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 偉 周 祎
中國自從儒家壟斷思想界以來,從事建筑工程的匠人難登大雅之堂,史書上也鮮有記載。幾千年的傳說中也只有大禹、魯班和墨翟的記載,此外還有李冰、李春、李誡被載入史冊。近代史料中有明確記載的著名建筑師和工程師就是清朝的“樣式雷”[1]。“樣式雷”,即指居住于圓明園左近海淀村的雷家[2]。“樣式雷”是中國古代科學技術史上成就卓著的代表,清朝的主要皇室建筑都是“樣式雷”家族負責的營造的。據張寶章的《樣式雷家世諸考》記述,“樣式雷”家族祖籍為江西省南康府建昌(今永修)縣。明朝末年,其從事木工建筑行業的先祖遷居江寧(今江蘇南京)。康熙二十二年(1683),雷發達接受清廷招募參加了北京皇宮的營造。“樣式雷”從第一代雷發達起,在長達二百多年的時間里,共有雷金玉,雷聲澄,雷家璽,雷景修,雷思起,雷廷昌等七代人為清朝樣式房的掌案頭目,負責過北京故宮、三山五園、承德避暑山莊、東西二陵和中南海以及菊香書屋等譽滿中外的皇家營造工程[3]。根據“樣式雷”所保留下來的燙樣、圖樣和相關歷史檔案,對照故宮、圓明園、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等現存的清代皇家建筑,我們可以清楚地了解這些建筑的設計修建情況。“樣式雷”為中國清代皇家園林、陵寢等建筑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其建筑圖檔2007年入選《世界記憶名錄》,入選《世界記憶名錄》的文獻遺產宣傳時可采用世界記憶工程徽標[4],這就意味著向全世界公開肯定了“樣式雷”建筑文化遺產對文化和社會歷史產生的深遠影響。
“樣式雷”建筑圖檔,即清代“樣式雷”家族流傳下來的建筑圖樣、燙樣、工程做法及相關文獻。“樣式雷”建筑圖樣、燙樣及其文檔,代表了清代建筑設計的最高成就,真實地反映了清代皇家建筑設計工作的情況,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樣式雷”圖樣包括建筑工程的選址勘測圖、總規劃圖、平面圖、設計圖、施工圖、竣工圖等各個方面[5]。如:圓明園各座丈尺地盤畫樣、圓明園中路立樣全圖、圓明園各處裝修底樣、長春園全圖、長春園各處裝修底樣、長春園全圖準底、長春園西洋水法圖、頤和園文昌閣圖樣、西洋門立樣、萬春園圖、萬春園外官房圖、醇親王府第、廣親王府第、裕中堂私宅、史家胡同私宅、趙家戲臺樣、大圈營房立樣、各陵宮由房山運石料圖、平安峪萬年吉地圖樣、惠陵剖面圖、彩畫金棺樣底、惠陵地宮劵、惠陵地宮劵剖面圖、惠陵地宮劵樣、惠陵五彩全圖、惠陵五孔橋樣、五孔石劵橋樣、惠陵玻璃花門等等。
“樣式雷”因為制作燙樣而得名,燙樣就是模型,在古代建筑施工過程中起著標本的作用。古代的大型建筑工程主要是根據燙樣來進行施工的,包括預算、備料、營造的各個環節[6]。我國現有“樣式雷”所制燙樣多種遺存,燙樣的內容包括故宮、圓明園、頤和園、北海、中南海等處,燙樣的形式有全分樣、個樣和細樣三種。全分樣,即建筑物及周圍環境的總體布局;個樣,即建筑屋頂、裝修、梁架等基礎情況,展現單體建筑由外到內的主要構造層次和形制特點,故稱單座建筑燙樣[7];細樣,即建筑物局部性的陳設與裝修。“樣式雷”燙樣最大的優點就是讓人們能夠了解建筑物內部的很多細節,全分樣、個樣、細樣上面,均貼有黃色標簽,標簽上面清楚地標注著該建筑的名稱和工程做法等等[8]。
“樣式雷”文檔,即“樣式雷”建筑文檔,主要有隨工日記、家信、略節、旨意檔與司諭檔以及“樣式雷”家族留下的很多有關工程建筑方面的著作。隨工日記是“樣式雷”記載建筑工程進展情況的日記,每天都有詳細的記錄。家信是“樣式雷”家族修建定陵、定東陵和惠陵時所寫的私人書信,這些書信大多是同治、光緒年間寫下的,從多個角度記錄了“樣式雷”家族的日常生活[9]。如今在國家圖書館善本部的圖書目錄中標為《雷氏來往函件》,原來的“二包”并為一包,上面寫著“一百二十四件”。除一些零散字頁和斷頁外,共有各類信函一百一十二件。還有一包《雷氏來往私函粗底》,有雷家信函一百零六件。另外在雷氏各類文字紙頁中,又有二十封家信。這樣共有雷氏家信和各類信函二百三十八件[10]。這二百多封珍貴的私家信函,是一批難得的文物和有價值的歷史資料,不僅有助于我們了解“樣式雷”和清代晚期的時代和社會風貌,同時對我們更深入地認識北京和海淀的地情鄉情,都是十分有益的;略節,是扼要敘述事情的文書[11]。“樣式雷”文檔中的略節,即簡要敘述建筑工程、勘察、測量等事的折單或整理匯總折單的簿冊;旨意檔和司諭檔是樣式房保存帝后諭旨和內務府的指令。據有關惠陵的《旨意堂司諭》中記載的“爺諭:雷思耀撤去,添派雷廷昌”,由此可知“惠陵中一路立樣”的作者正是雷思起和雷廷昌。此外,“樣式雷”家族在長期的營造工作過程中,還為后人留下了寶貴的建筑學的著述。如:《工部工程做法則例》,“樣式雷”始祖雷發達編撰。該書主要敘述清代“官式”建筑的做法和則例,說明樓宇的施工和安裝等;《工段營造錄》也是雷發達所著,這是一部和“樣式雷”家族關系相當密切的建筑專書,被清代李斗的《揚州畫舫錄》收錄[12];《精選擇善而從》為“樣式雷”第七代傳人雷思起撰,主要敘述雷發達及其雷金玉、雷聲澄等人的建筑業跡,內容多為家譜不記,非常珍貴;《端門工程紀事》是“樣式雷”家族流傳下來的供古建科技史研究的手抄本,詳細地記敘了清康熙六年(1667)皇家營造的實情[13]。
按照《中國文物保護法》第二條有關文物的定義及范圍:“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手稿、古舊圖書資料”等文物受國家保護[14]。“樣式雷”建筑圖檔的文物性不難確立,其文物價值也不言而喻,尤其是樣式雷建筑圖檔的手稿性、系統性、大型性以及專業性,使其具有更加獨特的文物價值。“樣式雷”建筑圖檔的文物價值包括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和科學價值。
首先,“樣式雷”建筑圖檔的手稿性在世界上是沒有可以比擬的。手稿是由作者書寫或繪制的作品底稿,受著作權法保護,著作權歸作者或其合法繼承人所有[15]。“樣式雷”建筑圖檔幾乎全部是用傳統的繪畫顏料,繪制、書寫在中國傳統手工宣紙上的,使用的主要工具有毛筆、炭條、界尺、圓規、烙鐵等。由此可見,“樣式雷”建筑圖檔是帶有濃郁中國傳統特色和風格的古代手稿,完全可以肯定地成為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珍貴史料。其次,“樣式雷”建筑圖檔的系統性、完整性及其規模在世界上也是沒有可以比擬的。“樣式雷”建筑圖檔的系統性、完整性及其規模是人類在建筑學領域記憶的一大重要實物標本,凸顯了“樣式雷”建筑設計理論和方法的卓越智慧。“樣式雷”圖樣的內容,大到整體的宏觀設置,小到細節的關注等,都體現在設計圖紙上面,十分的精細、齊全。“樣式雷”在繪制圖樣的過程中不僅要確定具體的建筑物比例,而且,還將建筑物的大小按照一定的比例縮放到圖紙上。同時,“樣式雷”設計圖還通過透視的方法,從庭院陳列、擺設到山石、樹木、花壇、水池等皆是按照一定的比例來加以安排的。“樣式雷”最精明之處就是用硬紙板做成燙樣,這種燙樣能夠預測到建筑施工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這樣或那樣的問題,確保建筑施工的準確性,不僅能夠亂真,而且可以拆卸。正是這個燙樣成就了“樣式雷”的名號。“樣式雷”在進行建筑工程的整個流程中,從開始挖地基,挖多深、多寬,一直到最后屋面的完成,均都有詳細的記錄[16]。“樣式雷”建筑圖檔涵蓋了清代皇家營造各階段的詳細情況,是我國古代建筑史上最周密、最翔實的檔案,其系統性、完整性及其規模在世界上獨一無二,對研究清代建筑歷史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
藝術來源于社會生活實踐,又在社會生活實踐中得到傳播和發展。而專門藝術家的出現是在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有了分工之后。專門的藝術家的出現,使藝術逐漸被區分為文學、戲劇、音樂、書法、建筑、美術、雕塑、動畫等多種表現形式[17],而藝術價值是一種審美功能,“樣式雷”建筑的藝術價值表現在造型、制作工藝及色彩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審美價值。樣式雷燙樣不僅具有容易拆裝、修改便利和極佳的示意效果,在當今人們的眼中,“樣式雷”燙樣還是一個美輪美奐的工藝美術作品。無論表現手段、形式,還是制作工具、材料,“樣式雷”燙樣都是建筑史上風格獨具的作品,具有一定的藝術價值,而樣式雷建筑圖檔中的一些文字書寫工整、布局美觀,又不失為書法中的上品。
首先,“樣式雷”建筑圖檔彌補了中國建筑史研究的空白。“樣式雷”建筑圖檔種類繁多,體系完備。其中,不僅有建筑物的燙樣、建筑選址勘測圖、總平面圖和立面圖等,也有旨意檔、司諭檔等。“樣式雷”家族的建筑作品涵蓋了的清代建筑的各個方面,“樣式雷”建筑圖檔是“樣式雷”家族建筑營造活動的記錄,全面呈現了清代建筑工程從設計到施工的過程。收藏于清華大學圖書館、故宮博物院、國家圖書館等機構的“樣式雷”建筑圖檔,真實地再現了“樣式雷”家族從事皇家營造活動的各種情節,具有其他歷史輿圖和文獻無法替代的檔案價值。我們今天對樣式雷建筑圖檔進行發掘和研究,將全面揭示“樣式雷”家族這一古代建筑巨匠在皇家營造中體現的理論方法和設計思想,彌補中國建筑史研究的空白。其次,“樣式雷”建筑圖檔成為北京城市發展規劃和建設的重要參考資料。“樣式雷”建筑圖檔內容豐富,其中圓明園圖籍就有一百零五包,二千二百余張。此外,還有二百五十幅圖檔,有的描繪某個景群的園林布局,有的描繪某個園子的局部山水布局。圖中注有年月或據內容可判明成圖年代的共約三百幅[18]。作為修復清代皇家建筑最真實、可靠的依據,“樣式雷”建筑圖檔將成為北京市發展規劃和建設的重要參考文獻。
雷發達,一個來自江西永修的鄉間木工技師,以其卓越的才能和智慧開創了雷氏家族執掌樣式房二百多年的悠久歷史。雷氏家族的子孫們前仆后繼,自立一家營造規范,他們參與營造的建筑物遍布清代帝都及附近的地方,如今皆已經進入《世界記憶名錄》,這樣輝煌的建筑家族在世界營造史上也是非常罕見的。“樣式雷”是中國古代科學技術史上成就卓著的代表,“樣式雷”建筑家族營造活動的真實記錄,其建筑圖樣、燙樣、文檔等相關文獻,反映了清代樣式房設計工作的實際情況。樣式雷建筑圖檔所表現的清代建筑流程特征和制圖水平,具有重要的文物價值。筆者認為,“樣式雷”建筑圖檔的手稿性在世界上是沒有可以比擬的,所表現的清代建筑流程特征和制圖水平,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和科學價值。樣式雷圖檔與清代皇家建筑設計史料的整理和研究,將成為圖書、檔案、設計等學科工作者進行跨學科研究,并協同攻關的一項重要科研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