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磊
(沂南縣融媒體中心,山東 沂南 276299)
在新媒體時代的背景之下,媒體形式呈現多元化的發展方向,各類門戶網站、新媒體層出不窮,人們獲取新聞信息的途徑不斷增多,這無疑對傳統的電視媒體產生了較大的沖擊,傳統媒體在節目內容的設立上基本都是固定的模式,缺少一定的吸引力,同時移動互聯網的出現導致部分人群已經不把電視節目當成生活中的必需,因此電視新聞節目的收視率正在逐漸下降。如果廣播電視媒體想要在媒體行業中提高自身競爭力,就需要加大對新聞節目的后期編輯和制作的重視程度,積極創新,為受眾提供更優質的服務。
首先,對于電視新聞節目而言,其前期和后期的編輯制作環節尤為重要,節目后期編輯制作是對新聞中的聲音、畫面以及內容等進行采集、編輯,進而使節目呈現更完整、優質的效果,本階段的工作直接關系到新聞內容的表達以及新聞內涵的體現,同時也可以體現出電視新聞節目的整體的質量,通過后期工作人員的處理加工可以將原本枯燥的節目變成具備一定吸引力的優質新聞節目,以此來提高節目的收視率。
其次,新媒體的出現導致媒體行業之間的競爭不斷加劇,廣播電視臺必須重視后期的編輯制作工作,以此來提高新聞節目的質量,增加受眾。同時該項工作對于工作人員的專業能力要求較高,需要相關的工作人員具備一定的專業素質,對于新聞信息具有敏感意識,可以運用多種信息技術對新聞節目進行加工,同時后期編輯制作人員還需要具備較強的創新能力,全面提高新聞節目的質量。
最后,新媒體時代下,人們可以通過手機等移動互聯網快速獲取新聞信息,這對于電視新聞節目的影響較大,因此電視新聞節目需要充分利用后期編輯與制作,發揮自身的優勢,結合信息技術彌補自身不足。
在新媒體時代下,網絡咨詢、手機移動端可以為人們提供更多形式、更具吸引力的新聞內容,這嚴重影響了電視新聞節目的收視率,而對節目進行后期的編輯與制作可以向觀眾更準確地傳遞新聞信息,同時通過后期對節目的內容的處理也可以在節目本身更具趣味性,符合當下大眾的需求,以此來提高電視新聞節目的質量,進而提高收視率。
后期編輯與制作的主要工作時是對新聞內容進行整理、加工,通過對新聞內容的篩選,實現精細化的處理,同時會配有文字和圖片來保證新聞信息的真實性,提供更好的新聞收視效果,由此可見,后期編輯與制作可以對節目內容進行優化,提升節目效果。負責后期制作的工作人員應該以節目的定位和主旨作為編輯制作的核心要素,電視新聞節目與其他性質的節目不同,在節目播放的過程中更具嚴肅性,這就要求后期制作人員既要保證新聞節目是嚴肅的,不能過度的娛樂化,又要吸引觀眾的注意力,滿足觀眾對新聞節目的需求[2]。
電視新聞節目在對內容進行選擇時,往往會選擇更具有深刻含義的新聞內容以及反映社會問題的素材,主要是因為現階段新聞節目多是代表某一個地區的社會發展情況,對于內容主體的設置會更加重視。通常情況下,在節目錄制完成后,后期的編輯和制作人員會按照相關的標準和要求對新聞內容進行審核,去除不符合節目主體的內容,保證新聞節目的質量,因此,后期的制作與編輯可以彰顯節目的主體,例如,《朝聞天下》節目的定位主要是新聞和服務資訊,包含社會的民生新聞、文體資訊以及生活類的新聞等,在節目錄制完畢后,負責后期制作與編輯的工作人員會依據新聞的重要程度,新聞素材的大小合理地安排播放時間,同時結合觀眾的需求合理的配置文字、視頻、圖片,對新聞內容進行豐富,彰顯節目的主體。
電視新聞節目后期編輯工作開展中,文字編輯是一項重要內容。文字編輯主要是將電視新聞節目臺詞作為主要編輯內容,但需要明確的是,文字編輯工作十分重要,更是電視新聞節目的靈魂,有序推動文字編輯工作開展,有助于提升電視新聞節目的準確性以及嚴謹性。例如,面對社會熱點事件,在開展文字編輯工作中,不僅需要明確該新聞事件的價值,還需要按照相應順序播放新聞,保證新聞節目播放價值,傳遞出時效性信息。在媒體融合背景下,受眾獲取信息的方式發生變化,文字編輯工作也需要始終跟隨時代以及外部需求變化,適當調整工作。充分了解受眾需求,利用簡明以及概括性語言進行文字編輯,輔助受眾加深對新聞節目的認知與了解,推動電視新聞節目不斷創新。最后從電視新聞節目文字編輯角度闡述,在開展日常工作時,應當摒棄一成不變的工作形式,而是需要結合新聞內容播放價值,恰當設置文字,例如,針對次要新聞,可采用滾動字幕方式播出,充分利用節目時長,增加新聞信息播放量。《新聞聯播》節目在播出時,九是采用主要新聞以及次要新聞同時播出的方式,次要新聞便是通過滾動字幕方式播出,在有限時間內能夠傳遞出更多有價值的新聞信息。
電視新聞節目在傳播有價值的新聞信息時,為吸引受眾注意力,可通過聲音、文字與畫面相結合的方式,利用畫面還原出真實場景,帶給受眾良好的視聽體驗,幫助受眾更好理解新聞事件,由此能夠看出,畫面編輯是后期編輯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在開展畫面編輯工作時,編輯人員不僅需要優化新聞畫面構成,還需要對畫面色彩以及位置等進行設計。通過畫面編輯工作,大大提升電視新聞節目的美觀性,還能夠進一步滿足受眾需求,吸引受眾觀看。在媒體融合背景下,對電視新聞節目畫面編輯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引導其朝向多樣性方向發展。在這一背景下,畫面編輯不僅僅只是將新聞相關的圖片進行展示,而是通過選擇恰當的鏡頭,開展畫面剪輯工作,選擇出與新聞主旨更加貼合的畫面,通過這一方式,能夠進一步還原新聞事件,保證新聞的真實性,引導受眾開展新聞思考。例如,在汶川大地震發生后,各大新聞媒體紛紛開展延續性報道,四川電視臺在報道災后重建內容時,為將真實情況展現給受眾,深入到基層,并從群眾視角出發,講述當地居民石光武一家在地震后的生活,通過三組鏡頭展示,能夠使受眾看到汶川災后重建情況,了解當地居民的生活情況,發揮鏡頭語言的豐富性以及生動性,展現了地震后汶川人民的精神面貌。
聲音是傳遞新聞節目畫面內容的重要方式,同時也是一種展現新聞內容的方式。在傳統電視新聞制作中,在開展后期編輯工作時,其編輯人員對畫面編輯工作十分重視,但卻忽視了聲音編輯,無法為受眾帶來良好的視聽體驗。在媒體融合背景下,出現了多種聲音編輯技術,聲音編輯人員應當加強對信息技術的運用,從而充分處理視屏中嘈雜的背景音,并結合節目解說詞的內容以及聲音大小,對電視新聞節目音量進行調節,充分協調節目中的各個聲音,為受眾呈現出更加豐富生動的新聞節目。同期聲主要指的是新聞記者在拍攝新聞畫面時所錄入的聲音,同期聲的使用,可用于畫面闡述,還具有渲染氣氛的作用,增加新聞節目的生動性,引人入勝。在開展聲音編輯工作中,后期人員可充分結合具體內容,例如,在警察抓捕犯人時,可開啟二聲道,保留同期聲。其次在電視新聞節目中,還會用到音樂,用于渲染氣氛,突出節目主題。后期人員充分運用不同音樂,刻畫人物形象,增強畫面表現力。最后還可加強對音效的運用,結合新聞節目內容,營造出恰當情境,從而引發受眾產生共鳴。恰當地運用特效,有助于加深受眾對新聞事件的了解,提升新聞節目的生動性以及形象性。
新聞節目播出時,觀眾既想從視覺方面了解新聞事件,又想從聽覺方面了解新聞事件。為了滿足觀眾的需求,在后期的編輯與制作過程中要使新聞節目的圖像、聲音、文字達到高度的統一,使這三方面相得益彰,達到更好的播出效果。為了播出時具有較高的畫面質量,相關人員可以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對畫面進行特殊處理,以達到較好的視覺效果。由于記者現場采訪時周圍的環境比較嘈雜,后期在播出相關視頻時要對背景聲音進行處理,觀眾在觀看時也能聽清新聞事件本身的聲音,避免無關聲音給觀眾帶來困擾。
新聞記者在采訪過程中要盡量采集更多的與新聞事件有關的各種素材,但是在新聞后期的編輯與制作中不可能把這些新聞素材都利用到,這就要求新聞制作人員根據新聞事件播出的要求選擇最優化的素材,提高新聞節目內容的質量。制作人員根據新聞播出要求選擇出最優化的素材后還要對這些素材進行一定的處理,使觀眾無論從聽覺還是視覺方面都能得到更好的體驗。
新媒體時代,人們對新聞的要求不只是停留在新聞事件講述的過程,更注重新聞播出時帶來的更多的審美享受。因此,新聞編輯制作人員不僅要利用好相關的新聞素材,還要在其他環節進行一定的創新,滿足觀眾多樣化的需求,比如,視頻剪輯的質量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大眾的審美體驗,聲音的特效處理不僅要適合新聞播出的要求,也要帶給觀眾聽覺的享受。從以上內容可以看出,新媒體時代的電視新聞節目制作,真實性、時效性是對其最基本的要求,內容的豐富性,呈現形式的多樣化才能滿足不斷變化的觀眾需求。
新媒體時代,電視新聞節目要想提高編輯制作質量,相關人員必須轉變思路,充分挖掘新聞價值,制作出更加具有吸引力,更加貼合人民大眾生活的新聞節目。新聞節目制作人員要勇于打破傳統制作思路的束縛,在眾多的新聞素材中找到更具生命力的新聞線索,然后按照這一線索有效組織材料,在制作過程中與社情民意相結合,引起觀眾的共鳴。電視新聞節目制作要重視策劃的力量。在新媒體的不斷沖擊下,電視新聞節目要想保持住原先的市場地位,必須在新聞內容的策劃方面多下功夫。比如,新聞節目編輯制作人員可以根據近一段時間以來人們比較關注的社會熱點問題提煉出一個觀點,然后根據這一觀點從各個方面組織素材,使觀眾也能從各個層面加深對新聞事件的認知。另外,根據各種素材的有效結合,編輯制作人員還要根據社會實際情況引導觀眾深入思考,并有效指導自身相關的行為。
新聞節目與其他電視節目最大的不同之處就在于真實性這是其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新聞節目在審核時,真實性是對其最基本的要求,避免后期新聞播出帶來的各種不利影響。新聞節目內容的真實性不僅關乎電視臺的利益,也是媒體人職業素養的要求。電視新聞編輯制作的過程其實就是對記者搜集到的資料進行再加工的過程,相關人員應該對素材進行審核,篩選出具有較強體現性的素材進行加工。加工是為了讓素材更有表現力,帶給觀眾更好的體驗,實現這些效果的前提是不能改變新聞的真實性。如果新聞的真實性有所缺失,那么再好的制作和編輯都毫無意義,因此,新聞節目要為觀眾還原新聞的真實性,讓觀眾在此基礎上獲得更好的收視體驗。
電視新聞基于時效性的要求,在后期的編輯與制作中需要大量的人員參與。為了使新聞節目滿足觀眾的需求,電視臺的相關部門要加強合作和溝通,充分發揮團隊每個人的力量,積極為新聞節目的制作貢獻自己的智慧。在新媒體時代,新聞節目要想提高整體質量就要根據實際需求借鑒新媒體的長處,積極利用新媒體技術,拓展電視新聞的傳播渠道,比如,移動電視等。在新聞制作過程中,可以適當加入動畫等元素,這就需要相關人員的通力合作,在新聞后期編輯與制作的每一個環節用心做好,才能從有效提高新聞的質量。新聞后期的編輯與制作既需要每個人做好本職工作,承擔起自身崗位所負的責任,還要和其他部門加強合作,在新聞制作思路、特殊技術處理等方面共同探討,在思想的碰撞中制做更好的新聞作品。
利用各種先進的編輯和制作技術是新媒體時代對電視新聞節目制作的要求。在制作方面可以利用虛擬生成技術等使畫面更加逼真。另外,還可以利用新技術在各種移動平臺發布新聞節目,使觀眾擺脫時間的束縛,能隨時隨地收看新聞節目。新聞節目還要關注觀眾對新聞事件的反應,利用新技術可以實現觀眾與觀眾,觀眾與電視臺之間的互動交流。對于一些分歧較大的新聞事件,電視臺要做好輿論導向工作,使觀眾對新聞事件有一個全面正確的認識。對于一些與我國有關的國際重大事件,電視臺要在新聞節目中明確表達自身的立場,堅決捍衛國家主權、保障國家利益,激發觀眾的愛國熱情,積極傳播正能量。
綜上所述,在新媒體時代,電視新聞節目面臨著新的挑戰,同時也存在著新的發展機遇。新聞節目后期的編輯與制作對新聞的質量有很大的影響,因此,相關人員應該具體分析新媒體環境下觀眾需求的變化,在某些環節加以改進。在具體的工作實踐中,相關人員還要不斷總結經驗,處理好編輯與制作的各處細節,提高電視新聞節目的制作質量,促進電視新聞節目更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