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正在創(chuàng)造歷史,成為第一個舉辦過夏季奧運會和即將舉辦冬季奧運會的城市。”這是希臘奧委會主席在北京冬奧會圣火交接儀式上對北京的評價。
即將在2022年2月舉辦的北京冬奧會舉世矚目,也令億萬國人為之激動并深受鼓舞。本期“心理訪談”欄目我們邀請到北京體育大學許小冬教授,跟我們分享相關的話題。
心理與健康:大家在觀賞激烈的奧運比賽之時,無不在心中為中國奧運健兒搖旗吶喊。比賽成績固然重要,但近年來大眾也越來越能透過成績,關注到運動員本人,關心他們的心路歷程和故事,也關心他們的身體和心理狀態(tài)。越來越多人把自己崇拜的運動員當作偶像,想知道他們?nèi)绾文茉趭W運賽場這樣壓力巨大的場合出色發(fā)揮,您能針對這一點向讀者們做一些介紹嗎?
和學生考試、求職面試一樣,運動員面對的是參加比賽。運動員的心理品質(zhì)、抗挫折能力就是在一次次訓練和參賽中逐漸形成和提高的。那么,參賽的運動員除了擁有運動專項的技術、體能、戰(zhàn)術等能力之外,需要做哪些心理準備呢?我將從“賽前準備”“臨近比賽”“到達賽場”“賽前一刻”四個時段,來談談運動員的心理準備。
比賽中有很多讓運動員分心的小事情:旅途、氣候、器械、服裝、飲食、對手、喧鬧的人群、陌生的環(huán)境等等,這些都將引起重視,事先有所安排。運動員應事先了解這些情況,把可能遇到的情況先過一過腦子,心平氣和地在頭腦中演練一下,然后想一想比賽的目標和參賽的戰(zhàn)術計劃。可以采用自然的方式,閉上眼睛,讓自己逐漸進入準備比賽的各個階段。
其次,運動員保持良好的狀態(tài),關鍵在于適度的控制,要能意識到自己是處于控制之中,既有信心面對意料之中的事,也有信心面對出乎意料的情況。
隨著比賽一天天逼近,運動員和教練員再次檢查技術水平、分析比賽計劃,全力以赴,集中注意力,節(jié)省體能。分析不宜過于復雜,略加分析后,就開始運用所掌握的心理技能。
運動員此時不再去糾正技術動作,平時練成什么水平,現(xiàn)在就是什么水平。將深呼吸、表象、心理演練等心理技術綜合起來,與比賽計劃相結(jié)合。然后集中精力保持住這一優(yōu)勢狀態(tài)。
比賽開始的那一天是令人興奮的,運動員體力充沛,如何分配體能決定著比賽的最終結(jié)果。此時,運動員會翻開筆記本,看看自己寫下的預定目標,在頭腦中回想一下,消除大腦中的消極思想,回避引起消極思想的事情,遠離媒體。
到達體育場后,運動員會考察一下周圍的環(huán)境:濕度、溫度、檢錄處、滑石粉、裁判、觀眾、照相機、記者,以及那些不熟悉的面孔,確定一下這些看到的、聽到的內(nèi)容是不是意料之中的事情。是也罷,不是也罷,運動員對期望中的事情和出乎意料的事情都是有所準備的,都是預先演練過的。
在比賽開始前的最后一段時間里,是檢查賽前狀態(tài)的最后一次機會。這時運動員只能做一些快速微小的調(diào)整,看一看其他的選手和主要對手。此時運動員不會感到一絲一毫的意外,因為這一切早已經(jīng)在頭腦中做過預演。他們已經(jīng)不是第一次“來到”這里,幾個月前就“看到”過這一切。
賽前30分鐘里,運動員會處于最佳狀態(tài),處于能量最佳區(qū)和適度的興奮水平中,這時,雖然所有的緊張不安、肌肉痙攣、顫抖向運動員襲來,但都在其控制之下,并轉(zhuǎn)化為積極的能量。有些人采用的方法是呼吸、冥想等緩解緊張、降低興奮的技術,另一些運動員則需要提高興奮水平。不同的運動員有不同的個性,不同的情感需要不同的心理調(diào)節(jié)方法。每個運動員通過平日的觀察、實踐經(jīng)驗的積累,懂得自己的賽前需求。
在比賽前的最后準備階段或在做出動作前的最后一刻,許多運動員都不由自主地做一些習慣動作,如NBA球星Bwing戴上耳機聽聽音樂;有些人表現(xiàn)為來回走動,不停地找人講話,在墊子上胡亂涂寫,給密友打電話,坐在角落里閉目養(yǎng)神等;有人安靜地坐在一邊閱讀驚險小說;有些國外的小運動員甚至擁抱小玩具熊。
賽前一刻,無論什么形式,只要是在為比賽做準備,都應受到教練員的認可,允許隊員采用適合自己的方式做準備,不必強求一致。通過這些形形色色的習慣方式,運動員控制自己的環(huán)境,清除消極的思想。
觀看冬奧會比賽令人熱血沸騰,同時也讓越來越多人對體育運動心馳神往,正所謂“從心動到行動”,全民參加體育活動的熱情都得到了提升。這也讓我想到在2022年1月1日正式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中明確提到,家長要合理安排未成年人學習、休息、娛樂和體育鍛煉的時間。請問您如何看待體育鍛煉對青少年各方面發(fā)展的意義?
無論是《家庭教育促進法》,還是“雙減”政策,都是在推行素質(zhì)教育,從而實現(xiàn)孩子全方位的平衡發(fā)展。在明確了素質(zhì)教育的內(nèi)容之后,如果能夠采用包括體育在內(nèi)的最優(yōu)化的教育手段,不僅有助于孩子身體素質(zhì)的提高,而且能夠培養(yǎng)孩子的心理素質(zhì)和社會性素質(zhì),包括認知、情感、意志、性格、自我意識、公德和法律法規(guī)等。
體育活動有兩方面作用:一個是用于健身、娛樂,相當于一般的課外活動或成年人的體育活動;另一個是用于競技能力的競賽,孩子們在一次次比賽中成長起來。與學習其他知識的過程不同,學習和掌握運動技能要與自身肌肉活動相聯(lián)系,在這個過程中,有如何正確地做動作、有效地利用身體等,學習者的心理過程指向自身的各部位,如肌肉、呼吸、循環(huán)等等。有時,在學習某些技術時,還要克服恐懼心理。
運動給人多重感受。中長跑訓練能培養(yǎng)人吃苦耐勞、堅強的意志力和忍耐力;短跑訓練則使人形成爭強好勝、要和別人爭高低的心理;在足球訓練中,前鋒要敢于冒險,后衛(wèi)要沉著冷靜,以不變應萬變,而守門員則要判斷準確,行動迅速;在跨欄訓練中,孩子要學習冷靜地分析動作技術……在體育訓練中,孩子能得到從其他活動中得不到的獨特感受。有人問2000年悉尼奧運會平衡木冠軍劉璇:“如果你沒有獲得冠軍,你后悔嗎?”劉璇回答說:“不后悔,因為我得到的體驗是其他的孩子得不到的。而且這種體驗一生只有一次。”
參加體育活動的孩子比一般孩子更關注自己的身體。男孩子大多喜歡參加激烈的對抗性運動項目,以顯示自己的強健;女孩子多喜歡參加運動量不太大,柔韌性、協(xié)調(diào)性比較強,動作比較優(yōu)美的運動項目,以展示自己的婀娜姿態(tài)。
參加集體運動項目,要求孩子必須具有高度的集體主義觀念,時時以集體為準繩,事事從大局出發(fā)。在籃球場上,5個隊友共同努力,好不容易得到一次球,應該打配合,找機會投籃。如果只顧表現(xiàn)自己,有球就向前沖,不顧其他4個隊員,一而再、再而三地隨便、草率出手投籃,全隊士氣就會下降,集體項目能讓孩子在頭腦中時刻想到有集體才能勝利。同時,體育活動可以提高孩子的自我評價能力。孩子在運動隊會認識教師、教練員,認識其他同學和運動員,并且通過訓練彼此分析優(yōu)缺點,以人為鏡,反觀自照來評價和修正自己的行為,從而形成和發(fā)展了自我評價的能力。
體育活動有助于孩子克服依賴性,提高獨立性。因為按照體育老師的要求,孩子逐漸能夠自覺地確定訓練目的,制訂和實施訓練計劃,主動安排訓練時間,學會獨立地做出決定和執(zhí)行決定。
孩子在活動中常常帶有沖動性和草率性,為了顯示自己的成熟和力量,他們常常故意做出與眾不同的冒險舉動,把無知妄動當成大膽勇敢,把粗暴魯莽視為勇敢。而在體育活動中,孩子慢慢能夠按照運動訓練的客觀規(guī)律,通過審慎的思考,理智、果斷地處理問題,逐漸增強自我控制能力。在提高意志品質(zhì)上,游泳屬于耐力性項目,更需要堅持性;籃球場上瞬息萬變,更需要果斷和獨立性。
總之,將體育作為改善孩子素質(zhì)教育方式的一個突破口,它所產(chǎn)生的效應將是巨大的、多層次、多方面的。
● 許小冬:簡單說,有以下幾點。
除了練習本身之外,特別強調(diào)練習前的準備活動和練習后的放松恢復。這里有各種拉伸、按摩,主要目的是激活神經(jīng)系統(tǒng)、梳理和喚醒肌肉軟組織。
設置適宜的運動負荷,包括運動量和運動強度。運動量是指練習的時間、次數(shù)、組數(shù)等等,運動強度是指練習時的速度、高度、動作難度、重量等等。要做好計劃,逐步提高運動負荷,不要心血來潮地一下子大負荷。
運動負荷大小還可以用生物學指標來衡量。如體溫、出汗、心率、呼吸,甚至嘴唇的顏色變化。很多人使用手環(huán)來記錄自己運動時的心率變化,專業(yè)運動員會測試血乳酸、尿蛋白等指標來判定訓練負荷的大小。
積極采用機體恢復措施。除了前面說的練習后即刻的放松活動以外,恢復方式還有熱敷、按摩,以及運動中補水、適量營養(yǎng)、充足睡眠,等等。家長需要注意讓孩子及時攝取適量的營養(yǎng),以補充身體的消耗。
機體能力的提高是對刺激的適應過程,包括身體的各個系統(tǒng)、各個器官、各塊肌肉乃至各個細胞的變化,一點一點地實現(xiàn),心理素質(zhì)的形成也是一次一次積累完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且運動練習的效應有不穩(wěn)定性,一旦練習停止一段時間,練習效應也會消退。所以,如果有條件,應當計劃參加系統(tǒng)、持續(xù)的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