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默耕
(四川省科技信息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00)
在我國市場經濟體系中,技術創新源頭和成果轉化載體是科技型中小企業。高科技產業的發展大都決定于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發展,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發展體現了世界先進產業的發展方向,我國實施“863”計劃和“火炬”計劃后,科技型中小企業整體獲得了長足發展,對我國經濟發展發揮著重要作用。
推動科技型中小企業前行的兩個重要因素是資金和技術。科技型中小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一直受“融資難”的制約。由于企業自身經營規模的局限和我國資本市場的不健全、不成熟,我國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途徑主要是通過銀行貸款。但是通過商業銀行貸款常常會因為擔保、信用、抵押等多方面的原因,無法滿足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的需要,造成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融資瓶頸,使企業陷入資金困境。
另外,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難題成因的復雜性,在很大程度上要求政府對其的支持必須形成一套健全、完善的體系。因此,在對科技型中小企業信貸融資難題進行深入分析的基礎上,對四川省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的宏觀環境進行分析,并根據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特點,研究、探索建立一套銀行、政府、企業聯動的銀科聯動機制與模式顯得十分重要。
高風險、輕資產運營是科技型中小企業的主要特點。科技型中小企業的風險來自多個方面,經營活動的科技屬性導致未來的不確定性、因規模小而承受風險能力弱、人員變化大、管理化水平參差不齊,這些都是科技型中小企業的風險源。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成長發展更多依賴技術,其固定資產少,可供擔保抵押的資產少。《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辦法》明確了我國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評價指標,具體包括科技人員、研發投入、科技成果三類,每一類別均分為不同的檔次評價。
和大多數傳統中小企業不同,科技型中小企業只有技術、知識產權等輕資產,很難估價,銀行和擔保公司無法介入提供貸款服務。其次,企業發展過程中資金投入風險大,運行不確定性較多。再次,企業產業化市場的前景不被看好,利潤達不到債權人預期,債權人一般不愿投資。
長期以來,金融業由于自身投資偏好和內部風控等因素,對中小型企業的投資十分謹慎。另外,金融機構不斷整合,加強了內部控制和預算約束,大型國有商業銀行的經營戰略都轉向以城市為重心、大型客戶為重點,逐步弱化了對中小企業的金融服務。此外,四川省關于扶持科技型中小企業的金融政策還不夠完善,也阻礙了金融機構向科技型中小企業發放貸款。
2015年,四川省設立了四川省科技型中小微企業貸款風險補助資金,引導銀行支持科技型中小微企業發展。支持銀行向1 000多戶科技型中小微企業發放貸款190多億元。2018年設立了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業投資補助資金,帶動投資機構、擔保機構向全省900多戶科技型中小微企業提供投融資服務,撬動社會資本超過70億元。
科技信貸服務機構發展快,不斷創新金融服務產品:一是科技支行不斷創新科技金融產品。截至2022年1月,四川省已擁有9家科技支行,基本實現了服務定位專營化、內控管理專業化、信貸支持差異化、產品服務定制化。推出了“創業貸款”“科技創新貸款”“知識產權質押貸款”“企業成長貸款”等多個科技金融信貸產品。9家科技支行累計為1 000多戶科技型企業授信250多億元,發放貸款190多億元。全省總的科技企業貸款余額為1 098.32億元,知識產權質押貸款余額達31.95億元。二是科技小貸公司和融資擔保公司發展較快。全省批復了7家科技小額貸款公司,全力支持科技型中小微企業融資貸款,初步形成以純信用債權為基礎的“投貸”結合創新模式。三是鼓勵擔保機構開展服務科技企業的專業性融資擔保業務,形成專業化、差異化的科技金融組織體系。
雖然四川省科技型中小企業信貸融資發展態勢較好,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科技信貸風險補償機制單一,風險補償僅針對有科技信貸的銀行;科技支行在針對科技型中小企業信貸產品和金融服務方面的創新存在不足,產品比較單一,規模比較小;科技小額貸款公司未能充分支持科技型中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
科技信貸體系初步建立,信貸產品不斷創新。建設“創投型”信貸模式和“區域版”投貸聯動模式,推出“硅谷動力貸”和“遠期共贏利息”等創新產品。上海市創業中心建立了3+X的信貸產品體系,主要包括微貸通(初創期企業)、履約保(成長早中期企業)和信用貸(成長中后期企業)。探索投貸聯動創新,張江自主創新示范區列入投貸聯動試點地區,浦發硅谷銀行、上海銀行、華瑞銀行3家本地銀行以及5家全國性銀行在滬開展試點。
天津市為改善科技創業環境,推動科技型企業發展壯大,開發了具備企業注冊、在線認定、動態統計、綜合查詢、企業年檢等服務功能的在線認定管理系統——科服網,實現了“企業申報—區縣認定—市級審核”的實時化、網絡化、流程化管理,提升了科企認定工作效率。同時,科服網可以動態統計監測企業發展狀態、企業概況、財務狀況、人員狀況、科技項目與經費、知識產權、黨組織信息7類企業指標體系,可按年度、區縣、產業、發展階段、技術領域5個維度,對企業進行統計分析。通過數據信息不斷積累,科服網累計提供企業認定、成長發展、科技活動情況等統計分析報表千余份,為相關科技政策制定、周轉資金項目評選、領軍型企業培育、干部幫扶評優評獎等政府管理決策以及金融機構篩選科技企業提供了數據支撐。
廣東省科技金融綜合服務中心在開展科技金融服務中,積極與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合作,以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需求為導向,創新金融產品和融資服務方式,滿足企業的個性化融資需求。通過受托管理的省級風險準備金、省市聯動風險準備金和科技企業孵化器信貸風險補償金等財政資金,累計投入超3億元,引導銀行擴大科技信貸。
2015年成立江蘇省首家政策性科技小額貸款公司,基于中小企業服務中心設立的統貸平臺數據支持,為處于種子期、初創期的園區科技型小微企業提供政策性綜合金融服務,由蘇州市園區管委會和2家科技支行合作,蘇州市園區管委會出2.7億元,2家銀行出3 000萬元,共3個億,主要向銀行介入前3年的科技型企業提供貸款。除此之外,江蘇省還針對成長期的企業,設立風險補償資金池,對科技型企業的貸款損失進行補償,對獲得貸款的科技型企業給予貸款補貼。
將科技系統和銀行系統各自優勢充分結合,探索一個標準化的、可持續性的銀科貸款聯動機制與模式。由科技部門發布融資需求項目征集指南,各申報企業按照要求填報融資需求申請表,科技部門充分發揮資源優勢,通過項目初審、項目評價篩選出符合要求的企業并批量推薦給合作銀行。合作銀行可將已經發放貸款的科技型中小微企業或項目報送科技管理部門,入選科技貸款項目庫備案。
加強與銀行、擔保等機構合作,探索設立政策性科技貸款公司和政策性科技擔保公司,由政府、金融服務機構共同出資,向銀行介入前3年的科技型企業提供基準利率貸款,最直接地為科技型中小微企業提供增信服務和融資服務,解決其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彌補現行金融產品不能滿足科技型中小微企業需要的問題。
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按照“政府引導、市場運作、風險分擔、適當補償”的原則,探索創新財政科技經費投入方式。采用“政府+擔保+銀行”的合作模式,建立風險資金池,以一定的比例分擔科技型企業貸款損失,合作銀行以基準利率給科技企業貸款,擔保公司作為政策性擔保公司,提供天使擔保。同時,各區縣可配套相應財政資金壯大資金池,促進縣域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
完善政策性補助方式,逐年壯大資金規模,規范和加強科技金融引導補助資金使用管理,制定相關管理辦法,完善銀行貸款風險補助、貸款貼息、擔保補助、項目立項支持等多種支持方式,對為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信貸支持的銀行和擔保公司及成功獲得科技貸款的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財政補助,鼓勵全省金融機構參與科技創新,促進科技和金融結合,緩解科技型中小微企業的融資壓力。
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發展,長期以來一直被“融資難”制約,讓很大一部分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發展陷入困境。本文在對科技型中小企業信貸融資難題進行深入分析的基礎上,對四川省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的宏觀環境進行分析,并根據四川省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自身特點,挖掘出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融資特點,探索出了適合四川省科技型中小企業信貸融資的銀科聯動機制與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