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清香
手術室是一個節奏較快、風險較高的特殊科室,也是實施手術與搶救生命重要場所,但其危險因素較多,最常見的是手術煙霧[1]。手術煙霧會導致主刀醫生、手術室護士的視野模糊,難以順利進行手術工作,同時還會產生其他毒害物質,給手術室工作人員帶來不同程度的傷害[2-3]。相關研究表明,部分手術室工作人員對手術煙霧的認知水平較低,防護意識較差,從而導致防護效果不理想[4]。常規手術室防護教育在臨床上取得一定成效,但未能有效過濾手術煙霧中的有害物質與顆粒,在保證手術室工作人員的健康與生命安全等方面效果較差[5]。格林模式是一種以診斷與評估的形式進行的健康教育模式,在應用過程中除了強調知識的擴展外,還注重手術室護士態度、行為等轉變過程,從而改善其知、行、信,以減少職業危害[6-7]。為探究格林模式防護教育的效果,本研究將其應用于我院手術室護士中,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我院手術室給予常規防護教育的34名護士作為對照組,另選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我院手術室給予格林模式防護教育的34名護士作為觀察組。兩組護士均為同一組人員。其中男6人,女28人;年齡25~40(33.26±2.31)歲;專科10人,本科24人;護士11人,護師13人,主管護師10人。納入標準:均屬于注冊、在職手術室護士;工作時間在1年及以上;均對本研究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處于實習期、有離職意向、因休假或外出進修等無法填寫相關表格問卷的護士。
1.2 干預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防護教育,對手術室護士進行健康教育,提高其對手術煙霧的認知,明確防護措施的意義;在手術過程中給予手術室護士吸引器吸除手術煙霧,囑其佩戴一次性外科口罩。觀察組給予格林模式防護教育,具體如下。
1.2.1 評估 根據手術室護士一般特征、工作過程中出現的健康問題、手術煙霧、接觸手術煙霧的不良反應等內容制作相關問卷,并將其發放給手術室護士進行填寫,明確手術室護士對手術煙霧的認知程度、知識需求程度、意愿、培訓方式等,制訂防護教育干預計劃。
1.2.2 實施 組織手術室護士開展課題講座,收集并歸納近3年相關文獻與資料,再對手術室護士進行培訓;培訓方式包括幻燈片講授、情景模擬法等;培訓內容包括手術煙霧定義、危害、具體防護措施等;對手術室相關設備進行維修與保養,適當增加高過濾型口罩、除煙裝置等,并建立煙霧防護小組,監督手術室護士的防護措施的落實;成立手術室護士的煙霧防護檔案,囑其及時填寫防護措施落實情況、工作過程中發現的問題;手術室護士共同討論并制定措施以解決問題,組建微信群,由科室主任定時推送手術煙霧防護相關知識,鼓勵群成員對煙霧防護用具進行創新。
1.2.3 評價 科室主任不定期抽查手術室護士,了解其對手術煙霧知識的掌握情況。
1.3 觀察指標 ①采用電外科煙霧認知水平量表對手術室護士的手術煙霧認知水平進行評價[8]。量表包含手術煙霧概念、化學性質、物理性質與危害4個維度,每個維度均采用百分制。評分越高說明手術煙霧認知水平越高。②根據知-行-信量表對手術室護士防護態度與行為變化情況進行評估[9]。量表總分0~100分,包括知識(總分0~30分)、行為(總分0~40分)、信念(總分0~30分)3個維度。評分越高表明手術室護士防護煙霧知、信、行越好。③采用我院自制手術煙霧防護情況評價問卷對手術室護士防護情況進行測評。防護情況主要包含器械防護與個人防護2項,每項評分均為0~50分,總分0~100分,評分越高表明防護情況越好。④采用外科手術煙霧暴露情況調查表對手術室護士手術煙霧暴露程度進行評價[10]。量表包含6個方面內容,均采用1~5分評分,總分6~30分,評分越高說明暴露程度越嚴重。⑤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對手術室護士疼痛程度進行測評[11]。總分0~10分,評分越高表示疼痛程度越嚴重。


表1 兩組護士手術煙霧認知水平比較 單位:分

表2 兩組手術煙霧防護知、信、行得分比較 單位:分

表3 兩組護士手術煙霧防護情況比較 單位:分

表4 兩組護士手術煙霧暴露程度與疼痛程度比較 單位:分
在手術過程中高頻電刀、激光、超聲手術刀等精細電設備在使用時難免會出現手術煙霧,而手術室護士是手術煙霧的直接受害者,積極、有效的防護措施對減輕手術煙霧損害具有重要意義[12-13]。手術煙霧中含有活性細菌病毒、刺激性成分以及致癌物等有害顆粒,會促進食欲缺乏、頭暈、頭痛等不良反應的發生,同時也會對肺部帶來損害,引起肺炎、支氣管炎等慢性肺病,對手術室護士的生活質量、生命安全等帶來極大負面影響[14]。格林模式是全方位評估研究對象,找出其不良行為或不良認知的發生原因、特點等,并制訂出具有針對性的干預計劃與干預措施,提高其專業理論知識水平,促使其行為轉變[15]。
在本研究中觀察組護士干預后手術煙霧認知水平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格林模式防護教育可提高手術室護士的手術煙霧認知水平,原因為在干預過程中結合手術室環境、手術煙霧的危害性等因素進行分析,為手術室護士制訂針對性、預見性較強的防護教育計劃,并運用幻燈片講授、情景模擬法等開展教育,彌補常規防護教育存在的不足,調動手術室護士的工作積極性,進而有效提高其對手術煙霧的認知[16-17]。本研究干預后觀察組手術煙霧防護知、信、行得分優于對照組(P<0.05)。表示格林模式防護教育可改善手術室護士的手術煙霧防護態度,原因為格林模式的應用除了幻燈片講授、情景模擬法等形式外,還會通過微信群為手術室護士提供知識獲取途徑,使其得到系統且全面的知識,突破常規防護教育的時間與空間界限,促進其手術煙霧防護態度得到改善[18]。本研究干預后觀察組護士手術煙霧防護情況優于對照組(P<0.05)。說明格林模式防護教育可改善手術室護士的手術煙霧防護情況,原因為該模式通過評估、干預內容實施、手術室護士個人評價3個步驟,提高了手術室護士對手術煙霧的了解,使其明確在工作中做好防護的重要性,主動進行防護,進而改善其手術煙霧防護情況。干預后觀察組護士手術煙霧暴露程度、疼痛程度均輕于對照組(P<0.05)。表明格林模式防護教育可減輕手術室護士的手術煙霧暴露程度與疼痛程度,原因為格林模式的應用通過對手術室護士進行評價,并為其制訂防護教育干預計劃,且在實施過程中科室主任還會給予其指導與監督,糾正手術室護士的不良行為,提高其認知水平[19]。此外,科室主任會定期檢查手術室護士的防護措施落實情況,確保防護措施得到有效落實,促使其正確、科學使用防護用具,有效減輕其手術煙霧暴露程度和疼痛程度[20]。
綜上所述,將格林模式應用于手術室護士的防護教育中,能明顯提高其對手術煙霧防護相關知識的認知,促使其防護態度得到改善,同時充分改善其手術煙霧防護情況,有效減輕手術室護士在手術煙霧中的暴露程度,減輕其疼痛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