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婧茸


為推動園區公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堅持黨政協調推動,社會廣泛參與,蘇州工業園區公共文化中心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整合了園區各聯盟單位的公共文化資源,建成了集黨群活動、教育培訓、形象展示、服務群眾于一體的開放式、集約化、共享性的黨群服務中心,以“藝先鋒益幸福”黨建品牌創新理念助推園區公共文化服務再上新水平。
文化隨行,
全民參與推動公共文化高質量發展
走進園區公共文化中心黨群服務中心,整個空間約100平方米,“習語引領”“品牌矩陣”“數字體驗”“紅色信仰”“文化共享”五個服務空間依次排序,整潔明亮,讓人感受到來自文化的紅色力量。
蘇州工業園區公共文化中心黨群服務中心于2019年1月正式成立,整合了圖書館、文化館、美術館資源,緊密結合群眾文化工作實際,黨建工作與中心工作同頻共振,建設人民群眾向往的“人文之城精神家園”。
“我們融合三館(圖書館、文化館、美術館)業務特色,形成‘全民閱讀’‘全民藝術普及’‘全民美育’組合套餐,開展書香園區‘閱讀接力車’項目、‘藝術進社區’公共教育項目、基層群眾文化隊伍專業課程培訓等文化惠民項目。”蘇州工業園區公共文化中心黨群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倪小云介紹。
在紅色信仰區域,紅色先鋒書架、入黨誓詞墻映入眼簾,在休閑共享區的展架上提供著公共文化中心最新的活動資訊。“在這里可以開展黨員教育、文化黨課和志愿服務,服務園區企業和高層次人才、高校師生和居民群眾。”
而文化共享空間,則連接了獨墅湖圖書館的公共區域,設置了暖心驛站、書籍消毒柜、借還書機、文化云積分兌換機,方便來往的讀者群眾使用。
“挖掘城市底蘊,做好文化傳承,需要我們解放思想、創新思維,堅持黨建引領,通過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提升群眾的歸屬感、認同感、自豪感。”
“有活力”的黨建讓文化“更有溫度”
“藝術,讓生活富于創意;閱讀,讓城市充盈溫度;美育,讓美好生根發芽。”在這個口號的引領下,園區公共文化中心“藝先鋒益幸福”黨建品牌誕生,它表達了一群熱愛藝術的群眾文化工作者,以一股奮進昂揚的文藝先鋒力量,助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增添生活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園區公共文化黨群服務中心相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公共文化中心“藝先鋒益幸福”黨建服務品牌是一系列為民服務的實干項目、是一支隊伍365天奉獻崗位的堅守。“我們在區、街道、社區三個層面建立形成‘1+3+N’的公共文化黨建工作格局,累計在全區建成283個公共文化服務網點,常態化開展理論宣講、組織生活、公益實踐等服務,打造‘一公里黨建活力圈’,推進‘組織共建、資源共享、活動共融、業務共促’,融合園區不同隸屬、規模和類型的黨組織,逐步建立起文化先鋒微聯盟。”
在聯動企業方面,園區公共文化中心突出公共文化服務與人才服務相促進、與黨員志愿服務相結合,開展“金雞湖智庫產業沙龍”“藝術導覽”等服務項目,實現人才服務從工作到生活的延伸;在聯動教育黨委方面,園區公共文化中心與園區教育局教師發展中心在群眾輔導、文藝創作、文藝演出等方面共建合作,為群眾提供優質的公共文化服務和優秀的群眾文藝作品;園區公共文化中心還聯動機關,與機關事務中心、園區法院、園區海關等共建“現代書屋”和閱覽室,開設“習近平談治國理政”“文獻中的百年黨史”等紅色主題書架。
在“有活力”的黨建和“有溫度”的文化相輔相成下,園區公共文化中心做實各方資源和力量聚合,打造公共文化服務文化惠民品牌,引領社區風尚向上向好,共建高品質的公共文化區域。
插上云翅膀,讓紅色信仰更好地踐行
園區公共文化中心黨群服務中心以數字政府建設為引領,整合云預約、云賞藝、云借閱“三朵云”公共文化自助服務平臺,打造更智慧的文化應用場景,24小時閉門“不謝客”,服務“不打烊”。
云賞藝開啟線上觀展新模式,打造沉浸式移動展廳,720°全景展示,VR模式體驗沉浸,可以讓人重回展覽現場,獲得豐富的感官體驗和情感體驗。云借閱提供海量圖書一鍵借閱功能,為讀者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移動圖書閱讀體驗。云預約依托“園區文化云”,實現一鍵預約文化活動、一掌盡享書香資源、一鏡沉浸展覽場景。
園區公共文化中心黨群中心還與喜馬拉雅合作了“聽·紅色聲音”專區,設有“黨史故事”“百年征程”“學習強國”“聽見園區”四個專輯,涵蓋了1萬+音頻內容,同時定制《丁香》《情定金雞湖》《園區文旅》等特色聲音資源,帶上耳機就能選聽感興趣的音頻資源。
“另外,我們的‘文化派兌積分商城’也正式上線,通過‘園區文化云’小程序借書、參加活動、評論、參與滿意度調研等等都可以獲得積分。我們也準備了實用、新穎的文化禮品,線上、線下均可便捷的進行積分兌換,讓我們的老百姓更樂于參與公共文化活動,我們也可以通過這樣一個渠道收集反饋,同時展示公共文化的品牌形象。”
“未來,園區公共文化中心會一如既往將文化建設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致力于以人民需求引領文化建設,通過持續不斷的理念創新、機制創新、制度創新,繼續探索具有園區特色的公共文化發展之路。”相關工作人員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