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家柱,喬燕春,林錦英,劉玉平,謝偉平,譚 雪
(廣州市農業科學研究院 廣州 510308)
節瓜(Cogn. var.How.)是葫蘆科冬瓜屬冬瓜種的變種,肉質鮮嫩、富含多種營養物質,為華南地區的主要蔬菜作物,是廣東、廣西等省區出口創匯的主要蔬菜種類之一。節瓜根據果肉顏色的不同可分為白肉節瓜和綠肉節瓜,早期以白肉節瓜品種的選育較多,如冠華系列、冠星系列節瓜。綠肉節瓜是一種較為新型的節瓜,屬于翡翠型節瓜,俗稱水果節瓜,如寶玉系列、桂優系列節瓜;其嫩瓜老瓜皆有食用價值,還具有果肉緊實、含糖量較高、耐貯運等特點,近年來迅速被廣大農戶所認可。此外節瓜栽培逐漸北移,綠肉節瓜的栽培面積也越來越大。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場對節瓜產量和品質的要求也不斷提高,廣州市農業科學研究院蔬菜所以高產、優質、商品率高為育種目標,選育出江心類節瓜新品種翠玉2 號,是綠肉節瓜新品種,適合廣東省節瓜主產區春秋兩季種植。
2.1.1 母本mb1202-2-1-1 的選育 翠玉2 號為雌性較強的綠肉型節瓜,其母本mb1202-2-1-1 分離自綠寶石11 號小冬瓜,從2012 年定向選育雌性較強的植株,經9 代系譜選育于2016 年選育出強雌型自交系,表現出早熟、雌性強,果形呈圓筒形、果皮深綠色,星點較多,果長15~20 cm,橫徑5~7 cm,果肉厚度1.3~1.6 cm,單果質量400~550 g,果肉綠色,品質優。
2.1.2 父本fb1306-2 的選育 父本fb1306-2 分離自綠仙子6 號節瓜,于2013 年起經7 代系譜選育而成的優質抗逆自交系,中熟、雌性較強,果皮深綠色,星點適中,果長15~20 cm,橫徑5~7 cm,果肉厚度1.3~1.6 cm,單果質量500~600 g,果肉淺綠色。
2016 年秋季以mb1202-2-1-1 等為母本、以fb1306-2 等為父本配制成組合8 個,2017—2018 年在廣州市農業科學研究院花都基地和廣州市農業科學研究院南沙基地進行了3 季品種比較試驗,以寶玉節瓜為對照,其表現為早熟、采收期長、豐產、綠肉、優質、耐病、耐寒、耐熱等優點,命名為翠玉2號節瓜。翠玉2 號參加2019 年春季和秋季廣東省節瓜區域試驗,2020 年11 月通過廣東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評定,編號:粵評菜20200011。
3 茬品種比較試驗以寶玉節瓜為對照,采用隨機區組排列,小區面積為20 m,3 次重復。2017 年春季翠玉2 號667 m總產量2 667.3 kg,比對照增產7.70%,增產顯著;667 m前期產量1 001.8 kg,比對照減產1.6%,減產不顯著。2017 年秋季翠玉2號667 m總產量3 086.9 kg,比對照增產1.4%,增產不顯著;前期667 m產量903.1 kg,比對照增產1.7%,增產不顯著。2018 年春季翠玉2 號667 m總產量2 866.8 kg,比對照增產9.1%,增產顯著;667 m前期產量1 306.7 kg,比對照增產39.8%,增產極顯著(表1)。

表1 翠玉2 號在品比試驗中的產量結果
3.2.1 前期產量、總產量比較 翠玉2 號參加2019年春季和秋季廣東省節瓜品種區域試驗,對照品種為翠玉1 號節瓜,采用隨機區組排列,小區面積20 m,3 次重復;承擔試驗單位有10 個,包括:廣州、湛江等2 市農業科學研究院,深圳市農業科技促進中心,汕頭市白沙蔬菜原種研究所,高州市良種繁育場,惠州、韶關、佛山、肇慶和江門等5 市農業科學研究所。納入數據匯總統計的有效試點數共8 個,其中汕頭市白沙蔬菜原種研究所試點試驗失敗,高州市良種繁育場在試驗前期中受不良氣候影響嚴重,這2 個試點試驗數據不納入產量統計。結果表明,翠玉2 號2019 年春季平均667 m產量4 018.4 kg,比對照減產0.6%,減產不顯著;前期平均667 m產量1 355.0 kg,減產6.9%,減產不顯著。翠玉2 號2019 年秋季平均667 m產量4 222.3 kg,比對照增產2.3%,增產不顯著;前期平均667 m產量為1 735.8 kg,減產6.2%,減產顯著(表2)。

表2 翠玉2 號在區域試驗中的結果
3.2.2 田間性狀調查 翠玉2 號植株生長勢和分枝性強,葉片綠色。從播種至始收春季70 d、秋季53 d,延續采收期春季35 d、秋季33 d,全生育期春季105 d、秋季86 d;第1 朵雌花著生節位11.5~12.2 節,第1 坐果節位12.7~14.2 節。商品果呈圓筒形,果皮青綠色、無棱溝,花點小且數量多、有麻點。果長18.4~19.8 cm,橫徑7.3~7.7 cm,果肉厚度1.87~1.97 cm。單果質量581.5~689.0 g,單株產量2.15~2.31 kg。肉質致密,商品率95.4%~95.8%(表3)。

表3 主要農藝性狀調查
2019 年春季在果實商品期由廣東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組織有關專家進行現場感觀品質鑒定。翠玉2 號外觀品質84 分,食味得分83 分,總分84分,比對照翠玉1 號(外觀、食味、總得分均為80分)評分高。同時委托廣州市農業科學研究院農業環境與農產品檢測中心對翠玉2 號進行品質檢測。理化品質檢測結果:粗蛋白含量0.73%,維生素C 含量219 mg·k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4.7%(表4)。

表4 翠玉2 號品質檢測結果
委托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對翠玉2 號的對疫病、枯萎病抗性進行苗期接種鑒定,翠玉2 號與對照翠玉1 號均高感疫病、感枯萎病。
綠肉節瓜翠玉2 號為江心類雜種1 代新品種,植株生長勢和分枝性強,葉片綠色。從播種至始收春季70 d、秋季53 d,采收期長,豐產性好,單果質量581.5~689.0 g,單株產量2.15~2.31 kg,平均667 m產量4 120.3 kg。第1 朵雌花著生節位11.5~12.2節,第1 個坐果節位12.7~14.2 節。瓜呈圓筒形,瓜皮青綠色,無棱溝,花點小且數量多、有麻點。瓜長18.4~19.8 cm,橫徑7.3~7.7 cm,果肉厚度1.87~1.97 cm。果肉肉質致密、呈綠色、品質優。商品率95.4%~95.8%。粗蛋白含量0.73%,維生素C 含量219 mg·k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4.7%。高感疫病和感枯萎病(見彩插4)。
適宜華南地區春秋種植,春季在1—3 月育苗,秋季在7—8 月育苗,長至2~3 片真葉即可定植。人字搭架栽培每667 m種植1000~1600 株,平棚搭架栽培每667 m定植600~800 株。重施有機肥作基肥,定植初期勤施薄施,保持一定的長勢,開花結果后開溝追施重肥1~2 次,提高坐果率,采用水肥一體化栽培技術,可以延長采收期,有效提高產量。主側蔓均可結瓜,及時整枝、引蔓和摘除多余側蔓;開花期如遇陰雨天進行人工輔助授粉;注意及時采收。
在病害方面主要有疫病、枯萎病和白粉病等,可采用多菌靈、甲基硫菌靈和硫黃膠懸劑等藥劑防治。蟲害主要有薊馬、紅蜘蛛和蚜蟲,可用乙基多殺菌素、螺螨酯和吡蟲啉等藥劑進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