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倩倩
(諸城市融媒體中心,山東 諸城 262299)
在新媒體時代下信息傳播的速度更快,信息的類型也更加多樣化,人們對社會媒體的關注度也在不斷上升,所以這在無形中增加了播音主持人員的工作壓力,播音主持人員必須要保障主持內容的豐富性與準確性,同時還要更加注重播音語音的藝術性,給人們更加舒適的聽覺感受,所以在媒體行業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加強對播音主持語言藝術性的研究工作十分必要。
不同媒體行業所涉及的信息內容也是不同的,為了突出各自的特點,各個媒體會選擇不同的信息內容方向進行深入研究和報道,從而提高信息內容播報的針對性,抓住社會中的特定群體,建立更加廣泛的受眾基礎。比如,對于娛樂類媒體來說,它們的主要工作內容就是報道明星娛樂圈的新聞和資訊,針對的群體也是青少年群體,因為青少年群體會有追星的沖動,每個學生都有自己崇拜與向往的明星,所以他們更加關注明星的日常生活等。再如,新聞資訊類媒體,它們的工作方向是給人們播報最及時的新聞資訊,幫助人們了解更多的時政新聞以及社會新聞,拓展人們的視野,滿足人們獲取新聞信息的需要。因此,播音主持人在信息內容播報中應該盡可能保障語言的真實性,雖然在播報中可以闡釋自己對新聞事件的意見和看法,但是也要注意新聞內容的真實性,避免給人們造成錯誤的輿論導向。
當前新媒體行業信息更新速度飛快,新的內容播報形式也在更新換代,適應了社會發展的需要,播音主持人員在開展工作中的語言不管是在播報風格上還是播報內容上都開始密切與社會生活接軌,嘗試與時俱進。我們仔細傾聽播音主持人員的語言就會發現很多播報語言中會有很多新時代產生的名詞,比如,“辣眼睛”“驚不驚喜,意不意外”“滿滿的求生欲”等,這些都體現出了播音主持語言的時代性特征。
隨著物質生活的不斷豐富,人們對精神生活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人們在審美方面的需求也有了極大的提升,所以這在無形中增加了播音主持人員的工作壓力。而播音主持人員在播音中也開始注重語言的審美性,為了滿足人們對審美的需求,播音主持人開始不斷加強播音知識學習,提升對語言藝術性的研究,將播音語言組織的藝術性與自然美感的重要作用凸顯出來,使得播音主持語言更具審美性,也提升了節目內容的質量與水平。
在新媒體環境下,我國新聞媒體主持人開始摒棄傳統的播報形式,變古板的播報形式為更加口語化的播報形式,播報形式更具有親和力,這在很大程度上拉近了內容與觀眾之間的距離。比如,在我國中央電視臺主持人的播報語言中就能夠看出口語化的發展變化,在以往的播報中,中央電視臺主持人播報給人的感受是一眼一板,表情嚴肅,語言具有程式化,但是當前在新媒體環境的影響下,很多主持人在播放內容上做出調整,在播報形式上嘗試創新,使得播報語言更加口語化。
在新媒體環境下,各種類型的媒體開始崛起,競爭更加激烈。媒體行業要想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獲得一席之地,必須轉變傳統的播音觀念,在播音語言和播音形式上進行創新,與眾不同,吸引更多的觀眾與聽眾的目光。因此,很多媒體行業的主持人開始朝著個性化的方向發展,很多主持人在播音語言上更加追求個性化,在播報方式上也更加親和自然,處處凸顯出節目與自身主持的與眾不同。在眾多的節目中,《王牌與王牌》之所以能夠吸引更多的觀眾收視率居高不下,除了有超強的明星陣容和制作團隊以外,還離不開主持人的畫龍點睛。《王牌對王牌》的主持人灑脫、開放、親民的主持風格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主持人在語言上追求個性化,同時善于洞察關注的心理,能夠在最關鍵的時刻說出觀眾的內心表達內容,所以受到了觀眾的喜愛。
眾所周知,我國香港、臺灣的綜藝節目具有悠久的發展歷史,不管是從節目形式上還是節目內容上都十分新穎,并且形成了一套十分完善的節目制作流程,吸引了萬千粉絲的關注。其中,播音主持的“港臺腔”曾經風靡一時,更是大家關注的焦點。以《康熙來了》為例,該節目是一檔談話性娛樂節目,于2004年開始首播,在2016年停播,由蔡康永、徐熙娣擔任主持人,陳漢典擔任助理主持。節目初期以趣味性訪談臺灣社會新奇、冷門職業從業者為主,如男性美發師、尸體化妝師、網絡作家等,在發現藝人訪談收視率會高之后,逐漸轉型為熱門新聞人物或是藝人,從靠節目聊出爆點到靠爆點引爆節目。在本檔節目中徐熙娣的港臺腔曾經迷倒了萬千粉絲,在那個時代獲得了收視冠軍。而我國內地的播音主持人開始借鑒《康熙來了》節目的成功經驗,尤其是節目中徐熙娣的主持風格,過度地模仿“港臺腔”,引發了大陸觀眾的不適。播音主持善于學習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一味地模范別人往往會失去本身的特點,同時也因為學習“港臺腔”影響了普通話的推廣。
在過去,受到技術與環境的影響媒體行業發展緩慢,人們對媒體行業的信服度高,媒體也是人們獲取資訊的主要渠道。但是伴隨著科技的發展以及信息時代的到來,越來越多的媒體行業出現,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多樣化,播音主持人的數量也在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伴隨著人數的增多,受眾開始對新媒體主持人所播報的內容產生質疑,也削弱了主持人的話語權。
播音主持人的專業素質和專業能力是影響媒體行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但是當前新媒體行業發展迅速,對播音主持人的需求開始增加,為了滿足媒體行業發展的需要,很多媒體開始從社會中大量招聘播音主持人,但是新招聘的播音主持人不管是在專業素質上還是專業能力上都難以保障,降低了播報內容的藝術性。首先,在專業素質上,部分播音主持人在工作中不能夠意識到做好本職工作,提高語言藝術性的重要意義,所以在播報中對播報內容重視程度不高,而且存在工作態度不認真和工作積極性不高的問題。在專業能力上,部分媒體播音主持人并沒有接受正規的專業主持訓練,也沒有取得專業的主持人證書,而且從業經驗不豐富,難以應對在播報中存在的突發問題,阻礙了媒體行業的發展。
新媒體語境下媒體行業愈發激烈,人們對播音主持人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媒體主持人應該使用增加生動有趣的語言搭建起與觀眾溝通的橋梁,獲得觀眾的喜愛。要想提高節目的質量,媒體主持人要有良好的溝通能力以及超強的表達能力,這既是媒體行業對媒體主持人的基本要求,也是媒體行業實現創新發展的重要途徑。但是我國地大物博,不同的地區因為地理環境、人文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形成了不同特色的語言文化,而且不同地區的語言也存在著較大的差異,為此,播音主持人需要加強對地區語言的學習與了解,學習多種不同地區的語種,在合適的時機應用語種,一方面可以增加觀眾的關注,同時也能夠起到意想不到的節目效果。比如,撒貝寧是我國著名的節目主持人,他具有很強的語言天賦,在節目主持中可以實現各地方言無縫切換,集中國方言之大成,因此,他的主持風格十分活潑,而且主持語言也恰到好處,是所有播音主持人學習的榜樣。善用語種可以為節目內容增色,所以播音主持人在工作中可以適當學習不同地區的語種,為提升節目質量做好充足的準備。
主持風格會影響到一個節目的整體效果和節目定位,所以在媒體行業發展中必須要關注播音主持人的主持風格。一檔優秀的節目它的主持人語言一定是豐富的,而且主持風格也是恰到好處的,所以這就決定了播音主持人在工作中要根據節目內容和性質轉變主持風格。比如,對于時政新聞類節目,播音主持人就不能夠用十分愉快或者調侃的語言進行播報,這在一定程度上會讓新聞播報失去價值。而對于娛樂類節目,播音主持人也不能夠保持古板的播報風格,給觀眾一五一十地播報內容。為此,播音主持人要做好對節目內容和性質的分析工作,根據節目性質和內容確定節目適合采用怎樣的主持風格,從而使自己在播報中有的放矢,提高內容播報質量,建立廣泛的受眾基礎。
上面我們已經分析過播音主持人在專業素質和專業能力方面存在的不足,因此,在新媒體語境下必須做好播音主持人的培訓工作,提升播音主持人的素質。首先,相關的媒體行業和單位部門要定期組織多種形式的教育培訓工作,聘請專業的人士給播音主持人講解提升語言藝術性的相關知識,使播音主持人掌握播音技巧,提升播音的能力與素養。其次,播音主持人還要關注自身的形象,在新聞播報中穿著得體,打扮合適,給人們展現更加靚麗的形象,提升觀眾的審美體驗。然后,播音主持人還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在工作之余主動學習歷史知識、哲學知識、美學知識來豐富自己的人文知識,擴展語言的內涵與外延,將有特色的語言融入到節目播報內容中,使節目播報內容更加豐富立體。最后,媒體行業要制定完善的播音主持人培訓體系,為播音主持人播音能力的提升提供發展的機會和途徑,使其在工作中有提升自己,進而為媒體行業創造更多的價值。
提升播音主持人語言的藝術性離不開情感的融入,只有將播報內容融入真情實感,才能夠豐富播報的層次,激起觀眾的情感共鳴。誠然,在新媒體語境下保障內容播報的專業性是播音主持人的基礎性工作,但并不是說播音主持是一項沒有情感、沒有溫度的工作,播音主持人應該在保障專業性的基礎上適當地增加自身的情感,吸引更多觀眾的觀看。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主持人在融入自身情感體驗中需要注意好情感融入的尺寸,做到真實又不做作。在很多新聞節目中我們都會看到部分播音主持人會夾雜著一定的情感,這也是他們對內心真實感受的釋放,所以如何控制好情感的融入尺寸成為當下播音主持人十分關注的內容。
一個人帶給別人的第一印象是來自外在的形象,第二印象便是豐富且具有親和力的語言體系,如果一個主持人的語言十分豐富,而且具有強烈的親和力,那么可以建立良好的“路人緣”,而且也能夠加深在觀眾心目中的記憶。因此,播音主持人在播音中必須要豐富文化內涵表達形式,提高語言的感染力。提高語言感染力并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需要播音主持人長年累月的堅持與磨煉,同時還要不斷地借鑒和學習不同的優秀的主持人的播音主持方式,這樣才能夠在逐漸學習中得到積累,提高語言的感染力,增加播音語言的藝術性。
播音主持行業與其他的職業不同,播音主持行業更加重視對語言的應用,需要播音主持人員對語言內容與語言特色精雕細琢,給觀眾和聽眾呈現更加具有藝術性的節目內容。為此,播音主持人在工作中必須要掌握播音主持的語言特色,規范用語。首先,播音主持人要掌握語言特色的基本框架與形式,站在宏觀的角度審視自己的語言特色,不斷提升自身語言特色中不適于節目內容的部分,使語言特色更具有適切性。其次,播音主持人還要創新語言特色,根據節目和播報內容的需要靈活地創新語言特色,使自身的語言特色為節目內容所服務。
播音主持是一個與時俱進的行業,要求播音主持人員要緊跟時代發展變化,加強播音主持知識學習,順應時代發展趨勢。首先,播音主持人員要不斷強化主持語言的時代性與時尚性。為此,播音主持人要善于關注社會焦點問題,將社會中新的變化以及新的思想觀念融入到播報語言中,給觀眾更加新穎的視角去發現社會問題。其次,播音主持人還要貼合人民群眾的需要,將更具前瞻性和獨特性的內容傳遞給大眾,讓大眾在播報內容中有所收獲,為節目發展注入新鮮的血液。面對競爭激烈的媒體行業,只有強化播音主持語言的時代性和時尚性,才能夠啟迪人們的思想,引領社會發展新風尚,并最終促進社會的發展。
媒體行業是給人們傳遞信息的重要渠道,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媒體行業在社會生活中的作用也更加突出。播音主持人作為影響媒體行業發展的因素,必須要注意對播音語言的把握,提升播音語言的藝術性。但是當前部分媒體行業播音主持在語言藝術性表達中還存在眾多不足,所以播音主持人必須轉變播音思路,不斷加強知識的學習,善用語言,轉變主持風格,豐富文化內涵表達形式,提高語言感染力,媒體行業和部門也要做好播音主持人的培訓工作,提升播音主持人素質。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國播音主持人的語言藝術性將會得到提升,播報內容也會更加貼合生活實際,播音方式也更加多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