是不能言說的渴望在意,是顧慮重重的朦朧情愫,是成長過程中的青春的秘密。
性的發育和自我意識的發展是青春期的重要任務。此時,他們的精神世界的不斷豐富,認知模式的持續發展。遭遇青春痘時,如果能夠坦然接受青春痘彰顯的激素水平的變化甚至暫時的紊亂,注意合理調節飲食和作息,科學調適情緒狀態,以積極樂觀的態度微笑面對,對學習、生活、人際的壓力合理表達,妥善處理,大家一定可以擁有一段自信開放、陽光燦爛的青春成長之旅。
編輯/王語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