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濤
(貴州廣播電視臺,貴州 貴陽 550001)
短視頻對于移動終端的依賴程度較高,創作者在拍攝和編輯視頻后,要通過社交平臺進行分享和傳播。第47 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國網絡視頻用戶規模達9.27 億,其中短視頻用戶規模為8.73 億,較2020年3月增長1.00 億,占網民整體的88.3%。數據表明,短視頻已經受到大眾的廣泛喜愛,成為大眾獲取信息的重要方式。所以創作者在短視頻發布新聞時,要選擇發布內容,通過分析和了解用戶群體的特點,將不同新聞視頻推送給不同群體,以此提升用戶黏性。
融媒體數據平臺下的短視頻新聞,其傳播方式包括新聞APP 內嵌發布和獨立短視頻APP。目前,較為火爆的短視頻APP 有抖音、快手、火山等。這類短視頻媒體平臺具有共同特點:視頻點擊量高,受眾群體廣泛,利用手機就可以傳播和觀看新聞短視頻。新聞短視頻是融媒體環境下最具創造性的媒體產品之一,將新聞短視頻平臺作為媒介,可以實現短視頻的傳輸與共享,受眾也可以利用客戶端接收各類短視頻,了解當前的新聞動態以及最前沿的時事內容。現階段,各類新聞短視頻平臺越來越開放,短視頻的發布門檻較低,導致很多人在利益的驅動下將劣質、低俗的短視頻發布在網絡平臺上,吸引受眾的關注,獲得商業利益。此外,很多新聞短視頻制作質量及內容良莠不齊魚龍混雜,造成受眾無法在短時間內搜索到想要的視頻,也導致各媒體平臺之間出現惡性競爭現象。
傳統電視的內容生產從報選題、拍攝、剪輯、寫稿、配音、審核到最后播出,需要經過一系列繁瑣的流程,由采編、技術和播出部門合作完成。而短視頻的生產則簡單、方便、快捷得多,一部智能手機就可以完成創作發布的全過程。借助于剪映等剪輯軟件,短視頻的拍攝、剪輯、配音、字幕、上傳到分享、互動,一個人通過一部手機便可完成,大大降低了視頻內容制作的門檻,也節約了時間,降低了成本。由于視頻創作者既是內容的生產者、發布者,又是信息的獲得者,有效地激發了創作者的積極性。
從短視頻傳播渠道角度上來說,傳統的新聞傳播渠道較為單一,而在新時期背景之下,短視頻在發展過程中會與其他的社交平臺進行聯系,使其傳播渠道更加多樣化。
新聞類短視頻在發展過程中,數量與規模持續擴大,且傳播途徑逐漸專業化,其市場也朝著精細化方向發展。然而,新聞類短視頻要想發展,必須要以內容為主,這樣才可以保障自身的內容質量,全面擴大自身的影響力。因此,創作者在制作新聞類短視頻時,應當推出創新型、高質量的內容,以此提升觀眾對于短視頻的關注度,維持短視頻的流量熱度。此外,創作者在制作新聞類短視頻時也應當關注一些針對性的問題,如新聞類短視頻應以傳播時政新聞、社會新聞為主,維持新聞“人設”,才能吸引目標受眾,提高受關注度。但是創作者在制作新聞類短視頻時,不能將其固定為某個單一主題,而應當通過個性化創作與剪輯保障新聞的質量,進而確保受眾可以獲取真實的新聞,逐漸擴大短視頻的傳播范圍。
融媒體時代,人人都是新聞的創作者和傳播者,新聞的傳播途徑增多,新聞編輯既是新聞的創作人,也是新聞的傳播人。同時新聞短視頻的傳播也使得新聞進入全民參與的時代,新聞傳播的模式也根據新聞的不同而選擇不同手段。當前的新聞短視頻除了融合傳統新聞媒體和網絡短視頻的特性以外,還融合了移動互聯網特征。雖然在最開始的實踐階段對技術要求較高,但伴隨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短視頻拍攝已非常普遍。目前,很多新聞短視頻都運用了高新技術,打造更精彩的視覺體驗。這些技術為新聞短視頻的發展注入了新鮮的活力,也為新聞短視頻的傳播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
新聞類短視頻雖然在近年來的發展速度較快,產生了較多的現象級產品,但是內容同質化問題也比較嚴重,部分選題缺乏個性化、差異化的特點,導致分發內容多為社會奇聞、娛樂資訊等,內容雷同度比較高。新聞類短視頻雖然部分選題豐富,涉及社會、文化、經濟、政治等內容,但是具備明顯的同質化特征,無法展示出自身的特色,在新聞選題中也過度迎合受眾需求。當熱點事件發生后,所有新聞類短視頻賬號都在推送相同的內容,產生了內容同質化的現象,造成各賬號的品牌形象建設成效不佳。在傳播格局、輿論生態深刻改變的背景下,無論新聞類短視頻的傳播形態如何變化,其內容為王的原則沒有變,新聞類短視頻只有堅持原創,才能提高自身的影響力、傳播力。
相比于新聞媒體自身宣傳平臺,短視頻在實際發展過程中,對于社交平臺的依賴性較高。同一條短視頻在媒體宣傳平臺的點擊量和瀏覽量有限,但如果發布在像抖音這樣的視頻平臺,往往能夠迅速獲得數千萬播放量以及數萬條評論。換句話說,很多爆款級短視頻產品,常常存在媒體首發“不紅”,社交平臺轉發后“爆火”的情況。與此同時,目前短視頻受眾大多習慣通過社交平臺隨機瀏覽,相對而言,專注新聞媒體自身的社交平臺較少。因此,如何利用社交平臺引流,需要新聞媒體自身提高品牌建設,進一步思考和研究,如何將純瀏覽用戶轉化為具有忠誠度的用戶。
多數新聞媒體行業未對社交類及新聞聚合類平臺進行深入的了解與分析,所制作的各類短視頻產品不符合平臺自身的特性,同時也忽視了對各類平臺受眾群體和用戶的偏好進行深入分析與精準定位,因而未能有針對性地為用戶推送適合的短視頻新聞,導致用戶產生審美疲勞。
相比于傳統的新聞媒體而言,短視頻報道事件的時間極為短暫,一般情況下在15 秒以內,甚至部分視頻報道時間僅僅在5 秒。在這種情況之下,短視頻需要對原有信息進行剪裁,能夠表現的內容極為細碎,討論的深度也有待進一步提升。與此同時,短視頻對于新聞報道時間的要求更為緊迫,一般情況下需要在較短的時間內進行新聞的公布。過度追求時效性導致從業人員難以對短視頻的內容進行深度發掘。部分群體在新聞短視頻傳播過程中僅僅將原本的新聞視頻進行剪輯,缺少新意與特點,以致于部分短視頻出現信息傳播錯誤問題。故而,從整體情況出發,新聞短視頻在發展過程中存在新聞質量較低問題。
新聞類網絡短視頻的編輯方法是由編輯人員創新以及進行實踐的,因此,要推動新聞類網絡短視頻編輯方法的創新,就需要編輯人員轉變觀念,主動去創新編輯方法。新聞類網絡短視頻的發展時間較短,所以在這個方面還缺少專業的人才,很多網絡短視頻的編輯人員都是過去的新聞播報編輯人員,他們對于網絡短視頻的編輯以及發布還不夠熟練,很多新聞類短視頻不能充分發揮出其真正的優勢。所以要提高編輯人員的綜合素質,使其對網絡短視頻有進一步的了解,并鍛煉他們對網絡短視頻的創新能力。
媒體行業要注重加強政治意識,這樣才可以正確引導輿論。在現代視聽平臺上,新聞產品存在明顯的娛樂化傾向,創作人員為了獲取流量,就生產低俗化、媚俗化的內容。但是傳統媒體應當準確給自己定位,向用戶提供專業化、優質化的產品與服務。在生產新聞內容時,傳統媒體具備顯著的專業優勢,可以積累報道資源,建設專業采編隊伍,從根本上促進新聞類短視頻的發展。因此,在未來發展中,新聞類短視頻應當以生產優質內容為主,在專業內容生產模式下,優化整合資源,創作出富含溫度、情感的作品,與受眾產生情感共鳴。
短視頻與傳統的視頻之間存在較大的差異,其對于主播自身的要求更高,要求主播在進行新聞傳播的過程中,也能夠進行自身觀點的闡述,而在這個過程中,對于新聞類短視頻提出以下幾個方面的要求:第一,需要重視新聞闡述的真實性與可靠性。新聞類短視頻與其他娛樂性質的短視頻存在較大不同,其在一定程度上表現的是民眾或者是政府對于某一個事件的觀點與看法,一旦新聞真實性出現問題,將會對短視頻報道產生毀滅性的打擊。故而,要求短視頻博主在制作新聞類短視頻的過程中,盡可能地選擇政府機關等公布的真實性較高的新聞進行報道,在對新聞進行報道之前,也需要盡可能多地進行相關資料的收集核實,確保報道內容的真實性與可靠性。第二,要求主播在進行新聞類短視頻報道中表達自身的觀點與看法,與傳統的新聞不同,新聞類短視頻更加側重于互動性,要求主播能夠進行自身觀點的闡述,這樣才能夠吸引用戶。主播在融入觀點的過程中也需要最大程度地保證自身觀點的積極向上,保證觀點能夠更好地落實到實處。
抖音等平臺火爆原因之一就是滿足了用戶“準社會化交往”的需求。用戶在抖音上不僅可以發視頻、看視頻,還可以分享和評論。用戶上傳的短視頻分享和轉發到微博、微信、朋友圈、QQ 等社交平臺,被更多的用戶所關注、評論和轉發,形成“裂變式”的傳播。所以新聞短視頻要發揮自身社交性強的優勢,通過行之有效的互動,滿足用戶的參與需求。新聞短視頻可以在媒體自身平臺和合作平臺,預先通過議程設置、話題引導,吸引用戶參加討論,增強新聞短視頻的互動性和社交性,加強用戶的黏性。同時,通過用戶的轉發、分享、評論,實現內容的再傳播,形成傳播熱點。
對電視媒體來說,為了推動自身可持續發展,首先需要對自身進行準確的定位,同時要主動分析現有受眾群體的心理特點,站在受眾的角度分析短視頻內容,深入挖掘受眾需要的新聞內容。另外,電視媒體需要對現有新聞短視頻的受眾類型進行詳細、合理的劃分,從而將時事熱點與公眾關注的問題及需求有效融合,制作出優質的新聞短視頻內容,并將全新的新聞內容呈現給廣大受眾。這一項工作難度較大,對新聞短視頻制作人員專業能力的要求也較高。其次,為了能夠充分了解受眾的實際需求,電視媒體需要對新聞短視頻的瀏覽量、轉發量、評論內容等進行全面分析,具體方法如下:工作人員可通過移動終端設備將新聞短視頻上傳至互聯網信息平臺,之后對新聞短視頻的熱門評論內容進行全面分析,從而在此基礎上明確下一條新聞短視頻的制作內容。這一操作方式不僅有助于促進創作者與瀏覽者均參與短視頻的制作,也能夠使雙方成為新聞短視頻的傳播者,提升短視頻的影響力。
融媒體時代產生大量的數據交換和數據流動,大數據分析就是根據人們對數據的交換和流動情況進行統計整理,對人們的特定性行為和某些經常性行為的發生次數和發生概率進行統計,從而進一步分析出人們對哪些內容較為關注,哪些內容的查詢率和交換率較高,這是融媒體時代帶來的科技創新成果。新聞編輯可以借助大數據技術,分析用戶數據,并據此進行新聞短視頻的精準投放。以前的新聞播放時間固定,受眾觀看新聞的時間也是固定的,必須要在固定的時間觀看固定的新聞。而融媒體時代打破了各種限制,受眾可以隨時隨地了解自己感興趣的新聞,這樣的新聞投放模式更受大眾歡迎。
新聞類短視頻為了提高自身的競爭力,不僅要關注內容質量,還要做好監督與管理工作。傳統媒體在生產原創內容時,其必須符合社會主流價值觀,保證新聞質量,實現良性競爭。同時,傳統媒體在發展中,政府要加大支持力度,同時投入技術、資金、人才,完善審核把關機制。國家相關部門要注重監督與管理,嚴肅處理低俗、媚俗的內容,保證新聞類短視頻的質量。當受眾對于短視頻內容的真實性持有懷疑態度時,新聞客戶端、發布方必須要建立細致化審核機制,積極鼓勵用戶參與新聞采集過程,嚴格核實和把控內容,同時做好短視頻內容的編輯與加工,以此提升新聞的專業化水平。
綜上所述,網絡短視頻是新聞傳播的一種新方式,能夠有效地提高新聞的收看率,讓人們了解更多的時事新聞。網絡短視頻相較于傳統的新聞傳播方式有著更多的優勢,因此,推動新聞類網絡短視頻發展對于新聞傳播的幫助很有效。由于新聞有著比其他類短視頻內容更加真實且要求更高的特點,新聞類網絡短視頻的編輯需要做出創新改變,要更加注重挖掘視頻內容的深度以及對內容的整合等。新聞類網絡短視頻的不斷進步需要工作人員以及各大平臺相互合作,以實現互利共贏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