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浩宇 苑思琪

【摘 ? ?要】融媒體時代,新聞短視頻以內容精悍短小、形式新穎多樣的特點,滿足了人們泛娛樂化、碎片化的信息獲取需求。傳統媒體如何深耕細作新聞短視頻精品?如何在眾聲喧嘩的網絡世界謀得一席之地?本文試圖從受眾視角需求、制作傳播技巧以及創新發展路徑幾方面予以探討分析,提出合理化意見建議,以期新聞短視頻更趨多元化、更具感染力、更有市場率。
【關鍵詞】受眾視角;新聞短視頻;制作傳播;創新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48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到10.11億,網民普及率71.6%;其中短視頻用戶達到8.88億,占網民整體的87.8%(有關數據如圖1所示)??梢?,隨著互聯網的飛速發展和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以抖音、快手為代表的短視頻平臺發展迅猛,它們依托自身強大的內容特性與傳播路徑,更易抓住受眾心理,產生強烈的感官刺激,因此備受人們關注追捧。
傳統主流媒體面對新業態,在保持固有表達范本的同時,也紛紛大膽嘗試與平臺相匹配的“微新聞”、“微綜藝”。諸如:央視推出的《主播說聯播》,將新聞評論與短視頻相結合,極具張力的創意表達,從容自如的親民姿態,直觀真實的生活場景,在全網迅速掀起“粉聯播”熱潮;兩會“練兵場”,各大傳統主流媒體競相發力,央視開辟專題《我有問題問總理》、人民日報制作主題MV《少年》、新華社隆重推出《十四五@十四億》神曲,以及人民網與中國共產黨新聞網聯合推出的《百秒說兩會》等,極大提升了傳統主流媒體在新媒體領域的參與度與知名度,也增強了自身的親近感;尤其是在疫情期間,各媒體充分發揮新聞短視頻體量小、速度快、輻射強的優勢,彰顯出“科技向善”力量和人文關懷內涵,改變了人們對短視頻僅限于娛樂表達的刻板認知,也在很大程度上燃起受眾參與的熱情。本文從受眾視角出發,探討新聞短視頻的創新發展路徑。
一、新聞短視頻受眾的需求分析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受眾獲取信息的習慣也發生了改變,他們更樂意利用碎片化時間來獲取新聞信息,新聞短視頻的出現正好迎合了受眾這一需求。因此,有針對性地分析了解受眾視角,將需求指向作為內容生產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有利于更好地發揮其價值導向和示范引領作用,為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注入動力。
(一)渴望多元體驗
一直以來,受眾了解國際國內時政要聞以及趣聞軼事,主要依靠電視、廣播、紙媒,隨著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受眾渴望多渠道、全方位、立體化獲取新聞信息,所以想要滿足受眾需求,就應設法使傳播方式更加多元化。新聞短視頻具有碎片化傳播特征,一方面符合融媒體時代受眾的信息接收習慣,滿足了受眾獲取信息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滿足了受眾的社交心理需求,因此,逐漸實現了傳播效果的最大化。
(二)期待視覺沖擊
新聞短視頻要真正實現時短意深、扣人心弦,不得不爭分奪秒,如在鏡頭銜接上利用炫酷開頭、鏡面倒影、線條發散或選擇延時、慢動作等手法控制畫面時間維度等,用時間和空間張力來搶抓眼球、形成沖擊?,F如今,新聞短視頻已成為受眾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三)力求內容新穎
與傳統媒體相比,新聞短視頻受內容和選材的影響相對較小,它可以持續向電商、旅游、體育、美食等多領域疊加、滲透。要想滿足受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就要在保證信息內容真實的前提下,避免內容的同質化,做到差異化傳播,切忌出現邏輯混亂、銜接不暢等情況。
(四)引發情感共鳴
在新聞短視頻的制作和傳播過程中,除了要在第一時間傳遞最新消息外,還要加強輿論引導,重視情感的傳播,通過情境的設置使新聞短視頻更具感染力和說服力,引發受眾的共鳴。
二、新聞短視頻制作傳播技巧
新聞短視頻的拍攝、剪輯和傳播環節相互依賴、相輔相成,任何一個環節都不能馬虎。對于短視頻創作者而言,只有潛心打磨自身技藝,才能在流量洪流中擁有一席之地。
(一)拍攝上要把握好兩個要素
優秀的新聞短視頻作品,除了離不開正確的價值觀引導,高超的拍攝技術、優質的題材之外,還要確保主次清晰、畫面干凈、色彩對應、內容耐看。有關曝光補償、還原色彩、校準焦距、構圖原則、監聽音量等操作層面在此不贅述,本文只談兩個關鍵要素:一是主題精準,手法豐富。通過事件所傳遞的價值觀是新聞短視頻傳播力的根本所在,因此,首先要把表達什么弄清楚、想明白,經過謀篇布局,拍攝才更具有指向性和針對性;其次,正因為“短”,所以不能求“全”,“短平快”恰恰更考驗短視頻創作人員的實力水平;此外,突出細節,激發受眾的代入感或共鳴,這也是關鍵之所在;最后,因短視頻中解說少,如若條件允許,應盡可能增加記錄視角,如上帝視角、新聞當事人視角、新聞關注物體視角、旁觀者視角、事后尋訪視角等。二是合理構圖、提升畫質。首先運用不同景別,構建不同的空間感受,將事物的主次呈現出來。如空間偏大的場景,要想獲得現場全貌,須用全景與遠景,此時用廣角鏡頭效果最佳;對于空間狹小的場景,一般用中景拍攝;如果針對特定人或物,可用近景、特寫拍攝。其次,拍攝過程中,還需要注意畫面的比例,將畫面的主體放在視覺中心、保證其視覺效果是遞進的、把握好動靜關系。最后,要避免出現有??陀^規律的畫面,以免給受眾帶來認知的誤差。因實際原因,現場鏡頭確有晃動、模糊等情形的,也應盡可能使用,剪輯技術只是修正和補充。另外,還可借助其他輔助器材,如穩定器、無人機等,拍攝出更有質感的大片畫面。
(二)剪輯上要處理好三個方面
新聞短視頻的后期剪輯,即在對創作理念以及寫意還原充分理解的基礎上,對視頻、音頻進行剪切、選取和拼接,使新聞具有更好的整體性、系統性和連貫性。在這里強調三個方面:一是準確把握剪輯風格。風格須契合情緒表達需要,因此,不同題材的新聞短視頻剪輯風格亦不同,要根據新聞欄目的定位,選擇不同的敘事方式和色彩,形成其獨有的辨識度。時政新聞主要報道國際國內大事,剪輯要注重新聞的客觀性和權威性,要有嚴肅的態度。娛樂新聞主要報道電影、電視、音樂等方面的內容,具有很強的娛樂性,宜采用輕松、歡快的風格,滿足受眾個性化需求。二是合理運用剪輯技術。在剪輯過程中,為提升速度、成效,可以用專業辦公軟件Wochit,這一軟件可采用人工智能技術完成自動化剪輯,可以節省人工和成本,另外還可以用秒拍和微博等推行的“云剪程序”對素材進行剪輯、分享,和以往的視頻剪輯軟件工具對比,采用自動化視頻剪輯軟件不但可以降低門檻,還能促進新聞短視頻整體品質的提高。同時亦可以用Premiere、Vegas、Final cut等專業軟件進行剪輯,還能用Adobe effects創建吸引人的動態圖形和出眾的視覺效果。三是規范引入敘事斷點。當下大多數新聞短視頻剪輯過程中,采用敘事斷點處理技術,過濾掉無用內容,為受眾節省觀看時間,而這個過程需要大量的鏡頭切換,同時配合相應的解釋字幕,予以情況說明,并適時加入一兩句同期聲,添加與之相匹配的背景音樂,人為制造渲染氣氛、傳遞情感,目的是通過演繹盡可能地增強新聞短視頻的故事性和吸引力,以達到較好的傳播效果。
(三)傳播上要運用好四個策略
據統計,在整個網絡視聽服務中,新聞短視頻應用的人均單日使用時長最高,其衍生的“短視頻+電商”“短視頻+廣告”等模式產生了一系列經濟效應。因此,新聞短視頻在深化內容生產的基礎上,應適時調整運營策略,堅持受眾至上,緊扣受眾心理,彰顯品牌特色,努力實現雙效雙贏。具體而言:一是加大監管力度。為形成良好的輿論氛圍,必須嚴格遵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和制度規范,強調尊重原創、保護版權,重點審核標題是否合法合規,內容是否涉及色情、暴力、血腥,是否適宜未成年人等,使之時刻處于政府監管、平臺自查、用戶監督之下。二是提升業務水平。融媒體時代行業競爭愈發激烈,面對嚴峻形勢,必須注重短視頻領域的深耕細作,當務之急是積極引進高素質人才,拓寬人才培養渠道,加大團隊合作交流,全面提升運營人員的專業知識、協調配合和創新能力。三是完善過程維護。新聞短視頻不是發布完了就結束了,評論區是反思討論的平臺,能真實反應受眾的需求和想法,這無疑是提升新聞短視頻的重要參考,要重視受眾的反饋。四是強化社交屬性。新聞短視頻要提高傳播效果,就應加強與受眾之間的互動。其中,新聞短視頻所設置的互動環節,要方便受眾分享和參與,向廣泛性和包容性延伸,實現和諧共生。
三、新聞短視頻的創新發展路徑
傳統媒體由于長期積累,形成了一整套固有的成熟的采編模式,但缺乏新聞短視頻圖文轉化、適時分享、互動交流等功能。新聞短視頻的創作人員可第一時間報道受眾關注的熱門、重點和緊急事件,憑借拍攝剪輯技巧帶給受眾強烈的視覺刺激,在向受眾傳播新聞的同時,也為受眾提供反饋點評的渠道,提高了受眾的參與度,增強了互動黏性。當下如何發揮優勢站穩市場腳跟,是廣大媒體從業人員亟待思考的課題。
(一)構建深度融合新格局
融媒體時代,新聞短視頻憑借動態展示、超強的互動性等優勢和特性,成為受眾喜愛的新的信息表達方式。若想在新興市場上再生新動能,真正變流量高地為價值高地,新聞媒體必須與時俱進,加快建立互聯網思維和融媒體觀念,徹底打破傳統思維壁壘,趨利避害,揚長避短,努力探索新舊媒體創新融合之舉,變“野蠻成長”為“提質增效”,最終贏得在流量市場的主動權和主導權。
(二)倡導受眾至上新理念
傳統媒體要合理利用自身資源優勢,對新聞短視頻的題材內容進行區分取舍,不但要考慮受眾的興趣愛好,還要結合自身的優劣勢深度剖析,從而有效把住時代脈博,緊扣受眾需求,制作更多受歡迎的高質量短視頻精品。
(三)打造內容為王新高地
在流量變現的營利模式下,部分網紅和短視頻平臺為了博取眼球,沒底線、踩紅線,不惜踐踏公序良俗違反法律法規。“文以載道”,新聞短視頻也應如此,只有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堅守“內容為王”、在深度、廣度上下足功夫,杜絕低俗,避免空洞,才能有效提升短視頻的核心競爭力。
結語
融媒體時代,新聞短視頻發展態勢十分強勁,廣大媒體從業人員必須加快提升能力素質和職業操守,在全面掌握制作和傳播技巧的同時,努力增強新聞短視頻的吸引力、表現力和影響力,更好地為表達主題服務。當前新舊媒體正處于交織融合階段,媒體從業人員應準確把握時代脈博,嚴格遵循創作原則,切實找準生態內容生產的創新發展路徑,致力于打造品牌特色并不斷健全完善運營矩陣,加快制作傳播更多更優真正滿足受眾需求的正能量精品內容,最大限度發揮主流媒體的輿論引導作用,為實現新聞短視頻雙效雙贏而努力奮斗。
參考文獻:
[1]倪寧.試論短視頻拍攝技術當中的技巧[J].電視技術,2019(22):70-72.
[2]訾謙.觸達用戶超8億,短視頻如何“吸睛”又“吸金”[N].光明日報,2020-10-25(08).
[3]李鵬沖.新聞短視頻的拍攝和剪輯技巧探討[J].新聞前哨,2021(06):45-46.
[4]趙麗巖.新聞短視頻的拍攝和剪輯技巧[J].電視技術,2021(05):53-55.
[5]黃楓.短視頻專題報道的影像特征與拍攝手法探析[J].新媒體研究,2021(16):33-35.
[6]胡霞.借短視頻實現電視新聞新突破[J].中國電信業,2021(06):26-27.
[7]CNNIC.第48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EB/OL].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2109/t20210915_71543.htm
(作者:方浩宇,長江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學生;苑思琪,長江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教師)
責編: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