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茂
(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融媒體中心,貴州 遵義 563100)
根據新聞采訪過程中發生的情況,受訪者有很大的不同,要求電視記者能夠理解采訪要點,并快速準確地了解新聞的具體內容。同時,記者也必須具備良好的寫作技巧,使用正確的敘事方法客觀地呈現新聞內容,以新的寫作和排版格式吸引觀眾的注意力。
新媒體發展來勢迅猛,因此,媒體整合的發展已進入快車道。信息技術不斷發展和進步,但在主流信息媒體和商業平臺之間還沒有給出很好的化學答案,不僅如此,市轄區的媒體發展依然落后,即使媒體發展如火如荼,這種問題也沒有很好的改善。這也意味著,媒體的發展已經到了最關鍵、最難攻的階段,是我國發展好媒體和壞媒體的決定性階段。傳統媒體的新聞剪輯制作效率低下,需要采取許多繁瑣的步驟,而額外新聞的傳播需要多層嚴格的控制,這最終可能嚴重影響新聞的及時性。在媒體整合時代的背景下,各種各樣的新媒體層出不窮,我國媒體未來的發展趨勢肯定是各種媒體深度整合,實現優勢互補。這種趨勢對于傳統媒體來說也是前所未有的,傳統媒體本身就具有其所沒有的、無法模仿的特征,新媒體的突出優勢不僅體現在傳播速度上,還體現在內容、媒體等方面。同樣的傳統媒體具有影響力、真實性、權威性、官方性,因此,新媒體要進一步深入到媒體的融合中去。那么他們必須共同努力,實現綜合推進,這已成為我國當前的主流,我國面臨著一項長期的、革命性的任務,改革的意義不言而喻。
電視新聞采訪寫作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則,首先是真實性原則。這是體現電視新聞價值的基礎,只有真實性的新聞報道才能夠呈現社會發展的真實狀況,這是促進電視新聞行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作為新聞工作者,在新聞采訪與寫作的過程中必須要始終堅守職業道德,保障新聞的真實性。其次是獨立性原則。在對新聞內容采訪與寫作的過程中,能否抓住問題重點并提出深度的分析和見解,是滿足讀者新聞需求的重要手段。所以在進行電視新聞采訪與寫作的過程中,要遵循獨立性原則,避免抄襲和主觀因素影響,靈活運用采寫方式,將新聞重點客觀準確地呈現出來。最后是延展性原則。互聯網時代背景下,數字媒體占據新聞市場主導地位,市場競爭十分激烈。記者要注重挖掘獨家新聞,并在采寫中不斷延展新聞內容,提高人們的關注度,增強電視新聞的影響力。
為適應新媒體的變化需求,新聞寫作需要專業水平較高的人才,但在新媒體環境下,人才培養模式單一,創新精神出現斷層,導致嚴重缺乏人才。其原因一是高校培養方式傳統,新媒體的教學內容缺乏創新,導致培育出的學生無法滿足新媒體需求;二是新聞記者缺乏實踐,采編能力嚴重缺乏,更談不上創新。
新聞記者在信息爆炸時代必須寫出有思想、有新意、有深度的高質量新聞稿件,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全媒體視域下,微博、微信、新聞客戶端、新聞網站等新媒體平臺新聞產品豐富多樣,受眾不再單純通過電視新聞節目獲取新聞信息,而是隨時借助手中的平板電腦、手機、電子書等查閱需要的信息,通過檢索迅速獲取有用信息。為了適應受眾碎片化的信息接收習慣,電視新聞記者需要研究各個新媒體平臺爆款新聞稿件類型,把握其新聞傳播特點,根據媒體平臺的性質撰寫適合在新媒體平臺傳播的新聞稿件,做到“人無我優,人優我新”,以在全媒體時代站穩腳跟。
真實性是新聞報道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媒體工作者在進行新聞寫作時應該遵循的重要原則。但是部分媒體工作者為了追求新聞報道的時效性,忽視了新聞報道的真實性特點。與此同時,在信息技術和互聯網不斷發展的現代社會,新聞編輯獲取新聞材料的途徑也更加便捷。但是網絡環境在為他們提供新聞資料的同時,其新聞資料的真實性和可靠性還有待進一步考證。除此之外,部分新聞人員在進行新聞報道的過程中,過分追求網絡信息的所謂爆點,對一些已經存在的新聞報道進行肆意渲染或者斷章取義,并在沒有進行資料甄別和信息求證的情況下,利用新聞報道對當事人進行輿論抨擊,這對當事人的正常生活以及當前的社會穩定造成了非常嚴重的影響。
首先,提升自身專業技能水平,應對時代變化。在新時代媒體融合的背景下,廣播電視臺記者的各項工作都將面臨不同的挑戰,如采訪工作就受到了極大的沖擊,以往單一的采訪模式已無法適應如今的新形勢,這便對新聞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記者要通過不斷學習來提高自身的專業技能水平,還要熟練使用各式各樣的新媒體設備,創新采訪方式,從多方面、多途徑開展新聞采訪工作。要具有發散性思維,一改之前傳統的采訪思維,利用如今互聯網時代的便利之處對自身的采訪方式進行創新,在不違反規定的情況下,用手機通話或視頻的采訪形式進行信息的收集,也可以利用新媒體的方式,把新聞信息用微信公眾號等新方式配以圖片文字進行上傳。甚至可以對被采訪人的實際狀況進行更加具體的采訪,以提高受眾的深切感受,這樣一來也提高了新聞報道的真實性。
新媒體時代背景下,電視新聞內容與傳播方式發生較大轉變,電視新聞工作者要順應時代發展趨勢,轉變傳統思維,通過電視新聞采訪內容提高收視率,帶給廣大受眾新的見解。要樹立創新型采訪思維,這是指導電視新聞采訪的關鍵,基于創新思維背景下對新聞內容展開深度挖掘與分析,基于不同思維角度思考與解讀新聞內容,形成對社會新聞的獨到見解,提高觀眾對新聞的喜愛度與觀看興趣。電視新聞記者在采訪過程要基于大眾視角看待問題,充分了解社會大眾所關心的熱點問題,將其作為采訪的主要內容和題材,滿足大眾對電視新聞的需求。
新媒體時代,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紛紛融入新聞產品生產中,大量同質化的內容讓新聞采寫報道落入俗套,新聞內容缺乏看點。新時代受眾也在參與新聞信息的輸出,在轉發分享新聞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融入了自己的見解及個性化視角。受眾擁有更多選擇權,也會對新聞產品價值進行主觀的對比和判斷。新聞記者在新聞采寫工作實踐中應引入創新思維,在堅守新聞原則的基礎上創新求變,對新聞進行多角度解讀,給受眾以啟發與思考。比如,《珠穆朗瑪峰邊走邊長》曾榮獲中國新聞獎,其題目的制作就是創新思維的體現,從側面體現了新聞記者的采寫創新能力,題目富有動感,通俗生動,體現了新聞記者極強的專業采寫功底。新聞記者在同類題目報道中要充分發揮逆向思維、發散思維、創新思維能力,力圖寫出獨一無二的新聞。
融媒體時代對新聞記者自身的綜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為傳統媒體時代各個媒體基本上是相互獨立的,因此,新聞記者只需在自己負責的領域中具備較強的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然而,在融媒體時代下,各種媒體實現了全面融合,這就需要新聞記者向全能型新聞人才的方向發展。只有掌握多種媒體技術,同時勝任新聞采訪、寫作及攝影、錄音等工作,才能游刃有余地完成報道任務,創作出好新聞。為此,要重視對新聞記者自身綜合能力的培養,讓新聞記者意識到融媒體時代下提高自身綜合能力的重要性,并準確認識到自身在綜合能力方面存在的不足,進而自覺地開展相關知識的學習,為做出好新聞打下良好基礎。
新媒體時代不僅改變了技術和方法的傳播,而且改變了記者與傳統媒體時代相比在傳播中的地位和作用。與過去采訪記者不同的是,記者不僅應在收到信息后分享事實,而且應向讀者展示他們自己的專業和新媒體技術的優勢,以便在許多新聞中積極尋找增值潛力,充分整合新聞各方面的資源,并在第一時間傳播新聞。
在一個新的媒體環境中,記者應找到最佳的采訪形式。現代社會的記者應利用現代技術收集信息,不僅保證新聞采訪的真實性,而且還能確保信息檢索的效率,縮短新聞收集時間。
由于受到版面制約,傳統新聞寫作細節和豐富度明顯不足,主要運用標準化寫作方式。新媒體的出現突破了這種制約,使得作者可借助新媒體技術,深入挖掘新聞背后的內涵,落實新聞細節,增添主要信息量,滿足新聞需要的可讀性。一是對新聞的要點內容充分掌握,有效打磨新聞關鍵詞以及標題,精準地將吸引眼球的關鍵詞以及標題提煉出來。二是對素材的選擇需變通,有效掌握大眾的理解以及認知,針對性地吸引大眾眼球。三是強化細節的挖掘能力,對關鍵點做好細致描寫,還可采用案例的形式報道。四是在結語部分強化受眾的新聞印象,深化新聞傳播效果。
媒體融合時代,多家媒體會選擇相同的熱點進行報道,從而加劇了不同平臺之間的競爭。媒體人必須遵守“內容為王”的原則,以便在不同媒體報道脫穎而出,從而吸引更多受眾人群。記者應改變他們對新聞的看法,以獨特的方式看待新聞,研究新聞的內容,并在傳播正確價值觀的基礎上提高其對聽眾的吸引力。記者必須不斷發展,積極學習,拓寬視野,在短時間內找到創新的視角,提高采訪質量。
建設具有高素質、高水平的記者隊伍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新聞單位要注重記者的職業素養能力的培養,使整體采訪水平得以提升。首先,新聞單位在招聘記者時,應設置考核環節,考核內容不僅要關注記者的學歷水平,也要考慮記者的職業素養,進行有效的記者招聘活動。在記者入職之后,新聞單位應開展培訓工作,并邀請專業的記者開展講座,加深記者對培訓知識的印象,促進記者的學習效率。其次,新聞單位也要組織實踐活動,實踐是檢驗記者職業素養的重要途徑。除此之外,還需培養記者實踐與理論結合的能力,使記者的考核更加真實有效。
綜上所述,在媒體融合背景下,新聞傳播的途徑日益多元化,使得大眾對新聞作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滿足大眾需求,提高新聞作品質量,新聞工作者必須適應媒體融合環境,不斷提高新聞采訪和寫作能力。通過做好采訪準備工作、合理使用采訪方式、改變固有寫作習慣、更新寫作形式、錘煉寫作技巧、促進新聞采訪與寫作的有機結合,創造出大眾喜愛的新聞作品,以推動新聞事業的不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