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愛星
(汾陽市敬仁學校,山西汾陽 032200)
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要求學校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注意培養學生核心素養,以此幫助學生提升自身英語思維和個人品質。而在英語教學中幫助學生提升自身核心素養,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合適的教學方案,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轉變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促進英語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
新課改環境下職高英語教學面臨新的問題,這些問題直接影響到英語教學效果,教學現狀如下:
職高英語教學過程中存在耗時多、效率低的問題,教學過程中教師缺少明確的教學三維目標,這和教學隨意存在關聯。教學目標的缺失,影響到確定三個維度,三者相互滲透,無法形成有機整體。
因此,具體教學過程中要明確課堂教學目標,并將其貫穿到整個備課與授課過程中,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部分教師并沒有利用多種教學方法拓展教學內容,只是將英語教材上的內容呈現出來,一些教師的教案多年不變。同時,受到應試理念影響,英語課堂局限在教材上,沒有融入生活案例,使得教學內容陳舊,不貼近生活。
部分英語教師運用課堂評價語言知識缺乏,不能深入理解這些評價語言類型,對于學生課堂表現或學習進步只能選擇簡單評價語言,如“表現不錯”“很好”等簡單的評價語言。
這些評價語言都是重復性的,學生自身也不了解課堂評價語言,整個課堂上只有老師的評價,學生之間的自我評價、相互評價運用較少,造成課堂評價語言運用類型單一。規范化的職高英語課堂評價語言可以提高教學效果,加深師生之間的感情。部分英語教師運用批評性評價時容易失控,出現過分的、持續性的批評,忽視學生自尊意識,造成學生出現抵觸情緒,不利于發揮評價語言的價值。
隨著英語核心素養提出,人們愈發關注如何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活動的有效性。有效的導入可以塑造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求知欲,快速導入學習內容,奠定后續教學活動的鋪墊。教師需要關注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只有學生態度積極,渴望學習,才會積極主動的學習和探索新知識,自覺集中注意力,產生學習的原始動力。
英語課堂上教師根據學生思維特點,對教學與內容進行研究,將學生感興趣的知識點率先呈現給他們,激發起學習好奇心與求知欲;要與教材內容緊密貼合,教師關注授課內容,幫助學生理解重難點,吃透教材,充分了解教學目標,深入解讀教學內容與重難點知識,順利導入問題設計與教學內容,大幅度提升課堂教學目標。通過塑造良好的英語課堂氛圍,給學生帶來良好的學習體驗,從中獲得歸屬感,進而幫助學生提升自身思維能力和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的同時,增強自身創造力。在英語課堂上,教師要適當轉變自身思維和教學方式,尊重學生個體差異,盡可能為其提供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和機會。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可以發揮自身親和力,拉近師生距離,通過言語鼓勵、肢體引導、眼神暗示等,增強學生自信心,使其感受到來自教師的關愛和鼓勵,進而刻苦努力,提升學習熱情。
閱讀與寫作之間存在密切聯系,通過大量閱讀可以提升學生寫作技能,而后者的提升又能訓練學生自身思考能力。職高英語主要側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而閱讀能夠幫助學生快速梳理文章內容。具體教學時,教師要準確把握閱讀與閱讀內容之間的關聯,授課前要求學生閱讀文章,把握文中語法、詞匯搭配方式,感悟文中蘊含的情感。通過多次閱讀后,教師開始講課,調研部分關鍵字詞與句式用法,進一步延伸詞匯內涵與語法運用。
比如,閱讀課前導入培養學生語言能力,學習“Weather”時,提出問題:what was the weather like yesterday?what was the weather of 13th like?引出教學內容;同時,英語教師利用多媒體將天氣變化清晰展示給學生,學生觀看圖片后對天氣有一個清晰認知。接著播放關于Weather的短視頻,引導學生了解相關內容。
在做英語閱讀類題型時,關鍵要把握好時間。畢竟一個字一個字閱讀太費時間和精力,還可能耽誤時間,影響其他題的解答,即使閱讀理解題的得分率高了,但整體試卷分卻可能下降,于學生而言得不償失。所以在做閱讀理解題型時,學生一定要學會略讀、跳讀和細讀,合理分工,才能科學提升做題效率。
1.略讀
在解答閱讀理解類題型時,可先粗略對文章內容過一遍,理解其大意,掌握關鍵詞即可,對于不明白或不理解的地方,只要和問題無關,就不需要投入過多精力去關注,如此可以幫助學生有效節約答題時間。
2.跳讀
跳讀,就是字面理解的意思,跳著讀,對于文章中不理解的字詞可以直接跳過去。因為在英語閱讀理解中,只有與問題相關的內容才是重要的,對于那些無關內容,完全可以跳過,以免浪費寶貴時間。
3.細讀
有了略讀和跳讀,必然有細讀,要不然從何獲知答案。但這里的細讀并不是對整篇文章都細讀,而是針對問題部分,仔細品讀、分析,找出其中關鍵,以此找出正確答案。
寫作的關鍵在于素材,素材主要依靠積累。因此最關鍵的策略在于引導學生多開展一些課外閱讀,在閱讀中不斷積累和學習。借助這種方式,在幫助學生積累素材的同時也能提升閱讀能力,提高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在寫作教學時,教師也可將學生寫得好的文章、段落、語句等拿出來與大家分享,這既是學習也是鼓勵。通過不斷的積累,幫助學生提升自身的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好寫作離不開好素材,但素材的積累需要大量的閱讀來支撐。在教學中不難發現學生所寫內容欠缺了職高生的靈動性。這對于職高英語寫作而言是一個很大的弊端。而要想讓職高生寫出豐富的、能夠打動人心的、令人折服的好寫作,一定要引導學生注意對素材的收集與積累。
職高寫作教學要培養學生通過文章來表達自己真情實感的能力。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寫作指導時,要結合文章內容,為學生構建適當情景,實現情景交融。通過文章中描寫的內容引申到學生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真實感受,鼓勵學生將自己想到的內容通過自己的文字書寫出來與大家一起分享、交流。這與素材的積累一樣,需要經過不斷的學習,反復的嘗試。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學生精讀課文、深入學習等方式,引導學生對文章中的每句話、每個詞,甚至標點符號進行深入品讀,通過這樣不斷的練習、思考和嘗試,學生語言文字的應用和表達能力將得到進一步提升。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加強課外積累,通過廣泛閱讀來積累更多的寫作素材。寫作還應與英語閱讀活動結合起來,實現讀寫的一體化。例如:教師每月舉辦一次英語閱讀抽獎活動,積累素材最多、讀書筆記最多的前3名學生有一次抽獎機會,教師可以獎勵筆記本、鋼筆之類的學習用品。職高生希望得到教師夸獎,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利用閱讀方式積累大量的寫作素材。
在英語閱讀中也有很多猜測性題型存在,這類題型有些是在文中沒有直接答案,有些是需要根據作者的觀點或者事件發展進行推測,有時也會因為學生個人原因,需要對文章內容進行推測才能得出正確結論。
比如,在英語閱讀中,我們經常遇到這類題型:“The best title for this passage is _______.”要求學生根據文章內容為其選擇一個合適的標題,這就需要學生聯系全文進行推測了。一般而言,這類題型比較簡單,只需要學生做好略讀、跳讀和細讀就能從文章中找出最佳答案。
實際上,需要學生推測的是最后一種,與問題相關的關鍵詞的含義,通常對于這類詞,學生大多不理解其含義,但是該詞在文章中又起到關鍵作用,若不能正確猜測出其真實含義,就可能錯誤解答。因此,遇到這種情況,就需要學生冷靜下來,聯系上下文或者上下句,進行合理的推測,從而找出蛛絲馬跡,選擇出最佳答案。
比如:Remember that people on line may not be who they seem, because you can’t see or even hear the person. It would be easy for someone to misrepresent himself/herself. Thus someone who says that“she is a 12 -year-old girl.”could really be an old man.
問題為:The underlined word misrepresent means ______.
A. making a wrong judgment about
B. understanding somebody wrongly
C. giving a wrong description of
D. forming a wrong opinion about
這時,很多學生不理解“misrepresent”的含義,因此一時之間不知如何選擇,此時就只能結合其在劇中的場景進行合理推測,但在“It would be easy for someone to misrepresent himself/herself.”中并沒有透露任何信息,所以要結合整段內容,綜合分析,由此可知最佳答案為“C”。
在做完英語閱讀理解題之后,還要留出1-2分鐘時間用于檢查和核實,很多同學對此環節都采取忽視態度,最終因為粗心沒有拿到與能力相匹配的分數。所以在閱讀理解題做完后,一定要仔細檢查,對問題和答案進行校對,檢查是否存在出入,有沒有因為粗心大意而填錯選項等等。此過程中需要學生足夠用耐心和細心,不能因為已經做完了就放松警惕,一定要靜下心將所有選項認真瀏覽一遍,避免第一次做題時由于著急而忽視最佳答案。
比如在學習Family這一板塊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將文章中的新興詞匯找出來,等等,然后安排學生自由選取其中某一詞匯展開寫作練習。但是,在利用新興單詞或詞匯進行造句、寫作練習時,學生一定要注意對相關語法的使用。如果將詞匯比作英語的根基,而語法則是其框架。在英語學習過程中,若一味關注詞匯而忽視語法,就可能無法凸顯詞匯本身的表述內涵。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實現單詞和語法的融會貫通,使學生在背誦、記憶單詞時能更加靈活、充滿趣味,這對于學生自身寫作層次的提升有很大幫助。
新課改背景下開展英語信息化教學,需要教師打破傳統教育思維的限制并引入新的教學方法。師生間通過高效的交流和互動,加深對英語問題的探索,提高學生知識掌握程度。同時,高職英語信息技術課堂建設,一定要選取學生興趣愛好的偏重點,大家共同討論,確定出課堂研究和探索的主要方向,為學生后續英語學習奠定基礎。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職英語課堂開展時,不是盲目地融入信息化技術或設備,而是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融入點,實現兩者之前的無縫銜接,而不是生硬地融入。英語教學實踐中有學生缺少興趣,影響到課堂教學效率提升。通過融入信息技術方法,豐富英語課堂教學方法與內容,實現打造英語高效課堂的目的。英語教師可以在網上搜集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視頻、圖片、動畫等資源,通過合理編排與剪輯形成所需的教學素材。寫作課堂上學生通過觀看進行遣詞造句練習,實現提高高職生英語素養的目的。英語教師可以將課前5分鐘作為學生自由表達時間,向大家介紹天氣、新聞或故事等,順利完成課堂導入。
總之,職高英語教學時教師要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打破傳統教學模式的限制,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同時,職高英語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教學進度,根據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對教學內容進行優化與改變,促進人才培養質量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