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語童
電視晚會按照時間節點,大致可以分為籌備階段、排演階段、演出階段、后期階段,導演在不同階段擔負著不同的職責。
在電視晚會前期的籌備階段,導演的職責是設計整場晚會。導演對晚會的設計可以分為宏觀設計和微觀設計。宏觀設計指的是設計晚會的主題、立意、基調、風格、節奏、藝術效果等,微觀設計指的是具體到節目的內容與形式、演員陣容、播出形式、場地選擇等方面的設計。導演既需要從大處著眼統攬全局,又從需要從小處著手細致入微,為晚會勾勒出一幅藍圖。
導演對晚會的設計是通過文字的形式呈現出來的,諸如策劃文案、工作文案、晚會臺本等,雖然有著不同的稱呼,卻都是導演將設計構思落地的首要步驟,在之后的編排、排練、錄制、編輯、播出的過程中,這一文案將作為整臺晚會的重要依據。
導演在進行文案設計時,需要注重設計的原創性。各大電視臺每年都會推出各式各樣的晚會,在琳瑯滿目的晚會中,要想抓住觀眾的注意力,這就需要導演不斷推陳出新,為電視晚會不斷注入創意,提升晚會的新鮮感、觀賞性和審美性,避免走入人云亦云的同質化死胡同。導演在晚會設計時要權衡好晚會的思想性和娛樂性,始終以“格調高雅,雅俗共賞”為宗旨。最后,導演在進行晚會設計時,還需要考慮經費預算問題。在預算充足的情況下,可以進行高標準、高規格的設計。在預算有限的情況下要學會量體裁衣,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實現設計目標。
在電視晚會的排演階段,導演是作為總指揮出現的。導演一方面要負責指揮不同工種的全部演職人員,另一方還需要統籌各個部門,如攝影部門、節目部門、舞美部門、音響部門、技術部門等。
電視晚會是在導演的指揮下,團隊協作、集體創作的精神產品。導演不可能包攬全部工作,而是通過分配任務使每位工作人員都清楚地意識到自己的職責,明確自己的任務并落實自己的責任。同時,導演還需要充分發揮組織協調能力,打通各環節壁壘,齊心協力完成晚會任務。在排演過程中,導演需要履行監督的職責,使各部門和各工種各司其職,形成有機整體。
在此階段,晚會的所有演職人員要在導演的總體指揮下進行多次排練。在排練過程中,不僅能夠使臺前幕后的工作人員不斷磨合,配合更加默契,還能及早發現問題,及時進行整改,降低晚會正式演出中的失誤。
在電視晚會的演出階段,導演是作為總調度出現的。在電視晚會中,人物調度和視聽要素的調度是導演的主要職責。這一職責是由電視視聽藝術的性質所決定的。導演職責中的視覺調度通常包括燈光調度、舞美調度、攝影調度,聽覺調度包括音響調度、音樂調度。主持人和演員較為特殊,主持人和演員的服裝、化妝、發型涉及到視覺調度,而主持人和演員通過有聲語言進行表達時則涉及聽覺調度。
在一場晚會中,演職人員眾多,流程復雜,即便經過反復的排練和預演,也會偶然有突發事件發生。例如節目臨上場前音響設備出現了故障,面對這一突發情況,導演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及時調度技術人員對音響設備進行修繕,或調整節目順序,調度下一組節目進行補救。在導演的調度下,節目之間能夠有序銜接,電視晚會可以連貫流暢地進行下去。
晚會演出前,導演需要在多平臺為晚會進行宣傳造勢。導演運用靜態文字、圖片與動態短視頻的形式,通過報紙、廣播、電視、新媒體等各種媒介形式進行全方位宣傳造勢,以激發觀眾的興趣,獲得觀眾對晚會的關注。
晚會演出中,導演需要通過互動的方式來營造晚會氛圍。在互聯網的背景下,互動從傳統的寫信、電話、短信互動變成了評論、點贊、彈幕互動?;幽軌蛟鰪娪^眾的參與感和體驗感,導演不僅要增強晚會場內外的互動,還要兼顧臺上臺下的互動,例如臺上主持人、演員與臺下觀眾的互動、臺上主持人與演員之間的互動以及演員之間的互動。
晚會演出后的剪輯、制作和包裝過程中,導演需要為看錄播的電視觀眾進一步營造氛圍。字幕導演通過對晚會后期字幕、特效的包裝,提升晚會的審美性和觀賞性,為觀眾營造出輕松愉快的觀賞氛圍。
新時期,晚會規模和數量不斷上升,在滿足觀眾精神需求的同時,進一步提升了觀眾的審美能力。導演應與時俱進,推陳出新,不斷提升自己的素質能力,以全新的晚會樣態牢牢抓住觀眾的目光。
導演對主題進行精確定位的第一步就是明確晚會的類型。電視晚會出于不同的舉辦目的,可劃分為不同的類型。為慶祝中國傳統節日舉辦的晚會是聯歡晚會,為表彰某一單位、集體或個人舉辦的晚會是頒獎晚會,為紀念某一重大歷史事件舉辦的晚會是紀念晚會,為娛樂觀眾舉辦的晚會則是文藝晚會。不同類型的電視晚會反映了晚會的不同目的,以目標導向為原則籌備電視晚會,能夠始終不偏離主線,取得更好的效果。
每逢舉國共慶的重大節日,各大電視臺都會舉辦晚會以慶祝節日的來臨,如跨年晚會、中秋晚會、元宵晚會等。如何在主題相近的情況下贏得更多的收視率和廣泛的關注度,非??简瀸а輰χ黝}理解與表達的功力。導演應突破固有的思維和框架,賦予主題以新時代的意義和特色。
2021年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一年一度中秋晚會的舉辦地點定在了四川省西昌市,晚會結合了同年發生的許多重大的歷史事件,如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航空航天取得的重大成果等時事熱點,導演在此次中秋晚會中將家國情懷和思念團圓融于一體,為晚會注入西昌當地濃郁的民族特色,最終呈現出一場既弘揚了傳統文化又宣傳了時事熱點,既表達了親情思念又彰顯了家國情懷的視聽盛宴。
導演在確定主題后,緊接著就要圍繞主題開展策劃。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導演對晚會的策劃創新主要體現為互聯網思維的融入。所謂的互聯網思維指的是從單向傳播轉變為雙向互動傳播,導演在策劃節目內容與形式時,將以導演為中心的傳統思維轉變成以觀眾為中心的創新思維,不僅要考慮到“我要表達什么”,還應該充分結合“觀眾想看的是什么”。
內容創新源自于對受眾的足夠了解[1],通過大數據能夠采集觀眾的年齡結構、文化結構、審美偏好以及最新的流行趨勢,實現對觀眾的認知從模糊到清晰,從雜亂到條理。只有從觀眾角度出發,不斷滿足觀眾的精神需求和審美需求,才能夠抓住觀眾的目光,避免晚會內容的同質化和泛娛樂化的傾向。
策劃的創新力還體現在挖掘吸引觀眾眼球的節目類型,經常出現在晚會中的節目類型有語言類、歌舞類、雜技類、魔術類等固定形式,按部就班地將傳統節目類型穿插到晚會中,使得晚會在節目形式上毫無新意,易引發觀眾的審美疲勞。導演應不斷推陳出新,結合到當下熱門且大眾關注的節目形式,如脫口秀,真人秀,現場表演競賽等形式,經過精心設計和修改后,作為素材融入晚會節目當中,制造晚會亮點。
在電視晚會中,節目猶如一粒粒的珠子,導演的作用就是將珠子串連起來。導演對節目的組織力具體體現在節目的審核與節目的編排。
導演審核節目指的是保留優質的節目,篩掉不達標的節目。這就要求導演用專業的眼光對節目進行嚴格的把關,例如一些看似網羅熱點話題,展現社會流行觀念的節目,表面上順應了觀眾的喜好,實則是內容的拼湊,不具備真正的精神內核。此時,就需要導演用專業、獨到的眼光對該節目進行剔除。
隨著電視晚會的發展與嬗變,導演編排節目突破了線性敘事,出現了新的形式。傳統的電視晚會延續了舞臺表演的線性敘事方式,在長達兩三個小時的晚會中,以線性的、連續的時間軸形式呈現,常用的節目組織結構有“串聯式結構、篇章結構、組合回旋結構、線性結構、多元綜合結構等”[2]。如今,隨著技術的發展與進步,可以實現同一時刻不同場景的表演,例如春節聯歡晚會主會場在北京,同時能夠直播連線到各大分會場的精彩表演。除此之外,還可以播放提前錄制好的紀錄片、短視頻等內容,節目編排形式更加多樣化。
節目順序也需要導演進行編排,語言類的節目讓人捧腹大笑、舞蹈類的節目讓人賞心悅目、雜技類的節目讓人心驚膽戰,將不同的節目類型進行組織編排,充分引導觀眾的情緒,實現晚會氛圍的跌宕起伏。電視晚會的編排也講求動靜結合、錯落有致,導演通過精細化的節目編排,達到跌宕起伏的節目效果,讓觀眾流連忘返。
電視晚會與技術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在數字化環境下,晚會所使用到的燈光設備和音響系統都是通過計算機進行精準控制,由技術人員進行專業化的操作,配合晚會的演出與呈現。同時,導演也需要掌握舞美以及聲光電的最新資訊和行業動態,為電視晚會提供專業的建議,使舞臺呈現出更加完美的效果。
導演還應創造性地應用現代技術手段。技術在晚會中應用的優勢在于打破了傳統舞臺制作模式,突破了時空的物理限制,提升晚會的視聽效果,讓觀眾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增強與晚會節目的互動。在2021年央視春晚《牛起來》這一節目中,首次將增強現實技術與虛擬現實技術二者融于一體,將受疫情影響身處兩地的歌手跨越千里,共同呈現在同一畫面中。歌手之間默契的配合加上技術的合理運用,讓節目順利呈現在觀眾面前,不僅讓觀眾產生耳目一新的感覺,更能使觀眾領略到國家科技力量的強大。
一場電視晚會如果缺少文化內涵和藝術底蘊,必然呈現出思想的貧瘠和意義的蒼白。電視晚會失去了思想性、啟發性和教育性,只能卷入快餐文化的漩渦,而導演的文化藝術修養直接影響到電視晚會的文化內涵和藝術底蘊。
總體來講,晚會作為一門綜合藝術,既包含著音樂、舞蹈、美術等藝術形式,又涉及到政治、經濟、社會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導演需要大量的知識儲備才能實現對晚會的全面掌控,避免由于知識儲備上的不足造成晚會出現常識上的漏洞或者是審美上的短板。具體來看,導演撰寫的策劃文案、導演闡釋、主持人串詞、節目腳本等,均能體現出導演的文化藝術素養。
為了創作出高文化品位和藝術質量的晚會,導演要不斷開闊文化藝術視野,汲取文化藝術知識。通過不斷的思考感悟拓展晚會思想的深度,堅持提升自身文藝修養源源不斷地創作出精品。
富于文化內涵的電視晚會對于觀眾來說不僅是一種審美享受,更是了解和學習傳統文化的絕佳時機。晚會中不僅要有主流文化與流行文化的交相輝映,還需要有傳統文化的繼承發揚。導演所具備的社會責任感與民族使命感,使傳統文化在電視晚會中大放異彩,還有利于增強觀眾的文化自信與自豪感。
導演有意識地弘揚地域文化,有助于彰顯晚會獨特的文化特色。2021年河南春晚舞蹈《唐宮夜宴》用婀娜多姿、韻味十足的舞姿將大唐盛世的傳統文化與人物形象完美地呈現在舞臺上,體現了導演在文化傳承上的推陳出新以及深厚的文藝素養。真正有文化,質量上乘的電視晚會都離不開導演本身的文化素養和藝術修養。
除此之外,導演還需要提升自身的專業知識,培養更強的業務能力。電視晚會是藝術與技術的融合,既包含音樂、舞蹈、表演等藝術門類,又需要燈光、音響、剪輯等技術支持。雖然各部門都有專業人員具體負責,然而導演作為決策者和組織者,了解和掌握專業知識往往能夠做出正確的決斷。在審核節目時,能夠準確判斷作品質量的優劣,演員水平的高低以及節目效果的好壞,剔除不合格的作品,為觀眾呈現高品質的電視晚會。
導演的綜合素質與晚會的效果是成正比的[3],作為電視晚會的總設計師、總指揮和總調度,在新時期,導演應秉持創新發展理念,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與能力,持續滿足觀眾的審美需求,為電視晚會的創新發展提供不竭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