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濤,郝科星,侯東穎,張 曼,張 濤,侯富恩
(山西農業大學農業經濟管理學院 太原 030006)
我國是世界重要的西瓜種植國和消費國,據FAO 數據庫顯示,2018 年我國西瓜產量為6 280.38 萬t,位居全球第一,西瓜單產水平也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各育種單位一直加強特色育種材料的選育和創制,致力于選育出一批優質、多抗、高產、多特色的優良品種。21 世紀以來,我國西瓜育種工作加快了四倍體西瓜的創新和誘變,育成一系列三倍體無籽西瓜新品種。無籽西瓜由于適應性強、豐產性好、食用方便及經濟效益好,深受種植者、消費者的青睞。但目前無籽西瓜的主栽品種大部分以大果型、紅瓤為主。隨著全國無籽西瓜科研與生產協作組的不懈努力以及國家三倍體無籽西瓜種子質量標準的出臺,使發芽率比較低的黃肉、中小果型三倍體無籽西瓜品種得以推廣與應用。
山西省無籽西瓜育種工作起步較晚,2007 年以來,山西省農業科學院等科研單位先后培育成晉花無籽、晉陽無籽、墨抗無籽、晉綠無籽3 號等無籽西瓜新品種,累計推廣面積超過6667 hm,經濟效益顯著,但品種較為單一。近年來,小果型西瓜因小巧玲瓏、外觀美觀、品質優良,上市早及經濟效益高,逐漸成為高品質消費者的選擇。因此,筆者將選育目標定為培育適合山西省及周邊地區保護地及露地種植的產量高、品質優、抗性強及較耐低溫、弱光的特色小果型無籽西瓜新品種。
母本T21 是2005 年從我國臺灣引進的黃瓤四倍體西瓜材料(編號XF05-11)中選出的變異株,經3 a(年)6 代自交、分離、純合,于2008 年育成的優質自交系。該材料早熟,全生育期90 d 左右,果實發育期30 d 左右,圓果黑皮,上覆蓋有蠟粉,單瓜質量2~3 kg,黃瓤,纖維細,種子中等,瓤質脆,果實中心和邊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后同)分別為12%和10%左右,中邊梯度較小,口感好。
父本2X-313 是2006 年從日本引進的黃瓤系列中果實性狀相似、其他性狀互補的2 個黃瓤西瓜品種(黃玉和未命名農家種)行雜交后,經過4 a(年)8 代自交、分離、選擇、純合,于2010 年育成。該材料全生育期88 d 左右,果實發育期28 d 左右;果皮墨綠色覆暗條紋,單瓜質量1~2 kg,果實圓形,瓤色黃,種子粒中小,果實中心和邊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別為12%和9%左右,抗病性較強。
2011 年在海南三亞山西省農業科學院南繁基地以T21、2X-313 等10 個自交系為親本,配制20個黃瓤無籽西瓜組合并進行鑒定。其中,組合T21×2X-313 在產量、商品性等方面表現優異,2012—2013 年在山西省晉中市榆次區東陽示范基地進行組合測試、品種比較試驗,2014—2015 年在山西省太原、朔州、長治、呂梁等地進行品種區域試驗,2015 年命名該組合為黑金無籽,2016—2017 年在山西省各地進行生產試驗。2018 年1 月通過農業農村部非主要農作物品種登記,登記編號:GPD 西瓜(2018)140044。
2012—2013 年春季在山西省晉中市榆次區東陽鎮山西省農業科學院東陽示范基地塑料大棚進行黑金無籽品種比較試驗,以湖南省瓜類研究所選育的雜交1 代小果型無籽西瓜品種雪峰小玉紅無籽為對照,3 月上旬播種育苗,3 葉1 心進行定植,6月上旬進行采收。各個小區隨機排列,面積13 m,667 m種植1200 株,株行距為0.5 m×1.0 m,3 次重復,立架吊蔓栽培,雙蔓整枝,人工授粉,摘除第1雌花果實,選留主蔓第3、4 或側蔓第2、3 雌花結果。每株留1~2 果,其余田間管理參照當地農民慣例進行。表1 結果表明,2 a(年)黑金無籽全生育期、果實發育期天數和對照雪峰小玉紅無籽相當,果皮厚度、硬度2 個品種之間均無顯著差異,單瓜質量略高于對照,結合坐果指數,黑金無籽667 m產量顯著高于對照9.5%左右;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方面,2 個品種之間無顯著差異,且中邊梯度較小(1.9~2.5 個百分點)。

表1 黑金無籽品種比較試驗結果
2014—2015 年春季在太原市清徐縣、朔州市、長治市武鄉縣、呂梁市孝義市等地大棚開展西瓜品種黑金無籽的區域試驗,試驗設2 次重復,以雪峰小玉紅無籽為對照,小區面積為66.7 m,667 m種植1200 株,株行距為0.5 m×1.0 m,立體吊蔓栽培,3月中下旬開始播種,4 月中旬定植,6 月中下旬開始采收。試驗結果表明:黑金無籽2 a 全生育期89.5 d,果實發育期29 d,與對照相當,平均單瓜質量、果皮厚度、硬度均略高于對照。2014 年黑金無籽平均667 m產量3 064.3 kg,較對照顯著增產10.1%,果實中心、邊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別較對照高;2015年黑金無籽平均667 m產量為2 973.6 kg,較對照增產4.8%,果實中心、邊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與對照相當(表2)。

表2 黑金無籽在品種區域試驗中的結果

表3 黑金無籽在生產示范中的產量結果
2016—2017 年黑金無籽在太原市、長治市、忻州市、呂梁市等地進行生產示范試驗,每個試點面積約0.33 hm,春季大棚立體栽培,667 m種植1200株,以雪峰小玉紅無籽為對照。結果表明,黑金無籽2 a 平均667 m產量為3 029.4 kg,高出對照6.6%,且各個試點全部實現增產。該品種果實商品性好,瓤質酥爽,纖維少、口感風味好,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左右,邊部10%左右。
2018 年3 月在山西省太原市清徐縣小武村溫室大棚開展黑金無籽抗病性鑒定,抗枯萎病采用菌液浸根法,試驗設3 次重復,每次重復30 株幼苗,每份種質接種90 株幼苗,隨機區組排列,接種放入配好的菌液中浸泡,再將幼苗移栽至塑料缽中培養,10 d 左右開始發病,35 d 調查發病情況。結果表明:黑金無籽枯萎病發病率為34.4%,抗性水平為抗(R),對照品種雪峰小玉紅無籽枯萎病發病率為33.3%,抗病性相當。
黑金無籽為早熟黃瓤小果型無籽西瓜新品種,早春大棚設施栽培全生育期90 d 左右,果實生育期29 d。植株生長勢強,坐果習性好。果實圓形,果皮墨綠色覆蓋隱花條條紋,有少量蠟粉。果皮厚度約0.7 cm,皮韌耐貯運。平均單瓜質量2 kg 左右,早春大棚吊蔓栽培667 m產量3000 kg 左右。黃瓤,果實中心和邊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別為12.1%和10.2%,中邊梯度較小,無籽性好,風味佳。植株抗病性強,抗枯萎病,較耐低溫、弱光(見彩插4)。
適宜在山西省太原市、長治市、晉中市、忻州市、呂梁市等地春提早設施種植。一般2 月中、下旬至4 月初播種,3 葉1 心時移栽至大棚,667 m栽培密度:地爬栽培600~800 株,立架栽培1200~1400株。坐果節位應在第3~第4 雌花,否則會導致著色秕籽增多。增施有機肥,注意肥水均衡供應,坐果后果實雞蛋大時強調增施膨果肥,采收前1 周停止灌水,以九至十成熟時采收為宜,不宜早采。整個生長期要防治枯萎病、病毒病、細菌性果斑病等,以預防為主;該品種不抗除草劑,不得使用對西瓜有危害的除草劑并應特別注意其他作物上使用除草劑的飄移和殘留藥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