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慧
(漢江師范學院 圖書館,湖北 十堰 442000)
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為進一步提高圖書館數字資源的開發率和利用率,更科學地發揮好圖書館的學術服務職能,文章以“中國學術期刊網”為檢索統計工具,以“大數據時代圖書館數字資源”為檢索詞,根據相關數據庫檢索得出的研究數據,從發文情況、主要內容及研究趨勢等3個角度對近8年以來大數據時代圖書館數字資源研究成果進行綜述,以期為后續學者對大數據時代圖書館數字資源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參考資料。
通過相關平臺檢索顯示:截至2021年10月,對大數據時代圖書館數字資源進行研究的論文共計72篇,基于以上數據對大數據時代圖書館數字資源研究的發文數量、發文分布和發文信息作分析與歸納。
1.1.1 發文指標
該項研究共計72篇文獻、總參考數413、總被引數410、總下載數17 673、篇均參考數5.74、篇均被引數5.69、篇均下載數245.46、下載被引用比0.02。數據顯示:該項研究相關論文總體產量偏低,總體參考率、下載率及引用率不高,還有很大的研究空間。
1.1.2 發文年份
2014年康春鵬、杜蕊在《現代情報》上發表的《大數據給圖書館帶來的機遇與挑戰》開啟了大數據時代圖書館數字資源研究的新領域[1-2]。截至2021年10月,每年陸續都有幾篇相關論文發表,但數量較少。目前該項研究成果偏少,是一門新興研究學科。
1.1.3 發文趨勢
從研究趨勢圖來看,該研究大體呈正態分布趨勢,相關研究始于2014年,共5篇研究成果,2016年達到頂峰,共18篇研究成果,近5年來每年研究成果均較少,但從未間斷。總體看來,該研究處于低熱狀態,研究前景有待于進一步探索。
1.2.1 作者分布
據作者機構分析,80%以上的發文作者成果主要來自各級院校圖書館和公眾圖書館等組織,少部分成果則來自各企業集團。其中,來自中南大學的劉曉英、隴東師范學院的秦小紅,以及湖北省警察專科學校的蔡紅老師各自有2篇成果發表,而其他類別院校或公共圖書館只有少部分發文。從人才培養、科研、文化傳播或者社會公共服務等層面考慮,大學圖書館對于數字資源研發的需求度都要遠大于其他類別的圖書館;從主要作者分布情況來看,研究者們主要來自大學圖書館,同時也有部分學者陸續關注該科研領域,并撰寫了相應成果。
1.2.2 學科分布
從相關學科分布來看,涉及圖書館情報與數字圖書館學科研究論文總共70篇,占大數據時代圖書館數字資源研究總量的85.37%,其他如計算機軟件、新聞與傳媒、醫藥衛生及計算機硬件等相關學科發文量占比相對較少,共占14.63%,其中涉及交叉學科。由此來看,該研究總體傾向于圖書館情報與數字圖書館學科研究,其他學科研究相對冷門,研究領域有待擴展。
1.2.3 來源分布
從發文來源看,關于大數據時代圖書館數字資源研究的論文,有67篇來源于期刊、2篇來源于報紙、1篇來源于會議,1篇是碩士論文;其中,67篇期刊論文中,被北大核心期刊和南大C刊同時收錄的相關論文有7篇,被南大C刊單獨收錄的論文有2篇,被日本JST檢索系統收錄的論文有10篇,被美國CA檢索通收錄的論文有2篇,合計16篇論文被核心數據庫收錄,約占期刊論文總數的24%。由此可見,該研究領域的成果有一定的質量保證,研究朝著更深入化方向發展。
1.3.1 主題信息
該研究的重點主題包括大數據時代圖書館數字資源的構建、數字資源的共享、數字資源的服務創新、數字圖書館的管理、數字資源的共享策略、數字資源的存儲、數字資源的整合、數字資源的服務、數字資源的創新等研究領域[3-5]。相比較而言,對大數據時代圖書館數字資源的構建及數字資源的服務與推廣研究的關注度要更高一些,對大數據時代圖書館數字資源的共享及數字資源的存儲研究要相對薄弱一些[6-7]。
1.3.2 基金項目
關于大數據時代數字資源研究的72篇論文,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資助共2篇,湖南省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資助有2篇,江蘇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資助共1篇,黑龍江省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資助共1篇[8-10]。從國家及地方相關教育部門的資金扶持情況來看,該研究得到了國家及地方相關部門一定程度的重視,研究存在一定的科學性和必要性。
由于傳統數據技術不能有效解決海量數據產生的問題,大數據正是應這一問題而出現的一種解決問題的技術概念,這一概念很快也應用到了圖書館領域[11]。根據以上72篇論文的研究主題及內容分析,把關于大數據時代下圖書館數字資源研究的內容歸納為數字資源構建研究、數字資源整合與轉化研究、數字資源存儲研究、數字資源共享研究和數字資源服務與推廣研究等五大塊,并對這五大塊研究的主要觀點進行了梳理和歸納。
2.1.1 數字資源構建的特點與問題
據相關論文分析,學者們一致認為大數據時代圖書館數字資源構建具有規模龐大、資源豐富、結構復雜、價值密度較低、信息變化飛速等特點,并呈現出移動數字資源采購、移動服務模式創新等變化趨勢[12]。當下圖書館數字資源構建還存在資源整合力度不夠、資源存儲備份需求較高、專業技術人才缺乏、資源安全系數較低及資源的重復率高等問題。
2.1.2 數字資源構建的原則與策略
針對當下大數據時代圖書館數字資源構建存在的問題,文章建議圖書館要以用戶需求為核心,紙質資源與電子資源并重、移動設備與數字資源結合為原則[12]。圖書館一要加大數字資源的整合力度,創建可視化數據分析,實行數字資源的動態、智能化管理,加強數字資源共建共享協作機制的建設;二要構建大數據平臺,如建好移動數字資源共享空間、移動數字資源云服務端、移動客戶應用端,建設特色數據資源庫以滿足讀者個性化閱讀需求;三要大力加強館際間的合作,重視知識服務團隊信息素養建設,建立數字信息及時推送服務,提高數字資源安全防范意識等。此外,劉一鳴等[13]首次對運用區塊鏈技術解決數字資源構建中面臨的諸多難題的可行性進行了分析。
2.2.1 數字資源整合與轉化的優勢與意義
大數據時代圖書館數字資源整合存在學術期刊的數字化轉型、自建數據庫積累豐富及圖書館與出版企業共同利益訴求驅使等優勢條件。做好大數據時代圖書館數字資源整合:(1)有助于提升信息組織的自動化、標準化、動態性、易用性和多模式;(2)有助于數據平臺的建設和服務系統的應用,為資源共享提供強大的技術保障;(3)有助于提高信息數據價值的密度和可控性,提升文獻資源的利用率;(4)有助于統一描述數據資源元數據的格式和語法,建設智慧圖書館。
2.2.2 數字資源整合與轉化的策略
綜合學者們的研究觀點,把大數據時代圖書館數字資源整合與轉化的策略歸納為以下4個層面:(1)信息獲取層面。以時間為縱軸,以內容為橫軸,從兩個維度采集相關數據信息,確保數據信息采集的全面性和準確性。(2)信息處理層面。使用大數據技術對數據信息進行分析與過濾,降低信息數據的重復率,提高信息數據的準確性。(3)信息融合層面。構建圖書館數字資源融合平臺體系,可從理念、技術、績效、管理、人才等方面確定具體數字資源融合轉化措施[14]。(4)信息保障層面。從觀念、技術、經濟、管理、法律、人才等幾個方面制定大數據時代圖書館數字資源融合的相關保障體系[15]。
2.3.1 數字資源存儲的現狀
大數據時代圖書館數字資源的存儲存在以下幾方面問題:缺乏明確的數字資源政策法規保障,數字資源保存管理系統不夠完善,數字資源長期保存技術相對落后,長期保存的機制不夠健全。
2.3.2 數字資源存儲的策略
把大數據時代圖書館數字資源的存儲策略總結為3個方面:(1)存儲理念上,要提升對公共圖書館館藏資源長期保存工作的重視程度。(2)存儲系統上,要完善和優化圖書館數字資源存儲管理系統。基于OAIS模型的分布式長期保存系統框架比較有代表性的有Archivematica,Chronopolis,Data-PASS,the Danish Bit Repository,Dura Cloud,Internet Archive, LOCKSS, Meta Archive Cooperative和UC3 Merritt等項目。(3)存儲模式上,要加強公共圖書館館藏資源長期保存的合作,主要包括集中分散、對等分散、高度整合等模式,達到信息存儲的真實性、位階完整性、安全性、可用性[16-17]。
2.4.1 數字資源共享的現狀與原因
大數據時代圖書館數字資源共享建設一直存在網絡安全措施不到位、對數字資源的知識產權保護不到位等問題,使得建設數字化信息資源共享一直以來只是流于形式,無法構建完善的共享資源體系。其中,館際之間合作理念的缺乏、館建資金的匱乏,用戶信息素養不高等因素是造成這一現狀的主要原因。
2.4.2 數字資源共享優勢與策略
利用互聯網技術實現大數據時代圖書館數字資源的共享,具有傳統紙質資源所不具備的資源豐富、信息便捷、承載量大、可復制、傳播速度快等優勢條件,實現數字資源共享是大數據時代圖書館的大勢所趨。據此,學者們一致建議圖書館從以下幾方面著手應對:(1)管理策略上,要協同圖書館數字資源共享理念,重新定位圖書館的功能;(2)運行策略上,要建設統一的大數據平臺,推進數字資源共享體系建設的整體進程,提供數據推送服務,建立有效的資源共享技術運行、網絡運行、績效管理和評估反饋體系;(3)安全策略上,抓好數據的安全制度建設,提升信息服務團隊的專業素質和安全監控能力,提高數據資源共享的安全防范意識,完善特色資源共享建設的保障體系等。
2.5.1 數字資源服務與推廣的現狀與原因
大數據時代數字資源服務與推廣存在數字資源聚合不完善、數字資源服務與推廣用戶滿意度不高、數字資源服務不夠及時、數字資源搜索界面不夠人性化、學生對數字資源利用率低等問題[18]。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數字資源的硬件設備存在短缺及風險現象;另一方面是館員操作技能有所欠缺,對圖書館數字資源的宣傳力度不夠大,并且其推廣服務缺乏針對性。
2.5.2 數字資源服務與推廣的創新策略
綜合學者們的觀點,把數字資源服務與推廣的創新策略歸納為以下幾點:(1)注重大數據時代數字資源的聚合和信息增值,開發好資源發現系統,健全數字資源整合體系;(2)及時采集分析大數據時代用戶興趣信息數據,為用戶提供個性化服務,防止用戶和重要信息資源的流失,幫助提升用戶的數字信息素養;(3)加強大數據時代信息服務智能化的應用及數字資源保存技術的建設,為用戶創造舒適的軟件和硬件服務氛圍;(4)增加數字圖書資源的存儲,搭建交互式的共享平臺,注重數字資源服務與推廣的網絡安全[19-20];(5)提高專業資源配置館員和專業館員的服務能力,建立有效的用戶績效評價體系便于提高服務及推廣質量;(6)大力宣傳圖書館的數字資源,利用數字資源向讀者開展個性化服務和有針對性的推廣閱讀[21]。
關于大數據時代圖書館數字資源的研究,以上72篇研究論文多集中在圖書館情報與數字圖書館學科研究方面,涉及圖書館數字資源構建的論文共24篇,涉及圖書館數字資源整合與轉化的論文共15篇,涉及圖書館數字資源存儲的論文共6篇,涉及圖書館數字資源共享服務的論文共10篇,涉及數字資源服務與推廣的論文共17篇。其中,對圖書館數字資源構建、整合、存儲、共享、服務和推廣等領域的研究主要側重于現狀與問題分析及創新策略研究上。圖書館數字資源研究的現狀與問題主要來自組織管理理念上的欠缺、信息技術平臺的不完善、專業信息素養人才的缺乏、數字安全性能得不到保障及用戶信息素養的缺乏等方面。圖書館數字資源的創新策略及建議多是針對當下存在的多方面問題進行調整與優化,上至數字資源管理制度理念層面的科學規劃,下至數字資源信息平臺系統層面的有效搭建,再到數字資源基礎信息服務層面的具體優化等逐一進行完善。
總體來說,關于大數據時代圖書館數字資源的研究年代較新,研究成果不多,研究熱度偏低,尚處于研究的初始階段;研究者大多來源于高校或公共圖書館機構,研究學科以圖書館情報與數字圖書館學科為主,研究主題多集中在數字資源構建及數字資源的服務和推廣領域,對數字資源的存儲策略研究稍顯薄弱。現有研究成果很大一部分發表在核心期刊上,論文有一定的質量保證;研究課題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持續性,研究正朝著更深入化、更廣闊化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