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道家與儒家君主為政之道比較分析

2022-02-17 03:39:06王海燕丁常春
關鍵詞:儒家國家

王海燕,丁常春

(安徽大學 哲學學院,安徽 合肥 230039)

中國哲學中,道家與儒家的君、民關系是兩家君主為政之道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道家主張君主以“道”治天下,遵循自然社會的基本法則,實行無為而治實現無所不治的效果。儒家主張君主以“仁”治天下,追求仁義禮智信的道德修養,對待臣民實行仁義道德的教化,以達到天下為公的效果。兩家的為政之道基于自身對民與君的理解,政治生活中道、儒兩家的君民關系是其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治國之道

(一)為政理念不同

1.道家

從道家代表人物老子的生平及著作中可知,處于春秋戰國時期的老子面臨各地小諸侯國戰亂紛起、天下分裂的局面,國家政局穩定、百姓生活保障、君民關系和諧等是君主需要慎重思考的問題。君主作為統領國家的最高領袖,其是至高無上的存在。君主對于百姓而言是身份高貴的象征,而君主的尊貴是以百姓的擁護為基礎的,“故必貴而以賤為本,必高矣而以下為基。夫是以侯王自謂孤、寡、不榖。此其賤之本與”[1]146。君主以百姓為先,將百姓作為國家生存發展的根基是君主治國理念的第一原則。老子崇尚“圣人”的理想人格,認為國家治理應該實行“圣人之治”[1]12,而圣人治理國家是以百姓之心為政治基準,減少個人意志的強加干預,將百姓作為國家的主人,如此在國家治理中實現天下祥和,民心歸于純樸,維持國家政治穩定的局面。老子將圣人作為治國的榜樣,認為君主治國效仿圣人可減少禍患的發生,處事榮辱不驚,保持自身人格的獨立與尊貴,將身心都投入治國偉業之中,將天下國家看作自己的身體,忘我工作,如此之人,百姓可將天下、國家治理重任交付于他,即“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托天下”[1]49。得到百姓的信任與支持,是君主治國理念的第二原則。《孟子》講,“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2]182,君主得到百姓的擁護與支持實現政權的統一,必先將百姓的利益放在首要位置,自身的利益放在次要位置,甚至以犧牲自身君主利益換取百姓的基本利益,如同自然界中的水生養、化育萬物而不私自占有,因而成為萬物之母、天地之根。照顧百姓的既得利益,做一名為百姓無私奉獻的君主是君主治國理念的第三原則。當國家占據天時地利人和的統一局勢實現了內部穩定時,保障百姓基本的物質生活需求成為君主治國理念的第四原則。農業向來是國家的根本,歷朝歷代的君主都實行以農為本的基本國策,老子認為君主治國應遵循農業為本的原則,應重視農業生產,提高農業產量,解決百姓的溫飽問題,保證百姓基本物質生活水平,使國家處于君民穩定的正常秩序。君主治國的終極目標是實現國泰民安,達到無為而無所不治的目的,解決百姓的溫飽問題實現民安,是國家的內務。而國泰的實現需要君主與外界保持和平相處之道,是國家的外政。老子經常提及“清靜”“無為”“不爭”的概念。諸如“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1]191“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1]231“不欲以靜,天下將自定”[1]138“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1]86,等等。

《老子》主張的是“大象無形,道隱無名”[1]158的政治統治方式,這種無形無名的方式,是源自于道的,因為道本身就不是區別義的,而是無名無形的混成,這才是治國之本[3]。君主在處理國家外政中實行道治,不妄自逞強、不胡作非為,保持低調謙卑、清靜無為、知足知止、以退為進的策略,使國家與外界保持良好的外交關系。如此,外部和諧、內部穩定的整體局勢是君主治國的理想狀態,真正做到老子所言“治大國,若烹小鮮”[1]240的治理之道。君主在外無戰亂、內無憂患的安穩政局時期,更應該學習圣人之治,實現“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1]104的君民關系,君主效仿大道至柔、至慈、至善的特點,善待百姓,使百姓實現自治,調動百姓主觀能動性與積極參與性,實現人盡其能的良好狀態。

君主效仿圣人之治是老子的為政理念,遵行大道的自然規律,通過和外界保持良好的外交關系與國內重視農業生產并行,實現百姓物質生活的基本保障達到溫飽自足的生活狀態。老子認為,君主從百姓的基本利益出發、無私奉獻、造福國家,自然能得到百姓擁戴,并積極調動百姓能動性,充分挖掘百姓潛力,堅持以民為本、人民至上的思想理念,最終再落實于民,因而,道家的為政理念從始至終都是為民服務的。

2.儒家

與老子幾乎同時代的儒家代表人物孔子生活在各諸侯國征戰、時局不穩的時代,他曾在魯國做官后辭官,并帶領弟子在多國之間宣揚儒家仁政思想,但都未被各國君主采納,正因他曾切身體會為官者的種種不易,以及君臣與君民之間的上下級關系,因此,他對君主治國有著獨到的認識。君主作為國家領導權的最高擁有者,其是具有權威性的存在,百姓以君主發布的政令為準則進行生產生活。“子曰:‘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4]180孔子認為,君主如同君子般文質彬彬、溫文儒雅,百姓作為國家建立的根本如同小草般堅韌不拔,君主對待百姓的理念與態度直接影響到百姓對于君主治國的反饋作用,若君主實行以仁治國、以道德教化百姓,則百姓也會以此效仿,做有道德之人;若君主實行以暴治國、以武力統治百姓,則百姓也會將武力作為人際交往的規則,使國家處于混亂局面。君主自身的言行舉止與道德水準被百姓效仿,百姓以君主的思想境界與意識活動為自身學習的榜樣。百姓圍繞君主進行思維活動與生活交往,這是君主治國的第一原則。君主作為百姓心目中的尊崇對象,在治國中必定遵循為民負責的思想理念,“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4]5。君主以忠信的道德品質治國,節約國家開支用度、愛護朝廷官員,以時令季節的變化為導向進行耕作,雖為小國之君也可將國家治理得當。儒家的愛人根據宗法血緣為基礎的親疏遠近偏愛他人,自商周以來君主執政逐漸轉變為家天下的局面,以一家之血脈代代相傳承襲君位,給予家族宗親世襲的爵位、官位,使其成為君主執政期間的發言人與擁護者;對待百姓則是發號政令,使其依據時令從事農業生產活動,解決自身溫飽問題,以維持國家穩定。因而,君主—宗親大臣—百姓是國家由高到低的三個階層,君主治國偏愛宗親而役使百姓,以宗親階層的利益為重,維護其統治至高無上地延續與發展,國家物質水平保障的高低由百姓的勞作是否辛勤而決定,這是君主治國的第二原則。儒家主張君主以德治國的同時,并沒有徹底放棄法治。“君主懷德,小人懷土;君主懷刑,小人懷惠”[4]52,君主作為國家的政治領袖治理國家一味地以德治國、實行道德教化,在一定程度上對于君民關系的和諧與百姓自身道德修養的提高有益處,但刑罰也是治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孔子反對“不教而殺”,主張“教而后誅”,孔子把倫理、教育、政治三者結合起來,形成統一的整體[5]。古人對制度、規則的遵守以“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2]173進行總結,即對君主治國中的刑罰懲戒作用予以肯定,以德治國與以法治國的結合使君主治國能夠不偏不倚,既依靠宗親扶持又不過分依賴,既嚴格要求百姓又予以關懷,使君主在一國治理中保持平衡的地位,這是君主治國的第三原則。

孔子的為政理念是君主效仿君子的積極形象,以君子良好的道德修養與高貴品質嚴格要求自身,為百姓樹立道德典范作用,以正面形象實行道德教化。德治與法治并行,以德為主,實現以德教化、以法懲戒的雙向作用。

(二)為政手段不同

1.道家

(1)自然。道家主張君主以“道”治理國家,遵循自然規律,奉行社會法則,效仿圣人之治對待百姓,實行自然、無為的治理。何為圣人?老子指其為符合“道”的統治者。而要做一個“圣人”,基本標準就是不能有自己的意志,而要有百姓的意志。即“圣人恒無心,以百姓之心為心”[1]193。以百姓意志為主去決定自己的意志,這就叫順應自然、符合大道。這樣,管理者與百姓之間、人與自然之間的隔閡才能打破,距離才能消除,從而實現天人合一[6]。老子談及四種不同類型的君主治國:“太上,下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下,侮之。”[1]67也就是說,一是以“道”治國的君主,實行無為而治,百姓只知道他的存在;二是以“仁義”治國的君主,百姓愿意親近贊美他;三是以“法”治國的君主,百姓畏懼他;四是以“禮”治國的君主,百姓敢于侵犯他。由此可見,只有以“道”治國的君主才可以讓百姓自由、自然地生存發展。老子期待回到小國寡民的社會,百姓實行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自身溫飽問題自然得到解決,其他產業自由發展,百姓物質生活淳樸,精神境界知足,這正是道家主張君主所應追求的自然治理之道。君主治國時的自然之道不僅僅是君主對百姓順其本性發展給予空間,更在于道家認為自然之道具有德性,自然界的萬物生長發展因尊道貴德而生生不息,處于統治權力巔峰的君主在治理國家時也應具有道之德性,天地萬物的自然屬性即為“道”,世間人類的社會屬性即為“德”,通過自然法則與個人美德的相互融合實現君民關系的協調穩定,如此君主可實現天下大治。

(2)清靜。自然界萬物生長繁育、欣欣向榮的景象來源于道之靜的作用。“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1]30作為萬物之源的水滋養萬物是如此的潤物細無聲,水具有至柔的象征,而萬物生存具有柔弱勝剛強的特點,因為柔弱屬靜,剛強屬動,動靜之間的無限循環最終復歸于靜,回到道初始之處。人類社會的君主治理國家應該效仿自然之水,以無私奉獻與不知疲倦的姿態善待百姓,減少政令的發布,努力實現外無戰亂侵略、內無政權分裂的局面。君主處靜,時刻將百姓之心與百姓之利付諸治國理政之中,正所謂“民為國之本”,體現在治國之道中是不任意妄作、不妄加揣測,以靜處事,達到無所不爭的理想狀態。在個人修養中,自身保持冷靜沉穩的處事之態,運用于治國中顯現的是以不變應萬變的協調平衡處理國家政務能力。老子曾言,“重為輕根,靜為躁君。輕則失本,躁則失君”[1]101。君主在清靜的狀態下更能夠做出正確的決策與判斷;反之,若君主性格浮躁,對待百姓呈現出飄忽不定的情緒,處理政務不謹慎考慮、武斷作出回應,則國家的治理可能會陷于混亂之中,甚至帶來災禍。同時,清靜治國也代表著君主崇尚簡樸、寡欲的治理模式。在道家的治國方略中,君主治理國家應效仿的原則是清靜無為的自然之道,即無私奉獻卻不私自占有,那么對待百姓自然也是不求回報,盡力給予,以此實現天下清靜無為的治理。

(3)德性。君主僅僅依靠“道”治國是遠遠達不到天下大治的雄偉目標的,還必須依靠“德”的作用。在處理外交關系中,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相互爭斗、兵戎相見的場面時有發生。處于亂世之中的老子認為,要想結束這種紛亂的局勢,需要君主具有知足知止的德性,即君主減少貪欲、不一味索取爭奪,與他國保持和諧的邦交關系,可以減少戰爭的發生與災害的降臨。在處理國內事務中,君主對待百姓應實行恩德的教化,做到“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大小多少,報怨以德”[1]251。老子向往的是圣人之治的理想狀態,借圣人之口道出了自己的治國理念,“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1]231。他基于當時的社會現狀提出“無為而治”的治國思想的。“無為而治”是要在合理的范圍內有所作為,即不妄為,以達到無為而無不為的境界[7]。現實中的君主治國應將圣人作為借鑒和榜樣,行無為之事、品無為之味,以寬和從容的心態與智慧化解紛爭,結束沖突的局面。如此,達到內外安定、局勢平穩的境地。圣人治國從小事做起,注重平常國家治理中的細節與瑣碎雜事,善于調節君臣之間的矛盾,解決百姓生產和生活的實際困難,日積月累可成就大業。君主治國也應從百姓關注的小事著手,用恩德回應百姓的矛盾沖突才更易得到民心,有利于國家治理的統一。

道家所倡導的為政手段遵循大道的規律,從自然、清靜、德性三方面作為君主治理國內國外的法寶,以自然為基礎遵循天道生成變化應用于人類社會的發展過程,以清靜為本向自然之水般以至柔至善的品德治理國家,以知足知止的德性容納百姓的各種聲音,使得矛盾糾紛化解,君民之間獲得和諧的關系,以此實現天下大治。

2.儒家

(1)名實相符,德才兼備。儒家提倡君主以仁治國,尊崇道德教化的積極影響,在治國理政過程中依靠有才能的臣子代替百姓發聲,使君主及時了解民生的基本需求并發號政令為民服務,貫徹民本的思想理念。因而,臣子成為君民之間直接的橋梁,對于臣子的道德品行與專業所長必須與官職名位一一對應,做到名實相符,才可以將道德品行與專業技能發揮到極致。那么,如何選擇優秀人才呢?子曰:“先有司,赦小過,舉賢才。舉爾所知;爾所不知,人其舍諸?”[4]185試想,若君主將一位忠君愛國的天文專家置于掌管水利的部門,即使他的品德再高尚,也無法將國家的水利問題解決妥當。再者,若君主將一位道德品行一般甚至拙劣的農業專家置于農業部門,即使他的專業理論與實踐技巧非常出色,那也可能會因為德不配位給國家帶來嚴重的損失與災難。這兩種選才方式都無法正確發揮人盡其才、物盡其用的作用,臣子無法代表百姓發聲,時間長久百姓對于君主的統治會產生質疑與否定,君臣之間的良好關系將會被破壞,國家政權的持久穩定也會被動搖。同時,如果臣子處于名實相符、德才兼備的位置,但工作過程中出現小失誤或忽視細節,君主應該以德感化,不過分懲戒,樹立珍惜人才、愛護人才的積極形象,協調處理君、臣、民三者的關系,做到“君子不施其親,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舊無大故,則不棄也。無求備于一人”[4]275,保證國家政權穩定。

(2)仁德。儒家之德含義豐富,“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4]15。尤其注重禮的教化作用。“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4]10孔子認為,古代君主治理國家之所以實現國家安定、天下太平的局面是因為禮的重要性,禮規定了社會中不同等級與階層的劃分,百姓學禮可明白事理,做事不逾矩,對待君主恭敬順從、進退有序,君主自然而然就可以彰顯出尊貴權威的社會地位,保障國家政權穩定。“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4]16君主治國需要德治與法治雙管齊下,法治的懲戒作用只是讓百姓有畏懼之心但并不知恥,而百姓只有具有羞恥之心才能真正成為社會有教代之人,儒家認為人區別于動物的標準即是否具有“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心”[2]83。這四心君主與百姓都應該具備,而君主之心即為君主之德。治理好人民的關鍵就在于統治者自身之德行。孔子把君子之德比作風,小人之德比作草。風向哪邊吹,草就會向哪邊倒。而具有羞恥之心的百姓感受到君主的仁政,則自然會順從君主的統治,減少受到懲戒的機會,從而以良好的道德品行約束自身行為。如此,君主自上而下實行道德教化,百姓自下而上接受道德熏陶,使君主通過以德治國的手段將國家政權長久掌握在手中,實現國家穩定的理想局面。

(3)以勤治國。儒家主張君主以君子為自身榜樣,以便修養身心、治國理政,百姓則以君主的言行規范作為衡量自身道德品質的標準,君主治國兢兢業業、廢寢忘食,時刻關注百姓的日常生活,百姓就會自覺服從國家號令,積極主動投身農業生產并參與其他事務的進程。孔子認為,“博施于民而能濟眾”[4]90,確立高遠的抱負和志向且做到言行一致才可達到安人安百姓、治國平天下之理想目的。孔子把統治者的修身、修己看作是治國平天下、實現德治理想的前提[8]。君主治國以道德規范為主要踐行方式,對百姓實行道德教化以提升其自身修養與道德品質,君主必當為百姓樹立良好示范,嚴格要求自身,踐行為百姓謀福祉、以民為本、勤奮治國的準則,使得百姓生活安定,物質生產資料豐富,思想精神境界提升,自身獲得感、幸福感不斷提高,真正實現君主為百姓謀利益、為國家謀復興。若君主自身消極懈怠、無心政務卻發布過多的國家號令且朝令夕改,百姓就不會順從君主的統治,國家政權可能會存在被顛覆的危險。這就是孔子所說的“先之勞之,無倦”[4]185。自己不想要的就不要施加到別人身上,自己做不到的也不要勉強他人做到,這是儒家一直以來的處事之風,在君主治國中同樣適用,“子曰:臨之以莊,則敬;孝慈,則忠;舉善而教不能,則勸”[4]27。君主只有自身修養良好、寬厚待人、勤于政務、關愛百姓,百姓才會以對等的方式回饋,百姓自覺歸順與服從政令是君主治國的積極回應。

儒家所倡導的君主為政手段是以仁為本,選拔德才兼備、名實相符的人才,注重禮儀教化,君主通過勤政愛民等方式在百姓心目中樹立良好的典范作用,百姓自覺服從君主管理,順從國家政令號召,實現君民關系和諧,有利于保障國家物質生產資料充足,實現政權的鞏固。

(三)為政效果不同

1.道家

從前面的闡述中可知,道家期望實現圣人天下大治的理想局面,提倡以民為本,將民心作為君主政權合法性的有效保障,實行自然無為、清靜有德的治理,從而實現君主治國的理想效果。圣人之治的理想效果在《老子》中集中體現在第三章和第十九章。諸如“是以圣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知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1]12“絕圣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1]73,等等。

圣人治國滿足百姓基本的物質生活水平,內心世界無過多欲求與雜念,強健百姓的身體素質,保持百姓質樸純真、回歸自然的天性,其政治效果是君主不需過多干預與妄為就可使百姓自化,實現國家安定的局面。如果為政手段是君主治國的外在表現,那為政效果即是君主治國的內在彰顯,正因為君主采取絕圣棄智的手段,才可以得到民利百倍的效果;正因為君主采取絕仁棄義的手段,才可以得到民復孝慈的效果;正因為君主采取絕巧棄利的手段,才可以得到盜賊無有的效果,君主并不否定儒家的仁義禮智,只是認為儒家的教化會使百姓多思、多欲,反而破壞了人之自然本性,違背大道的基本原則。因而,君主主動舍棄儒家仁義觀念,將自然無為的思想理念貫徹實施于國家治理的全部過程反而會使民心歸順,社會自然協調均衡發展。

2.儒家

儒家主張君主治國應以仁為本,對百姓實行倫理道德的社會教化,培養百姓重禮儀、守規矩、知榮辱、懂進退。在道德修養層面不僅君主以君子為典范,而且提倡全國百姓皆以君子為典范,通過個人道德的修養與完善提高國家整體國民素質,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同時,以德為主的治國理念輔之以法治國的懲戒作用使國家治理體系進一步完善。受到熏陶與指引的百姓在良好的道德環境中自然會自覺遵守道德規范與行為準則,禍事的發生率降低,君主發布的政令自然上通下達,形成國家安定的局面。

總之,道家主張君主治國以圣人之治為理想效果,君主無為而無不治、君主不爭而無所不爭,是以國家百姓順其本性的自然自由發展為前提,將百姓作為國家的主人,君主真切為百姓服務。儒家主張君主治國以君子為理想人格,通過德治的教化作用與法治的懲戒作用實現國家大治,物質精神資料充足,仁義道德深入人心,為百姓謀利益使得百姓完全順從君主統治,君主的以仁治國維持鞏固自身政權的長久存在,一切實施皆是以君為主。

二、君人之道

(一)修身方式不同

1.道家

“內圣外王”是中國哲學史上對于修身與治國實現的理想目標的完美表述。道家的“內圣”是指以道修身,它的實現方式是以合于道為行為導向,方式層面上表現是無為,目的層面上表現是無不為[9]。君主治國對臣民的掌控與管理是君主的治人之道,而治人之道是以君主自身的修養為起點,道家主張君主以遵循大道修身,儒家主張君主以仁義道德修身,因各家修身方式的不同,使得君主運用的治人之道也不盡相同。

《老子》中有言:“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滌除玄覽,能無疵乎?愛民治國,能無以智乎?天門開闔,能為雌乎?明白四達,能無為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1]36營魄抱一、專氣致柔、滌除玄覽是道家君主修身之法門,載營魄、專氣、滌除的目的是抱一、致柔、玄覽,君主通過抱一、致柔、玄覽等修身方式達到精神專注、心思空靈、少私寡欲的境界,符合大道初心,以這種方式掌管天下百姓是不需要利用智巧就可以獲得成功的。愛民是君主修身治國的終極目標,君主以愛民之心得到百姓擁護與支持,百姓必以忠君愛國為回報,如同道生養自然萬物不求回報。君主對于一國百姓的管理也應遵循大道的規律使百姓在自治、自化中無意識地接受君主的管理,自覺服從君主之治。

2.儒家

儒家君主修身以修德為主,注重道德品質的修養與提高,而為形成治理國家穩定、百姓臣服的局面,君主應當以身作則。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4]188孔子認為,君主只有自身行為端正、言行一致,百姓才會信服君主之德,自覺服從國家發布的政令,這是君主以自身實踐換取百姓的認可與歸順,是一種積極正面的暗示作用,即君正則民順,民順則國正。作為一國之主的君主,其修德的最高境界是做到忠信二字,即忠愛國家、信任百姓。君主胸懷國家、心系百姓,滿足百姓的基本物質生活需求,保障百姓正當合法權益,將民本思想作為價值核心,百姓受到君主恩惠也會以忠君愛國作為回報,自覺歸順君主統一管理,實現天下一統的局面。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4]101君主修身立德還需要以他人為對照,繼承他人的優良美德,修正自身的短處,虛心學習修正不足,如此收獲大德,成為百姓效仿的榜樣,以一人之力實現百姓歸順,以他人之力完善國家道德教化,以此穩固自身政權的合法合理性。

總之,道家主張君主的治人之道是遵循自然規律的天道,注重百姓本性的自然發揮,通過少思、寡欲、無為、自然等方式實現君主為民的治國理念。儒家主張君主的治人之道是以仁德為本,注重自身道德修養與社會道德教化的雙重影響,使百姓自覺歸順服從君主治理,實現社會的和諧、穩定。

(二)理想人格塑造不同

1.道家

“以正治國”[1]231是老子對于治國思想的明確表達,它是老子總結三代政治、結合所處之世提出的治國綱領,老子強調“正”的概念,論述“正”便是“合乎道”,主張“身正”方能“國正”;在具體行為上,他要求“為正”就是要“知止”[10]。君主治國的理念應是遵循大道的規律與原則,效仿圣人之治,實現天下大治、國泰民安、君臣和睦的理想狀態。老子曾以“士”代表圣人,他說:“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儼兮,其若客;渙兮,若冰之將釋;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濁。”[1]57老子以古代得道之士喻圣人治國,正因得道之士掌握大道的本質與核心,猶如大道具有無形無象無名無狀的特征,通過各種不同形象的轉換與變化,使其變得精通奧妙、深遠通達,君主治國理政以古代得道之士為學習的典范,擁有謹慎又警惕、嚴肅又親切、淳樸又通達、心胸寬闊又包容一切的心態與品質才會獲得治國的成功。“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脫,子孫以其祭祀不輟。修之身,其德乃真;修之家,其德有余;修之鄉,其德乃長;修之邦,其德乃豐;修之天下,其德乃普。”[1]217老子又以善建者、善抱者喻道,從修身、修家、修鄉、修邦、修天下這一系列的過程中都顯示出德性,即圣人治國之德,君主治國也應該具備相應的德性并世代流傳,才可使國家永延、屹立于世。

2.儒家

儒家主張君主治國應效仿君子的理想人格,其外在文質彬彬的形象與內在高深的道德修養有利于實行社會教化,自然實現百姓歸順。何為君子?子曰:“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4]221君子自身工作勤勉、嚴于律己,有助于實現國家政權穩定持久;君子仁愛百姓、體恤百姓,以百姓之利為利,有助于實現百姓的自覺歸順與臣服;君子以自身道德標準教化百姓,使百姓提升道德修養,提高精神境界,生活安居樂業。此三種標準正是儒家君主治國理政的內在要求,將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融為一體。同時,作為君子要做到“言必行,行必果”[4]194,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誠實守信、忠厚老實是一個人仁德的基本內涵,君子治理國家只有具備這些品質,百姓才會從內心真正順從、接受社會管理。即君主以君子為鏡糾察自身缺點并積極賦予實踐修正,以百姓為重、為百姓謀利,實現君民關系融洽,國家政權的長久穩固得以實現。

總之,道家主張君主治國應效仿圣人大治天下的美好形象,道家的遵道貴德是遵循天地大德,容納一切自然萬物的生存發展,是真正的心懷天下、心系百姓的美好德性。儒家主張君主治國應效仿君子的良好品質,注重自身修養與道德教化,是個人小德的體現,提倡百姓遵循仁義禮智信的倫理道德規范,重視人的社會主體性。

三、結語

君主的為政之道是君主治國之道與君人之道的統稱,無論君主自身是否借鑒道家或儒家的思想,在治國之道中對于治國理念、治國手段、治國效果都有自身的理解與認知,在君人之道中對于修身方式、理想人格塑造也有著自身的體悟。君與民的關系問題歷來是一個國家政治穩定與經濟發展的核心要素,古代君主深知此問題的重要性。道家的為政之道是君主順其百姓本性而自由發展,百姓自化、自治,君主處于一種象征性的地位,一切皆以民為本,真正將為百姓服務作為國家生存與發展的根基,切實為民謀福利、創幸福。在治國為政中舍棄智巧、摒棄過多私欲,永葆一顆赤子之心胸懷天下,如同萬物之水般滋養萬物而不干涉其發展,擁抱萬物而不占為己有。《莊子》中有言:“非彼無我,非我無所取。”[11]21這正恰如其分地表達出君主采用道家思想而治國的風范,以平常心處理國家政務,以萬物平等的視角對待百姓,真正踐行以自然之道行無為之事。儒家的為政之道是君主通過仁義道德治理國家、教化百姓,輔之以刑罰,使得國家治理處于既定的倫理道德規范之中,百姓會自覺歸順君主、響應國家政令。不難發現,其治國方略一個是“自然之道”,一個則是“人倫之道”,其思想內容都十分豐富[12]95。然而,不可忽視的一點是:道家或儒家都是處于春秋戰國時期奴隸主貴族社會中而出現的思想產物,不可避免地帶有一定的歷史局限性。比如,道家主張君主用以愚治國的方式治理國家,重返小國寡民的原始時代,這顯然與歷史車輪向前發展背道而馳。同時,老子提倡的反戰思想與以柔克剛的觀念在戰亂紛爭的春秋戰國時期大國與小國間不可能做到平等對待或互相謙讓,只有積極采取相應的對策與方法,才能最大程度保證國家安全與百姓生命。值得肯定的是,儒家主張君主用智治的方式治理國家,為天下百姓設置各類所必須遵守的社會規范與道德倫理,這是國家社會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將一定的標準和規范作為衡量百姓言行舉止與處事待人的準則,是一個國家文化軟實力的積極體現。文化水平的高低,往往反映出一個國家政治清明或經濟富足的程度,百姓以高標準嚴格要求自身并自愿遵守國家各類規范法則,這是對君主治國方式的認可與肯定,也是百姓對國家政治清明的回應。因而,用辯證發展的眼光來看待道家和儒家治國為政的相同或不同之處,這樣才能得出更為合理、準確的結論。

猜你喜歡
儒家國家
國家公祭日
環球時報(2022-12-14)2022-12-14 16:46:27
從“推恩”看儒家文明的特色
國家
學生天地(2020年22期)2020-06-09 03:07:52
論現代新儒家的佛學進路
原道(2019年2期)2019-11-03 09:15:12
能過兩次新年的國家
把國家“租”出去
華人時刊(2017年23期)2017-04-18 11:56:38
郭店楚墓主及其儒家化老子學
江淮論壇(2017年2期)2017-03-30 10:15:31
奧運會起源于哪個國家?
儒家視野中的改弦更張
天府新論(2015年2期)2015-02-28 16:41:23
民主抑或王道:儒家與現代秩序的追問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精品视频一| 亚洲欧美不卡中文字幕|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奇米777 | 日韩精品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日b视频| 亚洲欧美自拍中文| 免费a在线观看播放|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乱码中文| 日韩专区欧美|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精品专区| a级毛片一区二区免费视频| 在线看片中文字幕| 日韩小视频网站hq|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一区播放| 2021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 福利国产在线| 亚洲动漫h| 99一级毛片| 激情无码视频在线看| 久久国产av麻豆| 国语少妇高潮| 成人91在线| 亚洲伦理一区二区| 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精| 国产福利免费视频| 亚洲bt欧美bt精品| 亚洲精品国产日韩无码AV永久免费网| 欧美成a人片在线观看| 香蕉99国内自产自拍视频| 欧美一区福利| a级毛片免费在线观看| 免费国产黄线在线观看| 国产白丝av| 免费人成网站在线观看欧美| 国产福利2021最新在线观看| 91精品国产一区| 91国内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美女免费视频大全| 免费人成网站在线高清| 亚洲无线一二三四区男男| a级毛片在线免费| 国产视频久久久久| 久久国产精品波多野结衣| 日本a级免费| 久久性妇女精品免费| 久久国产精品电影| 精品一区二区久久久久网站|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午夜久久影院| 国产又爽又黄无遮挡免费观看| 欧美日本视频在线观看| 日韩欧美视频第一区在线观看| 婷婷午夜天| 国产特级毛片| 成人福利一区二区视频在线| 亚洲人成日本在线观看| 456亚洲人成高清在线| 91精选国产大片|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 欧美中出一区二区| 欧美成人日韩| 毛片久久网站小视频| 国内精品久久九九国产精品|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爆乳| 91国内外精品自在线播放| 久久国产精品夜色| 4虎影视国产在线观看精品| 国产欧美精品一区二区| AV不卡在线永久免费观看| 精品国产一区91在线| 精品国产美女福到在线不卡f| 精品国产免费第一区二区三区日韩| 8090成人午夜精品| 99久久成人国产精品免费| 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TS| 成人亚洲视频| 五月天在线网站| 日韩一二三区视频精品| 亚洲一区无码在线| 永久成人无码激情视频免费| 午夜激情福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