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菲,李宗堂,姜海龍
(蘇州市職業大學,江蘇蘇州 215000)
2020 年3月20 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表明國家高度重視學生的勞動教育,也表明勞動教育對個人和國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高職院校教育承擔著為國家建設培育大量高素質技術人才的重任,培養高職學生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和良好勞動品質,不僅是新時代學校勞動教育的主要內容,也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在要求,更是關系到整個國家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1]。
勞動價值觀是一個人價值觀在勞動問題上的具體化,是人們關于什么是勞動、勞動對個人和社會的意義和價值等問題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具體包括勞動觀念、勞動精神、勞動習慣。
馬克思主義認為勞動在從猿到人的轉變過程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恩格斯指出“勞動創造了人本身”;馬克思也強調,離開勞動一個民族會走向滅亡。首先,勞動本身作為人以及人類社會的存在方式就是世界觀研究的問題之一;其次,在人以及人類社會存在發展的每一個階段,必然與勞動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人生觀所包含的人生目的、人生態度、人生意義無一不是對個體的人與勞動之間關系的認識,勞動必然也是人生觀探究的問題;再次,價值本身建立在客體屬性滿足主體需要關系成立的基礎之上,勞動則是滿足這種關系成立的非常重要的橋梁和中介,價值觀所回答的問題亦是對人與勞動關系的問題。可見,勞動本身就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研究領域,勞動價值觀則是受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制約和影響,是價值觀在勞動問題上的具體體現。另一個方面,人們在勞動實踐中形成的勞動觀念、勞動精神和勞動習慣又會對人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進行檢驗、鞏固和加強。因此,勞動本身和勞動價值觀教育本身都有很強的育人功能,能夠促進人們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和確立。當然,人們對客觀世界包括人自身的認識并非都能夠完全正確認識,勞動價值觀也是如此,這并不意味著正確的勞動價值觀無法自覺建立,正確勞動價值觀的確立是需要通過教育實現的,對人們進行勞動價值觀的教育,使其形成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對于個人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高職院校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具備一定專業技能的高素質人才,在新時代,培養學生正確的勞動價值觀,這對于學生人生價值的實現和中國夢的實現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指出,要把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實現知行合一,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1]。高職院校的教育中專業技能的學習與培養重點是具體勞動技能的學習與培養,因此,勞動觀念、勞動態度、勞動意識的培育直接關系到學生專業技能的學習和培養,勞動價值觀教育就成為高職院校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這不僅能夠提升學生本身的綜合素質,更好地學習和掌握專業技術,還能夠促進他們進一步正確理解和踐行愛崗敬業、奉獻社會、報效祖國的職業道德,幫助他們確立正確的職業理想,實現人生價值。同時,在勞動價值觀培育的過程中也能夠使學生在勞動實踐中實現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與實踐的結合并完成對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檢驗,從而促使學生形成和確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人的發展的終極目標是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勞動作為一項具體的實踐活動,是人以及人類社會存在方式,也是社會發展的推動力。高職院校學生的學習具有專業性強、技術性強的特殊性,即教育在理論學習和實踐訓練之間交替進行。高職院校學生畢業后面臨步入技能型崗位進行工作,擁有正確的勞動觀念、勞動態度、勞動精神,對于培養他們具有愛崗敬業、服務人民、奉獻社會、誠實守信的職業道德以及樹立正確的就業觀都有著重要作用。因此對高職院校學生進行勞動價值觀教育,引導學生熱愛勞動、尊重勞動,促使他們形成勞動美麗、勞動偉大、勞動崇高的勞動觀念;吃苦耐勞、腳踏實地、誠實勞動的勞動精神;從當下做起、從小事做起、從日常做起的勞動習慣,從而形成正確的勞動價值觀。這不僅能夠使學生正確對待勞動、評價勞動價值,形成正確的就業觀,為學生能夠順利步入社會做好充足的準備,進而促進學生的成長成才,還能使學生通過勞動實踐形成正確對待人生的態度,實現人生價值,實現自我的全面發展。
馬克思主義認為個人的發展與社會發展從根本上講是具有一致性的,社會發展為個人發展提供條件,個人發展推動和促進社會發展。因此他強調,離開勞動一個民族會走向滅亡,勞動是國家發展復興、社會進步的基礎。
高職院校的教育是要為國家發展培養具有一定專業技能的專門人才。要實現中國百年以來最偉大的夢想,我們就需要更多業務強、技術精的人才。高職院校教育擔任重要的育人使命,為國家發展培養高質量的建設者和高層次的技術人才,因此,要滿足我國未來建設和發展的需要,不能只滿足于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而是要通過全面教育使學生成為高素質的專業技術人才。勞動價值觀教育則是在專業技能培育的同時,通過綜合教育的途徑,使學生確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就業觀,正確認識個人發展與社會發展的密切關系,不僅能夠促使學生通過理論學習和實訓實踐提升自我綜合素質和勞動技能,在社會中不斷完善自我,同時還能夠滿足國家在新時代可持續發展的需要。
整體上來講,高職學生勞動觀念是積極向上的,他們接受勞動價值觀教育的意愿比較強,大都認為勞動價值觀教育是必要的,但部分學生在勞動價值觀問題上也出現了一些消極的現象。
高職大部分學生都認為應該積極參與社會、學校、家庭中的各項勞動實踐,并且能夠意識到勞動對于個人成長發展、國家建設與發展的重要意義。他們在勞動觀念上普遍認為勞動是實現提升個人綜合素質以及專業技能的重要途徑,尊重勞動;認同勞動是社會成員應盡的義務,認為應當通過誠實勞動實現自我意愿;認為勞動是國家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推動力。他們認為應當通過個人腳踏實地努力奮斗來實現人生價值,進而承擔新時代青年人的歷史使命。
大部分學生都認同勞動最美麗、尊重勞動、崇尚勞動,能夠正確認識勞動與個人發展及國家的關系。但在未來選擇職業的類型上,有的學生傾向選擇從事腦力勞動,有的同學認同網紅,甚至少部分同學贊同“干得好不如嫁(娶)得好”。這說明學生在對待勞動的問題上,尚不能完全做到知行統一,還說明一些學生在對社會當中出現的一些走捷徑的現象不能從本質上認識清楚,而只是比較膚淺的認識。這就更體現了,新時代價值觀領域多樣、多元的情況下,勞動價值觀教育的緊迫性與必要性,幫助學生以正確的勞動價值觀指引他們的勞動行為。
高職學校學生無論生理和心理都處于人生發展的上升階段,同時也是他們基本觀念形成的重要階段,因此,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時期還沒有真正完全確立,即具有非常強的可塑性。這個時期他們容易接受新的思想、觀念,但同時,他們對社會現象本質的認識能力還在形成,因此容易被錯誤、消極的觀念誤導,在這個時期對他們進行“三觀”的教育,對不良思想觀念的影響進行干預,幫助他們確立正確的“三觀”是非常必要的。這也說明他們的“三觀”在受價值觀制約和影響的勞動價值觀也是如此,因此,在這個時期對學生開展勞動價值觀教育對學生確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是有效而且必要的。
首先,目前高職院校教育相對于普通高等教育其重點在于對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學生的實訓和實習勞動僅限于具體勞動技能的培訓和提高,在勞動觀念的教育和培養上沒有得到很好的重視。出現了認為勞動價值觀教育是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內容和教學任務的片面認識,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學生勞動價值觀教育的一個重要途徑,但是并不能取代全面有系統的勞動價值觀教育體系。學校對學生勞動觀念的教育,依托在勞動教育之上。職業教育相較于普通教育,培養的重點在于技能的形成,有些院校基本沒有成型的勞動觀念教育體系。其次,學校的校園文化創建方面對勞動觀念、勞動精神、勞動習慣的宣傳也存在不到位的問題,例如社團建設、文化節活動等形式沒有充分利用起來。最后,高職院校還存在勞動形式單一、勞動實踐與勞動教育分離的現象,這容易使學生對勞動以一種應付和完成任務的心態,沒有真正理解勞動的意義和價值,因此也很難形成正確的勞動價值觀。
學生在與家庭成員共同生活的過程中,始終在向家庭成員進行在潛意識地學習,其各種觀念也深受家庭成員的影響,因此學生的勞動價值觀的萌發來自于家庭。由于每個學生家庭背景不同,并不是所有家庭的勞動觀念都是積極的、正確的,例如,有些家長認為做家務會影響學習,致使學生在家里并不參與家庭勞動,甚至有的學生的個人生活必需的勞動實踐都是父母親完成的,助長了學生好逸惡勞的不良習慣。有些家長對體力勞動持否定態度,認為學習成績不好今后就從事繁重的體力勞動,使學生把從事體力勞動與個人不優秀不上進直接聯系,使學生對待勞動類型的問題上不能正確認識,也影響學生正確就業觀的形成。這些在家庭教育中出現的問題,對學校勞動價值觀教育無疑會形成較大的影響和沖擊,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學校勞動價值觀教育的功能,甚至會使學生對學校勞動價值觀教育產生抵觸和排斥的情緒。
今天,整個世界的國際交流與合作較之以前有了非常大的變化,國際之間相互聯系日益密切和頻繁,我國價值觀領域也因此呈現了多元化和多樣化的現象,即主流價值觀與其他價值觀,甚至錯誤價值觀并存。隨著互聯網和智能手機在人們生活中的參與度日益提高,甚至承擔了人與人交流溝通的重要媒介,學生獲取大量信息的可能較之以前已非常便捷,他們必然會受到社會上各種價值觀的影響,社會給學生勞動提供了大展身手的廣闊天地,同樣也是影響和改變學生勞動價值觀的地方。由于高職院校學生正處于人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這一時期學生主體意識非常強烈,但是他們對社會中一些現象的認識又往往不能準確地掌握其本質,因此,社會當中一些錯誤、消極價值觀的表現形式,會對學生產生影響甚至會誤導學生,這必然會對學校勞動價值觀教育產生不良影響甚至大的沖擊。例如,社會當中的網紅現象嚴重影響了學生勞動價值觀教育的進行,容易使學生否定腳踏實地誠實勞動的意義和價值,也會使學生在就業選擇上步入誤區,將錯誤的、不現實的職業目標設定為自己的職業選擇,表現為在職業選擇上都希望從事輕松舒適又賺大錢的工作。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完善現代職業教育制度,創新各層次各類型職業教育模式,為勞動者成長創造良好條件。”[2]思想政治理論課擔負著“立德樹人”的重要使命,通過教育引導學生選擇和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勞動價值觀是一個人價值觀在勞動問題上的具體化,是人們關于什么是勞動、勞動對個人和社會的意義和價值等問題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具體包括勞動觀念、勞動精神、勞動習慣。因此,勞動價值觀教育也是高職院校思政課的教學任務之一,但是僅依托思政課并不能完成勞動價值觀教育。高職院校培育學生的專門勞動技能是高職院校教育的重要任務,作為從事專門勞動的技能型人才,只有具備正確的勞動價值觀,才能將其所具備的專業勞動技能在職業領域中充分發揮并得到進一步提高和長足發展,因此勞動價值觀教育本身和專業技能的教育是具有內在一致性的。高職院校在對學生進行專業技能的教育過程中,也必然應當將勞動價值觀教育融入其中。勞動本身作為人類實踐的主要形式,必須有一定的勞動方式作為媒介,高職院校學生勞動價值觀教育必須結合自身培養特點,進行“專業+思政”的勞動價值觀教育體系,即開展專業課與思政課同上一堂課的教學模式創新,讓學生在專業知識的學習當中感受和體會其中勞動價值的意蘊。思政課與專業課同上一堂課,既能讓學生在專業學習中感知理論指導的重要意義,又能讓學生在專業實踐中檢驗價值觀的正確性,從而更有利于學生堅定正確的勞動價值觀。
高職院校學生勞動價值觀教育,必須通過具體的勞動實踐來落實,也必然通過勞動實踐來踐行,僅僅局限于校內實驗室的專業操作是遠不能滿足需要的,要加強校企之間的交流,為學生勞動實踐創造更多的走向社會的機會。當代高職院校教育的培養方向就是要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術、會創新、敢擔當、講奉獻的技術人才隊伍,讓學生更多地參與企業實踐就成為重要的途徑。開展深度校企結合的勞動實踐教育,不僅可以使學生在企業的具體專業實踐中提升勞動技能,了解本專業一線的勞動狀況,感受未來從業的前景,還能夠使學生在專業技能的勞動中向有經驗的技術能手學習專業技能、領略專業魅力,進而及早確立正確的就業觀,為今后進入職業生活做充分的準備。
教育本身作為一種實踐活動包含兩個過程,教的過程和學的過程,在教的過程中老師是主體,擔任教學內容的講授和傳遞的任務,即從外部向學生灌輸相關知識內容;學生在學的過程中是主體,任何教育過程的完成都必須通過學生的內化來實現。勞動價值觀教育也不例外,必須要通過教育使學生將勞動價值觀教育的內容勞動觀念、勞動精神、勞動習慣內化自身的勞動價值觀,指導自己的勞動實踐。因此,高職院校的勞動價值觀教育還應當創設勞動實踐環節讓學生將學習到的勞動價值觀通過實踐內化為自身的勞動價值觀并指導實踐,即激發學生自身的內驅力,產生內在的需求煥發勞動熱情,讓學生能夠有意識、有目的、有方向地培養自己的勞動價值觀。
高職院校開展勞動價值觀教育,有利于培養高技能、高素質的專業技能人才,使他們成為中國夢實現過程中的最美奮斗者,更有利于滿足中國夢實現中對高技術專門人才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