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小蕊
(綏中縣融媒體中心 遼寧 葫蘆島 125200)
在時代不斷發展的全新社會背景下,網絡、電子信息行業獲得了非常廣闊的發展空間,新媒體開始進入到人們的生活中,成為實際生活必不可少的一種信息獲取渠道。在這種情況下,傳統媒體為了不被社會淘汰,開始積極地與新媒體進行融合,旨在通過媒體融合,探索出一條保證傳統媒體能夠實現更好發展的全新道路。因此,作為傳統媒體中電視新聞行業的記者,也需要積極實現角色轉型,通過轉變自身的工作意識、提升專業素質,保證能夠快速適應媒體融合環境,為電視新聞行業在新形勢下實現更好的發展提供一定支持。
當前我國媒體融合的框架已經基本構建完成,在未來,媒體融合是必然的發展形勢,也是保證傳統媒體在新時代背景下能夠實現持續發展的保障。在這種情況下,電視新聞記者不能夠再沿用以往的工作方式,需要積極地實現創新,才能夠真正跟上時代發展的腳步[1]。但是實際上,當前一些傳統媒體電視新聞記者在工作形式上,還存在比較落后、單一的情況,在新聞播放、新聞采訪方面,依然沿用比較陳舊的方法。這種情況不僅造成電視新聞內容無法真正吸引受眾,同時導致新聞記者自身無法及時地實現創新和轉型發展。
在媒體融合的全新背景下,電視新聞記者在綜合能力上存在一定不足,是造成其無法實現有效角色轉型的重要因素之一。媒體融合是一項發展快速自然、融合方式比較全面的全新方式,在媒體融合環境中的電視新聞記者,只有真正提升自身的綜合技能,才能夠適應這種工作方式。但是實際上,當前一些記者的綜合技能非常差,無法實現與時俱進,保證電視新聞朝著創新的方向發展,進而影響了電視新聞行業的積極發展,容易導致自身被社會淘汰掉。
融媒體環境中,電視新聞記者不僅需要為電視臺提供對應的服務,同時也需要服務于網絡媒體、廣播媒體等多種媒體中,其自身在全新環境中的定位,應該是一個“全媒體服務者”。但是實際上很少有記者能夠真正認識到自身的定位,沒有真正理解融媒體發展的形勢以及重要性,融媒體意識相對比較薄弱,仍然被局限在電視新聞中,缺少融合方面的意識。這種在融媒體意識上的薄弱,不僅造成其自身無法實現有效的角色轉換,同時也無法保證自身能夠適應大容量、快節奏的全新融媒體環境,長此以往就會被社會淘汰。
轉變電視新聞記者的實際工作模式,不僅是保證新聞記者能夠有效實現轉型發展的基礎,同時也是提升電視新聞質量的一個重要方式。因此,電視新聞記者需要積極完善以往的工作方式方法,基于全新的融媒體角度,實現工作模式上的創新,為保證自身能夠實現有效角色轉型、提升新聞質量奠定良好基礎。首先,需要對新聞采訪的模式進行創新,在融媒體的視野下,創新采訪模式需要從觀眾的角度入手,通過為觀眾提供一種期待感,保證新聞節目能夠在觀眾的心中占據一席之地,然后再通過與觀眾之間的有效互動,保證電視新聞能夠吸引更多的受眾。這就要求新聞記者需要緊緊抓住觀眾感興趣的內容,并且將這些內容進行放大,融入到電視新聞工作中,提升節目的收視率。其次,需要保證新聞信息的時效性,時效是電視新聞節目的生命,融媒體時代中,傳統媒體在信息時效性方面存在著非常明顯的不足,成為了其與新媒體進行競爭的短板[2]。因此,新聞記者需要通過保證新聞信息的時效性,有效地實現角色轉型,通過積極利用信息化手段,將最全、最新的新聞信息挖掘并且報道出來,保證能夠提升自身的行業競爭力,進而促使電視新聞能夠朝著全新的方向發展。最后,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的信息挖掘能力,針對電視新聞記者來說,其自身對于新聞信息的敏感度、實際挖掘能力,都是影響其能否實現有效角色轉型的基礎,同時也是融媒體環境下對于傳統媒體記者的基本要求。在信息時代中,網絡中包含的信息量非常大,但是這些信息也暴露出了良莠不齊的情況,因此,新聞記者需要在大量的信息中挖掘出最準確、最有價值的東西,避免一些負面新聞對人們產生誤導。這樣不僅能夠保障新聞的質量,也可以有效落實角色轉型,為自身能夠在融媒體環境中占據一席之地奠定良好基礎。
電視新聞記者需要深刻認識到媒體融合的重要作用,不斷提升自身綜合能力,保證自身能夠適應全新的環境,有效實現角色轉型發展。這就要求電視新聞記者需要在正確理解媒體融合重要意義的基礎上,正確看待新媒體和媒體融合,不斷地學習全新知識和技能,保證自身能夠符合社會對于融媒體環境中記者的實際要求。首先,在以往的報紙時代中,昨天發生的事件會成為今天的新聞,但是在網絡時代中,正在發生事件的同步報道,就是新聞信息。在互聯網不斷發展和普及的情況下,媒體的形象出現了比較大的變化,新聞傳播行業的動態發展情況,也出現了巨大轉變,人們對于傳播觀念、態度等方面還沒有實現統一,這些對于電視新聞記者來說,是一種非常大的挑戰。因此,新聞記者要做的就是積極地提升自身專業能力和素質,配合融媒體的發展要求和趨勢,展現出自身的專業性,促使人們能夠對電視新聞記者給予肯定和認可,進而保證新聞記者能夠實現更加順利的轉型發展。其次,在新時期背景下,各種新興媒體和傳統媒體之間存在著并行并重、合作共贏的關系,新興媒體的不斷發展,能夠有效提升傳統電視品牌的優勢,將電視新聞內容的實際覆蓋面積進行有效拓展,進而將傳統媒體的影響力進行準確擴大。針對融媒體的這個作用,電視新聞記者也需要正確看待,積極配合各種新興媒體,為自身尋求正確的發展之路。最后,電視新聞記者需要自覺借助一些新興媒體的優勢,改變傳統媒體行業中電視臺和受眾之間存在的關系,保證受眾不再被動地接受新聞內容,而是可以積極地與電視記者、新聞信息進行互動,真正拉近與受眾之間的距離。
在網絡化的時代中,電視新聞記者想要實現準確的角色轉型,必須要有效地解放思想,樹立正確的服務意識,真正滿足融媒體背景下觀眾對于新聞記者、新聞內容的實際要求。只有這樣才能夠保證電視新聞記者能夠獲得更好的發展機遇,進而保證其能夠在未來獲得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首先,需要樹立其正確的傳統媒體、新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相關理念,電視新聞記者需要充分地解放思想,改變傳統理念對自身的束縛,轉變以往在工作中形成的思維定勢,提升自身的服務受眾意識,將深入融合作為傳統媒體在傳播模式上實現變革的重要途徑。同時需要掌握好媒體融合的大方向,真正意識到融媒體發展存在的緊迫感,利用互聯網思維對媒介資源實施合理配置[3]。以此保證能夠有效加快媒體融合的步伐,為人們提供更加優質、多樣的信息,進而滿足人們個性化、多元化的需求。其次,需要將公民立場作為工作出發點,始終從黨和群眾的立場出發,堅持重在建設的理念,將社會事件中包含的民眾訴求準確表達出來,將宣傳陣地、輿論陣地實現有效融合。同時,需要時時刻刻將群眾的意愿放在首要位置,這樣做不僅能夠保證提升節目的實際影響力,也可以保證電視新聞行業獲得更多的受眾關注。這就要求新聞記者需要善于聽取群眾的意見,抓住新聞內容的關鍵點,說實情、講真話。此外,需要掌握好新聞的導向性作用,重視自身在社會中需要承擔的具體責任以及使命。
在媒體融合的視野下,電視新聞記者想要有效實現角色的轉型,促使自身能夠在新環境中實現更好的發展,就需要從意識上、方法上以及能力上實現創新,只有這樣才能夠保證電視新聞記者真正抓住轉型的機遇,提升自身的綜合能力和素質,保證自身能夠形成良好的職業競爭力,進而為其在全新的媒體融合背景下,實現更好的發展提供一定支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