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小芳,張澤優,吳小剛,林 緯,黎起秦,袁高慶
(廣西大學農學院 南寧 530004)
我國是蔬菜的主要生產大國之一,現有蔬菜種植面積超過2000 萬hm,蔬菜種類齊全,資源豐富。大多數蔬菜種類生長周期短,復種指數高,對水分需求量大,該環境下也適宜多種病害發生,導致損失嚴重。在多種蔬菜病原中,立枯絲核菌()、尖 孢 鐮 刀菌()、茄科雷爾氏菌()均能在多種蔬菜的整個生育期侵染,引起全株萎蔫,影響蔬菜的收成甚至造成絕產;瓜果腐霉()和胡蘿卜軟腐果膠桿菌(subsp)常直接造成茄果類和瓜果類蔬菜果實腐爛。其中,瓜果腐霉還可引起多種蔬菜苗期猝倒病,蔓延速度快,易導致成片死苗現象;黃單胞菌()是全球最重要的植物病原細菌之一,其中野油菜黃單胞菌野油菜致病變種(pv.)能引起十字花科蔬菜黑腐病,危害葉片、葉球和球莖。以上6 種病原菌寄主范圍廣,對農業生產影響大,需要采用綜合防治措施降低損失。其中,化學防治在保障蔬菜產業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由于化學防治具有快速高效、使用方法簡單、不受地域限制等特點,農田濫用化學農藥現象較為普遍,使得農藥殘留、病原菌產生抗藥性、生態環境破壞等問題日益突出。若選用高效廣譜的藥劑,可以在保證防治效果的基礎上,減少農藥使用量,降低農藥的負面影響。鑒于此,筆者以蔬菜生產上6 種常見的病原菌為靶標菌,采用菌絲生長速率法和最低抑制濃度法測定21 種低毒低殘留的殺菌劑對病原菌的抑菌活性,旨在篩選出高效廣譜的殺菌劑,為防治蔬菜田間多種病害提供參考。
供試病原菌物:立枯絲核菌、尖孢鐮刀菌苦瓜專化型和瓜果腐霉,供試病原細菌:茄科雷爾氏菌、野油菜黃單胞菌野油菜致病變種和胡蘿卜軟腐果膠桿菌胡蘿卜亞種,均由廣西大學植物病理學研究室提供。
培養基配方:PDA(Potato Dextrose Agar)培養基:PDA 固體粉末46.0 g,去離子水1000 mL。NA(Nutrient Agar)培養基:牛肉浸膏3.0 g,蛋白胨5.0 g,葡萄糖10.0 g,瓊脂20.0 g,去離子水1000 mL,然后調節pH 至7.0;NB(Nutrient Broth)培養基:NA 培養基配方中去除瓊脂;以上3 種培養基均在101 kPa、121 ℃的高壓滅菌鍋里滅菌30 min 后使用。
供試藥劑:室內抑制效果測定中供試藥劑名稱、有效含量、劑型、生產廠家見表1。試驗中供試的乙蒜素和代森錳鋅復配劑為廣西大學植物病理學研究室測試中的藥劑,根據2017 年試驗結果,以80%乙蒜素乳油和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按2∶1(∶)的比例復配而成。

表1 供試殺菌劑及生產廠家
1.2.1 菌絲生長速率法 采用菌絲生長速率法測定18 種殺菌劑(具體名稱見表2)對立枯絲核菌、尖孢鐮刀菌苦瓜專化型和瓜果腐霉的離體抑制效果。首先挑取菌絲置于PDA 平板培養基上,28 ℃下培養3~5 d 備用;用無菌水將藥劑配制成有效成分為10 000 μg·mL的母液,取100 μL 母液加入900μL 的無菌水中配成質量濃度為1000μg·mL的藥劑,分別取100μL 不同質量濃度的藥劑加入至100 mL 的PDA 培養基中,配制有效成分質量濃度為10μg·mL和1μg·mL的含藥培養基,倒成平板備用。分別從病原菌菌落邊緣打取5 mm 的菌餅,置于含藥培養基中央,以加入等體積無菌水的培養基作為對照,每處理3 次重復。將所有處理置于28 ℃光照培養箱中培養,待對照處理即將長滿培養皿時,用十字交叉法測量每個處理的菌落直徑(mm),并計算菌絲生長抑制率。

表2 18 種殺菌劑在不同濃度下對立枯絲核菌、尖孢鐮刀菌苦瓜專化型和瓜果腐霉的抑制率 %

1.2.2 最低抑制濃度法 采用最低抑制濃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法測定殺菌劑對病原細菌的離體抑制效果。將細菌在NA 平板上劃線,于28 ℃下培養2~3 d,挑取菌落接種至NB 培養液中,于100 r·min、28 ℃條件下振蕩培養24 h 備用。根據殺菌劑對立枯絲核菌、尖孢鐮刀菌苦瓜專化型和瓜果腐霉的離體抑制效果,從中選擇抑菌譜較廣或抑菌效果較好的申嗪霉素、乙蒜素·代森錳鋅、苯醚甲環唑·吡唑醚菌酯和吡唑萘菌胺4 種藥劑,另外增加喹啉銅、春雷霉素·喹啉銅和氯溴異氰尿酸3 種生產上用于防治多種病害的藥劑,測定其對3 種細菌的MIC 值。在24 孔細胞培養板中,每孔加入900μL 濃度為10CFU·mL的菌液,再分別加入100μL 按梯度稀釋的7 種藥液,使藥劑有效質量濃度分別為1000、100、10、1、0.1 和0.01μg·mL,以無菌無藥劑的培養液和無藥劑的菌液為對照,每處理3 次重復。將24 孔培養板密封后置于28 ℃、90 r·min搖床中震蕩培養,24 h 和48 h 進行觀察。培養液清澈則表明培養板無污染,不含藥劑的菌液渾濁則說明細菌在無藥時能夠正常生長。在2 個對照處理均正常的情況下,藥劑作用后菌液保持清澈的最低濃度即為藥劑的MIC,根據MIC 值判斷細菌對藥劑的敏感性。
以上試驗于2019 年4-6 月在廣西大學植物病理學研究室開展。
采用Excel 2003 進行數據統計,使用DPS 7.05進行方差分析,應用Duncan 新復極差法進行差異顯著性檢驗。
測定結果表明,對照處理生長正常。其中,立枯絲核菌在生長36 h 后菌落直徑為76.3 mm,尖孢鐮刀菌苦瓜專化型在生長6 d 后菌落直徑為75.7 mm,瓜果腐霉在生長30 h 后菌落直徑為77.7 mm。按照與對照生長相同的時間測定對應各處理的菌落直徑并計算抑制率,結果如表2 所示。針對立枯絲核菌,在藥劑質量濃度為10μg·mL的情況下,申嗪霉素、苯醚甲環唑·吡唑醚菌酯、吡唑萘菌胺、乙蒜素·代森錳鋅的抑制率超過了95%。其中,申嗪霉素抑制率達100%,與其他處理相比均達差異顯著水平。吡唑萘菌胺在質量濃度降至1 μg·mL時,對立枯絲核菌的抑制作用依然很強,抑制率達到96.30%;10 μg·mL戊唑醇和丙硫菌唑的抑制效果也較好,抑制率分別為85.18%、78.66%;10 μg·mL吡唑醚菌酯、噻呋酰胺和啶酰菌胺的抑制率在60%左右;其余9 種藥劑的抑制率均低于50%。
對于尖孢鐮刀菌苦瓜專化型,咪鮮胺的抑菌效果最佳,質量濃度在10 μg·mL時的抑制率為93.24%,顯著高于其他處理;其次為丙硫菌唑、戊唑醇和氟唑菌酰羥胺,抑制率超過70%;申嗪霉素、抑霉唑和苯醚甲環唑·吡唑醚菌酯也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抑制率高于52%;噻呋酰胺在2 種測試濃度下對尖孢鐮刀菌苦瓜專化型無抑菌效果。其他藥劑抑制作用較弱,抑制率低于38%。
對瓜果腐霉的離體抑制效果測定中,苯醚甲環唑·吡唑醚菌酯對瓜果腐霉的抑制效果最好,在10μg·mL質量濃度下抑制率為98.23%,質量濃度降至1μg·mL時抑制率仍可達到75.65%;其次為申嗪霉素,抑制率為86.70%;吡唑醚菌酯、啶氧菌酯和氟嘧菌酯對瓜果腐霉有一定的抑制效果,10μg·mL質量濃度下抑制率超過50%;大部分供試藥劑對瓜果腐霉抑菌效果較差或沒有抑菌效果。
7 種藥劑對3 種病原細菌的抑制效果見表3。其中,申嗪霉素的抑菌效果最強,MIC 最低,處理24 h 時對3 種細菌的MIC 均為1μg·mL,48 h 時對茄科雷爾氏菌的MIC 升到10μg·mL,但對另外2 種細菌的MIC 保持為1μg·mL;其次為乙蒜素·代森錳鋅,對3 種細菌的MIC 未超過100μg·mL;喹啉銅處理24 h 時,對茄科雷爾氏菌和胡蘿卜軟腐果膠桿菌胡蘿卜亞種的MIC 均為100μg·mL;春雷霉素·喹啉銅對野油菜黃單胞菌野油菜致病變種的MIC 為100μg·mL,但對另外2 種細菌的MIC大于1000μg·mL;氯溴異氰尿酸對茄科雷爾氏菌和野油菜黃單胞菌野油菜致病變種的離體抑制作用較弱;苯醚甲環唑·吡唑醚菌酯和吡唑萘菌胺對3種病原細菌的MIC 均大于1000μg·mL。

表3 不同處理時間下7 種藥劑對茄科雷爾氏菌、野油菜黃單胞菌野油菜致病變種和胡蘿卜軟腐果膠桿菌胡蘿卜亞種的最低抑制濃度(MIC) (μg·mL-1)
筆者在本試驗中測試21 種殺菌劑對6 種蔬菜病原菌的離體抑制效果,發現大部分藥劑只對其中1~2 種病原菌有效。苯醚甲環唑·吡唑醚菌酯對立枯絲核菌和瓜果腐霉的抑制作用很強,對尖孢鐮刀菌也較好;吡唑萘菌胺對立枯絲核菌抑制作用強,對尖孢鐮刀菌苦瓜專化型和瓜果腐霉也有一定效果,但這2 種殺菌劑對3 種細菌均無抑菌活性;乙蒜素·代森錳鋅和申嗪霉素對6 種病原菌都有一定的抑制效果,對其中立枯絲核菌和3 種供試細菌的抑制作用強,此外申嗪霉素對瓜果腐霉也有較好的抑制效果。
苯醚甲環唑屬于三唑類殺菌劑,吡唑醚菌酯是甲氧基丙烯酸酯類殺菌劑,滲透作用強,均為廣譜高效的殺菌劑。這兩種藥劑作用機制不同,復配后可增加藥效以及延緩抗藥性的產生,對花生褐斑病、祁山藥炭疽病、馬鈴薯早疫病等都有較好的防效。筆者在本研究中發現苯醚甲環唑·吡唑醚菌酯對立枯絲核菌和瓜果腐霉的抑制率接近100%,其對這兩種病原菌引起的病害的田間防治效果有待于進一步明確。
乙蒜素·代森錳鋅對病原真菌、卵菌和細菌均有抑制作用。乙蒜素是我國自主研發的植物仿生農藥,殺菌效果好,且對植物生長有促進作用;代森錳鋅為高效、低毒、廣譜的保護性殺菌劑,可防治霜霉病、褐斑病、炭疽病等。在前人研究中,當質量濃度為200μg·mL,乙蒜素對立枯絲核菌的抑菌率不足50%,代森錳鋅才有較強的抑制作用。而本文中,質量濃度為10μg·mL的乙蒜素·代森錳鋅就對立枯絲核菌表現出較好的抑制效果。對于青枯病,乙蒜素能有效抑制煙草青枯病菌的生長,代森錳鋅對馬鈴薯青枯病的防效接近70%,本文結果顯示,乙蒜素·代森錳鋅對茄科雷爾氏菌有明顯的抑制效果。據報道,乙蒜素與代森錳鋅復配對丁香假單胞桿菌抑菌活性有明顯增效作用,推測將這2 種藥劑復配可能對立枯絲核菌、茄科雷爾氏菌等也有增效作用,需要后續試驗證實。
申嗪霉素是一種安全、高效、廣譜的新型微生物源農藥,能有效防治多種病害,目前已經在黃瓜灰霉病、霜霉病上取得登記,對萵苣霜霉病、馬鈴薯晚疫病、水稻紋枯病等病害有較好的田間防治效果。該藥劑對尖孢鐮刀菌草莓專化型、稻黃單胞菌水稻致病變種等病原菌還具有很強的離體抑制活性。本研究與前人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證實申嗪霉素對多種植物病原菌有較強的抑制效果。此外還發現其對青枯病菌和軟腐病菌的離體活性也很強。
筆者篩選出對6 種蔬菜病原菌整體抑制效果較好的申嗪霉素和乙蒜素·代森錳鋅,可以進一步開展藥劑復配的聯合作用測試和田間藥效試驗,以及對其他蔬菜病害防治效果的測定,為田間使用高效廣譜的殺菌劑同時防治多種蔬菜病害提供可靠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