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永超
新媒體技術和網絡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與進步,加快了當前媒介融合的發展步伐。媒體發展呈現出多元化的特點,廣大人民群眾的平常生活習慣就此發生了巨大變化。過去,由于廣播電視的傳播方式相對來說比較單一,并且傳播速度較慢,受眾不能很良好地參與其中,廣播電視編輯工作遭受一定程度的限制。所以在媒介融合時代背景下,務必要對新聞編輯工作加強創新,全面提升廣播電視行業的整體實力,才能達到長效發展的目標。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以及互聯網技術的持續進步,目前幾乎人手一部智能手機,這便促進了新媒體的發展和應用,群眾的信息獲取方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廣義之上的媒介融合,其概念為各類媒體彼此交融,相互之間共享信息資源。處在這種情境之下,傳統廣播電視新聞編輯工作可謂機遇和挑戰并存。因此,新時期的廣播電視新聞編輯,務必要認真仔細地學習好新媒體技術,科學合理且高效地使用新媒體,并要不斷創新新聞編輯工作的思維,如此才能不會被融媒體大潮擊垮。
眾所周知,傳統廣播電視媒體的新聞制作和新聞傳播需消耗許多時間成本,如此就會造成新聞時效性降低。廣播電視媒體所傳播的新聞基本上都是“過去時”事件,大眾所接收到的新聞信息不是剛剛發生過的事,實際上已經發生過一段時間或很長時間。傳統媒體和新媒體融合發展之后,信息獲取路徑較以往相比變得更多,當新聞發生時,受眾便可馬上在網絡平臺上獲得相關新聞訊息。所以說,媒介融合時代的到來,對廣播電視編輯工作者提出了更為嚴苛的要求。作為新聞編輯,務必要加強時效觀念,提升新聞制作速度,還要加強對新聞事件等追蹤報道,從而保障新聞內容的超前性,將制作時間壓縮下來,從而更好地滿足受眾需求。
媒介融合之后,新聞受眾呈現出了分散化的狀態。因此,廣播電視新聞不僅僅需要在廣播電視媒介中傳播新聞訊息,還要在新媒體平臺上進行新聞訊息傳播。目前由于新聞受眾群相對來說比較分散,所以他們對新聞形式方面的要求變得更加嚴格、更加多樣化。作為新時期的廣播電視臺新聞編輯工作者,需要保證新聞形式的多元化和新穎性,如此方可滿足目前市面上多類媒介的新聞訊息傳播要求。并且處在媒介融合時代的新背景下,新聞內容統一化的趨勢甚是明顯,同一新聞資源可被多家電視臺共享,此時新聞內容同質化現象甚是明顯。對此,廣播電視臺一定要加強對新聞形式的創新,如此才能穩步提升自身的影響力和市場競爭能力。
新時期的廣播電視新聞編輯崗位,對編輯工作者的專業技能及綜合素養等都提出了十分嚴格的要求,但現在廣播電視新聞編輯跟不上時代發展的步伐,在工作中仍有一些問題亟須完善。
創新是廣播電視臺事業發展的唯一出路。廣播電視新聞節目若想達到長效發展的目標,創新是不可或缺的一環。新時期的新聞編輯工作人員既要樹立創新意識,還要提升自身的創新能力。現在的基本情況是,廣播電視新聞編輯工作總的來說取得了巨大突破,各式各樣的新聞節目進入大眾視野之中,有力地滿足了群眾的多樣化信息需求。但目前在一些廣播電視臺內部,部分新聞編輯工作崗位中仍存在著固化和模仿等一系列問題,新聞內容和新聞表現形式大都以照搬照抄為主,新聞節目同質化問題甚是突出,受眾體驗感不是太好。需要注意的是,還有一些編輯習慣模板化操作,無論新聞內容如何,都只用一種編輯方式去操作,那么就會導致新聞節目質量每況愈下,收視率也必定會持續下降,廣播電視媒體的權威性及公信力均會得到不同程度的削弱。
隨著新媒體技術的發展,各類App和小程序層出不窮,并且得到了廣泛應用,用戶可以隨時隨地觀看新聞,新媒體平臺便成為目前群眾獲取新聞信息的核心渠道之一。再加上新媒體具備著靈活性特點和交互性特點,和受眾之間形成了緊密的互動關系,新媒體和受眾之間有著較強的“黏性”。當前流行的快手、抖音、火山等短視頻平臺可謂風生水起,人們碎片化的新聞觀看需求得到了滿足,這些極佳的表現形式值得傳統廣播電視編輯工作者去借鑒和學習。但由于各類因素的交織影響,廣播電視新聞編輯和新媒體之間少有互動,大多數電視新聞編輯工作者對借鑒新媒體編輯新聞的方式有所抵觸,新媒體資源共享意識嚴重不足。長期下去,必然會導致電視新聞編輯工作者思維固化、工作方式僵化。
第一,編輯工作者不能熟練應用數字化編輯系統,對編輯設備不能進行科學合理的應用,所以就必然會造成新聞編輯質量下降。
第二,編輯工作者的工作技能不嫻熟,并且思想上較落后。特別是工作年限長的編輯,思想因循守舊,對新媒體持抵觸態度,凡事不愛動腦筋,對新鮮事物顯得十分排斥,這就會導致其編輯意識落后、編輯技能止步不前,和時代相互脫節,難以滿足受眾需求,因此便不能制作出廣大受觀眾青睞的廣播電視新聞節目。
由于廣播電視新聞編輯在實際工作期間中存在著各種棘手的問題,因此就很容易造成在制作廣播電視新聞節目時,不能實現優質、高效的發展目標。此時,廣播電視臺一定要盡快制定創新發展方案,由點及面、由淺入深地提升新聞編輯工作水平和質量,使受眾滿意度不斷提升,進而推動廣播電視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廣播電視新聞編輯工作的順利開展離不開人才的支撐,廣播電視新聞編輯工作者能力強弱和新聞節目的好壞,二者呈正比關系。針對此種情況,若想從根本上解決新聞編輯工作過程中存在的各類問題,第一要務便是強化整個新聞編輯隊伍的實力與素養。應對相關規章制度予以全面的建立健全,督促編輯努力、認真學習新知識,特別是要學習先進的新聞編輯技巧,要加強崗位責任心。若電視新聞編輯責任心不足,那么就容易在崗位工作中出現紕漏,譬如聲畫不同步、字幕錯誤等,這些都會使新聞節目質量下降。
廣播電視新聞節目唯有持續的加強創新,方可有力滿足不同新聞受眾群體的多樣化需求。通過推陳出新,必然會大幅度增強廣播電視新聞平臺的口碑和公信力。我們在進行廣播電視新聞編輯創新時,新聞節目形式應該按照節目內容主題去選擇最為適宜的表現形式,不能一成不變,要賦予節目新意,不能讓觀眾感覺節目平淡無奇。雖然創新是對廣播電視新聞編輯的一項嚴格要求,但創新并不代表隨意的天馬行空,新聞編輯工作人員要做到與時俱進,要立足于社會發展需求,要契合客觀實際情況,唯有合理創新才能有效提升廣播電視新聞節目的競爭實力。
新聞編輯應基于群眾的新聞觀看需求,從受眾角度出發,著力完善本職工作,不能以自我為中心,不能盛氣凌人,反之就會和受眾不斷疏遠。媒介融合時代背景下,受眾的互動意愿和表現力變得更強,廣播電視新聞編輯需要有意識地為受眾創建更多、更便捷的交流平臺。 譬如可在廣播電視新聞節目中應用體驗式報道的方法,或是在進行突發新聞報道時采納受眾提供的新聞素材,還可以在微博和微信公眾號的評論區與受眾交流,也可以利用快手、抖音等平臺進行新聞直播。如此一來,廣播電視新聞節目便會更加親民。
媒介融合時代背景下,網絡信息技術和計算機技術迅猛發展,使得信息傳播路徑和傳播內容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所以,新時期的廣播電視新聞編輯,務必要充分發揮出諸多流行新媒體平臺的優勢,進而全面優化本職工作,打造精品廣播電視新聞欄目。
廣播電視新聞編輯要靈活使用新媒體,和受眾之間進行更好的互動,夯實受眾群體,既要增強受眾的體驗感,還要提升節目的吸引力。編輯人員可以借助微博和微信等媒介去發布新聞話題,然后便可以誠邀廣大網友朋友參與話題討論活動,通過建立優秀的新聞評說平臺,和廣大人民群眾之間實現良性互動。再就是要通過新媒體平臺去完成新聞的立體化傳播,不斷拓寬新聞傳播路徑。通過新聞實時播報來全面提升廣播電視新聞媒體的影響力。
處在融媒體時代,發布新聞不再是廣播電視媒體“一家獨大”,但廣播電視新聞媒體的權威性卻是其他媒體不可與之匹敵的。新聞編輯務必切實做好權威性新聞報道工作。在此期間要創新策劃思維,要通過一系列的關聯和深挖,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新聞事實,從而日漸拓寬廣播電視新聞的深度和廣度,如此才能打造“權威+獨家”的精品新聞,吸引更多受眾,進而可讓傳統廣播電視媒體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獨占鰲頭。從客觀上講,媒體技術的變化對新聞專業主義有影響,隨著新聞形式越來越多樣化,尤其是融媒體的出現,讓人們在感嘆科技給新聞帶來新的形態的同時,也為人們因喜愛而擔憂。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價值觀。假如新聞事件只會引發一種思考,即記者所傳遞的思考,那么新聞的價值就會微乎其微。從這個意義上說,媒體技術會影響受眾接受鏈接的新聞價值。媒體融合時代電視新聞內容吸引力下降,傳統媒體寒冬正式開始。在眾多同行的競爭中,流量關注已成為新媒體企業KPI的嚴格指標。現在,關于高度、深度、溫度的消息可能為時已晚。受眾在傳統媒體時代對新聞信息的獲取方式相對較少,廣播電視可以長期占據主導地位。融媒體時代觀眾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通過更加便捷的途徑獲取新聞信息。隨著我國新聞信息的不斷增長,受眾對新聞信息質量的要求也不斷提高。在當今時代語境下,許多電視新聞編輯仍然采用傳統的新聞編輯方式,新聞內容難以吸引受眾。為此,編輯必須結合新媒體時代傳播的特點和要求,通過創新來提高廣播電視、新聞編輯的質量和效率。
傳統媒體時代,電視新聞編輯不需要與觀眾溝通、互動,觀眾也缺乏新聞表達意見的平臺。媒介融合背景下,越來越多的媒體建立了觀眾實時通訊的渠道。不管是微博還是抖音,觀眾都可以在收到消息的同時發表評論,這就大大提高了用戶的黏性。而這種認知能力和受眾對話能力正是許多電視新聞編輯所缺乏的,從而制約了傳統媒體的發展。
在融媒體時代,媒體間的邊界逐漸消失。融合媒介的價值遠高于單一媒介,也大大提高了人們對這類媒體的認識。媒介融合的理念是尋找和利用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共同點,二者都在這兩種方式中獲得了生存空間,實現了雙贏。新的發展趨勢要求新聞編輯要盡可能快地適應模式、視角、媒介屬性等指標和要素,迎接創新媒體融合新時代、新趨勢。廣播電視新聞編輯必須重視內容的兼容性和資源共享。對編輯來說,除了要有較強的寫作技巧和編輯技巧外,還要注重提高創作水平,有效地運用融媒體,使新聞更符合受眾的生活,提高廣播電視新聞的評價和社會影響力。
綜上所述,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和廣大人民群眾生活質量的日漸提升,新媒體和傳統媒體的融合之勢愈加明顯。處在融媒體環境下,為了更好更優地滿足社會發展需求、時代發展需求、受眾觀看需求,新時代的廣播電視新聞編輯一定要實現創新發展,既要加強學習,也要加強創新,還要秉承以人為本的原則,和新媒體平臺、技術等實現互通互聯,通過靈活應用新媒體、改變策劃思維,由此去全面提升新聞編輯質量,促進傳統廣播電視行業取得更為廣闊的發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