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洲
(介休市融媒體中心,山西 介休 032000)
融合發展關鍵在于“融為一體,合而為一”。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發展,促進推動媒體融合縱深發展,為媒體融合發展繪制線路圖,引領新聞輿論工作新氣象。新時代下,出現新行業變局、新技術面貌,傳統廣播電視媒體的內容生產、組織架構、傳播流程、管理機制面臨較多要求。此種背景下,注重轉型和升級編輯記者傳統角色,以適應融媒體時代要求。所以深入分析融媒體背景下,廣播電視臺編輯記者工作,促進編輯記者隊伍轉型,建立全媒體型記者隊伍。
融媒體屬于基礎理念,以發展為前提,全面發揮傳統媒體、新興媒體的優勢,將單一媒體競爭力,轉變為多媒體競爭力。所以融媒體并非獨立實體媒體,而是整合廣播電視、互聯網資源,實現優勢互補,全面提升功能、價值與手段的運行模式。融媒體時代下,多類型媒體在互聯網技術支持下,可以相互補充和、滲透,且媒體間界限模糊,為廣播電視、互聯網創造發展平臺,實現利益共融、資源共通。融媒體所具備的特點如下:第一,融媒體應用媒介載體,將報紙、廣播電視既有共同點又存在互補性的媒體,實現人力、宣傳、內容整合,打造新興媒體。第二,融媒體屬于全新運作模式,可以消除媒介壁壘,消除傳播者與接收者的邊界。所以融媒體需要在媒體實踐中不斷創新。第三,融媒體以發展為前提,充分發揮傳統媒體、新媒體優勢,將單一媒體競爭力,轉變為多媒體競爭力。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趨勢下,廣播電視編輯記者需要學習哪些新技能,已經成為新聞人員面對媒體生態的重要問題。
早期發展中,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單一,多通過聽廣播、讀報紙方式了解新聞,并不關注內容精彩度,只獲取時政新聞、社會新聞。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以及融媒體時代到來,多數人員不再滿足于獲取簡單新聞,而是注重信息可聽性、可讀性,追求真實性、價值性新聞,群眾需求改變了廣播電視新聞傳播內容。
當前,我國智能手機普及率提升,網絡成為工作生活必備品,并且出現大量短視頻APP,電視新聞受眾可通過多種方式收看節目,并且參與到互動中,擺脫只能看電視的限制,只需電腦和手機就能看到最新新聞資訊,明顯提升了廣播電視觀眾參與度,擴大了電視新聞媒體傳播優勢。
信息技術快速發展,對手機、電腦的依賴度提升,導致網絡平臺出現大量不真實、不良信息,要求廣播電視媒體傳播信息,確保信息傳播的真實性與價值。從上述分析可知,廣播電視媒體應注重信息篩選與傳播,提升廣播電視新聞媒體服務水平。
由于受到互聯網發展影響,信息傳送與輸出更加便利,時代發展豐富了新聞內容。在此背景下,國家廣播電視編輯記者工作中,應當追求新穎的內容表達方式,加大受眾認知與關注。分析廣播電視編輯記者現狀可知,多數記者沒有重視內容編輯創新,新聞內容缺乏可讀性與亮點,影響了新聞信息傳播。
新聞內容是向大眾傳達新聞事件的重要方式,注重完善編輯工作,規范化處理新聞內容,確保內容條理性。探究實際內容編輯現狀可知,部分編輯記者為了追求吸引度,夸大編輯標題與內容,致使民眾對新聞內容產生錯誤認知,引起不良的社會輿論。
開展廣播電視編輯工作時,編輯記者工作涉及到較多內容,對新聞效果呈現的影響大。新聞標題撰寫,涉及到受眾吸引力的提升。互聯網快速發展時代,新聞信息傳播渠道和媒介呈多樣化特征,導致新聞內容繁雜。廣播電視編輯面臨激烈市場競爭,通過優秀標題,可以有效提升新聞報道的內容質量。
大數據、云存儲的應用,導致媒體信息量快速增長,全民成為信息傳播者與受眾,相應降低新聞發布門檻。相較于專業編輯記者,普通受眾缺乏專業素養,導致受眾面臨海量信息時,無法辨別真偽。部分網站論壇存在惡意炒作現象,導致媒介生態出現大量虛假新聞,對媒體公信力影響極大。基于專業視角分析,對于廣播電視編輯記者來說,融媒體時代并非缺乏信息。所以如何在海量信息中辨別信息真偽,提煉主要論題,進行代表性、引導性編輯,從而吸引受眾,是值得深度思考的課題。
新聞注重新鮮性、真實性與客觀性,融媒體新聞也如此。新興媒體平臺,可以實時發布新聞。傳統媒體新聞發布的平臺屬性、工作流程,導致廣播電視新聞信息的時效性不足,無法滿足受眾對新聞時效性的需求。長期發展中,電視臺媒體的新聞時效性,多以“天”為單位計算。融媒體時代下,受眾對新聞信息時效性則以“秒”為單位計算,信息傳播速度越快,受眾對新聞的關注度就越高。媒體融合發展趨勢下,傳統廣播電視臺也在應用新媒體技術與平臺,這也對廣播電視新聞從業人員提出新的標準與要求。
媒體融合發展使互聯網信息量巨大。此種背景下,大數據分析成為謠言、虛假信息的攻破武器,能夠將孤立事件中的關聯信息連接起來,以數據形態傳達復雜關系。廣播電視編輯記者不僅要注重業務培訓、專業技能培養,還需要學習和掌握大數據技術、云存儲技術,消除傳統媒體技術限制,深度挖掘無限價值。
為了培養廣播新聞編輯記者創新意識,首先要確保其正確認識傳播環境,認識到傳播對象變化。融媒體時代下,廣播新聞編輯記者從受眾角度出發,在新聞策劃、編輯、整合時,能夠尋找聽眾需求點,以滿足聽眾需求。在打造廣播電視品牌時,加強創新優勢,對于市場競爭而言,品牌競爭屬于主要因素。融媒體時代下,廣播新聞市場發生變革,受眾需求決定廣播電視新聞形態與內容。為了確保廣播新聞、廣告經營部門發展,應當以受眾為主,加強新聞編輯的綜合能力,實現廣播電視的持續化發展。廣播電視新聞工作,要求編輯人員具備創新開發能力,能夠處理各類矛盾問題,從而確保廣播電視編輯工作發展效益。廣播新聞編輯工作屬于創造性勞動,要求編輯記者加大探索與創新力度。創新是新聞工作的靈魂,能夠提升各項新聞編輯工作效益。
在日常采編工作實踐中,廣播電視編輯記者應當分析受眾喜好與需求,從受眾角度思考問題,在采訪編輯中推陳出新,拓展新聞報道的廣度與深度,加強節目質量與播出效果。同時,廣播電視編輯記者升級和創新新聞節目精神層面,打破傳統固化思維理念,創建優質節目品牌與效應,利用融媒體優勢,重新實現節目品牌架構、定位與推廣,保證廣播電視臺的平穩化發展。
融媒體時代下,開展廣播電視新聞編輯記者工作時,注重創新新聞編輯內容,吸引受眾注意力,確保信息有效傳播。廣播新聞傳播信息時應當實現動態化發展,使受眾獲取更有價值的信息。針對此種情況,廣播電視新聞編輯創新新聞內容,把握受眾興趣度,結合廣播電視新聞聲音傳播優勢,為用戶帶來深刻影響,加強新聞編輯記者競爭力。注重獲取新聞信息,凸顯出新聞信息時效性,以滿足受眾的信息獲取需求。在分析、篩選新聞信息時,新聞記者應基于新聞內容考慮,確保新聞內容貼近受眾生活,掌握生活熱點問題,聯系熱點議題與熱點視音頻,同時增加評論內容,進而引發受眾思考。掌握現代生活節奏,使人們通過廣播電視獲取價值信息,突出知識化與信息化優勢,使廣播電視新聞成為權威平臺。
融媒體時代下,有效結合傳統傳播方式、現代傳播方式,不僅融合新技術,同時還要提升廣播電視信息傳播便捷性,改變廣播電視信息傳播特征。注重創新新聞編輯形式與手段,能夠加強編輯記者的競爭實力。第一,了解廣播電視新聞內容特點,增加受眾感興趣內容,比如,增加互動情節,制造輕松的信息傳播與接收氛圍。第二,針對廣播電視聲音滯留時間短等特點,可以反復播放重要新聞內容,擴大新聞傳播范圍,編輯記者也可以適當補充重要新聞內容提高增加新聞時效性,提升新聞傳播速度。第三,編輯新聞內容時,應當重視新聞內容策劃與編排,使受眾對新聞內容產生信任感。
廣播電視新聞編輯記者日常工作中,應當注重生活元素的融入,確保節目策劃符合實際需求。廣播電視新聞編輯記者策劃各類節目時,應當做好相關調查工作,尋找與受眾生活相關聯的新聞素材與資源。深入到群眾生活中,可以到基層體驗生活,找尋新聞素材。廣播電視新聞編輯記者注重學習新媒體的成功經驗,編輯記者需要在網絡信息數據、信息線索中找尋價值信息,形成優秀專題節目策劃、新聞報道策劃。日常采編實踐中,積累豐富實踐經驗,注重工作能力培養與思路創新,通過優秀專題策劃與節目內容,加強廣播電視臺節目質量。
傳統廣播新聞節目編輯時,節目與受眾互動性不足,為了加強互動性,需要應用技術優勢處理問題。新媒體技術具備高效性、靈活性等特點,編輯記者日常工作中,應掌握新媒體技術,融合新媒體技術與編輯記者工作,加大新聞節目創新力度。第一,廣播新聞編輯編排、播報節目時,可以增設互動環節,受眾通過關注官方微博、公眾號,與節目實現實時互動,發表對節目的看法與建議。加強節目受眾互動,可有效縮短節目與受眾距離。第二,編輯記者學習國外節目先進的編輯技術,并且將其應用到我國節目編輯中,在具備扎實的編輯基礎后,能夠提升節目表現力與傳播效果,擴大受眾范圍。第三,新聞記者需要通過新聞媒體、電視臺,運用微博、微信等新媒體應用手段,優化設計新聞主頁,建立鮮明的主題風格,通過線上線下溝通機制,全面提升媒體品牌的影響力,并且與新媒體實現共同發展。同時,當下比較火熱的“互聯網+”發展模式以及人工智能新聞寫作,順應互聯網與媒介融合發展趨勢,創新新聞報道模式,進而推動我國新聞報道整體水平的提升。
為了提升編輯記者創新能力,需要培養記者的洞察力與政治敏感度。通過提升編輯記者的洞察力,可以及時察覺價值信息,優化整合信息資料,向受眾傳遞研究結果,確保受眾獲取詳細且準確的信息,引發受眾共鳴,同時可以提高廣播電視臺影響力。編輯記者應具備政治敏感度,能夠正確解讀政府各項政策,聯合實際情況,分析國家方針與政策,發揮出廣播電視臺輿論導向作用。新媒體時代下,國家對傳媒行業的控制力度減小,通過媒體行業監督,約束媒體人員行為。此種背景下,編輯記者應提高政治敏感度,杜絕政治性錯誤。同時加強工作能力、時事政治洞察力,以促進廣播電視臺健康發展。
在傳統采編工作模式上,融入新媒體編輯優勢與特征,優化采編理念與策略。針對日常新聞報道,廣播電視編輯記者篩選相關信息內容推送到微信公眾號,標注詳細報道時間與網址,增加節目網站流量與受眾度,同時提高電視節目收視率與影響力。在日常采訪與編輯工作中,廣播電視新聞編輯記者可以實現手機媒體、網絡媒體、電視媒體聯合,創新編輯方式與手段,提升電視臺節目的參與性與互動性,調動受眾對節目的積極性與認可度,提升節目影響力和受眾認可度。傳播人員應當將信息接收者作為服務對象,強化服務意識,以個性化、人文化的服務,提升受眾的評價滿意度。此外,新聞記者還可以通過可視化新聞、大數據技術等方式,一次采集新聞信息,多元生成新聞報道,多渠道宣傳,為受眾提供高質量的新聞信息服務。因此,新聞記者對于大數據的分析能力和應用能力,會直接影響新聞內容對于基礎用戶的需求。在應用大數據期間,新聞記者應當合理應用大數據技術,不斷優化設計數據流程。其次,通過互動交流模式中,在獲取新聞反饋數據時,還應當合理評價新聞內容,并且明確新聞需求意向,對新聞質量進行優化改進。
綜上所述,融媒體屬于時代創新表現,是媒體發展的動力。媒體行業發展進程中,編輯記者注重轉變報道理念,創新報道內容、形式與手段,注重貼合群眾基層生活,在激烈市場競爭中樹立新聞品牌,獲得最佳宣傳效果,是媒體人終生追求的目標。面對新形勢、新特點、新要求,要求編輯記者準確把握時代特點,深入探索編輯記者的創新要求,實現媒體創新創造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