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嬌蓉





在蘇州這座城市,人們的生活基本被濃縮在了秀、美、精、細、柔、溫、慢等漢字中,無論家鄉何處、年齡大小,對于那些融入蘇城生活的人們,蘇州人“小樂惠”的生活哲學,無一例外地影響著他們對于工作和生活的態度。
對于所有忠于初心,保持熱愛的人來說,把興趣玩成了職業,就是他們所追求的事業有成。看看這些“大兒童”的創業和生活經歷,不難發現,只要保持一顆充滿熱愛的心,興趣不僅是最好的老師,也能成為最好的職業。
陸純悅
享受工作,與狗狗們共享歡樂成長
今年25歲的陸純悅,是一個性格灑脫外向的蘇州姑娘。“其實,以前的我性格不是這樣的,從前的我是一個特別怕生的人。”話雖如此,但對于很多95后創業者來說,人生的局限就是用來打破的。
2018年,陸純悅跟同學到成都旅游時,第一次體驗了狗狗咖啡,她也因此萌生了開一家狗狗咖啡廳的想法。為了讓顧客和狗狗都有更大的活動空間,陸純悅很快就相中了IP創意產業園的房子。
對于從小家里就養了三只狗的陸純悅而言,養狗與其說是愛好,不如說是習慣。開店前,她陸續購買了7只一個多月大的柴犬,并在小區旁邊租了一套房子,用于培訓這批特殊的“員工”。
“為了保證柴柴們的身心健康,也為了正式營業的時候避免出現顧客受傷的情況,那段時間我在網上自學了寵物的科學喂養和訓練教程,等它們學會了定點上廁所、握手等基本禮儀,和一些小才藝,長到8個月大的時候,咖啡店才正式營業。”
開業之后,這種新奇特的“柴犬咖啡廳”立刻受到了顧客們的歡迎,門店的預約一下子排到了兩個禮拜之后,隨之而來的,就是不可開交的忙碌,和不斷的學習。
她說:“那時候我每天都是忙到垮掉的狀態,而且會出很多錯,每天都在不斷地試錯、學習。”和店里咖啡師和獸醫在一起,她不僅學會了制作咖啡和常見的寵物疾病護理,還為店里“意外懷孕”的狗狗當了一回助產士。
“剛出社會的時候,我們是靠著把書本知識落地才把店開起來,創業以后,我覺得依舊是要不斷學習和成長,才能克服一個個挑戰。”2020年初新冠疫情暴發后,咖啡廳因為高昂的租房和雇傭成本,一度舉步維艱。
在陸純悅的堅持下,狗狗咖啡廳終于挺了過來。重新營業后,陸純悅決定將店搬遷到十全街:“以前蘇州人喜歡大氣的店,近幾年,那些小而美的店鋪也開始受歡迎起來了。”
除了硬件方面的升級,在管理人員上,陸純悅也吸納了更多志同道合的“斜杠青年”參與經營管理,大家互采所長,終于將搬遷后的咖啡廳經營成了一家網紅店。
出名之后,前來尋求加盟合作的人也逐漸多起來,陸純悅說:“加盟對我來說又是一個新的知識點,我會去學習,唯一不會改變的堅持是,所有想加盟我們的人,必須自己喜歡動物、照顧動物。因為我覺得,只有親手去做真正喜歡的事,這件事情才是快樂的、值得的,個人和事業才能得到成長。”
劉東在
堅持熱愛,“籃球少年”打造秘密基地
剛到而立之年的劉東在,一直習慣于被朋友們叫做鳥叔。2007年,鳥叔從家鄉徐州來到蘇州求學,當時,他對蘇州的印象主要是由園林、評彈等元素構建而成的文靜雅致之城,但生活了一段時間以后,鳥叔很快被蘇州兼具傳統與現代的“雙面繡”氣質所吸引,并決定留在蘇州。
畢業后,鳥叔成為了一名醫藥銷售,每天兩點一線式的生活,很快讓他感到重復而枯燥,也讓他越發懷念當年與校籃球隊的隊友們一起揮灑汗水的日子。
和絕大多數80后、90后一樣,鳥叔的籃球啟蒙是從每天放學沖回家看《灌籃高手》開始的,長大后,他不僅愛上了打球,更是一直盡量保持著運動的習慣,正是在打球的過程中,他結識了幾個年紀稍長的球星卡發燒友,后來又通過網絡,知道了球星卡有著巨大的升值空間,一個創業的想法逐漸在他腦海中萌生:“如果開一家球星卡專賣店,既有機會賺錢,又能給所有喜歡籃球的人提供一個交流聚會的場所,我為什么不嘗試一下呢。”
家中長輩們知道了他的想法,紛紛表示不解和反對,他們覺得那些小小的卡片根本沒有那么大價值。所幸妻子十分支持鳥叔的想法,終于,鳥叔的球星卡專賣店于2020年1月在平橋直街開業了。
開業將近一年的時間里,鳥叔接待了從70后到00后的各類顧客,有來蘇州旅游的港澳臺游客;有來自美國、加拿大、日本、韓國的留學生;還有在五卅路體育中心踢足球、打籃球的小學生......只要有籃球迷路過,幾乎都會不由自主地進店里一探究竟。
“不止一個顧客跟我說過,他們對于在蘇州看到這樣的店,感到非常驚訝,因為在一般人的認知里,只有北上廣深這樣的超一線城市才有球星卡店。”這種時候,鳥叔也會介紹一下蘇州,你永遠不知道這座城市的粉墻黛瓦建筑里,包裹的是工業風服裝店,還是小清新咖啡館,抑或是最時尚的網紅餐廳,就像你不會知道即將打開的球星卡里藏著什么驚喜,總而言之,令人著迷。
因為開店,鳥叔結識了不少志同道合的好朋友,這也是最讓他開心的事情。大家在一起討論球星、相約看比賽,在這家店里,年齡不是問題,時間不是問題,所有人都會變成背著書包沖向球場的少年,感覺時間永遠很慢,放學后的夕陽能堅持一輩子那么長。
韓永
保持初心,書籍讓他找到人生價值
今年52歲的韓永,是一個成長于書報時代的人。1999年年底,韓永從老家安徽來到蘇州打工,剛開始他為了生存踩過三輪車,賣過舊報紙,也擺過地攤。從小喜歡看書的他,閑暇之余會去文化市場閑逛,在那里,他發現了很多因為滯銷低價出售的書,于是2000年起,他正式開啟了自己的賣書生涯。
“那個年代沒有什么娛樂活動,所以大家都很愛看書,我晚上出來擺書攤,總是有很多打工的人圍過來買像《讀者》《意林》這樣的書和雜志,而我則可以在空閑的時候看書,當時看了非常多的文學名著。”韓永回憶道。
積攢了一些積蓄,韓永在蠡口開了自己的書店,并為其取名為“群喜書店”,希望能做成讓群眾喜聞樂見的書店。然而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和智能手機的普及,實體書的受眾越來越少。2010年,實體書店經歷了一次寒冬,90%的書店都瀕臨著停業乃至倒閉的局面,這其中就包括韓永的群喜書店。
忙碌的工作突然停止下來,在空閑的時間里,韓永重新審視了自己對待工作的態度:曾經的他為了賺錢賣過質量低劣的書,甚至盜版書,而如今,書店行業乃至實體書都如此蕭條,其中是不是也有自己所犯下的錯誤呢?推崇《了凡四訓》中勸人向善格言的他,于是決定今后一定要多行善事,靜待人生豁然開朗之時。
書店關門之際,韓永進行了一次清倉大甩賣,意外發現生意很好,于是把書店的定位轉為論斤賣的舊書書店。他先后輾轉木瀆、虎丘西路、吳中商城、山塘街、南浩街,最終選擇在平江路邊,開了一家知止書店。
“知可為而為,不可為而止。在蘇州這樣一座充滿人文底蘊的歷史文化名城,我想做一個有良知、有底線的賣書人,多多去賣那些能夠幫助他人的書。”
如今,這家充斥著舊書氣息的小小書店也成了“網紅店”,有人來這里尋找可供消遣娛樂的書;有學者為了找研究資料特地來淘舊書;有投資客專門尋找那些具有升值潛力的書;也有附庸風雅之士來買一些回家裝點書架......無論出于何種目的,韓永統統一視同仁:論斤出售,童叟無欺。這種“佛系”的態度,讓他結識了不少朋友,其中還有幾個七八十歲的忘年交,因書結緣的他們還會不時交換喜愛的舊書。
一直從事與書打交道的工作,不僅讓韓永遇見了蘇州,認識了世界,也看見了自己:“保持初心,保持熱愛,多多去幫助別人,讓我覺得人生這一趟是很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