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龍
(中交第三航務工程勘察設計院有限公司,上海 200030)
巡視是黨內監督的戰略性制度安排,是黨之利劍、國之利器。國有企業開展巡視工作,有利于夯實全面從嚴治黨基礎、提升企業管理水平和助推企業高質量發展[1]。巡視檔案資料收集作為國有企業巡視工作的構成部分,工作中存在著諸多難題,如何破解這些難題,已成為巡視工作中不可忽視的問題。筆者將結合參加國有企業巡視和巡視檔案資料收集工作的實踐,探討國有企業巡視檔案資料收集的難題與破解之道。
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全面從嚴治黨,繼承黨的巡視制度傳統,根據時代變化做出重大調整,將巡視作為黨內監督的戰略性制度安排,推動巡視內容、方式方法、制度建設等與時俱進,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2]。國有企業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開展巡視巡察工作既有利于加強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又能推動企業改革發展,提高經營管理水平,還有利于發現被巡視巡察單位在經營管理、改革發展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充分發揮巡視巡察的震懾作用,有效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有力提升國有企業監督管理的效率和效果[3]。
巡視檔案是全黨和社會各行業各單位巡視和被巡視活動的記錄,是反映各地各單位及巡視對象的真跡史實[4]。國有企業巡視檔案資料能夠全面展現國有企業巡視工作的歷史風貌,傳承國有企業文化和記憶;巡視工作的開展最終要落實到查閱資料上來,企業領導班子是否落實民主集中制要查閱常委會、董事會和總經理會議紀要與記錄,企業干部選用程序是否規范要查閱干部考察材料,領導干部是否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要查閱財務票據等憑證資料,檔案資料是巡視工作開展的重要方式和主要載體;此外,國有企業巡視工作實踐表明,巡視過程中很多問題線索的發現都是從查閱資料中發現的,且這些資料也將成為巡視反饋問題的主要支撐與依據。因此,檔案資料在國有企業巡視工作中發揮著關鍵性的作用,國有企業應高度注重巡視過程中檔案資料的收集。
國有企業巡視是國有企業按照國資委黨委的統一部署,在一定時間范圍內派出巡視組對所屬企業情況進行深入了解、監督和檢查[5]。國有企業巡視檔案資料是記錄和反映巡視工作全過程的原始資料,是國有企業黨建、經營生產和改革發展脈絡最直接的體現。因此,國有企業巡視檔案資料的收集圍繞國有企業加強黨的領導和建設、落實黨風廉政建設、干部選拔任用、企業生產經營等各方面工作開展,其內容與企業各方面工作密切相關。
國有企業每輪次的巡視都有具體期限,一般期限在1~3個月內。如某中央企業黨委巡視工作規定:“對每個單位的巡視時間,原則上為60個工作日,現場巡視時間為30個工作日。”同時,根據巡視檔案資料管理的要求,全體巡視工作人員要增強歸檔意識,養成平時歸檔的習慣,注意及時收集整理需歸檔材料,并按照歸檔要求保存管理,做到“事畢歸檔”。因此,國有企業巡視檔案資料收集工作必須在規定期限內完成,這決定了國有企業巡視檔案資料收集工作具有及時性。
國有企業巡視工作以“輪次”進行,每“輪次”選擇若干家企業進行巡視,每個巡視組負責對一家單位進行巡視。一般而言,國有企業巡視檔案資料的收集以單個巡視對象為基本單位,即巡視組對一家單位巡視過程中產生的全部檔案資料將形成一套巡視檔案資料,單獨進行歸檔。因此,國有企業檔案資料的收集具有成套性的特點。
從當前國有企業巡視工作來看,國有企業總體能夠按照上級黨委的統一要求和部署開展巡視工作,尤其重視巡視問題排查和問題發現等巡視結果,但由于部分人員檔案意識不足、巡視工作任務繁重,以及巡視人員和巡視時間有限,部分企業對巡視工作中的檔案資料收集工作認識還存在誤區,認為只要把巡視工作做好了即可,檔案資料收集可有可無。部分企業對巡視檔案資料收集的指導有限,對巡視檔案收集中的情況與問題的監督不足,導致巡視工作中產生的重要文件材料、圖片、視頻等資料未及時收集。
巡視工作中的檔案資料由企業不同部門形成,如黨委工作資料主要由黨委工作部形成、黨風廉政建設資料主要由紀委辦公室形成、選人用人資料由黨委組織部形成,巡視檔案資料具有分散性,給檔案資料收集齊全完整造成困難;巡視工作一般分組進行,每個巡視組內部也都會按照黨的建設、生產經營、選人用人和黨風廉政建設等幾大類分工進行,每個巡視組工作人員所收集的檔案資料只是職責范圍內的資料,工作人員若不注意及時收集檔案資料,就可能導致檔案資料不全。此外,由于巡視組除了對企業總部進行巡視,還要到巡視對象下屬單位及其所屬項目上開展延伸巡視,地域范圍跨度較大,工作人員往往要輾轉多地,所收集的檔案資料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遺失。
當前國有企業巡視工作中負責檔案資料收集的人員還要承擔其他巡視工作任務,往往會先忙于其他“急的”“重要的”事務性工作,對檔案收集工作有時會有疏忽,導致對檔案資料的收集不夠及時,一定程度上會影響所收集的檔案資料質量,給檔案后期的歸檔和管理帶來困難。同時,由于巡視期限一般在1~3個月內甚至更短,作為巡視對象的國有企業,其相關部門在巡視期間的工作集中,承擔的任務繁重,檔案資料形成的相關主體有時不能夠及時向巡視組提供所需的檔案資料,也會影響檔案資料收集的及時性。
據調研發現,在開展巡視工作的國有企業中,不少企業至今尚未建立巡視檔案的相關管理制度,部分已建立巡視檔案管理制度的企業更側重對“歸檔”“管理”等后期環節的規定,而巡視過程中檔案資料的“收集”這一前端環節一定程度上被忽視,缺乏明確規定,喪失了從源頭保障檔案質量的大好機會。
國有企業的巡視組多是臨時抽調下屬單位的黨建、紀檢、組織人事、財務、審計等專業領域的人員組成,而很少抽調檔案專業人員參加巡視工作。因此,巡視中的檔案資料收集往往不是由檔案專業人員承擔,而是由其他專業的人員臨時兼任,這些人員往往缺乏檔案專業知識和檔案業務培訓,檔案意識和專業知識水平有限。
巡視檔案不僅是巡視過程的原始記錄,也是加強黨的領導、強化黨的建設、整頓從嚴治黨不力不可缺失的手段和依據。因此,國有企業應認識到巡視檔案資料收集工作的重要意義,注重巡視過程中的檔案資料收集。國有企業應將巡視檔案資料的收集納入巡視工作的體系、領導機構工作議程和作為考核巡視工作任務圓滿完成指標的重要內容,將巡視檔案資料的收集與巡視工作同部署,設置專門機構、配備專門人員推動巡視檔案工作的迅速開展。
筆者建議,國有企業應結合巡視工作內容和巡視對象的具體情況,在前期巡視檔案收集工作實踐的基礎上,總結檔案收集工作經驗,編制巡視工作中需要收集的檔案資料清單并下發至每個巡視組。巡視檔案資料收集清單應包括文件名稱、文件編號、文件載體類型、文件提供單位、文件收集日期等內容。檔案資料收集的內容主要包括巡視工作動員會及進駐前期相關資料、公司基本情況、領導班子相關情況、談話記錄、巡視工作日志、來信來訪和黨建、紀檢、審計、財務、選人用人等工作資料。承擔檔案收集工作的人員應對照檔案資料清單,在巡視工作中逐一收集,并及時登記收集檔案資料的內容及其編號、載體類型、提供單位(部門)、提供日期等,一旦發現有遺漏的應及時提醒相應工作人員提供檔案資料并收集入冊,最大程度確保巡視檔案資料的齊全完整。
巡視過程中,若不能確保檔案資料的及時收集,將會造成巡視工作的延誤,影響巡視工作的整體進程。同時,檔案資料收集也會對檔案資料的齊全完整產生一定的影響,收集越及時越有利于檔案資料的齊全完整,越能夠為巡視問題的發現提供線索和巡視問題的反饋提供支撐。因此,筆者認為,巡視組應注重加強與被巡視單位的溝通。巡視組在下發巡視通知的同時應主動與被巡視單位聯系,將現場巡視可能需要查閱的相關資料清單提前提供給被巡視單位,要求被巡視單位提前準備相關資料,可避免被巡視單位屆時來不及提供相關資料的情況,從而確保巡視檔案資料提供的及時性。其二,巡視組可在與被巡視單位溝通的基礎上建立檔案資料提供登記制度,即當巡視組需要查閱相關資料時可向被巡視單位發送資料查閱清單,注明所要查閱資料的名稱、類型和提供時間期限,并要求被巡視單位按要求提供,當被巡視單位相關負責人提供相關資料時進行簽字確認。這有利于督促被巡視單位及時提供所需的資料,促進檔案資料的及時收集。
目前,很多國有企業巡視檔案資料收集工作是由兼職人員承擔,缺乏檔案管理專業知識,在從事巡視檔案資料收集工作中存在著“本領恐慌”。國有企業在開展巡視工作時,應將檔案管理尤其是檔案收集工作培訓納入巡視工作培訓的體系,可邀請檔案學專家學者、國有企業檔案管理人員或有巡視檔案資料收集工作經驗的人員,對即將承擔巡視檔案資料收集工作的人員集中開展檔案知識培訓,傳授檔案資料收集的知識和經驗。
調研發現,在當前開展巡視工作的國有企業中,有的尚未制定巡視檔案相關管理制度,有的雖制定了相關理制度但對巡視檔案資料收集工作缺乏具體規定。毋庸置疑,加強巡視檔案制度建設,能夠規范巡視檔案工作的行為和方式,提升工作的標準化。國有企業應及時總結巡視檔案資料收集工作的特點、經驗,結合上級黨委的具體要求和自身工作實際,對巡視檔案管理尤其是巡視檔案資料收集的目標任務、原則、方式、流程和要求等進行詳細規定,為國有企業巡視檔案資料收集提供指導,促進收集工作的規范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