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婧茸




自2012年成立之日起,金雞湖美術館就致力于將當代藝術帶到蘇州,帶到園區。十年來,金雞湖美術館所展現的現當代藝術與蘇州濃厚的傳統文化共融共生,為蘇州市民帶來更多類型以及更多元的文化藝術享受。
筑夢前行,園區人自己的美術館
很多蘇州市民還記得,當年金雞湖美術館的開館展覽,轟動一時。中國著名策展人馮博一精心策劃,邀請內地和港澳臺地區的49位著名當代藝術家參展,呈現了97件(幅)繪畫、雕塑、攝影、裝置、影像等作品,這是一次有關中國當代藝術的學術性、綜合性大展,是中國幾代藝術家有關“文化記憶”的創作。而這一次的開館之作,為金雞湖美術館樹立了形象,確立了風格。
截至2021年12月,金雞湖美術館共舉辦國內外大展40余場,展出作品5000余件,接待市民約113萬人次,已成為國內一流的、側重當代藝術同時兼顧傳統藝術的公益性非營利美術館。
?十年成長不易,十年風雨兼程。十年中,金雞湖美術館榮獲過“國家美術金星獎——年度十大藝術機構”稱號、“最佳文化美學獎”“第七屆全球華人金星獎年度十大藝術機構”等稱號,2019年5月更是憑借“自·滄浪亭”當代藝術展,在眾多國家級、省級美術館中殺出重圍,斬獲文化和旅游部頒發的“2018年度全國美術館優秀展覽項目“稱號。
博采眾長、兼收并蓄,賦能全民美育
在蘇州工業園區公共文化中心美術館部副主任查一辛看來,審美教育是美術館的一項最重要功能,也是美術館的使命所在。18世紀后期,巴黎盧浮宮由原先的私人收藏室轉變為公共博物館,免費向公眾開放,并嘗試開展美育教學。在此之后,美術館逐漸由“以物為中心”向“以人為中心”轉變,關注點也由“收藏”向“美育”轉變。美育成為美術館的“靈魂”。
“美術館教育是全民性的美育。美術館是公共文化服務平臺,是公眾精神文化家園。作為社會教育的組成部分,美術館教育面向全社會,是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的補充和延展。”
蘇州工業園區作為吳地文化、江南文化、國際文化的薈萃之地,應該置于當代世界文化語境前沿。而金雞湖美術館秉持藝術為大家的宗旨,一方面承前啟后、繼往開來,傳承和弘揚蘇州優秀傳統文化,一方面博采眾長、兼收并蓄,引進和展陳世界優秀藝術作品,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美育的內容和形式。
“我們努力的方向,就是希望讓越來越多的人愛上美術館,走進美術館,在參觀、學習、體驗、互動中感受藝術魅力,激發創新精神、增強文化自信、開展國際交流,在社會美育大課堂中實現全民美育、終身美育。”
藝術的饕餮盛宴,讓觀眾把美帶回家
美術館展覽宛如一場場藝術的饕餮盛宴,既有山珍海味,也有家常便飯;既有中華美食,也有西式快餐,任由公眾各取所需,盡情享用審美的味道。
如今的美術館早已不拘于呆板的呈現形式了。繪畫、雕塑、視聽、燈光、VR、等藝術形式都被“請進來”,美術館“驚艷”打開,這種跨界融合不僅擴大了美術館的“朋友圈”,也輸出了更為豐富的文化產品。
除了深入人心的“金雞湖雙年展”,金雞湖美術館還舉辦了多場藝術的饕餮盛宴,讓觀眾把美看在眼里,記在心上。
2015年,金雞湖美術館聯合比利時優藝公司舉辦了“達利的盛宴-超現實主義大師達利藝術大展”,這是開館以來第一次舉辦的世界級大師的展覽,近200件“血統純正”的達利原作包括《天使》《卡拉的晚宴》《巨人傳》《十二星座》等集體亮相,在金雞湖畔掀起了一陣陣驚呼的浪潮。
2016年,金雞湖美術館聯合北京畫院美術館館長吳洪亮開辦了“自”系列展覽,歷時四年,“自”系列的三個展結合蘇州地域特色,從昆曲牡丹亭,到蘇式園林代表之一滄浪亭,再到記錄蘇州古代文人雅士生活的《長物志》,從傳統出發,通過當代藝術手段,再現傳統。展覽無論是從學術性、現場效果以及對百姓的審美沖擊,都帶來了巨大的影響。2018年“自·滄浪亭”當代藝術還展獲了全國美術館優秀展覽項目稱號。
金雞湖美術館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金雞湖美術除了辦展以外,還高頻率地舉辦了許多培訓、沙龍、學術會等,線下線上實現館藏資源的美育轉化。同時,還有近年來金雞湖美術館的“美術走近你,藝術進社區”的活動,將藝術展覽、藝術活動帶入社區,文教結合、館社合作,打造美育資源共享平臺,讓社區充滿藝術的活力,洋溢藝術的氣息,成為美育的“開放大學”。
春風化雨,潤物無聲
近年來,在金雞湖美術館的引領下,園區的美術館事業迅速發展,明美術館、名城藝術館、明堂映像美術館、優藝美術館、梵融美術館、虹美術館、虹雨石美術館等一批風格各異的美術館逐漸興起,園區呈現出了集群優勢,隨之而來的美術館教育也在園區乘風破浪,筑夢前行。
“對于市民觀眾來說,與展品零距離接觸,在細細品味中陶冶情操,涵養美感,做到把美帶回家。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沉浸在美育的情境中,受教育者不再是被灌輸的對象,而是審美的主角。”未來金雞湖美術館還將通過大數據和AI手段,打破時空的限制,從互聯網到物聯網,讓“互聯網+藝術”隨時隨地抵達人的心靈。
新時代,新美育。站在新的起點,金雞湖美術館教育正順勢而為,乘勢而上,開啟新征程,通聯長三角,整合各方資源,遵循美育特點,傳揚文化傳統、賡續精神血脈,以全民美育為園區這座非凡之城鋪底,期待每個園區人都擁有一雙審美的眼睛、一個真善美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