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曉東
孩子是社會的花朵,也是國家的未來。所以確保孩子的健康成長是每個社會的核心目標。但據2020年《北京市健康白皮書》顯示,北京市中小學生肥胖檢出率為15.6%。而在肥胖學生中,高血糖檢出率超6成(為66.6%),高血壓檢出率高達1/3(為30.7%),血脂異常總檢出率超出4成(為43.2%),脂肪肝檢出率為16%,高尿酸檢出率為39.7%。同比某些數值已經超過了成人的檢出率。這說明,現在北京市慢病已呈低齡化趨勢,部分兒童尤其是肥胖兒童患慢性病風險很高。
另據中國心血管病報告顯示,2010年中國兒童青少年高血壓患病率達14.5%,男生患病率16.1%,女生患病率12.9%,男生患病率明顯高于女生。而在2015年的統計中則顯示,兒童青少年高血壓患病率上升至18.4%,其中男生20.2%,女生16.3%。
糖尿病低齡化:糖尿病俗稱“富貴病”。按以往來說,2型糖尿病主要高發人群是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但現在年輕人患這個病的人數也在日益增多。中國最新流行病學調查顯示,目前我國“小糖人”的發病率達十萬分之六,且年發病率增長超過14%。
那么,是什么因素導致眼下學齡兒童的身心健康出現了一系列問題?概括說來,這與孩子的“坐大”現象關系密切。特別是在“宅文化”下,孩子每天不是宅在家里,就是宅在各類教室里,嚴重缺乏運動和戶外活動,終會導致一系列上面闡述的成人疾病的低齡化。
而據聯合國2020年的健康報告表明,全世界1.55億超重肥胖的兒童青少年中,每13個中就有一個來自于中國。中國已成為肥胖兒童青少年數量最多的國度。2017年國務院辦公廳頒發的《國民營養計劃(2017-2030年)》中就提到,兒童肥胖將會使慢性病的患病年齡提前10~20年。
據一項研究表明,眼下國內學齡兒童的靜坐性興趣班和運動性興趣班的比例在小學階段是三比一,在初中階段是五比一,而到了高中就基本沒有任何興趣班的存在了,因為孩子們整天窮于應付功課,無暇顧及任何個人興趣的發展。
另據報道,我國小學生的戴眼鏡率是30%左右,中學生的戴眼鏡率就已經60%左右了,高中生的戴眼鏡率則基本達到80%了,且越是名校,戴眼鏡的學生比例就越高。青少年視力的嚴重弱化,不僅會影響他們的學習效率,也會影響他們的大腦發育。而東南大學醫學院的袁貴勇團隊曾做過調查,發現久坐不僅與看電腦、玩兒手機正相關,也與抑郁和焦慮正相關。換言之,孩子在家待得越久,其視力就越容易下滑,而焦慮和抑郁也越易出現。而加強戶外運動則是抗視力下滑、抗抑郁和焦慮的最有效的方法。
綜上所述,“坐大”是導致孩子身心健康下滑的重要因素。孩子天性愛玩兒,古今如此,舉世皆通。但眼下孩子的玩樂方式對其身心健康十分有害。例如,眼下孩子玩的游戲大多是電子游戲,無論是用手機還是用平板電腦。久而久之,對孩子的眼睛、脊椎骨、尾骶骨、心臟等都會帶來相當的損害。
所以,時代呼喚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娛樂方式,據此我提出了健康玩樂的理論。具體地說,玩樂作為一個積極心理學和健康心理學的新概念,正在受到國內外學術界的關注。玩樂被定義為“能建構(或重構)一種情境來為自己或他人提供娛樂、幽默或消遣的傾向”。玩樂一般被認為是一種與生俱來的特質,并會給個人的生活注入享受和娛樂。
在心理學上,玩樂性與快樂和積極情緒的體驗密切相關,并可能預防心理、行為和身體的功能問題。玩樂性可有兒童與成人之分,兒童玩樂性以兒童玩具為核心,重在娛樂和益智;而成人玩樂性以娛樂活動為核心,重在開心和減壓。
近年來,玩樂性已被證明是心理健康、身體健康、個人創造力及學術成就的一個強有力的預測因素,也是提高生活滿意度和生活參與度的一個強有力的促進因素。有研究表明,在身體活動和活力之間,以及人的玩樂性和生活滿意度之間可能存在相互作用。此外,玩樂性也與生活滿意度和主觀幸福感之間存在著正相關。
總之,眼下的孩子們亟需加強正面、積極、健康的玩樂方式,以提升生命活力,增強身體健康。讓我們齊心協力,為擺脫中國青少年的“坐大”困局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編輯/張春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