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莎,駱 瓊,賈海珍
(武漢科技大學附屬天佑醫院心血管內科,湖北 武漢 430064)
產后抑郁是指產婦在產褥期內出現抑郁癥狀,多在產后2周內出現,產后4~6周癥狀明顯,其發生率為20%~35%,再次妊娠時復發率為20%~25%[1]。產后抑郁已成為一個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會對產婦的心身健康及哺育行為造成不良后果,但其病因機制尚未明確。目前,產后抑郁常用的治療手段為抗抑郁藥物結合心理干預治療,其中臨床上廣泛使用的一線藥物為第二代抗抑郁藥物。抗抑郁藥物會引起胃腸道、神經精神系統等藥品不良反應[2],且聯合用藥可導致不良反應進一步增加[3]。如何減少上述不良反應的發生是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音樂治療可作為精神病患者的輔助治療措施,具有確切療效,在一些西方國家獲得廣泛應用[4]。目前,國內已有音樂治療與產后抑郁的相關研究,且取得了一定的臨床療效[5],但其作用機制尚未明確。此外,國內對于抗抑郁藥物聯合音樂療法治療產后抑郁的相關文獻較少見。本研究探討了抗抑郁藥物聯合音樂療法對產后抑郁的臨床療效,同時通過相關量表評價音樂治療是否可降低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本院確診的產后抑郁患者160例,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80例。產后抑郁診斷標準:愛丁堡產后抑郁量表(EPDS)評分大于或等于13分,同時符合美國《精神疾病的診斷與統計手冊》(DSM-Ⅳ)抑郁癥診斷標準。排除標準:有器質性疾病及其他精神疾病史患者。觀察期間,研究組脫落9例,對照研究組脫落6例,最終研究組納入71例,對照組納入74例?;颊咧椴⒑炇鹬橥鈺?,研究期間停止哺乳。2組年齡、職業、文化程度、經濟狀況、是否初產、分娩方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一般資料比較
1.2方法
1.2.1治療方法 2組均給予抗抑郁藥物舍曲林(左洛復,50~150 mg/d,每晚1次),服藥期間不使用其他抗精神類藥物,發生藥物不良反應時根據情況處理。研究組在上述基礎上聯合音樂治療:選取10首中外音樂(古典音樂及輕音樂為主),患者自行選擇喜歡的曲目,于安靜房間使用音響外放,每次15~20 min,2~3次/周,共觀察8周。
1.2.2觀察指標 分別于治療后第1、2、4、8周時采用EPDS及副反應量表(TESS)由2名主治醫生進行隨機雙盲評價。以EPDS減分率作為評價指標,減分率大于或等于75%時表示治愈,減分率為25%~<75%時表示好轉(其中50%~<75%為顯效,25%~<50%為有效),減分率小于25%時表示無效。減分率=(治療后得分—治療前得分)/治療前得分×100%。

2.12組EPDS評分比較 2組治療前及治療后第1、2周時EPD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治療后第4、8周時EPDS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EPDS評分比較分)
2.22組臨床療效比較 研究組治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組臨床療效比較[ n(%)]
2.32組治療后不同時間點TESS評分比較 2組治療后各時間點(除第2周外)TESS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2組治療后TESS評分比較分)
產后抑郁是最常見的產褥期疾病,其發生率為20%~35%。2019年,劉丁瑋等[6]的meta分析顯示,截至2019年8月,我國產婦人群產后抑郁癥總檢出率為15%(95%CI:12%~17%),其中北方婦女產后抑郁檢出率為17.3%,高于南方婦女的12.3%。評估產后抑郁的量表有產后抑郁篩查量表、漢密爾頓抑郁量表、EPDS、抑郁自評量表、貝克抑郁量表等,各量表評定的側重點、靈敏度和特異度不同。本研究首先通過EPDS進行篩查,然后根據DSM-Ⅳ確診[7],從而提高產后抑郁的診斷率。
舍曲林是目前臨床上常用的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SSRIs)。較其他SSRIs類藥物,舍曲林不會增加高催乳素血癥的發生概率,且骨質疏松、停經、心臟毒性等并發癥發生率較少,其在治療1周內可對抑郁核心癥狀起效,具有明顯的抗抑郁效果[8-9]。本研究結果顯示,患者治療1周時EPDS評分明顯下降,提示患者抑郁狀態得到較好改善。有研究發現,抑郁大鼠血清雌二醇、中縫核雌激素受體β與色氨酸羥化酶2表達下降,同時海馬5-羥色胺水平下降,提示雌激素與5-羥色胺具有平行關系[10]。產后抑郁癥患者雌激素水平顯著降低,單胺類神經遞質如多巴胺、5-羥色胺水平降低[11]。舍曲林通過選擇性抑制5-羥色胺的再攝取,增加5-羥色胺在突觸間隙的水平,恢復5-羥色胺的功能,進而改善抑郁癥狀。
音樂治療是利用音樂節奏對生理疾病或心理疾病患者進行治療的一種方法,其以音樂為媒介,以心理治療的理論和方法為基礎。音樂治療作為抗抑郁治療的輔助手段在國外已廣泛應用于臨床,是一種低成本、無不良反應的系統性治療手段。本研究選取輕柔、優美、舒緩、積極、樂觀的音樂治療產后抑郁患者,結果顯示,研究組治療4、8周時EPDS評分低于對照組,提示音樂治療可提高產后抑郁的治療效果,與魯玉榮等[12]研究結果一致。王永欣等[5]的meta分析發現,音樂療法對緩解產后抑郁有顯著效果,但在減輕患者焦慮方面無明顯效果。音樂治療還可減輕疼痛、改善睡眠,提高治療滿意度[13]。有研究顯示,音樂治療可改善產后抑郁患者社會功能與應對方式,提升其生活質量[14]。提示音樂治療可通過生理和心理兩方面改善抑郁患者癥狀,其可作用于下丘腦和邊緣系統等情緒中樞,通過神經遞質和神經內分泌因子調節情緒。同時,有研究發現,音樂治療能改善應激所致的前額葉、海馬5-羥色胺水平和海馬微管蛋白的降低[15]。提示音樂治療可通過下丘腦軸的調節作用,增加體內雌激素水平和突觸間隙內5-羥色胺水平,進而增強舍曲林的抗抑郁作用。
此外,抗抑郁藥物可導致一系列藥物不良反應,進而影響治療依從性及滿意度,最常見的為胃腸道不良反應,其發生率為31.25%,臨床表現為惡心、嘔吐、腹瀉、便秘等,其次為神經系統損害。舍曲林作為被廣泛使用的抗抑郁一線藥物,尤其對于產后抑郁患者,其不良反應更加不容忽視。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各時間點TES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主要體現在植物神經系統與消化系統相關并癥狀發生率較低,其可能與音樂治療可調節自主神經功能等有關。
綜上所述,舍曲林聯合音樂治療可提高產后抑郁的治療效果,并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本研究不足之處:(1)研究樣本量較少,更確切的研究結論有待進一步多中心、大樣本的研究證實;(2)研究中只重點關注了產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狀態,而對其焦慮狀態、睡眠狀態、生活質量等未進行有效評估;(3)未對其治療機制進行相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