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香玉 周洪武

尹祖榮
正高級教師,特級教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國家中小學校長培訓入庫專家,南粵優秀教育工作者,廣東省督學,廣東省中小學名校長工作室主持人,廣東教育學會特級教師教育專委會副理事長,珠海市教育學會名譽會長,珠海市特級校長。現任珠海市第二中學黨委書記、校長。出版專著《追尋教育真諦的路上—— 一位中學校長辦學的思考與實踐》《以德育人 以文化人——用心做好新時代德育工作》。
一個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更遠。搭建優秀校長集中學習研究的平臺,是名校長群體形成的重要方式,也為專家型校長的成長提供了一個適宜的空間。
廣東省尹祖榮名校長工作室于2015年創建,已成功舉辦兩期(每三年為一期)學習班,第三期也于2021年10月22日正式開班。工作室主持人尹祖榮始終秉持“用初心追尋教育真諦,以責任培育時代新人”的教育追求,通過價值引領、輻射帶動、指導辦學治校等途徑,促進工作室建設內涵提升,使學員們在教育價值追求、教育內涵理解和辦學治校能力上得到凈化與提升,同時為如雨后春筍般應運而生的名校長工作室提供了一個參考樣本。
促進內涵發展,實現輻射引領
《教育家》:近年來,名校長工作室、名師工作室如雨后春筍般應運而生。如何選好抓手,做出特色,引領工作室內涵發展?
尹祖榮:在建設名校長工作室的過程中,我認為,主持人必須要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教育良知。還記得,在參加工作室主持人答辯面試時被問到一個問題——假如你成為工作室主持人,你將如何開展工作,你是否能夠兌現你的承諾?在我看來,這相當于做出一個信用承諾,讓工作室主持人自覺形成一種自我約束的意識,并主動帶領學員共同研究和解決一些教育問題,努力把教育辦好,盡到一個教育人的社會責任。簡言之,就是變“要我做”為“我要做”。
既然要做,就須選好抓手,制定一個比較周詳的計劃。我們根據《廣東省中小學名教師、名校(園)長、名班主任工作室的管理辦法》做了一期的整體規劃,然后分步實施、逐步落實。我們以課題研究作為抓手,來解決學校管理過程中的核心問題、關鍵問題。以第二期工作室發展為例,我選定了“文化養人——學校文化建設的校本研究”這一總課題,并將研究內容確定為三個部分。一是學校文化的內涵與構成,回答“是什么”的問題。學校文化是學校及其成員在成長發展過程中培育形成并且一致遵守的價值標準、思維方式和行為模式的總和。它是一種子文化,是民族文化在學校的特殊表現。我們將其分解為課程文化、課堂文化、教師文化、學生文化、社區文化、管理文化、物質文化七個構成要素,每位學員負責研究一個子課題。二是學校文化建設的理論基礎、現實依據,主要回答“為什么”的問題。在理論基礎方面,我們從管理方格理論、需要層次理論、群體動力理論、期望理論、公平理論、“三喻文化”理論和“文化適應性”原則進行研究;在現實依據方面,主要是從學校的實際情況、教師的需要特點、心理特征和學生的心理特征等方面進行研究。三是學校文化建設的實踐探索,分別對學校文化建設的七個構成要素進行研究。每一種文化分別從“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做得怎么樣”四個角度進行闡述。目前這一課題的書稿已經成型,顧明遠先生幫我們題了書名《文化養人》,并親自寫了一篇序言,即將付梓出版。
《教育家》:工作室是如何發揮示范、輻射和引領作用的?
尹祖榮:近年來,我為黑龍江、廣東、湖北、遼寧等16個省市的中小學校長和教師做了關于德育和教育管理的報告約50場,受眾約3000人。講座主題包括文化養人、培植新時代優良的學校管理文化、做一名新時代幸福的教師、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立德樹人”重要論述的實踐探索、構建培養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發展的課程與教學、真心育人:守護我們教育人的良心、新時代學校德育的實踐探索和理論觀照等。
在主持第二期工作室期間,通過跟崗培訓、視導診斷、支持幫扶、理論學習、課題研究等途徑,使學員們的教育價值追求、教育理解深度和辦學治校能力得到了提高。我所在的珠海市第二中學接待了廣東省校長培訓中心等單位安排的跟崗校長培訓20批次,跟崗校長150人。我為跟崗校長開設德育講座和教育管理講座20場,帶出了一批名校長、骨干校長,發揮了輻射引領作用。同時,發揮了校長工作室“智庫”“參謀”的功能,為珠海教育“提質創優建高地”貢獻了智慧與力量。
重視價值引領,激活發展潛能
《教育家》:對一個工作室來說,僅僅主持人“一枝獨秀”是遠遠不夠的。那么,怎樣讓工作室內部每一位成員都“活”起來、“動”起來?
尹祖榮:首先,以身示范,價值引領。主持人要用自己對教育的深厚情懷和孜孜不倦的追求去影響學員,喚醒學員積極向上的精神,自覺去推動自身和學校的發展。在主持第二期工作室的3年里,我在工作上也取得了一些進步,被評為正高級教師和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我參與的由廣東第二師范學院教授賈匯亮主持研究的課題《促進中小學校自主發展的教育評價體系建構與實踐》,獲2021年廣東省教育教學(基礎教育)成果一等獎。我始終秉持“視教育如生命,有崇高情懷;視學校如家庭,有豁達胸懷;視學生如己出,有終身關懷”的教育信條,堅持“以優良的學校文化滋養有高度責任感的人”的辦學理念。學員們也以此作為自己的教育價值追求,指導各自學校的辦學實踐,凝聚起了強大的奮斗力量,使教學研究深入推進,教育質量年年攀升,辦學治校有聲有色,辦學特色日益彰顯。工作室第二期共有6名學員,經過幾年的跟崗與實踐、學習與交流,都在自己的崗位上取得了不小的進步,綻放著各自的精彩。他們是:榮獲珠海市優秀管理工作者、珠海市名師等榮譽,并被提拔為珠海市教育局副局長的程鵬(原珠海市田家炳中學校長);被評為新一輪廣東省名校長工作室主持人、把學校辦成了珠海市初中教育的一面旗幟的正高級教師、特級教師、珠海市九洲中學校長姜楠;被評為廣東省特級教師、學校被評為“全國文明校園”的珠海市斗門區第二中學校長堯國軍;被評為廣東省特級教師、珠海市名師、中考教育質量突飛猛進的珠海市第三中學副校長馬清太(原珠海市金海岸中學校長);學校德育工作管理特色鮮明并考取了澳門城市大學教育博士的珠海市平沙二中副校長陳淑芳;成為珠海市名教師工作室主持人并考取了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博士的珠海市田家炳中學副校長王勇軍。
其次,制定和創新工作室管理制度,促進學員自覺主動地學習。比如工作室要求每位學員每個月要讀一本教育或管理方面的專著,并組織讀書分享會,讓學員談談這本書帶給自己的收獲和啟發。為促使大家多讀書、讀好書、用心讀,工作室還要求每位學員每年至少要在報刊上發表一篇教育(讀書)心得。
再次,工作室走進每一位學員的學校進行視導診斷,指出辦學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并與學員進行深入細致的討論交流,促使他們積極主動地思考,不斷提高辦學治校的水平。
最后,工作室帶領工作室學員到教育發展相對落后的地方去支教。比如:赴西藏林芝市米林縣支教1周;赴云南師范大學附屬怒江州民族中學支教2周,并到校進行視導診斷20天;對廣東省江門市棠下中學進行一對一幫扶等。這是提高學員業務能力的一個重要方法,同時也讓他們感受到我們國家的教育還存在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身為教育工作者有責任、有義務慢慢地去改變。
對待工作室學員,我最注重的就是價值引領,只有這樣才能把工作做到人的心坎上,把每位學員的社會責任感、對教育本質的追求、對教育意義的追求都激發出來,那么他的教育意識自然會被喚醒。
指導辦學治校,積蓄前行力量
《教育家》:作為一校之長和工作室主持人,您如何看待“學校管理”和“工作室主持工作”之間的關系?從中得到哪些收獲?
尹祖榮:我認為自身學校的管理工作和開展工作室主持工作,兩者之間是相輔相成的。一方面,我自身要通過不斷學習去改進學校管理,才能對工作室學員起到示范引領作用。如果自身的學校管理都存在許多問題,也就沒有資格成立名校長工作室,沒有資格帶學員。另一方面,學習不是單向的,我常跟學員們說,我們其實并不是師徒關系,而是學友關系。我提倡在學校管理和教育教學研究中,工作室主持人與學員之間、各位學員之間,都要向對方及對方所在的學校學習,取長補短,共同提高。
在主持工作室工作的過程中,我的確也收獲了個人的成長。由于肩負著一份責任,要帶領一部分校長“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我個人的最大提升就是對教育本質的理解更為深刻。我常常思考,作為教育人,我們到底該追求什么樣的教育,什么樣的教育才能真正培育出“完整的人”?我也常跟學員強調,一定要做一個辦真教育的人,真正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遵循教育發展規律和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使學生實現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
我們天天談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到底怎么落實?我認為,首先要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立德樹人的重要論述,正確理解立德樹人的基本內涵,即“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加強勞動教育和社會實踐教育”。這些基本內涵我們在辦學過程中到底有沒有落實?該怎樣去落實?
比如,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并不是把12個關鍵詞掛到教室墻上就可以了。在珠海二中,我們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12個關鍵詞通過12位班主任和12位語文老師(每位語文老師和一位班主任為一組,選取一個關鍵詞)以班會為載體進行深入研究,編寫成校本教材,再由所有班主任以此為藍本,開展為期12周的主題班會,引導學生具體落實。為了培養學生的誠信品質,珠海二中創建了“無人監考”的誠信參考室,每個學生入學都要跟學校簽一份協議,保證考試不舞弊,若有舞弊現象自愿接受處罰(即作弊學科計為零分),從此不能再進誠信參考室參加考試。對于高中三年都能在誠信參考室參加考試的學生,學校會為他們頒發誠信證書,并納入學生檔案。當然,這么做并不僅僅是為了培養學生的考試誠信,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誠信品質,這是做人的基本準則,也是為人處事的基本美德。
再如,對青少年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眾所周知,高中課時非常緊張,那么我們就可以不對高中生進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了嗎?在珠海二中,我們通過組織開設500人的大課,邀請專家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系列專題講座,并編寫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讀本。此外,我們還在校園文化建設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比如在教學樓架空層搭建起了三個版塊的文化長廊。一個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長廊,展示古今著名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等的生平事跡和主要思想,使學生深受啟發。一個是革命文化長廊,供學生了解黨史和開國元勛為共和國事業和人民幸福砥礪奮斗的事跡。還有一個是香山文化長廊,要讓學生知道我們從哪里來,我們這塊土地上孕育了哪些杰出人物。
只有把這些內容都扎扎實實地做好,才可以說是真正落實了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教育家》:2021年10月,您開辦了第三期工作室,希望在哪些方面取得突破?
尹祖榮:黨的十八大以來,可以說教育已經進入最佳發展期。中共中央、國務院頒發了一系列文件,包括辦學體制改革、教師隊伍建設、教育評價改革等。
圍繞新一期工作室如何開辦,我計劃做一項課題研究、編寫三冊書。
我們將要共同研究的一項課題是“中學校長領導力的行動研究”,包括思想領導力、職業道德領導力、組織領導力、課程領導力、育人領導力、教學科研領導力、學習力、反思力等數個子課題,讓學友們通過學習、思考、實踐、反思、凝練,形成有價值的學校校長管理的成果。
計劃編寫的書,第一冊是《中學校長工作守則——政策法規篇》,將十八大以來發布的一些教育文件,也包括《教師法》《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從教育治理、辦學治校、教師隊伍建設、課程與教學等方面進行了歸類,目的是使工作室學員具備基本的政策理論水平。第二冊是《中學校長工作守則——崗位職責篇》,將圍繞學校應設哪些崗位、每個崗位應承擔哪些職責等問題,帶領學員進行深入研究。第三冊是《中學校長工作守則——評價激勵篇》,根據我個人辦校的實際,深入思考如何規范辦學、激勵教師,真正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怎樣構建培養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發展的課程體系等,引領學員在思考中積蓄前行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