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佩佩
(黔南廣播電視臺,貴州 黔南 558000)
平臺直播是短視頻時代下信息交互的新形式,通過直播平臺將當下發生的熱點事件直接傳遞給全國觀眾,而觀眾也可以通過移動端或固定端及時觀看到事件發生的現場。采用視頻直播的方式對傳統的電視新聞進行傳播,切實縮小了觀眾與新聞事件之間的距離,能夠在直播的過程中將現場的真實情況及時地反饋給廣大群眾。這種直播方式不僅能夠打破新聞事件傳遞在時間以及空間上的限制,同時,受眾群體還能夠通過移動客戶端隨時隨地進行觀看,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契合了現代人們快節奏的社會生活,還能通過粉絲留言實現與主播展開互動。而融媒體時代下,互聯網技術作為新聞直播發展的主要技術支持,已經成為廣大人民群眾參與輿論探討的新平臺,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我國傳統新聞行業的轉型與發展,讓傳統新聞行業迎來了新的生機。
直播新聞的產生,是人們對快節奏時代信息傳遞的要求與現代媒體技術相融合的重要發展成果。在互聯網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過程中,傳統的電視新聞導報模式體現出了極大的限制性,由于電視新聞報道的時間和人們的可用時間無法做到完全統一,導致某些重要的新聞信息無法被人們所了解,因此,單憑央視電視臺節目對于新聞報道的播放根本無法滿足人們對于信息傳遞時效性以及多樣性的需求,這必然會限制各類有效信息的傳播。當前,人們更加急于知曉發生在身邊以及未來可能要發生的事件,這就需要新聞信息的傳遞具有時效性以及一定的預測性。而新聞直播視頻能夠使廣大受眾群體通過網絡連接,親身參與到新聞事件發生的現場中。通過視頻以及音效等多方面的情境創設,將受眾群體帶入事件發生的現場,這也是信息化時代網絡新聞直播的重要特征。新聞直播的主要核心就是對現場發生的真實事件進行數據采集以及及時傳播,這種采集與傳播同步進行的方式,也意味著短視頻時代的降臨。目前,在我國上至老年人下至年輕學生都已經成為新聞信息傳播以及評論的主力軍,這也讓新聞信息通過直播平臺得到了大眾的嚴格檢驗。再加上近年來直播軟件的發展,也使得不同平臺的直播軟件成為新聞信息傳遞的重要載體,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直播新聞的發展。
目前,不同的網絡平臺已經成為社會熱點信息傳播最為直接有效的形式,平臺信息傳遞本身就具有及時性以及擴散性的特征,不僅能夠對新聞現場發生的狀況進行直播,將事件真實地還原在受眾群體面前,同時,通過平臺的轉發以及評論功能,還能讓社會大眾更好地參與到信息的傳遞以及參與過程中。視頻直播的方式能夠在一瞬間將受眾群體的目光吸引過來,直播新聞通過畫面與聲音的雙重傳遞,能夠有效地刺激人們的視覺以及聽覺,為受眾群體帶來身臨其境的感受,這比傳統的新聞播放形式更具吸引力,同時,為人們帶來的切身感受更加強烈和真實。我國在2016年新華網的用戶端第一次開始了現場新聞直播,經過多年的發展,目前,這種直播新聞的方式已經成為廣大受眾群體獲取社會熱點新聞的重要方式[1]。
在融媒體時代發展的背景中,互聯網作為新聞傳播的媒介與平臺,已經逐漸地融入當代年輕人的主流生活中,同時也成為人們生活與工作之余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直播新聞顯然成為人們消息收集以及飯后茶余心靈消遣的重要方式。這種形式的出現完全顛覆了傳統新聞傳遞的模式。通過調查,我們發現在當代年輕人的智能移動手機中抖音、虎牙、快手等多種直播平臺已經成為重要的基礎軟件,這也使得我國文化傳播的方式獲得了新一輪的變革,而直播新聞的參與者范圍也隨之擴大,甚至形成了全民參與直播的局面。
在網絡平臺的信息傳遞中,對于熱點事件的描述,通常都是只言片語,這種依靠熱點噱頭博得人們眼球的方式,導致人們在快節奏的生活方式下容易對新聞內容產生誤解。同時,這種只言片語的信息傳遞方式,具有片面化以及極端性,通過直播新聞的方式,能夠以第一視角將現場發生的真實狀況記錄下來,并且進行傳播,增強了信息傳遞的真實感與時效性[2]。
例如,各大直播平臺對重大節日聯歡晚會的轉播,在轉播過程中,有一群人瀏覽了網易云平臺的直播空間,更是有超過千萬數量的粉絲參與到了直播的討論過程中,并且對于本場春節聯歡晚會的看法與觀點在評論區進行了探討和交流。由此可見,通過直播平臺傳遞新聞信息具有真實性和互聯性,能夠為人們提供交流和討論的平臺。縣級融媒體作為專業媒介組織相較于普通網紅、明星帶貨更具有權威性。媒體的權威性是指具有使人信服的力量和威望的能力,讓人對結果不產生疑問。縣級融媒體由各級黨組織領導,是當前我們國家最基礎的官方信息權威發聲平臺,干部、群眾把縣級融媒體當作黨的聲音的來源,正由于黨在人民心目中的崇高威望,縣級融媒體因此也具有很大的權威性。縣級融媒體的權威性在直播帶貨中具有重要優勢。首先,權威性促使消費者對產品更信任。對于消費者而言,縣級融媒體直播帶貨有權威性,等于給產品質量和安全蓋上了“合格章”,銷量也會隨之增加。其次,縣級融媒體的權威性是入駐其他平臺的“通行證”。
“慢直播”其實是一種記錄式的全程直播方式,這種方式能夠將普通的事件以直播的角度制作成系列型電視節目傳遞給觀眾。這種直播方式相比于普通的新聞直播節奏更加緩慢,并且直播時間較長。“慢直播”與傳統的電視節目直播以及網絡直播相比,沒有主持人對畫面進行銜接,同時也沒有解說字幕在直播的過程中對現場事件進行的全程記錄,中間并沒有切換鏡頭或通過剪輯等方式進行后期制作,只是通過固定的角度將事件全程發展的狀況真實還原到觀眾面前。
例如,在新冠肺炎疫情直播過程中“慢直播”就成為記錄這場肺炎疫情抗擊戰的信息傳遞方式,這樣的消息互通形式讓人眼前一亮。疫情阻擊戰中,我國中央新聞媒體平臺、央視客戶端、新華社客戶端都對疫情抗擊戰進行了為期較長的“慢直播”。新冠疫情的全面爆發以及湖北武漢的封城事件,無時無刻地不牽動著廣大社會群眾的心靈。而不同移動客戶端平臺采用“慢直播”的方式對疫情下武漢抗擊疫情的實際狀況進行實時播放,也讓廣大網友能夠隨時隨地關注到疫情中的武漢。這種直播方式雖沒有華麗的剪輯手段以及精美的后期制作,但是卻體現了“此時無聲勝有聲”的真實情感,這種陪伴式的社交直播方式也讓全國14 億人口真實地參與到了這場疫情阻擊戰中。
除此之外,“慢直播”的新聞直播方式還能夠為人們營造想象的空間,將涉及新聞事件的人群集中在同一場所中,通過云直播的方式共同分享情緒,說出自身的情感體驗。例如,央視新聞推出的“慢直播”節目,對疫情下武漢監護室出生14 天的寶寶進行云守護,在互聯網平臺中,隔著屏幕,萬千網友作為剛出生寶寶的“云父母”隨著直播的記錄一直期盼新生寶寶的健康成長,為寶寶能夠在疫情中不斷堅持加油助威。在這種“慢直播”的方式下,人們可以通過同一個平臺分享自己的情緒,并且獲得不一樣的情感體驗,在直播平臺中的交流與互動過程中,更好地引發受眾群體的情感共鳴。
我國在2019年正式進入了信息發展的5G 時代,隨之而來的直播新聞也在5G 時代的發展作用下得到了新的發展。在5G 技術的支持下,網絡傳遞的速度相比于4G 網絡更加快速,并且直播視頻畫面具有更加清晰的特征,這也為直播新聞的發展提供了更加高科技的技術支持,讓直播視頻畫面更加清晰,同時也不會出現信息卡頓的現象,極大地突破了傳統4G 網絡直播過程中的瓶頸[3]。
Vlog 其實就是英文單詞video blog 的縮寫,用中文翻譯過來,Vlog 做視頻博客這種方式實現了紀實性的活動錄制,通過視頻進行記錄,視頻的創作者也可以在后期對拍攝的視頻進行剪輯或后期制作,從而形成具有獨特個性的信息記錄。
Vlog 的時間長度較短,通常視頻的長度在十分鐘以內,這種事件記錄的方式與目前信息交流平臺中的微電影以及短視頻大不相同,Vlog 的視頻記錄要求視頻中的原始內容具有真實性,這一點本身就與直播新聞真實不加修飾的特征極為相似。Vlog 相比于直播新聞具有一定的延遲性,并且在后期加以修飾,但是將Vlog 短視頻的素材應用在直播新聞的內容中,能夠有效地加強直播新聞的精致感,通過個性化的后期剪輯達到引起人們情感共鳴的目的。
目前,無人機技術已經被廣泛地運用到我國的不同領域中,而無人機技術在新聞直播視頻的拍攝過程中,能夠突破傳統拍攝角度以及拍攝空間的限制,讓直播的畫面更有氣勢,通過更加全方位的角度向受眾群體展示出新聞現場的真實全景[4]。
無人機航拍技術目前被廣泛地應用在直播新聞的實景展示過程中,尤其是在大型新聞直播報道中,如我國的重點工程竣工拍攝視頻中就可以應用無人機航拍技術對工程的全體面貌進行全方面、多角度的直播,從而讓受眾群體從不同的角度了解建筑物的建成形式以及全面樣貌。除此之外,無人機航拍技術還能被應用在搶險救援的新聞直播報道中,例如,在河南大雨洪澇災害中,無人機航拍技術就能全方位地從俯拍的角度展示河南內部的受災情況,從而讓受眾群體更加了解災情現場的真實狀況。
融媒體時代對視頻新聞主持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須盡快提高整體質量以適應時代變化的需求,利用新的廣播設備和新技術更準確地了解聽眾的需要。主持人要積極加強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適應鏡頭。視頻新聞直播是通過彈幕與觀眾直接對話的。主持人必須有能力應付變化,并應對可能發生的直播意外事件。廣播電視臺需要注重對主持人的培養,提供多樣化的學習機會,加強業務培訓和外勤交流,增強視頻直播的表現力。互聯網技術迅速發展,給廣播產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沖擊,但危機的背后往往是轉折點。大數據時代,通過信息提取的推動,可以準確地掌握受眾的數量、比例、消費習慣、消費能力等相關數據,明確地把握受眾的需求,并制定各種步驟,這是廣播的未來發展策略。繼續加強傳統節目的創新和質量管理,突出廣播的附帶性,再現廣播的終身特性,創建高質量的在線節目,為原觀眾和手機用戶提供在線服務。
在進入了全國直播時代之后,用戶雖然制作內容話題性較高,但圖像質量比較粗糙,直播平臺制作內容所涉及的范圍非常廣泛。相對于網絡廣播,電臺擁有更專業的團隊規劃、設備技術支持,以及更好的從業者。在一定程度上,廣播電臺的開業醫生在制作在線直播方面具有更大的優勢。這樣就為當前直播平臺混亂標準化提供了前瞻性標準。不斷改進節目質量,制作優質的廣播。和融媒體整合后,不僅能鎖定目標,還能制定更強大更大的廣播計劃。融媒體時代的發展有利于提高節目質量,在融媒體時代,廣播節目的直播視頻能為廣大觀眾呈現圖像,縮短了觀眾與主持人的距離,加強了彼此的互動交流,增加節目的興趣和參與度,可以擴大節目觀眾群體,實現信息的更廣泛傳播。在節目形式上積極傾聽觀眾意見,改革節目形式,有利于發展優質節目內容,增加收看頻道,打破傳統媒體時代廣播節目的地域壁壘。視頻新聞直播技術的發展有助于推動主持人的變革。當今時代,綜合媒體的發展,對視頻新聞主持人專業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為更好地滿足直播視頻的開發需求,廣播臺也在努力提高整體質量,以適應時代變化的需求。運用更多創新設備和技術,能更準確地把握觀眾的需要。為了滿足觀眾的需求,主持人必須帶頭改變自己的風格,不斷學習,率先適應鏡頭,接受這種更加新穎的工作方式。在直播電臺節目的同時,主持人也能通過彈幕與觀眾進行互動交流。因觀眾對節目所提出的問題不能有充分的準備,因此,主持人必須具備及時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解決突發事件,順利完成直播節目。隨著社會的發展,廣播電視產業的發展既面臨著巨大的挑戰,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有問題也有全新的發展機遇,在大數據時代,各種信息數據的提取越來越方便。當節目創新時,可以通過對相關數據的分析,更清楚地把握觀眾的相關需要,有針對性地制作出符合觀眾不同需求的節目,所傳遞的信息會給觀眾帶來更大的價值。在傳統媒體時代,廣播節目必須立足于受眾的偏好,強化節目的創新,注重廣播節目的附帶性。對網絡上的相關觀眾來說,有必要在清晰的基礎上制作更高質量的內容。
綜上所述,在融媒體時代下,處于信息爆炸增長的時代,廣大受眾群體不僅關注到了新聞的真實性以及時效性,同時,還對新聞提出了個性化的需求。因此,新聞工作者為了更好地適應這一變化,必須要通過革新直播新聞的方式為觀眾帶來更加強烈的視覺聽覺體驗,通過直播平臺與媒體平臺的強強聯合,實現直播新聞在融媒體時代的新一輪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