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秀娟
(谷城縣融媒體中心,湖北 襄陽 441700)
所謂媒體融合,主要是指通過將傳統媒體與新媒體進行有機結合,實現媒介多功能一體化的一種媒體形式。在融媒體的時代背景下,要想實現媒體的進一步發展就必須要順應媒體融合的發展趨勢,進而實現自身的轉型與升級。目前,新聞資訊的傳播途徑相對較多,新媒體在新聞傳播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將傳統媒體與新媒體進行有效結合,才能夠實現新聞傳播范圍的不斷拓寬,進而發揮出社會輿論的主要價值。融合新聞逐漸成為了新聞傳播的發展趨勢,但是要想從真正意義上實現新聞行業的進一步發展,就必須要從新聞采訪及新聞寫作兩個環節當中具體落實媒體融合。因此,新聞從業者除了要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之外,同時也應當適應融媒體的發展需求,進而創作出更多優質的新聞作品。
1.選擇多個新聞發布渠道
在融媒體的時代背景下,新聞傳播渠道相對較多,在具體對新聞采訪內容進行傳播時,必須要順應多媒體的發展趨勢,并有效地對新聞內容進行傳播,進而滿足媒體融合的實際發展需求。只有從真正意義上實現采訪內容的多平臺發布才能夠形成一個媒體融合發展的趨勢及格局。目前來說,人們在對新聞資訊信息進行獲取接收時,可以從多個平臺來了解相關的新聞資訊,如短視頻平臺、公眾號、微博等,這些平臺均可以作為新聞采訪內容的傳播渠道。通過多平臺發布采訪內容既能夠拓展新聞資訊的傳播范圍,同時也能夠擴大新聞信息的影響力,營造積極向上的輿論氛圍。
2.具備獨特的行文風格
針對不同媒體的新聞來說,其風格各異,各有所長,要想從真正意義上突出新聞風格就必須要做到采訪內容充實、豐富、有內涵性。新聞媒體只有具備自身的獨特風格才能夠更好地適應融媒體的發展需求,同時也能夠吸引觀眾。因此,為了突出新聞媒體的特色,新聞記者在具體針對相關案件或事件進行采訪工作中,必須要首先明確采訪主題及采訪目的等相關內容進而保障采訪內容及質量。除此之外,為了擴大新聞資訊的影響力,在具體針對社會群體進行采訪時,也應當選擇不同新聞媒體的受眾群體進行采訪工作。同時,新聞記者也應當根據紙質新聞及視頻新聞等平臺的差異而進行不同的采訪安排與設計,進而保障新聞內容在被發布到媒介渠道之后,所呈現出來的效果都能夠達到預期目標。
1.堅持新聞真實性和時效性相統一
對新聞記者來說,他們的本職工作就是對社會上發生的相關事件及具體情況進行采訪與分析,并將搜集到的素材交由相關部門進行新聞稿的整理、編輯,最終進行新聞發布,將新聞事件的始末及緣由呈現給社會大眾。為了掌握新聞事件的一手資料,新聞記者必須要親赴現場及時、準確地對相關信息進行采訪與記錄,進而保障新聞報道的時效性與真實性。第一時間報道事件的原委是媒體新聞報道最重要原則。無論什么類型的新聞事件、媒體人必須做到不隱惡,不揚善,不夸大事實。不懼權威,客觀真實地報道事實真相。新聞記者不能因為一味地求新求快而使部分新聞內容失真,導致虛假新聞。也不能因為某些問題不公開不透明不報道,導致新聞時效性缺失。為了保障新聞資訊的時效性及真實性,媒體記者在對新聞事件進行報道之前,必須要結合自身的專業素養,對新聞事件是否具備報道價值等方面進行快速判斷,確保第一時間了解和采訪新聞事件的發生緣由及發生過程等相關內容,進而以全時傳播的形式來實現對新聞事件的實時報道。但是對于絕大多數傳統媒體記者來說,他們自身的時效性理念還沒有得到完全性的轉變。在當今融媒體的時代背景下,要想快速準確地對新聞資訊進行發布,新聞記者就必須要快速做出反應,并結合自身的采訪經驗來對新聞事件進行全方位深入采訪,并保障采訪質量及采訪效果。
2.多渠道采集信息,豐富新聞內容
通過對傳統媒體資訊的來源進行相應的分析,我們可以發現其主要是由媒體工作者在具體進行采訪工作中所收集的新聞資訊。在具體進行新聞報道的過程中,也通常是按照已有選題的采訪內容進行新聞報道工作。但是在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下,編輯記者要想對新聞進行選題,就必須要實時動態地了解社會新聞資訊,并從新聞資訊中發現具有價值的新聞信息,進而不斷豐富新聞報道內容。但是在進行新聞選題時,也可能存在無法就新聞選題進行采訪等情況,因此,針對這種情況,媒體記者必須要學會多種信息渠道對信息進行采集。采訪與采集并用,既能夠不斷豐富新聞內容,同時也能夠實現傳統媒體與新媒體之間的有機融合。
3.創新采訪方式
近年來,隨著我國信息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在新聞傳播領域中,各類先進的傳播技術使得新聞從業者的工作難度有所下降。在進行新聞采訪的過程中,媒體記者可以借助多種采訪形式來對新聞事件進行采訪與拍攝。除此之外,自拍桿等設備也能夠便于媒體記者實時動態地了解社會信息及資訊,并對信息進行采集與記錄,進而快速報道新聞資訊,保障新聞信息的時效性。同時,移動短視頻傳播渠道的快速發展,也讓媒體記者有了全新的采訪形式。例如,在疫情防控期間,要想有效地對新聞資訊進行采訪,媒體記者就可以借助短視頻等形式進行采訪工作,進而保證新聞質量與傳播效果。
1.對新聞價值的重新判斷
在具體對新聞事件進行報道之前,媒體記者必須要結合自身的專業素養來判斷新聞事件是否具備新聞價值。但什么是所謂的新聞價值?我國新聞學術界通常認為,新聞價值五要素必須要具備時效性、接近性、重要性、顯著性、趣味性五個特征。新聞從業者也一直按照這五個新聞價值要素來判斷新聞事件是否具備新聞價值。但是在融媒體的發展背景下,無論是新聞的傳播方式,還是社會受眾所提出的需求等方面都發生了一定的轉變,這也使新聞價值的五個要素面臨一定的考驗。在傳統意義上,時效性主要是指新聞報道與新聞事件發生之間的時間差,而接近性,則是指地域之間的接近。但是在當今的時代背景下,媒體的貼近性主要是指媒體貼近受眾心理。因此,在媒體融合下,必須要重新判斷新聞價值,通過結合媒體融合時代的發展情況,我們可以將新聞價值定義為即時性、親近性、實用性和趣味性。所謂即時性,主要是指快速即時地對新聞資訊進行報道。目前來說,新聞傳播的時間觀念要求,以全時傳播的形式來進行實時報道。而親近性則要求新聞媒體不斷拉近與受眾群體之間的心理距離。實用性則要求新聞媒體在進行新聞報道時,保障新聞傳播真實性及新聞傳播的質量。而趣味性則指新聞媒體在進行新聞報道時,應當滿足快節奏生活下受眾群體對新聞的實際需求。總之,媒體作者在進行新聞采訪的過程當中,只有重新判斷新聞價值,并按照重新定義的新聞價值五要素來進行新聞采訪,才能夠更好地保障新聞采訪質量及新聞采訪效果,進而為社會受眾提供更符合受眾需求的新聞資訊。
2.信息多元化,從新聞延伸至資訊
從本質意義上來講,進行新聞傳播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快速對新聞事件進行播報,進而反映出自然及社會的具體情況。同時,新聞傳播的核心價值也是為了向社會群體提供真實有效的信息服務。融媒體時代背景下,新聞概念得到了相應的延伸,各類媒體的發展也使各類新聞資訊呈現出多樣化的特征。因此,媒體記者在具體進行采訪時,也應當結合媒體融合環境的具體情況,向社會受眾推出多元化的信息資訊,確保信息資訊能夠滿足不同年齡、不同群體的受眾需求。
1.根據受眾情況確定篇幅
在媒體融合的時代背景下,人們可以通過各種網絡平臺獲取相關資訊,不再局限于某一平臺。因此,新媒體的快速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傳統媒體記者在寫作上受到了一定的沖擊。通常情況來講,網絡新聞寫作中更傾向于內容的淺顯易懂,并不像紙質新聞的長篇大論。對于適應快節奏生活的人們,他們更傾向于去閱讀網絡新聞來了解新聞資訊。但是對于紙質媒體來說,其新聞的深度內容相對較多,但篇幅相對較長。正因為新媒體中新聞寫作形式對傳統媒體寫作所帶來的沖擊與影響,導致媒體記者的工作壓力有所提升。根據實際調查分析,受眾在具體針對新聞資訊進行獲取時,并不排斥篇幅較長的文章內容,但是新聞報道必須要具備深度價值,確保新聞內容能夠從心理上拉近與受眾之間的距離,進而讓受眾與新聞內容產生情感共鳴。因此,為了適應媒體融合的發展,媒體記者在進行新聞寫作時,除了要適應移動環境下人們的閱讀習慣,創作出短篇的新聞內容之外,也應當針對具備重大傳播意義的新聞內容進行選題,進而創作出具有深度,能夠讓受眾產生情感共鳴的新聞內容。
2.讓新聞內容年輕化,吸引年輕群體的關注
在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下,人們“網絡沖浪”的速度相對較快,并且創作出了各種有趣的網絡語言。正因為網絡語言的有趣性及傳播性,使其在社會受眾中得到了廣泛的傳播。因此,網絡媒體工作者在進行新聞寫作時,就應當實時動態了解網絡時代熱詞,并結合新聞資訊來選擇符合新聞標題及新聞內容的網絡熱詞來拉近媒體與網民之間的距離。通過將網絡詞語應用到新聞標題上,不僅能夠吸引受眾的閱讀,同時也能夠實現媒體內容與網絡平臺的實時互動。在具體針對網絡詞匯進行選擇時,也應當選擇具備正面傳播價值的網絡詞匯,確保網絡詞匯的應用能夠實現新聞信息的正能量傳播。目前來說,為了創新新聞形式,增加新聞作品的影響力,在具體進行新聞寫作時,通常會以圖文搭配等形式來呈現新聞作品。這種形式既能夠增強新聞作品的感染力,同時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實現傳統媒體與新聞媒體之間的有機結合。
1.重視改寫能力
在融媒體的時代背景下,受眾群體獲取新聞資訊的平臺相對較多,在針對新聞作品進行發布時,也應當以多平臺發布的形式來擴大新聞資訊的影響力。但是針對不同媒體平臺來說,其受眾的實際閱讀需求等方面可能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因此,媒體記者在進行新聞寫作時,應當充分了解不同終端的特點,并結合受眾的閱讀需求來進行新聞作品的創作。針對一個新聞選題來說,媒體記者可以將其進行多種形式的延伸,進而在不改變原有意義的前提下,以多種新聞形式進行媒體新聞的展示。媒體記者在具體針對新聞信息進行寫作時,也必須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改寫能力,進而滿足不同終端中受眾群體的閱讀需求。
2.表達準確,言簡意賅
在當今的時代背景下,人們所獲取的新聞資訊是多種多樣的,受眾在閱讀新聞資訊時是否會點擊該新聞內容,主要取決于受眾是否對該新聞資訊感興趣,或者是該新聞資訊是否對自身具備價值及意義。但是由于新聞信息過分冗雜,導致人們在對新聞資訊進行選擇時需要進行信息的篩選,在此過程中,可能會導致新聞信息的遺漏。因此,在媒體融合的時代背景下,新聞從業者必須要形成精品意識,創作出新聞價值高、受眾所喜愛的新聞作品。除此之外,媒體記者也可以充分了解能夠吸引社會群體眼球的新聞內容,進而結合一些網絡熱詞等方面素材來進行新聞內容的創作,在保障標題及新聞內容足夠吸引受眾的前提下,能夠更好地擴大新聞資訊的影響力與傳播力。同時,為了保障新聞作品的創作質量,媒體記者在進行新聞寫作時,也應當準確表達新聞信息,并做到言簡意賅。針對一些難以用文字表達出的部分來說,媒體記者就可以采用圖片等形式來進行點綴,進而更好地吸引讀者閱讀并達到良好的新聞傳播效果。
總而言之,要想從真正意義上實現傳統媒介與新媒體之間的有效融合,就必須要從新聞采訪及新聞寫作進行優化與創新。媒體從業者也應當快速適應媒體融合的發展環境,并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能力,確保自身在進行新聞采訪及新聞寫作工作中能夠更為精準地創作出優質的新聞內容。從一定意義上來講,媒體融合的發展環境在一定程度上給媒體從業者帶來了發展挑戰,但是正因為媒體環境的變化,也使得媒體從業者能夠進一步學習媒體專業知識,進而不斷完善自身專業水平,實現高質量媒體人才隊伍的構建,進而推動媒體行業的進一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