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勇
(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廣東中山 750306)
我國的科技力量一直在持續不斷地增強,在新時代,“互聯網+”形勢的發展使得信息化成為新時代發展的新要求和新趨勢。同時,在信息化時代的新形勢下,社會對于人才的質量和素質不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國高校現有的教育教學模式所培養出來的人才已經不能夠很好地滿足社會發展對于人才的需求。因此,高校探索創新的教育教學模式迫在眉睫,尤其是創新創業教育模式的發展探索,對于學生的身心成長和社會發展至關重要。
“互聯網+”時代的發展,為社會各行各業的進步發揮了巨大的技術應用價值。2015年,李克強總理充分肯定了“互聯網+”時代對于社會發展的積極作用,這為教育事業探索“互聯網+”時代技術價值奠定基礎。在這種時代發展形勢下,高校教育事業的發展應當積極挖掘“互聯網+”時代的技術優勢,并將其應用到教育教學工作中去。“互聯網+”是利用互聯網思維來促進社會傳統行業轉型升級的理念和形勢,是一個嶄新時代的開端。“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的高校教育,應當是通過信息技術的應用,幫助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發展方向和自身綜合實力基礎的教育形式和內容。“互聯網+”時代的高校教育應當在傳統教育的基礎上推陳出新,讓“互聯網+”思維和理念在高校教育中迸發出新的光芒。
在當前階段,高校在創新創業教育的過程中,依然應用傳統的教育模式,受到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高校領導者和教師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對于新時代的創新創業教育理念認識不全面,許多高校在創業教育的過程中,只有部分課程在開展,學生學習起來缺乏系統性和全面性,畢業之后,學生就業有一定的困難。同時,高校在創新創業教育的過程中,由于創新理念的缺乏,人才培養手段單一,學生成長渠道匱乏,導致學生在創新創業學習的過程中難以得到素質和技能的提高。除此之外,在國家層面上,創新創業教育的戰略理念發展不完善,對于高校的人才培養氛圍的創建沒有發揮積極的引導作用[1]。
現階段高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時,由于教學策略缺乏科學性、系統性和完整性,教師開展創業教育的目標不夠明確,高校的人才培養成果與社會的人才需求方向存在一定的偏差。同時,高校現行創新創業教育模式與人才培養目標存在斷層,具有可行性的實踐性課程比較缺乏,學生在創業學習中缺乏實踐訓練的科學指導。高校現行的固定課程、流于形式的講座等形式,是難以培養出具有優秀創新創業教育素養的人才。在“互聯網+”背景下,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模式已經不能夠滿足新時代的人才發展需求。
目前,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模式的開展所建立的教師隊伍,成員大多是普通的在校教師,教師的教學經驗豐富、理論知識扎實,但是長年浸淫于教育教學工作的在校教師,在開展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的過程中,實踐經驗不足,不能夠在學生實踐訓練的過程中給予學生科學的、具有建設性的指導。同時,高校在優秀教師人才的引進上投入不足,導致師資力量比較薄弱,難以促進創新創業教育質量的提高。
在“互聯網+”時代的背景下,各種新科技蓬勃發展起來,但是高校在創新創業教育的過程中,沒有充分挖掘“互聯網+”時代的技術優勢,在創新創業教育相關實踐平臺的建立上,高校現有的能力還有待提高[2]。在學生實踐教學的落實上,高校還需要進一步彌補實踐渠道匱乏的不足。
在“互聯網+”時代的背景下,高校應當在常規創業教育的基礎上,結合新時代的發展優勢,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形式的新探索。高校可以結合專業發展方向,針對學生的能力發展需求組織實踐活動,從課程設計、實踐訓練等方面促進創新創業教育形式的多樣化發展,具體可以發展以下兩種形式:
創新創業教育中的實踐教育對于學生的創業實踐能力提高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高校可以加大在創新創業項目中的資金投入,在校內或者校外建立創業實踐中心,讓學生在創新創業項目中鍛煉自己的能力[3]。同時,創新創業教育實踐中心可以為學生的素質培養提供良好的發展平臺。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實踐中心應當面向教師和學生開放,為學生進行創新創業實踐量身打造一系列精品項目,針對學生在項目中的優秀成果,給予一定的支持和獎勵,激發學生的創業動力。
校企聯合是校外創業實踐基地在建設過程中的主要方式,在基地聘請專業的專家來擔當顧問,就創業計劃的舉措方面為學生開展專業的學術報告、專題講座,使學生對社會的認知能力得以提升。除此之外,要嚴格篩選能夠與學校合作的企業,要確保其是否能夠對學生的創業實踐進行接納,并在創業上對學生進行指導。
在“互聯網+”背景下,高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形式的探索可以從強化工程實踐上著手,學校可以派出優秀的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課題申報,然后組織學生建立一個優秀的項目團隊,團隊可以進入企業實踐平臺開展創新訓練。同時,高校可以將學生的畢業設計與創新創業教育“課題+團隊”的形式融合起來,讓學生將自己的創新創業實踐經驗轉化為書面成果,更好地豐富學校的創新創業教育資源庫。
對學生進行創新創業意識和能力的培養是國家推動雙創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標,進行人才的儲備以供創新型國家的建設,也能夠幫助一部分大學生緩解其自身的就業壓力。而培養應用型人才是高校的主要辦學目標,絕大部分畢業生都不愿意再繼續接受深造。在這樣的情況下,四年的本科學習,學生應該多參加一些課外兼職實習,對社會經驗進行儲備工作,使自身的競爭力得到提升,也可以開展自主創業,雙創教育改革在升級的過程中的另一個要求就是在學校課程教學體系中融入雙創知識,高校的學生想要提升自身的求職競爭能力以及創業需求,就應該對雙創教育進行學習。
在“互聯網+”時代的發展背景下,高校發展創新創業教育應當從多個方面和角度著手,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引入“互聯網+”的創新創業理念。從國家的角度來說,政府應當充分明確自己在引導教育事業發展的職能,充分發揮引導作用,通過制定相應的創業扶持政策,不斷優化人才創新創業的保障體系。同時,政府應當積極拓寬融資渠道,為人才創新創業創造低門檻條件,促進社會創新創業環境的優化,從而有效激發人才投入創新創業工作的熱情和積極性。除此之外,政府還應當與社會各界合作,助推創新創業政策宣傳力度的增強。從高校的角度上來說,高校應當為學生開展創新創業工作創造健康的環境和氛圍,積極吸引社會高素質的創新創業人才,積極在校園內開展創新創業相關的講座、演講、培訓活動等,為學生學習創新創業知識、積累創新創業經驗、提升創新創業技能創造良好的機會。同時,高校可以積極邀請優秀的成功企業家到學校與教師、學生開展交流活動,分享自己的創業經驗。從學生角度上來說,學生在創新創業探索的過程中,需要先做好市場調查工作,充分明確創新創業的優勢和劣勢,了解社會市場對于產品、服務的具體需求,從而更好地提升創新創業技能。
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業頭腦,讓學生擁有開拓創新的能力,能夠以良好的創業意識、創業素養投入到社會市場的競爭中去。在“互聯網+”背景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發展,是為了為社會培育更多具有高素質的創業人才,促進社會健康可持續發展。因此,高校在創新創業教育模式的探索和實踐過程中,應當在課程資源建設上繼續深入探究,設置科學、合理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不斷豐富課程相關資源,為學生學習創新創業知識和技能創造良好的硬性條件。同時,高校應當深入探索“互聯網+”優勢在創新創業教育中的應用,對學生做好創新創業的相關科學理論指導,同時組織學生組建多元化、高素質的創新創業團隊,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不斷提升自己的創新創業水平。
高校在創新創業教育的過程中,為了更好地適應“互聯網+”時代對于創業人才的需求,需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師資力量。創新創業教育團隊對于教師的素質要求比較高,一般情況下,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模式的踐行需要專職教師、兼職教師共同合作。專職教師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為學生傳授扎實的創新創業知識,因此專職教師需要具備敏銳的市場洞察力。兼職教師的職能是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實踐能力,因此兼職教師需要具備豐富的創新創業實踐經驗。高校要想在“互聯網+”背景下發展更加科學、合理的創新創業教育模式,就應當加強創新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在教師團隊中實現多元互補和教育配合,從而進一步提升創新創業教育水平。
創新創業教育的發展,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因此實踐教學對于學生的成長和發展至關重要。因此,在“互聯網+”時代,高校需要為學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創新創業實踐平臺和相關項目,讓學生能夠在豐富的實踐過程中不斷提升自己的創新創業技能水平。高校可以在創新創業教育的過程中,積極開展各種創業大賽,為學生提供一個鍛煉自己、評估自己實力的平臺,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積極參賽,通過自己所學的知識和技能,將理論與實踐訓練結合起來[4]。通過創新創業大賽的選拔,高校可以挑選出優秀的、具有發展潛力和市場空間的創業項目,納入到學校的智慧項目資源中,建立項目庫。同時,高校可以利用“互聯網+”時代的技術優勢,建立一個線上的創新創業教育互動平臺,教師和學生可以在平臺上隨時進行溝通和交流,創業指導教師可以為學生的實踐項目提供科學的建議,學生之間也可以分享創新創業實踐的項目經驗,相互分享,實現共同進步。同時,高校的優秀創新創業項目庫還能夠充分挖掘學生的創業潛能,讓學生發展創新思維,不斷探索更加優秀的創新創業項目。
高校在創新創業教育中,對于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培養不能只是局限于校園內的紙上談兵,而是應當將目光投向社會,積極與社會相關企業建立友好合作關系,建立產學研合作示范基地、產學研合作實踐基地、產學研合作科技園區等,將企業的雄厚資金實力引入到人才培養中,為高校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提供堅實的依托。產學研合作的加強,可以幫助高校實現科技成果的轉化,培養創新創業人才的綜合素養。
綜上所述,新時代的發展使人才競爭越來越激烈,給人才的成長和發展提出了很大的挑戰,但同時“互聯網+”時代的發展也給高素質人才的發展提供了難能可貴的機遇。在“互聯網+”時代的發展背景下,高校在創新創業教育的過程中,應當在保持傳統教育模式優勢的基礎上,積極探索和實踐適應新時代發展要求的創新創業教育模式,針對社會人才需求和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從細節之處著手,優化創新創業實踐的引導方式,以新理念和新方法引導學生在創新創業學習中掌握專業知識和技能,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從而更好地提高人才競爭實力。