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麗萍 張存玉 王珊珊
北京中醫藥大學人文學院大學英語教研室,北京 100029
摘要作為學術語篇的濃縮與精華,是一種簡潔而有效的學術成果推銷體裁[1]。摘要中必然存在互動元素[2-3],有利于實現勸說和引導讀者閱讀全文的功能[1,4]。作者在摘要中合理建構寫作立場,實現與讀者的良性互動,對其學術領域發聲以及提升學術話語權至關重要。
作者立場是表達作者或說話者對命題內容和信息真實性的確信態度、對來源的責任[5],其語言實現方式為立場標記。Hyland[6]將立場標記分為模糊語、增強語、態度標記語、自我指稱語來探討作者與讀者之間的互動關系。模糊語表達不肯定或沒有十分把握的論斷,能減弱讀者對命題的確定,它不僅能為作者的表達留有余地,也能更好地使讀者參與到文本中[6-7];增強語能加強讀者對命題的確定,表示作者對所論述事實的深信不疑或表明作者親自參與試驗或對讀者負責的態度[8];態度標記語表達對命題的情感態度,如滿意、困難、重要性、挫敗感等;自我指稱語指使用第一人稱代詞和形容詞所有格來表達命題、情感和人際關系的信息。Hyland[6]通過使用立場標記語表達對命題的態度和評價,有目的、謹慎地影響讀者,傳遞作者的立場,從而實現論說協商以及與讀者互動的人際功能[6,9]。
從中國知網數據庫隨機選取影響因子較高的權威雜志,包括《北京大學學報(醫學版)》《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中華心血管病雜志》《中華護理雜志》《中華預防醫學雜志》。從科學引文索引數據庫中隨機選取IF≥20 的國際權威期刊,包括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Lancet、JAMA: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Nature Medicine 和JAMA Internal Medicine。為了保證研究的時效性,語篇選取范圍為發表于2018—2019 年論文的英文摘要,每種雜志各選20 篇建立語料庫,其中國內醫學期刊英文摘要語料庫詞容量為31 441 個,國際醫學期刊英文摘要語料庫詞容量為32 810 個。
為了保證研究的信度和效度,本研究參考Hyland分類標準[6,10],具體分析框架見表1。

表1 立場標記語分類
利用AntConc 3.5.8 軟件檢索兩個語料庫中立場標記語出現的頻數,共檢索233 個立場標記語,其中模糊語、增強語和態度標記語各77 個、2 個自我指稱語(we、our)。根據語境人工剔除語料庫中不屬于模糊意義、增強語、態度標記表達的檢索。為了更直觀地觀察頻數差異,本研究對檢索結果進行了萬詞頻率標準化。采用北京外國語大學梁茂成教授研發的χ2和對數似然計算器進行χ2檢驗,比較立場標記語在兩個語料庫中的顯著性差異。以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國際期刊的模糊語、增強語、態度標記語、自我指稱語使用頻次高于國內期刊,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表2 國際、國內期刊立場標記語分布(每10 000 詞)
國際期刊模糊語動詞、副詞、形容詞的使用頻次高于國內期刊,增強語名詞的使用頻次高于國內期刊,態度標記語態度動詞、形容詞的使用頻次高于國內期刊,自我指稱we、our 的使用頻次高于國內期刊,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3。

表3 國際、國內期刊立場標記語各類別比較(每10 000 詞)
國際期刊模糊語、增強語、態度標記語選詞的使用頻次高于國內期刊,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4。國內期刊模糊語、增強語、態度標記語選詞的使用頻次高于國際期刊,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5。

表4 國際期刊立場標記語使用頻次高于國內期刊的選詞

表5 國內期刊立場標記語使用頻次高于國際期刊的選詞
模糊語不僅能緩和語氣,也能使文章表達顯得更加嚴密準確并拉近與讀者的距離。國際期刊作者比中國學者更傾向于用謙虛、商討的態度來論說和表明觀點[11],讓讀者參與討論存在爭議性的問題,并試圖說服讀者?!癟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more selective use of echocardiography might be used without adversely affecting clinical outcomes,particularly in hospitals with high rates of echocardiography use”[12]通過模糊語suggest 和might 委婉地表明了研究結果,展示了作者對命題表達的謹慎態度,作者不僅能有效地避免了風險責任,也能創建語篇協商空間[13],提高語篇互動性[14],帶動讀者互動協商該研究的結果,讓讀者帶著探究式的心理對心臟超聲檢查臨床效果進行探索。
增強語能加強說理的效果,使讀者信服研究的客觀性和嚴謹性,提高研究結果的可信度。增強語動詞中,國際期刊使用頻次最高的是report,其使用頻次高于國內期刊(P <0.05),國內期刊使用頻次最高的是show,且多用于show that 句型。show 和show that 使用頻次均高于國際期刊(P <0.05),說明中國學者過度使用或較少使用某些詞語,用詞存在固化現象,缺乏多樣化。“We aimed to develop and implement evidenceinformed,validated tools to measure mistreatment during childbirth,and report results from a cross-sectional study in four low-income and middle-income countries.”[15]中的report、results 肯定了研究結果的客觀性,evidence-informed、validated 說明了研究工具的可靠性和研究方法的科學性,鮮明地表達了作者學術研究的自信,有利于建構該學術團體權威的學術立場和強勢的話語表達權。
國際期刊作者比較善于使用態度標記語表達對命題、結論等的情感態度以增強人際互動并引起讀者共鳴。通過與讀者互動交流,獲得讀者情感上的認同來得到讀者對論點的認可[16]。本研究檢索的模糊語、增強語、態度標記語數量相同,但檢索到態度標記語使用頻次最少,說明學術論文較少使用態度標記語,該結果與Hyland 等[17]的研究發現相同,因為學術語篇是趨向一種更加客觀化、少個人色彩的實證演繹[18]。“These findings support a model in which utrophin-derived therapies might be used to treat clinical dystrophin deficiency,with a favorable immunologic profile and preserved function in the face of extreme miniaturization.”[19]中的support 表明研究結果所支持的模型,favorable 能讓讀者體會到良好的治療效果,從而突出作者對研究結果的態度和評價。
自我指稱語能有效地幫助語篇作者構建作者身份,推動作者在學術領域展現學術成果,樹立學術權威[20]。國際期刊作者在報告研究過程或結果時傾向使用第一人稱建立明確的作者身份和立場,“When we examined specific causes of death,we found that males with any type of mental disorder lost fewer years due to…”[21]中的we 出現兩次,凸顯了作者在文本中的存在[22],也突出學術貢獻的歸屬[18],并增強作者對研究結果的責任。而國內期刊較多使用the paper、this research、the study 等,傾向隱藏研究主體或避免闡述個人身份和立場,作者身份顯示度不足[23-25]。造成該差異的原因可能與中國學者對學術寫作國際范式不熟悉、謙虛謹慎、學術自信較低、缺少直面讀者問責風險的勇氣[25]有關。
本研究分析了中外醫學期刊作者立場標記語的分布特征和語篇功能,研究發現國內期刊作者立場標記語整體使用頻次顯著低于國際期刊。中國學者在學術寫作中較少使用立場標記語來建構自己的學術立場和學術身份,較多或較少使用某些立場標記語,用詞較固化單一。本研究有助于我國醫學科研工作者通過合理使用立場標記語,增強與讀者之間的語篇互動并增強語篇的協商和論說能力,從而展現作者學術自信與權威,樹立在本研究領域的學術話語權。本研究只是針對醫學論文摘要的分析,該研究結果是否能應用于醫學論文整個語篇,或是否能運用于其他學科學術語篇尚需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